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6 毫秒
1.
<正>六、电气系统和电子系统奥迪A6(4A)是MHEV(mild hybrid electric vehicle,轻度混合动力电动车)。奥迪MHEV上除了有传统的铅酸蓄电池外,还有一个锂电池以及一个启动/发电两用机。通过内燃机来驱动车辆以及产生电能,这款奥迪A6 MHEV是无法实现纯电动驱动的。(一)12V MHEV车载供电网(图33)由于发动机不同,奥迪A6(4A)上就有两种不同的车载供电网:奥迪A6 12V MHEV和奥迪A6 48V MHEV。  相似文献   

2.
车型:2019年奥迪Q7 e-tron.故障现象:无法激活EV纯电模式.故障诊断:车辆由于发动机控制单元损坏需更新,先用其他车辆上的发动机控制单元更换客户车辆上的.前段时间客户到站更换新控制单元,更换是按引导性故障步骤更换的,要求做就绪代码时发动机控制单元有分离离合器(V606)无基本设置故障,故障码为P18EF00.  相似文献   

3.
<正>1上汽大众插电式混合动力车(PHEV)12 V蓄电池亏电的处理方法故障现象正常情况下,在接通点火开关(KL15上电)后,高压电池会给12 V蓄电池自动充电,但在12 V蓄电池严重亏电的情况下,高压系统各控制单元将因供电不足而无法正常工作,且信息娱乐系统显示屏有相应提示(图1),此时高压电池不再给12 V蓄电池自动充电,车辆无法进入Ready状态(行驶就绪状态),且无法用交流充电桩或随车充电线缆通过高压充电口给高压电池充电。  相似文献   

4.
正车辆能源管理系统对车辆电能的提供和消耗进行管理,旨在确保所有的电气设备稳定供电。新款奔驰V213车型搭载了创新型的能源管理系统,既有前代车型优良特点的继承,又有新概念的延伸,能够让车主参与其中,为车主用车提供更多的保障。能源管理系统涉及到以下部件:车载电网蓄电池(存储能量并在发动机关闭时供电)、车载电网蓄电池传感器(监测车载电网蓄电池的充电水平、电压、电流及温度)、发电机(能源产生)、ME控制单元(发电机管理)、前SAM控制单元(能源管理的主控单元)。  相似文献   

5.
正(接上期)四、供电控制单元J519(BCM1)在奥迪e-tron上,供电控制单元J519也是车辆的主要控制单元之一。J519的任务是读取众多传感器信息并激活执行元件、外部照明以及雨刮器等。供电控制单元内还集成有很多其他功能,比如驻车转向辅助系统或者座椅加热的激活。供电控制单元J519也负责激活空调装置。可通过地址码0009来访问J519。  相似文献   

6.
故障现象:一辆新款奥迪Q7多功能运动车,行驶两万多千米。驾驶员反映车辆无法启动。 故障诊断:笔者赶到现场检查,发现此车蓄电池已经严重亏电,蓄电池没有电是车辆无法启动的直接原因。但是此款车作为奥迪最新款的车型之一,针对电能控制方面专门设计了一个功能强大的控制器——电能管理控制单元J644。  相似文献   

7.
正车型:2008年标致207,配置1.4L TU3AF发动机。行驶里程:164833km。故障现象:该车因蓄电池亏电发动不着车,车主用60V电动车蓄电池给车辆帮电,结果仍旧不着车,然后拖来我们修理厂维修。故障诊断:我们接车后,用解码器检测,发现车身控制单元BSI和发动机ECU系统无法通信,经检测,这两个控制单元供电和通信线路均正  相似文献   

8.
对于48 V混合动力系统,当48 V电池出现严重故障时,低压蓄电池能量无法得到补充,导致车辆无法长距离行驶。阐述了48 V混合动力车辆的跛行回家模式电压控制方法,在48 V电池出现严重故障无法工作维持高压时,系统控制发动机响应驾驶请求的同时,带动电机维持高压系统的供电,并由DC/DC持续为整车12 V低压用电设备供电,能够长时间维持车辆行驶。  相似文献   

9.
<正>奥迪Q7 e-tron quattro与所有奥迪混合动力车型一样也采用并联混合动力设计。片式电动机与分离离合器一起集成在8挡手动/自动一体变速器中。锂离子蓄电池由168个蓄电池电解槽组成,采用水冷技术,17.3k Wh的容量使其在纯电动模式下可行驶56km。奥迪Q7 e-tron quattro上安装了全新的两相充电技术,能够以最高7.2k W的功率进行充电。所以,根据使用的基础设施和充电电缆,大约可在2.5h内将蓄电池完全充满。混合动力管理系统可智能、灵活、高效地控制奥迪Q7 e-tron quattro的运行状态。  相似文献   

10.
集成式启动机发电机(ISA)为48V车载电气系统产生电流,并通过直流/直流转换器为传统的12V网络供电.与48V车载电气系统相关联的48V蓄电池可增加车辆的蓄电池容量,进而使可用电能增加,因此新功能得以使用.48V车载电气系统为其他混合动力系统的形成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1.
<正>四、电气系统1.混合动力蓄电池单元AX1在奥迪A6混合动力车和奥迪A8混合动力车上,混合动力蓄电池单元AX1在后备箱内的前部,它由下述部件构成:高压蓄电池A38◆蓄电池调节控制单元J840◆高压触点◆保养插头接口TW◆安全插头接口TV44◆高压线束接口PX1◆12V车载电网接口◆混合动力蓄电池单元AX1壳体使用电位补偿线(电位均衡线)与车身相连。为了冷却高压蓄电池A38,混合动力蓄电池单元AX1壳体带有用于吸入和排出冷却空气的接口。另外,在混合动力蓄电池单元AX1壳体装了一个有害气体通气管,这是为了在蓄  相似文献   

12.
奥迪Q7 e-tron quattro是奥迪推出的第2款配备高性能插电式混合动力驱动系统的车型,如图1所示凭借锂离子蓄电池输出的电流,这款大型SUV可纯电动行驶多达56km,噪声低、动力强且零排放。在柴油发动机的配合下,总行驶里程高达1410km。奥迪Q7 e-tron quattro是全球第1款配备6缸柴油发动机及quattro全时四驱系统的插电式混合动力车。  相似文献   

13.
<正>上汽奥迪Q5e-tron是上汽奥迪基于纯电MEB平台的中大型豪华纯电SUV,它设计成3排座,有6座、7座车型可以选择。Q5 e-tron也是奥迪专门为中国打造的第一款电动汽车。上汽奥迪Q5 e-tron是奥迪与上汽合资生产的第二款奥迪车型,上汽奥迪Q5 e-tron在中国生产并仅在中国销售,  相似文献   

14.
例一、电源部分的维修一辆桑塔纳轿车,采用M1.5.4燃油喷射系统,控制单元号为330 907 311A,故障现象为无法启动,没有喷油和高压电。由于本车为外地车辆,无法实车测量,首先进行控制单元 (ECU)的模拟测试以判断故障。将控制单元供电,即ECU的 18脚、27脚、37脚供12V电压,2脚接搭铁,连接工作器件。  相似文献   

15.
有一辆奥迪Q5 hybrid混合动力汽车和一辆奥迪A6L e-tron混合动力汽车启动时,仪表报警,均显示混合动力系统故障,均无电动模式。初步判断故障范围在高压系统的高压线路连接以及安全控制系统。结合诊断仪读码的分析,故障范围锁定在某个或者多个高电压部件不绝缘,通过对所涉及的元件、电路等进行检测,故障点分别为电驱动装置的功率和控制电子单元内部积水、高电压蓄电池充电器内部不绝缘故障,对其分别进行积水清理、部件更换后,车辆仪表报警灯消失,可正常电动行驶。  相似文献   

16.
<正>车型:2012款新帕萨特,配置1.8T发动机、7速0AM双离合变速器。故障现象:车辆停车后不定期出现蓄电池电量耗光情况,导致车辆无法启动,更换新蓄电池也无效。故障诊断:经过检测和了解,车辆出现故障时所有灯光没有忘关点亮的,而且车辆无法启动时,蓄电池电压仅剩8V,钥匙15号电都无法开启,属于彻底耗净的情况。  相似文献   

17.
<正>6.蓄电池冷却高压蓄电池A38在充电和放电时,会发生化学反应,这就导致蓄电池变热了。由于在奥迪A6混合动力车和奥迪A8混合动力车上,高压蓄电池总是在不断地充电、放电,那么它所产生出的热量就会很可观了。这除了导致蓄电池老化外,最重要的是还会使得相关导体上的电阻增大,这会导致电能不转换为功,而是转换成热量释放掉了。为了使得混合动力蓄电池单元AX1的温度保持在合理范围内,就配备了一个冷却模块。这个冷却模块使用12V的车载电网电压工作,并  相似文献   

18.
<正>车型:E93,配置N92发动机。行驶里程:95632km。故障现象:车辆无法启动。故障诊断:车辆当时拖车进厂全车没电,测量车载电压在12V左右,怀疑可能存在虚电。接上稳压器,全车仍没有电。接上ISID检测没有发现相关故障。根据此故障我们分析造成全车没有电的原因:后部配电器接触不好◆蓄电池接线柱松动◆  相似文献   

19.
故障现象一辆2007年生产的手动挡一汽大众速腾轿车,搭载BWH1.6L发动机,行驶里程68000km。车辆因事故进行维修,但目前无法启动。故障诊断与排除利用VAS6150B读取故障信息,在车载电网控制单元J519读取到"01049"(车辆供电端子50电路中  相似文献   

20.
<正>一、故障现象有1辆2006款奥迪A6L2.0T CVT轿车,发动机型号为BBJ,行驶里程数为8万km,车主反映车辆无电,无法起动,钥匙拔不出来,起动时,仪表无显示。救援人员到现场后,首先检查蓄电池的电量是否正常——蓄电池的电压为12.6V,蓄电池正常,但测量蓄电池的正极与车身的电压只有3.5V左右,说明蓄电池的负极与车身搭铁接触不良。拆下车身主接地线进行清理,重新安装紧固后,车辆各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