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最大限度减少拆除门式钢架支护的劳动量、加快施工进度及保证施工安全,以青岛地铁延安路站应用爆破技术辅助拆除门式钢架为背景,通过理论计算和现场试验,对炮眼间排距、单孔装药量等参数进行设计。结果表明:使用该爆破方法造成的爆破振动、隧道断面收敛量及拱顶下沉量均满足设计要求,且较人工拆除门式钢架结构节约约一半时间,减轻了劳动强度,加快了工程进度。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在特殊条件和要求下,高速公路跨线天桥的拆除施工,重点论述拆除施工工艺、总体方案、爆破技术及爆破安全设计等,从炮孔排距、炮孔深度、装药量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爆破参数及爆破效果,为类似工程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3.
李才平 《黑龙江交通科技》2013,(11):130-130,132
宽孔距深孔梯段爆破技术,是在常规深孔梯段爆破技术的基础上,采用加大炮孔间距减小抵抗线,应用非电起爆系统,组成孔外延期起爆网路的爆破工艺。通过宽孔距深孔梯段爆破技术在小湾水电站、龙开口水电站、鲁地拉水电站石方开挖中的应用,对宽孔距爆破技术进行了研究,该技术可改善爆破质量,降低工程成本。为了确保爆破效果,炮孔密集系数m值应通过试验确定,采用三角形布孔,控制一次起爆的炮孔排数。  相似文献   

4.
以青岛地铁2号线延安路站车站主体Ⅰ部下台阶爆破施工为背景,分析了下台阶前期爆破中存在的问题,对下台阶的爆破循环进尺、炮孔间排距、单孔装药量、单段最大起爆药量、周边眼雷管段别、爆破网络等爆破参数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优化后的爆破方案,比钻眼个数下降了15.62%,雷管单耗下降了30.5%,单位岩石爆破耗时下降了18.18%,盲炮概率下降了83.33%;使下台阶施工在满足爆破振速的同时,缩短了爆破用时、减少了炸药及雷管单耗,提高了爆破效果。  相似文献   

5.
结合兰州枢纽新建北环隧道小净距上穿红山顶隧道工程,实时监测爆破施工过程中既有隧道的振动速度和应变。通过分析多次试爆振动数据,确定了施工过程中地质条件、爆心距、装药量、夹质作用和迎爆面对爆破振动速度的影响,并拟合回归了适用于本隧道的爆破振动速度公式和合理振速标准。基于爆破振动速度的影响因素,本文还对原有爆破方案从装药量、起爆次数、开挖进尺和起爆时差等方面进行了调整。最终新建隧道顺利通过小净距影响区域,证明了研究方法的可行性和正确性。  相似文献   

6.
楔形掏槽是斜眼掏槽中较易掌握的掏槽方式,其适用性较强,施工进尺较大,目前凡手持风钻进行爆破开挖的爆破作业,大多采用此方式.楔形掏槽工作方法在实践中有进一步创新,如采用大角度大抵抗线、加大掏槽高度、加大掏槽深度、加大单孔装药量,加大掏槽炮孔同段装药量等,但在应用时需根据地质情况合理加以选用,否则会影响嗣岩稳定性.介绍了楔...  相似文献   

7.
基于先验知识和BP网络的隧道爆破参数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克服当前隧道爆破参数选取受人为因素影响的不足,以围岩普氏系数、隧道断面积、实际进尺和炮孔直径等为网络输入参数,以设计进尺、炸药单耗、周边孔距和掘进孔孔距等为网络输出参数,建立了含输入层、输出层和隐含层的神经网络模型,并给出了模型学习算法,提出了基于爆破先验知识的可加快模型求解收敛速度的网络学习约束条件.隧道爆破参数的实例计算结果表明,给出的网络模型及其算法能在借鉴已有爆破资料的基础上准确、快速计算爆破参数,并且获得理想的爆破效果.  相似文献   

8.
为降低爆破振动对城市地铁周边建(构)筑物或管线的影响,减少区间隧道超欠挖,降低围岩支护成本,以青岛地铁2号线区间隧道作为试验巷道。对掏槽及辅助孔,采取一次起爆分段延时的爆破减振技术,控制爆破振动速度。通过导爆索串联周边炮孔,实现同时起爆周边眼的隧道光面爆破技术。经现场测试,被保护物振动速度均控制在1.5cm/s以下,炮孔残留率达到90%,循环进尺提高13%,基本实现无超挖。本技术有效解决了原施工方案超挖严重、不能有效控制振动速度的问题,对同类工程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为了实现良好的光面爆破效果,保证巷道施工的安全性,提出一种基于粒子群算法(PSO)的SVR光面爆破效果预测模型。选取了炮眼密集系数、最小抵抗线、装药量、炮孔深度、岩石单轴抗压强度、泊松比作为光面爆破的影响因子,炮孔利用率、超挖量、半孔率为光面爆破效果的评价指标,运用SVR原理建立预测模型,5折交叉验证法评价模型推广能力、粒子群算法优化模型参数。利用该预测模型,对某公路隧道掘进前24组光面爆破实测数据进行训练,后4组光面爆破实测数据进行模拟预测,分析结果表明,其3个指标的平均相对误差为1.1275%、1.8525%、0.9275%明显小于神经网络模型预测的1.5625%、6.0425%、4.6300%,同时其模型稳定性和泛化性优于投影寻踪预测模型。基于粒子群SVR算法预测模型的高精确度、强稳定性,为光面爆破效果预测提供了一种科学、实际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临近天然气管道的高速公路施工面临无法使用爆破手段的困境,因此大大影响工期,以大土隧道进口段采用"环形导坑法"施工为例,采用减震设计,包括本项目各类炮孔的位置和装药形式、装药量,通过利用ANSYS/LS—DYNA有限元分析软件模拟得到爆破导致临近天然气管道最不利点的震动速度为1.93 cm/s,小于限定值2.0 cm/s,因此可以兼顾在管道安全和施工进度,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1.
中深孔药壶爆破在路基施工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采用中深孔药壶爆破方法来提高炮眼利用率和增大孔网参数及解决沿炮孔方法抵抗线为变数的爆破方法,从而大大降低机械台班和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2.
本项目是新建隧道下穿原有饮用水水池,因直线距离较小、且水池安全要求较高,无法使用传统爆破开挖,为保证水池正常使用,施工时严格控制同一段雷管起爆装药量,使爆破振动速度降低到安全范围内,并对爆破震动速度进行监测,确保在水池附近的振动处于可控。  相似文献   

13.
研究光面爆破机理及其爆破参数的确定和装药结构,并将光面爆破技术运用于大坪尾隧道爆破开挖工程,计算隧道光面爆破参数,给出炮孔布置和施工工艺。结合工程实践,探讨光面爆破设计与施工中应采取的技术保证措施,并提出在光面爆破中使用水袋进行炮孔填塞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小净距隧道施工中减振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云(阳)-万(州)高速公路张家山隧道小净距段的实际情况,介绍了小循环进尺、分区开挖的台阶分部法和短台阶断面法开挖,以及包括控制最大段装药量、段间隔时间、确定合理的爆破参数和对先行洞最不利部位振速监测等措施的爆破振动控制技术。实践表明:爆破振动控制技术保证了小净距段先行洞的安全和后行洞施工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隧道楔形分段掏槽爆破方法的减振效率,基于岩体微差破岩理论,推导楔形分段掏槽爆破参数的确定方法,并运用LS-DYNA3D程序对楔形常规掏槽爆破和楔形分段掏槽爆破时爆破近区应力波传播过程及质点振动速度进行仿真计算分析,结合数值模拟结果和工程实际情况,开展楔形常规掏槽爆破和楔形分段掏槽爆破现场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楔形分段掏槽爆破中炮孔底部有效应力峰值和压缩破坏深度分别约为楔形常规掏槽爆破的1.64倍和1.66倍,槽腔更易达到设计深度;模型中岩体顶面和背面平均减振效率分别达到11.53%和22.45%,但侧面平均减振率仅0.21%;楔形分段掏槽爆破方法可将掏槽爆破振动强度降低30%以上,且施工效率略有提高.   相似文献   

16.
通过晋阳高速公路蛇山段光面爆破结合水平炮孔减弱抛掷爆破处理路堑高边坡的实践,给选用爆破的设计参数以及类似地形下的边坡处理提供了施工经验。  相似文献   

17.
以深圳地铁下穿世界之窗段为工程背景,通过数值模拟计算分析了7m和9m两种拆撑长度对隧道支护结构的影响,最终确定一次性拆撑长度为7m时更能保证施工过程的安全。论文研究方法为大断面浅埋隧道一次性拆撑长度的确定提供了参考,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以成绵乐客运专线DK11+170.556~DK11+746.154段路堑石方控制爆破为例,介绍在铁路既有线旁增建新线铁路,为防止飞石、滚石危害既有线各类设施和威胁行车安全、人身安全所采用的浅孔控制爆破和边坡光面爆破方案,同时介绍加强排架和重型柔性炮被等防护技术。  相似文献   

19.
余立志 《北方交通》2005,(12):44-46
人工挖孔桩采用爆破配合松动坚硬岩石,以达到提高挖掘效率的目的,但在桩基距周边建(构)筑物较近的情况下,爆破施工时还应考虑爆破有害效应对于其周边环境的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为深入研究小净距隧道后行洞爆破施工过程中对先行洞围岩的影响性,依托某高速公路小净距隧道,利用现场测试、数值模拟手段对爆破施工条件下先行洞围岩振动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曲线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所有监测点X方向振动速度明显大于Y方向和Z方向的振动速度;后行洞爆破施工时对先行洞对应断面后方的中岩柱振动影响较大;数值模拟结果与现场监测结果基本吻合,在小净距隧道设计与施工过程中应加强对中岩柱纵向的加固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