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本文从云平台的承载业务方面,举例说明了城市轨道交通线网云建设的作用,为各系统业务整合提供了基础。通过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将各业务统一到网络层面进行处理,替代了各系统间传统的接口关系,更好地为网络化建设提供了支撑,并对网络化建设时各方面需重点研究的事项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2.
研究云平台应用架构、提供业务种类、承载业务划分,对轨道交通云平台建设方案给出可行的建设思路。结合线网控制中心云建设,提出业务需立足于网络层面,对各线路与各专业系统及各个建设与资源运作项目的管理业务进行集中管理和统一协调,把各业务统一到网络层面上进行分析应用,替代传统上各系统间的接口关系,更好的为网络化建设提供支撑;同时,结合云平台的应用,对线网行车控制系统方案进行云架构分析,提出利用虚拟化平台构建承载的业务系统,应用服务器、历史服务器均采用云平台布署,调度工作站采用云桌面的方案架构,为线网级业务应用提供很好的借签。  相似文献   

3.
城轨云架构下,业务集中部署,资源可全面共享与整合。结合云计算技术特性,统筹目前城轨各业务系统应用现状,充分考虑建设成本和各业务系统功能需求、容灾的业务强相关性,旨在探索以实现底层存储双活、数据库双活、网络双活,甚至在实现计算层双活、应用双活的基础上,统筹考虑城轨云承载各业务系统应用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应本地基础的容灾架构与方案。以期通过对城轨云架构下灾备方案的研究,为城轨云容灾建设的科学性、可行性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4.
在城市轨道交通的"智慧化"发展趋势下,自动售检票(AFC)系统为满足应用新型支付方式、网络化运营的要求,需结合传统业务和新型支付方式对传统架构进行调整.基于云平台和微服务架构的城市轨道交通AFC系统应运而生,它具有分布式存储、高可用性、运维智能化、低耦合等优势,能弥补传统AFC架构和单体架构的缺陷.在分析了 AFC系统现状、单体架构和微服务架构优缺点的基础上,考虑采用基于云平台和微服务架构的AFC系统,使用微服务架构来搭建云平台,将业务以微服务的形式呈现,并对微服务架构下的治理方式进行考虑,之后讨论了新型架构与既有系统的兼容,最后探讨了 AFC系统引入微服务架构带来的问题,为智慧城轨形势下AFC系统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呼和浩特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首次采用云平台统一承载业务,实现了列车自动监控系统(ATS)在云平台上的集成运行。为确保信号系统入云后整个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设计部署主备控制中心。结合呼和浩特市ATS系统主备控制中心的建设要求,分析云平台相关设计需求;提出一套基于云平台的主备控制中心切换方案,并对主备控制中心之间、中心与云外设备之间的数据流向进行分析,实现了主备中心相关功能以及在云平台上的业务应用部署,解决了业务系统转为云平台部署后所带来的问题,为其他轨道交通主备中心云平台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当前城市轨道交通(简称:城轨)云平台建设的各种模式,指出国内众多城轨线路各业务系统迫切上云需求,进而提出城轨业务系统统一逐步迁移至城轨云的渐进式方案。方案阐述了城轨业务系统迁移至云平台的方法、评估流程以及渐进策略;利用该策略举例说明基于业务与数据的渐进式城轨云迁移方案及架构实施,实现对城轨业务系统及数据的云迁移。  相似文献   

7.
在城市轨道交通大规模网络化建设中,紧跟交通强国发展战略,研究城市轨道交通行业云平台应用内容,通过分析云计算技术特征、发展现状、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应用情况,构建云平台应用总体框架、技术架构、业务应用、部署架构、安全架构,剖析城市轨道交通行业云平台应用发展趋势,为推动城市轨道交通高质量发展提供应用参考。  相似文献   

8.
阐述了基于云平台的城市轨道交通能源管理系统架构和建设方式。该系统利用云计算的高效和弹性来部署建设,采用线网-车站二层管理模式,降低了线网和线路服务器等的硬件部署成本和维护成本。通过将能源管理系统内部使用的业务应用转换为基于云平台的能源管理应用软件,能源管理系统可获取云平台提供的共享数据,并将经过业务处理后的数据存储到云平台中,以服务于云平台上其他业务,实现了数据资源的逻辑统一和高效利用。  相似文献   

9.
面对"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新技术、新业务形态的快速变革,移动支付方式已成为地铁购检票的发展趋势。青岛地铁结合各方面的应用经验,以互联网与传统AFC业务进行深度融合、创新票务模式为目标,研究制定了适于青岛地铁的建设方案,实现云购票向云过闸的转型发展,为乘客提供更好的出行服务,推动智慧城市建设。  相似文献   

10.
通信系统是城市轨道交通大规模网络化运营的重要依托,其业务覆盖行车指挥、信息发布、运营管理等多个方面.总结了上海城市轨道交通通信系统的运维现状,提出了通信系统智能运维的数据采集需求和业务功能需求,以期通过智能化技术的应用提高通信系统运维效能,为通信系统运维模式升级提供技术支撑,保障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平稳、可靠.  相似文献   

11.
南京地铁AFC系统网络化建设思路和再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保证AFC系统的互联互通、避免重复开发、降低建设成本,针对南京地铁的实际情况,分析AFC系统网络化建设的特点,确定相应的建设总体思路,引入咨询力量,逐一解决网络化建设中面临的问题,并指出网络化中所面临的新问题.实践表明,南京地铁采用AFC系统技术规程,为AFC系统网络化建设实现互联互通、推动设备国产化提供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技术的演进,城市轨道交通由单线运营向网络化运营模式转 变,在新业务模式下建设城市轨道交通云平台与大数据平台,实施互联网战略,推进信息化与智能化,可有效实现 业务管理的标准化,提高运营生产及管理效率,提升运营服务水平,降低运营成本。以智慧城轨发展纲要为指引, 针对当前城轨云与大数据建设、运营实践过程中存在的设施自主可控、数据融合共享、运营安全高效等痛点问题, 深入开展城轨云与大数据云网安全体系、运维管理体系等方面的关键技术研究,形成了自主可控的城轨云与大数据 平台关键技术研究成果,为推动城市轨道交通数字化、智能化、智慧化的转型升级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首先介绍城市轨道交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趋势,即通过采用云平台和大数据技术解决当前城轨信息化建设中的问题。随后讨论在新一代信息化建设的大背景下,作为城轨信息化体系中ATS(列车自动监控)系统的发展方向。根据ATS系统自身发展的需要,进一步说明ATS系统应该深度融合到城轨新一代信息化建设中。基于这些趋势分析,从ATS系统既有系统架构特点、数据流、安全完整度需求、信息安全需求、网络化发展等方面,重点论述ATS纳入云平台的可行性,并对ATS系统的云部署方案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4.
研究目的:当前我国越来越多的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已日趋网络化。通过研究网络化后各线路间互通业务对通信传输系统的需求,探讨城市轨道交通线网传输系统的组网方式,提出一个满足城市轨道交通线网互通业务需求的传输系统构成方案,为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发展规划和分步建设的发展策略提供依据和参考。研究方法:根据运营管理的需求,结合通信传输组网技术的发展,从城市轨道交通线网传输系统的组网原则、组网技术、系统构成等方面进行多方案的比选研究。研究结果:提出城市轨道交通线网传输系统的技术选择,在不同的运营管理模式下、城市轨道交通线网传输系统的组网构成。研究结论:提出了城市轨道交通线网传输系统分层建设组网的建议,传输系统技术选择的建议,传输系统分层系统构成的建议,城市轨道交通线网控制中心规划建设的建议,传输网网络管理规划及时钟同步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从铁路云平台建设需求出发,通过对铁路信息系统特点和主流IaaS平台解决方案的研究,设计适合铁路系统的铁路IaaS平台架构,提出业务信息系统云化评估模型和云化迁移方案,为铁路企业私有云建设提供建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从铁路信息系统灾备建设现状出发,立足铁路主数据中心基础设施云环境和灾备中心建设需求,重点研究数据复制、主备/双活、业务切换及自愈、云灾备服务等灾备关键技术;对铁路信息系统灾备保障程度进行等级划分,提出基于铁路主数据中心基础设施云环境的信息系统灾备方案建议。研究成果可为铁路信息系统灾备中心的建设及应用系统灾备架构的选择提供参考,并为铁路云灾备服务化提供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为规范城轨云工程质量验收内容,完善工程实施体系,根据城轨云网络架构及系统部署,详细阐述城轨云工程质量验收标准的主要内容.城轨云作为一个独立单位工程,包括系统管线、云平台与设备安装、系统调测、电源与接地等分部工程,重点论述云平台检测、大数据平台检测和业务系统资源检测等系统调测的内容,旨在对城轨云的建设起到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为实现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能够具有较高的资源共享率以及较强的协调运营能力,首先对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中心各业务系统的通信需求进行分析,根据需求分析结果获取各业务系统传输信息业务的种类以及业务容量的大小;然后,对综合通信网的组成与功能定位进行描述;最后,根据信息传输种类以及业务容量大小等因素确定综合通信网上层系统和控制中心业务系统等接入综合信息网的接口类型与相关通信协议。  相似文献   

19.
为保障铁路运输指挥和行车安全,对铁路多媒体调度通信系统的可靠性进行研究,从外部运行环境、系统设备及其内部模块设计、混合组网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提出整体可靠性技术方案。首先,系统可采用物理服务器或云平台部署方式,服务器部署时系统采用电源、磁盘的冗余备份,云平台部署时通过容错技术提升系统可用性并可根据负载调整需要计算资源,采用链路聚合、网络双平面等技术保证系统不受网络单点故障影响。其次,中心设备内部各模块采用主备或集群部署方式实现模块冗余备份,系统设备通过双中心组网实现异地容灾备份。最后提出IP和E1混合组网方案,确保IP网络故障时系统仍可通过E1组网提供语音调度通信业务。上述方案在出现局部故障的情况下,系统仍可不受影响地提供调度通信业务,有效保证铁路列车运行时多媒体调度通信业务的高可靠性。  相似文献   

20.
云存储是以数据存储和管理为核心的云计算系统.在对云存储的概念、关键技术探讨的基础上,介绍了云存储在视频业务中的应用,及视频业务资源应用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