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湿陷性黄土地区高速铁路路基沉降预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依托郑西高铁客运专线(陕西段),研究了影响路基沉降的主要因素,确定了沉降监测方案,选取累积沉降量和沉降速率作为预警指标;基于实测沉降数据的统计分析和预测分析,并结合路基工后沉降控制标准,对预警指标进行了三级划分,提出了对应的预警方法;开发了铁路路基沉降监测预警系统。为黄土地区高速铁路路基沉降预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随着高速铁路大规模修建,因地质条件复杂等诸多因素影响,部分线路路基存在不同程度的沉降、隆起等病害问题,直接影响线路轨道的平顺性与行车安全。这些病害主要是通过人工定期轨检车检测和人工巡检发现,受高铁运行天窗极大限制,检测效果及时效性均无法保证。本文以某运营高速铁路路基沉降变形病害为研究对象,通过介绍一种路基沉降变形无线自动化监测技术及其系统应用,并将监测结果与轨检车检测数据进行了对比验证,为运营高速铁路路基沉降、隆起变形病害安全监控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3.
盾构隧道下穿既有铁路施工不可避免地会对周边岩层产生扰动,导致铁路线路的不平顺而危及行车安全。该文以厦门地铁2号线盾构下穿厦深线高速铁路路基工程为依托,通过Peck沉降公式和PLAXIS-2D、MIDAS-GTS有限元软件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盾构施工对高速铁路路基与轨道变形影响的时空分布规律;同时在盾构下穿前设立100 m试验段,通过对深层位移孔、地表沉降点监测得到岩层变形规律和盾构合理推进参数,为盾构下穿高速铁路路基提供理论支持。下穿过程中,通过对高速铁路路基和轨面变形的自动化监测,实时调整盾构推进参数以减小引起的沉降,盾构穿越后实测路基最大沉降0.97 mm,确保了高铁运营安全。  相似文献   

4.
高速铁路路基工程几个问题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高速铁路建设中路基工程尚存的几个问题认为,与普通路基不同,对高速铁路路基工程试验研究的重点,应该从控制基础应力转向控制路基沉降及变形。  相似文献   

5.
高速铁路对路基工后沉降提出了严格的要求,某高速铁路路基段存在大范围软土地基,采用水泥砂浆桩进行地基加固处理。通过对地基处理后一年多的路基沉降变形观测分析及预测表明:各观测点的沉降量-时间曲线均已经收敛,路堤荷载作用下路基面沉降已经稳定,沉降板预测最大工后沉降ΔS'为4.8mm,路基面观测桩双曲线法预测路基面最大残余沉降为2.3mm,沉降完成比例St/S∞最小为92.4%,均满足高速铁路沉降控制标准。因此,水泥砂浆桩处理高速铁路软土地基是可行的,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满足工后沉降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为掌握广州南沙港快速路桥头软土路基沉降特点,为路面维护提供依据,对该路段桥头路基进行了沉降监测,监测结果表明,广州南沙港快速路桥头路段软土路基沉降日趋好转,部分桥头路基沉降趋于稳定,一般桥头路基沉降普遍大于涵洞桥头路基沉降;采用双曲线预测方法对桥头路基沉降进行了预测分析,预测结果表明,部分监测断面剩余沉降仍然很大,这些路段是今后监测的重点,预测路基长期沉降量可为线路调坡加铺工程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7.
赖香铃 《路基工程》2023,(5):149-153
引入数据预处理理论保障原始监测数据集的质量,采用SVR算法针对预处理后的沉降数据进行精准预测,进一步整合开发了一种高速铁路路基沉降预测分析软件,并结合现场实例进行了验证分析。结果表明:高速铁路路基沉降精准预测软件不仅可提供数据的预处理操作,还可提供高精度的预测分析功能;软件内嵌了数据预处理的算法,可对原始监测数据集进行缺失值的处理和预先过滤,为后续高速铁路路基沉降预测分析提供了数据质量保证;软件内嵌的SVR算法很好地反映了路基沉降的走势与上下波动,所得的沉降实测值与预测值的相关性极高,两测点降噪后的R2分别为0.904、0.898,而MSE分别为0.025、0.031,体现出较高的泛化能力,整体预测精度高、预测误差小。  相似文献   

8.
高至飞 《路基工程》2015,(1):112-118
依托"新建海南东环铁路沉降变形观测评估预测方法研究及评估系统开发应用"课题,选取部分典型断面的沉降板和路肩沉降监测桩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多种曲线拟合法在海南东环客运专线路基沉降预测中的适用性、稳定性和准确性,从拟合曲线相关系数和相对误差的角度进行分析,得到了几种适合于海南东环客运专线路基沉降预测评估的方法,并在实践中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   

9.
京沪高速铁路济南西客站软土路基沉降预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杨柳 《路基工程》2012,(1):15-17
近年来,我国高速铁路发展突飞猛进,为保证安全运营,对其路基的处理尤其重要。对京沪高铁济南西客站软土路基工程的沉降数据,分别采用灰色模型GM(1,1)和双曲线模型两种方法建立了预测模型进行分析,并编程作数据处理。结果表明:灰色模型GM(1,1)对软土路基的沉降评估更显优越性。  相似文献   

10.
路基沉降的理论值与实际监测值通常存在较大偏差,对此,在详细论述四种常用的路基沉降预测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人工神经网络与灰色模型的组合预测方法,并结合工程实例的实测数据,证实了组合方法在路基沉降趋势分析中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