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道路平面交叉口车辆违章右转弯行为识别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佟守愚  程三伟  李江 《公路交通科技》2005,22(4):112-115,119
城市道路交叉口场景复杂,流量巨大,是交通事故多发地点。而交叉口处车辆违章转弯是造成事故多发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研究道路交叉口处违章转弯车辆的检测、跟踪与识别技术对于减少交叉口处的事故发生,提高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利用计算机视频技术,并结合道路交叉口交通信号相位特性以及车道内行车标志线等信息,研究了交叉口处违章右转弯车辆的检测与跟踪算法,给出了违章右转弯行为的判定方法。  相似文献   

2.
在借鉴和参考国家相关标准的基础上,针对较大型平面交叉口提出了一种交通组织方式.研究了较大型平面交叉口施划机动车左转弯待转区、直行待行区,非机动车左转弯待转区、直行待行区,人行待行区标线和设置左转弯待转、直行待行、人行待行信号灯的交通组织优化方法,并设计制作了以单片机逻辑运算为主导的左转弯待转、直行待行、人行待行信号灯.在不进行大规模工程改造的情况下,能最大限度地挖掘交叉口固有的时空资源,进一步提高通行效率,对缓解交叉口拥堵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针对现有交叉口转弯比例计算的约束非线性规划模型不满足交叉口流量守恒方程、准确性欠佳等不足,引入道路通行能力比TCR(Traffic Capacity Ratio),建立了改进的交叉口转弯比例计算模型,并用于交叉口各相位流量的估计,其估计值为优化路网流量分配方案和交通交叉口信号相位控制方案提供了依据.以典型的交叉口为例,...  相似文献   

4.
对城市道路交叉口几何设计涉及的平面、纵断面、横断面以及相交道路共同面进行了详细分析,并阐述了交叉口内车辆转弯方式对几何设计的影响,对一些参数给出了建议值,对规范的不足之处进行了补充,提出了完整的城市道路交叉口几何安全设计技术。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株洲市的一个交叉口实例 ,介绍了如何对城市道路斜交路口作平曲线、设导流岛和转弯车道的一种渠化方法 ,使交叉口的通行能力与路段通行能力相匹配  相似文献   

6.
正针对优化交叉口的交通控制方案,国际交通工程界有三个基本的任务环节:研判转弯条件、评价通行能力和调查事故记录,对应的也有最基本的技术工具和评价方法,分别是:转弯车道的设置条件,交叉口服务水平评级,交叉口事故记录分析。本文主要介绍通过能力部分。  相似文献   

7.
较大的缘石半径有利于提高路口转弯车辆的车速,但同时使得交叉口范围扩大,车辆在交叉口的清空时间延长,从而导致交叉口通行能力降低。该文通过对典型交叉口的清空时间分析证明,交叉口缘石半径越小,交叉口通行能力越大,最小缘石半径就是最合理的缘石半径。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十字形和T形无信号交叉口右转车辆对后续直行车辆的影响过程,分别建立了2种类型交叉口右转车后直行车延误模型,定量分析了运行速度,右转车比例,单车道流率,转弯速度与延误之间关系,通过实测交叉口数据对模型进行了验证,试验结果与计算结果十分吻合.分析表明该延误模型具有一定的实用性,为无信号交叉口的几何改进,减少主路直行车延误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在机动车右转弯内轮差的形成机制及计算模型基础上,分析设计车辆内轮差在典型车辆轴距、路缘石转弯半径情况下的变化规律。通过对非机动车道断面组合型式下机动车右转弯与非机动、行人的冲突进行仿真分析与对比评估,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措施,为预防交叉口右转弯事故提供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0.
针对日益凸显的城市网络层次交通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交叉口转弯率的网络交通状态模型,并根据该模型进行了网络交通状态典型模式发现。该模型从交通网络拓扑结构出发,根据各路段的实际流量采用递归最小二乘法对各交叉口在各方向上的转弯率进行了估计,得到了基于路网拓扑结构的转弯率矩阵。该矩阵不仅反映了路段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也反映了路网中交通流的分配情况,即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整个网络的交通状态。进而对各时间点的转弯率矩阵进行了基于SOM的分类,对各种网络交通状态在时间轴上进行了统计,结果显示了早晚高峰时段以及白天早晚高峰之间的典型网络交通模式。该方法为网络交通状态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建模与分析方法,通过实例分析证明该方法具有普适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公路平面交叉口左转弯车道安全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我国平面交叉口左转弯车道的安全设计水平,在对我国左转弯车道设计中经常出现的安全问题深入分析的基础上,从交通安全角度出发,总结进行左转弯车道设计时应遵循的安全设计原则,在此原则指导下提出适合于在我国推广使用的左转弯车道安全设计方法及其渐变段、减速车道、等候段、主线偏移段等组成部分的几何参数确定方法.  相似文献   

12.
交通影响分析范围确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目前确定城市建设项目交通影响分析范围已有方法的模糊性、未考虑各种建设项目本身发生量及背景交通状况不同的问题,基于城市道路等效通行能力、密度比和交叉口转弯比例,提出了新的交通影响分析范围确定方法.根据密度比评分标准,以上海地区交通数据为例将城市交通状况划分为若干等级,对各等级道路提出相应的剩余等效通行能力,并按交叉口转弯比例分配建设项目出行产生量,由两者平衡得到建设项目交通影响分析范围.经实例验证所提出的方法具有较高的实际可操作性,可针对不同地区进行参数的相应调整.  相似文献   

13.
阐述了公路平面交叉设计的原则,分析当前公路平面交叉设计中存在的交叉口缺乏路权分配、转弯车道设置不当、交叉口渠化设计不当等问题,并结合工程实例提出公路平面交叉设计中应注意的诺干问题。  相似文献   

14.
在城市交叉口所有方向车流中,左转车流是对交叉口影响最大的车流。它不但会增加交叉口的平均延误,而且会大大增加交叉口的冲突点个数,对交叉口的安全性有重要的影响。从交通工程设计和安全角度出发,在广泛参照国内外先进设计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型的立体下沉式无障碍交叉口左转交通设计。  相似文献   

15.
两相位信号控制交叉口行人专用相位设置条件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行人专用相位是国内近年来用于解决交叉口行人与机动车冲突的一种控制方法。本文运用穿越理论推导在行人通行时,穿越行人的转弯车辆通行能力模型和行人延误模型;在这两个模型的基础上,通过设置专用相位前后交叉口通行能力和行人人均延误的对比分析,论证了设置整个交叉口行人专用相位的条件。本研究成果可以用来指导交叉口行人专用相位的设置。  相似文献   

16.
针对于交通较为拥堵的城市平面交叉口,通过具体实例,详细阐述城市交叉口"平改立"工程设计方案,并对工程实施后将会产生的效果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正> 一、交叉口交通特点和交叉口的基本类型城市道路中交叉口是道路交通的咽喉,各种车辆和行人都要在交叉口汇集通过,由于车辆和行人之间,车辆和车辆之间,因其行驶的方向不同,车辆之间的交错也有所不同,直行的车流与转弯的车流时常交织在一起,如果组织得不合理就会造成通行不畅,交通  相似文献   

18.
后置型专用相位左转车道待行区设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增加提前进入交叉口停车线的车辆数,设置左转弯待行区的做法逐渐在许多城市平面交叉口中盛行。本文利用冲突点法,详细分析了左转弯待行区工作原理,解释了本向左转车辆与对向直行车辆通过冲突点附近时的相互关系,归纳了设置待行区的适宜条件。  相似文献   

19.
半挂汽车的最小转弯半径和转弯通道宽度是城市道路设施、相关的建筑物的重要设计参考指标.为了能在设计过程中快速估算这2个指标,采用汽车转弯过程轨迹图解法计算模型,基于ObjectARX实现了AutoCAD软件的二次开发,并对软件的正确性进行验证.验证结果表明软件能满足工程设计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有轨电车在通过交叉口时,由于其铺设在道路中间的特殊轨道位置导致无论是直行还是转弯有轨电车都和普通道路交通存在较多冲突点。合理地运用相位分布可以减少有轨电车和其他道路交通之间的交通冲突。但是由于有轨电车出现频率的有限性,"过度设计"会导致交叉口通行能力大幅度地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