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了选择性激光烧结技术和真空注型工艺制造的过程,比较两种工艺的优势和不足,通过在车身加油口盖底座快速制造中的应用实例表明,在汽车研发阶段的样件制造中,选择性激光烧结技术和真空注型工艺相结合,可实现低成本,高效的小批量一体式软硬双材质零件制造。  相似文献   

2.
为使新的粉末冶金技术在生产中获得应用,通过对3种汽车粉末冶金零件进行激光烧结试验。结果表明,激光烧结具有温度高和周期短等优点,烧结体倾向于以液相烧结为主要固化机制,可在生产中获得应用。  相似文献   

3.
分层制造(LM)技术是快速成型(RP)、快速模具(RT)和功能终端产品(RM)的基础。以激光和粉末烧结技术为基础的分层制造技术(例如选择性激光烧结/熔覆(SLS/SLM)等)在分层制造技术中占据了特殊的地位本文论述了激光成型所适用的材料,探究了这些材料在成型过程中潜在的物理特性和化学机理。研究表明,尽管SLS/SLM可以采用高分子材料、金属、  相似文献   

4.
现如今国内外主机厂对汽车内饰件开发周期和成本要求越来越高,所以降低开发成本和缩短开发周期及提高零件精度受到人们的热切关注。3D打印成型技术则能快速制作造型复杂的零部件,当发现产品设计出现问题时,修改3D数据重新打印即可对产品再次进行匹配验证。因此3D打印技术不但能降低零部件的研发成本、缩短研发周期,还能提高零件精度。文章以汽车内饰件出风口总成为例系统的介绍了3D打印快速成型技术。  相似文献   

5.
分层制造(LM)技术是快速成型(RP)、快速模具(RT)和功能终端产品(RM)的基础。以激光和粉末烧结技术为基础的分层制造技术(例如选择性激光烧结/熔覆(SLS/SLM)等)在分层制造技术中占据了特殊的地位。本文论述了激光成型所适用的材料,探究了这些材料在成型过程中潜在的物理特性和化学机理。研究表明,尽管SLS/SLM可以采用高分子材料、金属、陶瓷和其他复合材料进行分层制造,但是SLS/SLM技术本身存在的问题和局限导致其所适用的材料仍然十分有限。在今后的研究中仍需解决技术与其所用材料之间的矛盾,从而扩大分层制造技术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6.
分层制造(LM)技术是快速成型(RP)、快速模具(RT)和功能终端产品(RM)的基础。以激光和粉末烧结技术为基础的分层制造技术(例如选择性激光烧结/熔覆(SLS/SLM)等)在分层制造技术中占据了特殊的地位。本文论述了激光成型所适用的材料,探究了这些材料在成型过程中潜在的物理特性和化学机理。研究表明,尽管SLS/SLM可以采用高分子材料、金属、陶瓷和其他复合材料进行分层制造,但是SLS/SLM技术本身存在的问题和局限导致其所适用的材料仍然十分有限。在今后的研究中仍需解决技术与其所用材料之间的矛盾,从而扩大分层制造技术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7.
分层制造(LM)技术是快速成型(RP)、快速模具(RT)和功能终端产品(RM)的基础。以激光和粉末烧结技术为基础的分层制造技术(例如选择性激光烧结/熔覆(SLS/SLM)等)在分层制造技术中占据了特殊的地位。本文论述了激光成型所适用的材料,探究了这些材料在成型过程中潜在的物理特性和化学机理。研究表明,尽管SLS/SLM可以采用高分子材料、金属、陶瓷和其他复合材料进行分层制造,但是SLS/SLM技术本身存在的问题和局限导致其所适用的材料仍然十分有限。在今后的研究中仍需解决技术与其所用材料之间的矛盾,从而扩大分层制造技术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8.
分层制造(LM)技术是快速成型(RP)、快速模具(RT)和功能终端产品(RM)的基础。以激光和粉末烧结技术为基础的分层制造技术(例如选择性激光烧结/熔覆(SLS/SLM)等)在分层制造技术中占据了特殊的地位。本文论述了激光成型所适用的材料,探究了这些材料在成型过程中潜在的物理特性和化学机理。研究表明,尽管SLS/SLM可以采用高分子材料、金属、陶瓷和其他复合材料进行分层制造,但是SLS/SLM技术本身存在的问题和局限导致其所适用的材料仍然十分有限。在今后的研究中仍需解决技术与其所用材料之间的矛盾,从而扩大分层制造技术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9.
快速成型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快速成型技术利用所要制造零件的三维CAD模型数据直接生产产品原,并可方便地修改CAD模型后重新制造产品原型,介绍了快速成型技术的原理和实现方法,讲述了叠层制造,光固化立体成型,熔融沉积制造等快速成型制造方法。详细阐述了快速成型技术在汽车设计开发和生产制造中的应用,具体应用于零件设计原型的快速制造,发动机试验研究,快速模具的制造,指出快速成型技术是降低汽车开发成本,缩短开发周期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选择性激光烧结SLS的工作原理及其辅助软件系统开发的技术关键,提出了模拟激光烧结过程的奇偶判别法。  相似文献   

11.
金属注射成型技术已经证明是生产涡轮增压器用复杂零件的有效方法之一,然而MIM技术在成型方面的潜力还亟待发掘。随着注射成型和烧结过程模拟技术应用的发展,使进一步减少零件开发过程中的产品优化步骤成为可能。MIM技术为高耐热材料的使用提供了充分保证。采用MIM超高温合金等耐热材料制造的零件具有非常均匀的微观结构,其室温下的机械性能甚至超越了精密铸造零件。  相似文献   

12.
快速成型技术利用所要制造零件的三维CAD模型数据直接生成产品原型模型,无须夹具设计和考虑零件结构复杂程度,周期短、成本低。本文阐述了快速成型技术在汽车发电机端盖的设计开发和生产制造中的应用,探讨了影响端盖精度的因素,指出快速成型技术是降低汽车开发成本、缩短开发周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正保时捷近期采用"选择性激光烧结"工艺,为保时捷959生产了一款离合器分离杆(clutch release lever),并使用多种3D打印程序测对20多款零部件进行了测试。保时捷是首个使用3D打印技术生产汽车零部件的车企。  相似文献   

14.
为了缩短研制周期,降低制造成本,采快速成型技术制造了HIF增压器涡轮叶轮。涡轮叶轮制造如下:根据设计的叶型数据,采用CAD技术建立叶轮的精确三维实体模型,然后基于以选区激光烧结为原理的快速成型技术直接成型出供叶轮精密铸造用的消失模,最后以K13高温合金铸造出涡轮叶轮。利用快速成型技术制造的涡叶轮,已加工成涡轮并涡轮性能试验,达到了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5.
汽车用高强度钢热成型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强度钢的热成型技术可解决传统成型高强度钢板在汽车车身制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介绍了汽车用高强度钢热成型的加工工艺、加工关键技术、热成型零件的检测方法以及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以用于热冲压成型的高强度钢--硼钢为例,对我国热成型技术的应用情况及未来热成型技术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液压成型技术的优点、现状及其工艺特点,以某汽车仪表板梁液压成型为例建立了有限元模型.针对内压加载和轴向进给的匹配关系,设计了4组仿真试验方案,给出了模拟结果,并与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仿真与试验分析表明,内压加载和轴向进给匹配关系的优劣是零件液压成型的关键;试验结果与仿真结果吻合较好,采用仿真方法进行仪表板梁工艺方案设计和工艺参数制定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根据国内、外汽车铸件研发及应用情况,从铸造材料研发与替代、铸件结构轻量化设计、铸造工艺进步3个方面分析汽车铸件轻量化的技术路线。首先介绍了高性能铸造材料及轻质铸造合金在汽车零件轻量化上的最新发展趋势与应用成果;以实际零件为例,列举了铸件轻量化设计过程中常见的薄壁化、空心化、集成化3种结构优化方案及轻量化效果;针对轻量化铸件的生产问题,简述了熔模铸造和(真空)高压铸造成型工艺在汽车轻量化铸件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碳纤维复合材料具有质轻高强等优势,是绝佳的轻量化材料,但汽车常用的碳纤维复合材料以环氧树脂等热固性树脂为基体,大规模应用会面临不易回收的难题。热塑性碳纤维复合材料具有易回收的优势,但其如何提升碳纤维与热塑性树脂的界面结合力及零件成型效率是行业难题。本文以热塑性碳纤维/尼龙6复合材料为研究对象,针对商品化碳纤维/尼龙6界面相容性差的问题,创新设计一种新型的可溶性共聚酰胺上浆剂,将碳纤维/尼龙6的界面强度提升74.2%,显著提升了碳纤维/尼龙6的综合性能。同时,优化预浸料制备和连续模压成型的工艺参数,将碳纤维顶盖横梁的模压生产效率提升至3.4 min/件,满足汽车行业大批量产节拍要求。同时,碳纤维/尼龙6顶盖横梁具有极高的弯曲强度和模量,与钢制件相比轻量率达68.8%。综上,本文为热塑性碳纤维复合材料(易回收)在汽车上的批量化应用提供了创新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9.
针对汽车钣金零件在激光焊接过程中存在的误差较大等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单目机器视觉的汽车钣金零件焊接系统,该系统通过视觉传感器测量汽车钣金零件的二维焊缝尺寸,并在焊接后通过计算机数字图像处理实施焊缝质量检测。实验结果表明,机器视觉焊缝质量好、工作稳定可靠,能够有效提高汽车钣金零件焊缝尺寸的激光焊接精度,有利于实现汽车钣金零件激光焊接的过程自动化。  相似文献   

20.
采用冷锻技术制造的汽车零件,基本上都是汽车上几何形状比较复杂,精度要求高而难以用其它方法制造的零件。本了冷锻技术在汽车零部件制造业中的应用,分别对不同类型的零件及其冷成型的方法和特点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