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荧光反光膜作为一种荧光反光新材料,它的色度性能测试不同于表面色或逆反射色。正确地掌握荧光反光膜色度性能测试方法,对荧光反光膜的生产、使用具有现实意义。本文依据已编制完成报批稿的交通行业标准《荧光反光膜和荧光反光标记材料昼间色度性能测试方法》,对荧光反光膜昼间色度性能测试方法进行了系统的介绍与说明。  相似文献   

2.
道路交通标志逆反射性能与夜间视认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规范和引导道路交通标志及其逆反射材料的使用,提高道路交通标志的夜间视认效果,对交通标志及其逆反射材料的等级、类别、结构、光度性能、色度性能以及国内外相关标准进行分析,研究交通标志的逆反射性能及与夜间视认性的关系。通过对国内交通标志及其逆反射材料的使用现状分析,认为夜间视认性与逆反射性能的关系较为复杂,应针对逆反射材料的类别、结构,以及在交通标志中的搭配使用等进行深入研究,并将研究成果用于修订现行交通标志的相关标准和规范。  相似文献   

3.
公路交通标志是向道路使用者传递交通及路网信息的主要手段,而反光膜是交通标志夜间有效性的最主要决定因素。在自然条件下,交通标志反光膜受到各种因素影响,其逆反射性能会发生逐渐衰减,当逆反射系数低于某一数值时,交通标志的夜间视认性将无法得到保证。本文研究和总结道路交通标志反光膜逆反射系数对驾驶员视认性的影响,在满足驾驶员安全行车需求的前提下,明确驾驶员最小安全视认距离,标定相对应的最佳逆反射系数区间,为交通标志反光膜相关标准的制定提供数据支持,为交通标志养护工作提供切实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交通标志反光膜逆反射性能与视认性关系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交通标志反光膜的逆反射性能是影响交通标志视认性的重要因素,文章基于人眼视觉生理学,对交通标志反光膜的逆反射系数、字膜底膜对比度与驾驶员视认性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试验研究和数理分析,得出了交通标志反光膜最佳逆反射系数区间、最佳亮度范围和字膜底膜最佳对比度。该研究成果为通标志反光膜的合理选择提供理论依据,以确保满足驾驶员安全视认的前提下,使公路设施的建设更为经济、合理。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不同入射光源光谱性能对交通标志逆反射光的色度性能影响,测试分析了氙灯、白光LED和传统卤素灯等常用机动车前照灯光源的辐照强度发射光谱;测试分析了不同颜色和类型的交通标志逆反射材料的光谱反射率。通过入射光源光谱辐照强度曲线和逆反射材料光谱反射率曲线计算得到在不同类型光源入射条件下逆反射材料的逆反射光色品坐标,并在色品坐标图上分析了相应的位置分布。研究结果表明卤素光源作为入射光源的条件下,不同颜色逆反射材料的逆反射色均向黄色区域发生偏移;氙灯和高色温白光LED作为入射光源的条件下,逆反射材料的逆反射色均向蓝光区域发生偏移;低色温白光LED作为入射光源条件下,逆反射材料的逆反射色向黄光或蓝光区域偏移的情况介于上述两种偏移情况之间;以上影响表明,不同入射光源光谱性能对交通标志逆反射色度性能的影响较大,部分情况下能够使逆反射色品坐标偏离标准区域,导致颜色辨识误差。  相似文献   

6.
GB/T18833--2012《道路交通反光膜》修订的技术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美国及欧洲的相关标准,从技术角度对新版反光膜国标GB/T18833—2012进行解读。基于国标修订的社会和技术背景,从逆反射技术的发展、交通标志识认条件、反光膜及道路的工程设计、材料实际应用等方面指出旧版反光膜国标GB/T18833--2002的不足,以及新版国标的进步,并展望未来国内反光膜标准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7.
以相关规范规定的共平面几何法为标准方法,由多家检测机构同期使用相对测量法和共平面几何法采集交通标志反光膜样品的逆反射系数,通过"成对观测值情形下两个均值的比较"分析比较两种测量方法的检测结果,验证相对测量法检测交通标志反光膜逆反射系数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研究了一种新型发光道路交通标志-LED背光源内部照明式指路标志的设计,采用LED阵列作为背光源透过正面镂空的铝制型材和棱镜型反光膜发光,最后粘贴显示字形的深色反光膜,白天完全保留了普通交通标志的效果,夜间则表现出主动发光或逆反射反光的性能。LED背光源内部照明式交通标志不同于传统的逆反射标志和点阵式主动发光标志,它采用LED阵列背光源透过反光膜的形式发光,部分LED失效后不会影响标志的整体亮度;大面积LED失效后会造成发光字部分明暗不一,但是只会影响标志的美观程度,正面显示的内容只由反光膜字样确定不受背光影响,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9.
为了明确路面平整度对道路交通标线逆反射亮度系数测试的静态影响机理,减小工程应用中的误差,针对手持式逆反射测量仪和车载式逆反射测量仪,在忽略仪器测量基准平面偏差的前提下,参考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中路面平整度“最大间隙”的要求,分析路面平整度影响下的现场测试几何条件,提出逆反射标线板设计方案及其参考值赋值方法,开展手持式逆反射测量仪和车载式逆反射测量仪的测量偏差试验。在逆反射标线板参考值赋值过程中发现,反射照度随着入射角的增大而降低,同逆反射亮度系数随入射角变化产生的变化趋势呈非线性关系。手持式逆反射测量仪和车载式逆反射测量仪无法识别入射角产生的偏差,仅通过测得的反射信号强度计算得到逆反射亮度系数,因此其变化趋势和反射照度随入射角变化的趋势相近。入射角偏差对车载式逆反射测量仪测量结果引入的相对不确定度ur22为4.8%,对开放光路的手持式逆反射测量仪测量结果引入的相对不确定度ur12为7.4%。研究结果表明:入射角偏差对道路交通标线逆反射亮度系数的现场测量结果影响较大,在现场测量时应注意调整仪器的放置位置;车载式逆反射测量仪较手持式逆反射测量仪抗干扰的能力更强,在路面平整度较差的路段选用车载式逆反射测量仪并进行数据修正能够提高测量结果的可信度;建议车载式逆反射测量仪选取9 m内最大高程差不超过7 mm的路段进行现场自校准。  相似文献   

10.
通过使用逆反射测量仪对产品进行检测和为研究逆反射测量仪计量检定技术而对逆反射测量仪进行的比对和测试试验,介绍了逆反射测量仪的工作原理及逆反射测量仪和其自带校准板的计量检定方法和技术。分别阐述了标准表法和标准试样法的环境条件、仪器设备需求和试验步骤,同时也对使用两种方法实施校准过程中可能引入不确定度的因素进行了简要地分析;并从使用的标准、环境需求、设备需求和引入不确定度的因素四个角度对两种方法进行比较,得出其各自的适用条件和在逆反射测量仪计量检定工作中的作用。为逆反射测量仪计量检定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多轴汽车车身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建立了多轴汽车纵、横向倾角及其角加速度的通用计算方法,且对相关因素的影响作了具体的分析。  相似文献   

12.
气缸压力及其与空燃比、转速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 4缸汽油机的各缸压力、曲轴转速、空燃比进行了同时测量 ,由测量得到的压力分析了 4缸汽油机气缸间平均指示压力的差异以及平均指示压力、最高燃烧压力、最高燃烧压力所在曲轴转角三者的关系。采用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平均指示压力与测量得到的循环平均曲轴转速、循环平均空燃比之间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汽油机不同气缸的平均指示压力存在偏差 ,其偏差率可达± 5 % ;气缸最高压力与最高压力所在曲轴转角之间有较强的相关 ,但平均指示压力与循环平均空燃比和循环平均转速是不相关的  相似文献   

13.
汽车灯具出口认证配光性能测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阐述汽车灯具出口认证试验涉及最多的SAE和ECE标准法规体系中配光性能测试的异同,同时为出口汽车灯具的生产企业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When a locomotive coupler rotates at an angle, the lateral component of the coupler force has an adverse effect on the locomotive's safety, particularly in heavy haul trains. In this paper, a model of a head-mid configuration, a 20,000-t heavy haul train is developed to analyse the rotation behaviour of the locomotive's coupler system and its effect on the dynamic behaviour of such a train's middle locomotive when operating on tangent and curved tracks. The train model includes detailed coupler and draft gear with which to consider the hysteret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ubber draft gear model, the fric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upler knuckles, and the alignment-contro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upler shoulder.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coupler's rotation behaviour differs between the tangent and curved tracks, significantly affecting the locomotive's running performance under the braking condition. A larger coupler rotation angle generates a larger lateral component, which increases the wheelset's lateral force and the derailment coefficient. Decreasing the maximum coupler free angle can improve the locomotive's operational performance and safety. Based on these results, the recommended maximum coupler free angle is 4°.  相似文献   

15.
为分析评价带有接头盒的大断面矩形盾构管片接头构造和受力的合理性,基于管片纵缝接头足尺力学试验的结果,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该类盾构管片纵缝接头的三维精细化计算模型。通过一些分析指标,定性定量地评价在正常使用条件下各个接头的工作性态,研究正负弯矩工况下接头受力全过程的特征。结果表明:1)正弯矩工况下的接头,弯矩-转角全过程破坏曲线呈现三折线模式,在正常使用条件下各接头均处于第2阶段,转动刚度约为100 MN·m/rad,部件均处于弹性工况,接头设计与位置选择合理;2)负弯矩工况下的接头,弯矩-转角全过程破坏曲线呈现双折线模式,正常使用工况下各接头均处于第1阶段,转动刚度约为276 MN·m/rad,但接头受力处于2阶段的临界位置,所受负弯矩值偏大,安全储备较低,设计时应当注意。  相似文献   

16.
转向梯形机构的几何参数决定汽车转向时内、外转向轮转角的几何关系,在汽车转向时,各车轮的转向必须保证纯滚动而无滑动,使各车轮的转角必须保证有统一的瞬时转向中心。本文主要概述了重型车双前轴转向梯形及杆系的设计与计算。  相似文献   

17.
转体施工转动体系不平衡力矩测试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桥梁转体施工中保证转动体系重心位于转轴中心较小的范围以内对顺利转体十分重要,表现为转动体系以转轴中心的刚体不平衡力矩尽量小。然而实际施工中不可能做到转轴中心两侧完全对称,特别是转体前采取支架现浇方式施工的桥梁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不平衡力矩,需要通过一定方法进行不平衡力矩测试,用于转体前的配重设计。探讨了转动体系不平衡力矩的测试方法,提出了利用墩柱应变(应力)检测不平衡力矩的方法,并以实际某转体桥梁为实例,采用上述测试方法与转动体系称重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利用墩柱应变(应力)检测不平衡力矩方法可以准确地获得转动体系偏心大小。方法简便易行,可大大减少称重所需的人力物力投入,节省施工时间,为今后转体施工不平衡力矩测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主要介绍中国、美国、欧洲、澳大利亚的汽车前照灯的测试标准及试验方法,从安装要求、配光试验和前照灯环境试验等方面进行比对,从而为国内汽车灯具的设计和检测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9.
武和全  张家飞  胡林 《汽车工程》2021,(2):226-231,304
为提高自动驾驶车辆的安全性,提出用一种旋转速度曲线把座椅旋转至指定角度,研究此旋转速度下的乘员生物力学响应.首先,根据所建立的碰撞模型与假人试验数据进行对比验证;其次,改变座椅旋转方向和速度研究乘员旋转至指定位置乘员的生物力学响应.结果表明:在200 ms内采用等腰梯形旋转速度曲线旋转至±45°和±90°不会引起乘员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