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为进一步提高污泥碱性厌氧发酵产短链脂肪酸(SCFAs)的效率,本文采用一系列梯度浓度(0、10、25、50、75、100 mg/L)的铜离子预处理污泥,通过预处理后污泥的细胞衰减率以及释放的有机物浓度确定最佳铜离子投加量,然后利用最佳投加量考察铜离子预处理对污泥碱性厌氧发酵产SCFAs的影响。结果表明:铜离子浓度为100 mg/L时的活细胞衰减了50.9%;污泥在铜离子浓度25mg/L、预处理24h时含有的产酸所需基质比增加量为最大0.08mg/mg?h,基于效率确定25mg/L为最佳铜离子投加量;经25mg/L铜离子预处理的污泥直接进行碱性厌氧发酵,其发酵第6d SCFAs生成量达到最大值791.6 mg/L,比未经预处理的污泥直接碱性厌氧发酵产酸量高370.1 mg/L。  相似文献   

2.
该文针对上海某已建垃圾渗滤液处理厂在新标准下出水不能稳定达标的问题,通过小试和中试研究探索合理的提标改造技术路线.小试研究结果表明臭氧投加量达到1.6 g/L时可直接将COD处理至100 mg/L以下,而臭氧投加量达到0.4g/L时,难降解COD组分即已低于100 mg/L;垃圾渗滤液处理厂出水经过混凝沉淀,进入高级氧化和生化结合的SHAS系统.在臭氧投加量为0.8 g/L的情况下,出水平均COD浓度为97.0 mg/L;垃圾渗滤液处理厂进水经过SBR+混凝沉淀+后置反硝化+SHAS流程处理之后,出水COD、NH4+-N和TN平均浓度可满足《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 16889-2008)排放标准.研究结果表明以SHAS高级氧化为核心的提标改造技术可有效去除垃圾渗滤液中的难降解有机物,为垃圾渗滤液的达标处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采用隔油—混凝沉淀—水解酸化—好氧生物氧化—竖流沉淀工艺对东风商用车公司发动机厂机械加工过程产生的含乳化液废水进行了中试研究。试验结果表明,CODCr在1000mg/L,石油类在20mg/L左右的含乳化液废水经该工艺处理后,出水中各项指标为CODCr30-83mg/L,BOD5为10-38mg/L,石油类2-3mg/L,均可达到《废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的一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4.
以天津某包装纸业有限公司为例,分析包装废水的水质特点及其现有生产废水处理工艺存在的问题。采用"气浮+MBBR+臭氧"工艺替代现有污水处理设备,进水CODCr=1 700~2 000 mg/L,处理后出水CODCr≤500 mg/L,处理效率可达80%;进水BOD5=900~1 200 mg/L,处理后出水BOD5≤300 mg/L,处理效率可达87%。处理后出水可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DB 12/356—2018)中三级标准。  相似文献   

5.
针对实际石油污染土壤,该研究采用环境友好型表面活性剂淋洗修复的方法进行洗脱处理.选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单甘酯(Monoglycerides,MG)作用于污染土壤,考察了不同投加量、清洗温度、清洗时间以及固液比对土壤中石油烃(TPHs)去除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投加量10g/L,清洗温度35℃,清洗时间60 min,固液比0.1时,土壤中TPHs的去除率可达85%以上.无机盐的加入可小幅提高TPHs去除率,不同盐类对不同石油组分的洗脱作用有区别.在超过表面活性剂CMC的投加量下,随着投加量的增加,固相中的TPHs小幅减少但液相中的TPHs大幅增加,这与MG的临界胶束浓度以及土壤对MG本身的吸附有关.  相似文献   

6.
利用静态批量试验研究H2O2催化氧化预处理受污染源水时,催化剂的种类及投量和H2O2的投量对处理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对本试验水源而言,水合MnO2的催化效果最好,其最佳投量为0.6~0.8mg/L,H2O2的最佳投量为10~15mg/L。  相似文献   

7.
岳兵  颜勇  陈卫  林涛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1,(9):93-96,136,323
该文介绍了用粉末活性炭对水源苯酚污染的净化处理效果所作的研究,在研究中建立了预警检测方法。结果表明:强化混凝沉淀对苯酚的去除率在10%左右;果壳炭的对苯酚的吸附容量和吸附速度均大于煤质炭;在取水口和吸水井处投加粉末活性炭,苯酚的去除效果最好,当粉末活性炭的投加量为40m g/L时,最大可处理苯酚浓度分别为10μg/L和8μg/L。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芬顿氧化、絮凝沉淀及芬顿-絮凝联合处理工艺对老龄垃圾填埋场渗滤液中有机物、NH3-N和TN的去除效果,并优化了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先芬顿氧化再絮凝沉淀的芬顿-絮凝联合处理工艺对老龄垃圾填埋场渗滤液CODCr和TOC的去除率最高。FeSO4投加量为0.015mol.L-1、[H2O2] / [FeSO4]比为1.5、PAC投加量为4mL时,CODCr、TOC去除率分别可达到90.2%和90.7%。  相似文献   

9.
针对我国高速公路沿线设施污水的水质及水量特点,提出了采用生物接触氧化工艺间歇运行的处理方式。试验结果表明:日进水3次,处理水量7 L、间歇曝气时间累计6 h时,出水化学需氧量(COD)为72.04 mg/L,氨氮为6.54 mg/L,TN为16.30 mg/L;日进水6次、处理水量7 L、间歇曝气时间累计12 h,出水COD为78.02 mg/L,氨氮为6.36mg/L,TN为16.02 mg/L,出水水质均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的要求,可大大减少污水处理成本。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旅游公路服务设施污水排放特点以及单一人工湿地工艺用于公路服务区污水处理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接触氧化+人工湿地"为核心的处理工艺,并以采用该工艺建设的旅游公路驿站污水处理系统为例,分析了其运行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污水处理系统接触氧化单元HRT为10h、潜流人工湿地水力负荷0.4m~3/(m~2·d),在进水COD、氨氮、总磷分别在300mg/L、50mg/L、6mg/L左右波动时,出水指标分别稳定在40mg/L、4mg/L、0.5mg/L以下,可以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中一级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1.
基于南通市某工业园区难降解废水深度处理需求,以Fe OOH为主的铁基催化剂搭建了一套处理规模为20 m3/d非均相臭氧催化氧化中试装置,优化了系统运行参数,考察了中试装置长期运行过程中的有机物处理效果、投资和运行成本,并与均相臭氧催化氧化中试装置和三相催化氧化中试装置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非均相臭氧催化氧化系统在臭氧浓度200 mg/L、臭氧投加气量2 L/min、催化反应时间30 min时实现了57.6%±7.3%的COD去除率,优于均相臭氧催化氧化系统和三相催化氧化系统,且其占地面积小,去除单位COD的投资和运行成本为16.7元/kg COD,仅为均相臭氧催化氧化系统和三相催化氧化系统的70%左右,综合处理效能更高,具备难降解工业废水处理潜力。  相似文献   

12.
李霞  李魁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2,(11):89-92,99,29
国内某化学工业园污水厂主要处理氯碱厂高含氯、含盐污水和化肥厂氨氮污水。二沉池出水经过生物强化技术深度处理后,出水COD平均值为46.8 mg/L,NH_3-N为1.43 mg/L,出水可稳定控制在《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一级排放标准内。该技术具有良好的可控性,耐冲击负荷能力强,处理效果好,运行稳定,与常规生物治理技术相结合,可使得该技术在废水处理中显示出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刘金星  胡邦  佘步存 《城市道桥与防洪》2020,(4):82-85,I0007-I0008
云南某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设计规模1.0×104m^3/d,二级处理采用倒置AAO工艺,生化池与二沉池、硝化液回流、污泥回流、剩余污泥排放等合建,具有占地面积小、工程造价低、运行维护以及管理方便等特点,三级处理采用“转盘滤池+生物快渗+紫外线消毒工艺”,设计出水水质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A标准。  相似文献   

14.
济南某污水处理厂工程设计规模为4万m3/d,二级处理采用改良Bardenpho工艺,同时通过设置多点进水、碳源多点投加,前端设置预缺氧池,增设二级缺氧/好氧可变段等措施,为污水厂提供多种工艺运行模式。运行结果表明:改良Bardenoho工艺对CODCr、NH3-N、TN、TP等污染物去除率分别达到了94.98%、98.35%、93.95%、79.68%,出水CODCr、NH3-N、TN、TP分别为11.7、0.68、3.03、0.77 mg/L,除TP尚需通过深度处理强化去除外,其余指标均优于设计出水水质。  相似文献   

15.
为保护环境和节约成本,应用来源广泛的农林废弃物谷壳作为重金属离子的吸附剂处理污水。采用酸性甲醛对谷壳进行改性,增加活性基团,提高其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率。通过正交试验,探讨谷壳粒径、改性温度、改性时间、改性剂用量等因素对改性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谷壳粒径为160目,改性温度为80℃,改性时间为3h,3g谷壳改性荆用量为70mL条件下,对浓度为10mg/L的Cr^6+去除率较高,可达63.8%。研究可为农林废弃物吸附专会属离平的改性对程弄口雷合羼离平的处理捂棋一定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李涵婷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2,(8):307-309,313,397
该文针对景观水体的污染控制,以上向流生物沸石曝气滤罐进行中试试验,分析去除氨氮、藻类、CODMn和浊度的效果,优化工艺参数和操作条件。结果表明:高温期动态自然挂膜21 d后,由CODMn和氨氮去除率,以及微生物镜检判定,生物膜可达成熟;藻类易于爆发的高温期,在离子交换、物化吸附和生物降解的协同作用下,V类地表水经处理后可达到Ⅲ类,出水氨氮低于1.0 mg/L,CODMn约2.5 mg/L,溶解氧高于6.5 mg/L,藻类去除40%~60%,藻类生产潜力受到较好控制。  相似文献   

17.
宁河县芦台桥北污水处理厂近期规模1.2万m3/d,采用改良A2/O+纤维转盘滤池工艺。进水以生活污水为主,CODcr350 mg/L,BOD5150 mg/L,SS200mg/L,NH3-N30mg/L,TN40mg/L,TP4mg/L。设计出水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该文介绍了污水处理厂设计概况、设计思路和主要工艺的对比方案。  相似文献   

18.
王拓  杨富莹 《城市道桥与防洪》2020,(2):107-110,M0013
东营市五六干合排污水处理厂是东营市第一座设计出水标准达到类Ⅳ类水体标准的市政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设计规模2.5×10^4 m^3/d,采用“预处理+巴颠甫生物池+高效沉淀池+反硝化滤池+浸没式超滤”工艺,消毒采用紫外线消毒工艺。详细介绍了该工程处理工艺的设计情况,对关键技术进行了说明。该工程自2016年底建成调试完成以来,运行出水水质稳定达标。  相似文献   

19.
龚晓露  章燃灵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2,(12):107-110,11,12
厦门市石渭头污水处理厂一期已建规模10万m3/d,二期扩建10万m3/d,同时进行一期工程的改造,改扩建后总规模20万m3/d同步达标排放。本着充分利用一期已有构筑物和设备的原则,将原一期10万m3/d出水二级排放标准的生物反应池升级改造为5万m3/d一级B标准的好氧池和缺氧池,同时新建15万m3/d完整的A2/O池+5万m3/d厌缺氧池,通过连接管道使一、二期构筑物有机结合,确保出水同步达标排放。该文就污水处理厂一期存在的问题;二期扩建与一期升级改造衔接方案;改扩建工程设计等方面进行总结,可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