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培 《铁道建筑技术》2023,(5):49-51+63
1 676 mm轨距60 kg/m钢轨8.5号宽轨单开道岔,是国内首次开发和应用的宽轨道岔,应用于昆明铁建装备厂内试验线。介绍了该道岔设计参数的选取和结构特点,并检算了道岔的安全参数和辙叉及护轨各部间隔。转辙器采用弹性可弯尖轨,转换设备按内锁闭装置设计,采用手动扳道器扳动,尖轨跟端设置限位器结构。辙叉采用钢轨组合辙叉,护轨选用33 kg/m槽型护轨。道岔采用Ⅲ型弹条分开式扣件,滑床板和护轨垫板处基本轨内侧台板刚性扣压,外侧采用弹条扣压。  相似文献   

2.
提出了适用于40 t轴重铁路18号道岔的设计原则与技术指标。新型重载铁路道岔采用68 kg/m钢轨制造,道岔全长69 m,前长31 729 mm,后长37 971 mm。平面线型采用相离量24 mm、半径1 100 m的单圆曲线,仿真分析显示该线型动力学性能良好,曲线尖轨具有较好的耐磨性能;尖轨采用60AT1钢轨制造,曲线尖轨为"直曲组合型",直线段长度7 276 mm,直曲尖轨采用刨切基本轨加厚尖轨技术。辙叉采用可动心轨辙叉,翼轨采用TY钢轨、心轨采用60AT1钢轨制造,直向不设护轨,侧向增设一段护轨,用于保护叉跟尖轨的薄弱断面;尖轨、长心轨、翼轨通过锻压与68 kg/m钢轨顺接。  相似文献   

3.
轮轨接触几何关系在道岔系统动力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道岔与一般正线的区别就在于它多变的轮轨接触几何关系,复杂的轨线布置以及走行线路的转换,以一般线路轮对踏面与钢轨轨头接触关系为基础,考虑转辙器区尖轨与基本轨之间,翼轨与心轨,主轨与护轨以及心轨之间的空间结构和平面布置,本文模拟计算了转辙器区和辙叉区轮对与相应轨线的接触与冲击情况,得到了较为准确的尖轨与护轨横向冲击力,道岔区轮舅走行特征以及系统其它相关振动响应。  相似文献   

4.
时速350km客运专线铁路60kg/m钢轨42号单开道岔结构设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我国自主设计研制的时速350 km客运专线用60 kg/m钢轨42号单开道岔,该道岔侧向允许通过速度为160 km/h,是我国目前为止试制、试铺的号码最大,侧向通过速度最高的道岔,也是我国首次采用双肢弹性可弯心轨技术并获得成功的大号码道岔。结构设计中在转辙器部分为减小尖轨扳动力及尖轨后端不足位移设置了12对辊轮,尖轨亦采用了预顶弯技术;在可动心轨辙叉部分心轨前端采用水平藏尖结构,大大提高了列车通过时的舒适性和平稳性,通过下一步的上道使用和试验,还将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5.
建立了无砟轨道线桥墩一体化计算模型,用数值模拟法,以一组60 kg/m钢轨客运专线18号可动心轨道岔布置在连续梁上为例,通过两种类型("门"形筋混凝土道床、带限凸台的道床板)无砟轨道桥上无缝道岔与有砟轨道桥上无缝道岔基本轨温度附加力、基本轨伸缩位移的比较,表明:无砟轨道桥上无缝道岔温度附加力分布规律、钢轨位移分布规律与有砟轨道桥上无缝道岔相似,"门"形筋及带限位凸台无砟轨道桥上无缝道岔因道床阻力大,尖轨及心轨相对道岔板的伸缩位移要小;对于带限位凸台的无砟轨道结构计算结果表明:单个凸台的支座刚度>250 kN/mm时,凸台支座胶垫的压缩量<1 mm.道岔板不同温度变化幅度的计算结果表明,随着道岔板日温差增大,基本轨温度附加力、伸缩位移、翼轨末端间隔铁受力、直尖轨尖端相对道岔位移、转辙器道岔板受力、辙叉道岔板受力均随之减小,而心轨尖端相对道岔板位移、导曲线道岔板受力、连续梁固定墩受力则随之增大.  相似文献   

6.
青岛现代有轨电车梳子型道岔是国内首创,其道岔布置形式、线型设计、结构设计较为新颖。线型布置打破常规道岔布置形式,相邻分支线路道岔中心的距离小于相同号数道岔的全长;道岔结构设计具有创新性,由1个普通双尖轨转辙器、多个单尖轨转辙器、多个复合型辙叉、1个双曲线辙叉组成。为今后现代有轨电车道岔设计提供了新方向、新思路,也可供站场道岔布置参考。  相似文献   

7.
国外高速铁路的道岔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高速道岔技术比较成熟的国家有德国、法国和日本。这三个国家的铁路运输组织方式、机车车辆的动力学性能不同,其使用的道岔各具特色。德国道岔设计轴重19t,法国和日本为17t;大号码道岔侧向线型方面德国和法国分别采用缓圆缓线型和圆缓线型,日本则采用复合圆曲线线型;道岔尖轨基本上都采用特种断面钢轨加工制造,德国道岔心轨尖端为整体结构,法国道岔心轨采用双肢弹性可弯、高锰钢铸造翼轨结构,日本采用高锰钢整铸框架式翼轨,长短心轨也采用高锰钢铸造;德国道岔主要使用VOSSLOH弹条扣件,法国采用Nabla弹片式扣件,日本采用刚性扣件;德国道岔采用多机多点牵引方式,日本和法国则采用一机多点牵引方式。  相似文献   

8.
时速350km客运专线铁路可动心轨辙叉单开道岔的结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国内外高速道岔发展概况,吸收国外高速道岔的先进设计理念,结合时速250 km客运专线18号道岔的铺设、运营情况,自主研发了时速350 km 18号可动心轨辙叉单开道岔,通过理论分析、系统设计、结构比选,对道岔主要尺寸进行了确定。并进一步对转辙器部分尖轨型式、尖轨跟端结构、防跳限位装置等结构进行阐述;对可动心轨辙叉部分翼轨断面、长短心轨拼接方式、护轨及护轨垫板、防跳卡铁、间隔铁等零部件所进行的特殊设计做了详细说明。  相似文献   

9.
针对国内现有米轨道岔由于技术标准低而不适用客运的实际情况,结合正在规划的相关旅游观光线路,对1 000 mm轨距50 kg/m钢轨10号单开道岔进行了设计研究,优化确定了道岔的平面尺寸,其半切断面较宽,尖轨直线段较长,尖轨冲击角较小,有利于提高尖轨的耐磨性能,并重点介绍了转辙器部分、辙叉部分和轨下基础的结构设计以及导曲线半径、轨距加宽和道岔各部间隔等各项参数的检算评估。  相似文献   

10.
北京新机场线是我国首条时速160 km的地铁线路。为保证前期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要求,并为中后期运量提升提供技术支持,按照城际铁路动车所设计标准选用了9号道岔。国铁50 kg/m钢轨9号道岔尖轨跟端为活接头式,容易产生病害且难以整治,为此研发了新型道岔。新道岔转辙器采用弹性可弯式尖轨,彻底消除了活接头病害;同时,对辙叉跟端进行了优化(采用夹板连接),选用33kg/m槽型护轨,基本轨内侧采用弹性扣压,提高了车辆段道岔的通过速度(侧向通过速度由25 km/h提高到35 km/h),保证了道岔功能要求。  相似文献   

11.
为保证9号道岔牵引点位置、牵引点动程、转辙机选取等的合理性,建立了尖轨扳动力的计算模型,对尖轨扳动力及不足位移进行计算分析。结构表明:9号道岔尖轨不足位移较小,为非控制因素;尖轨扳动力较大,为控制因素,主要受尖轨跟端扣件刚度、尖轨跟端扣件组数、滑床台摩擦系数和牵引点动程的影响;当将尖轨跟端设置3组扣件,第一、二牵引点的动程分别设置为160 mm和70 mm时,尖轨扳动力、不足位移和最小轮缘槽宽都符合要求。  相似文献   

12.
针对CN道岔心轨、叉跟尖轨在厂内闪光焊接工艺中出现的心轨铣削后焊缝处轨顶面平直度超差、焊缝位置轨腰处产生裂纹、叉跟尖轨焊缝处存在马氏体组织等质量问题,进行现场试验、理论分析,并制定相应对策,通过对比措施实施前后的试验数据结果,得出措施的有效性,以期提高CN道岔闪光焊接的质量。  相似文献   

13.
针对无缝道岔稳定性研究,从轨道结构划分的各单元杆件的力学特性入手,通过MATLAB编程建立三维空间有限元计算模型,分析无缝道岔在线路上的稳定性,给定升温条件通过模型计算得到道岔位移的变化趋势,找到峰值点的位置,改变升温幅度得出位移随温度变化的情况,求得允许升温的幅度,研究结果表明,无缝道岔在尖轨尖端、尖轨跟端、心轨跟端及直侧股分离处将出现最不利位置点。对峰值点产生原因分析可知,作为轨道框架刚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及温度力传递的介质,各部件联结形式直接影响道岔的稳定性,其位移与温度呈线性关系,随着温度的升高,其位移值也逐渐增大。据此可对锁定轨温进行合理的设计,最后根据峰值点位置提出相应的养护维修建议。  相似文献   

14.
什么是三开道岔 由一个方向通向三个方向的 道岔,它由一股直线钢轨、两股 曲线钢轨、两对尖轨、三副辙叉 组成,中间辙叉的心轨理论尖端在中线上。当地形条件限制,不可能有足够的长度来排列两组单开道岔时,才采用三开道岔。通  相似文献   

15.
我国重载铁路道岔核心部件伤损频繁且发展迅速,威胁行车安全并影响运输效率,导致运维成本高昂。研发重载铁路系列道岔的过程中,首次提出增大道岔导曲线相离值、"直曲组合型"曲线尖轨、刨切基本轨加厚尖轨、优化辙叉结构、加宽辙叉心轨、采用岔枕带预埋铁座的弹条分开式扣件系统等多项优化措施。通过在大秦铁路、朔黄铁路和浩吉铁路等项目的试用及推广实践证明,重载铁路道岔整体强度较高,可有效降低养护维修工作量,能够达到直尖轨通过总重4亿t、曲尖轨1亿t、固定型辙叉3亿t、可动心轨辙叉7亿t的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16.
道岔侧线对无缝道岔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道岔与无缝路线焊接的,随着轨温的变化,长钢轨纵向温度力将直接作用于道岔的辙叉和转辙部分。在无缝道岔的设计施工时,由于站内线路条件的限制,道岔侧线长钢轨的长度较短,在和钢轨温度力的作用下,道岔两尖轨的伸缩位移差较大,影响道岔的正常使用。为此,根据道岔区基本轨、导轨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分析计算了侧股为普通线路时,无缝道岔区钢轨纵向力及移量的分布,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改进措施,以保证道岔的正常使用。  相似文献   

17.
宋文伟 《西铁科技》2007,(2):57-58,56
列车通过道岔时会产生较大的横向作用力和加速度,如图1左右两侧所示,在尖轨和辙叉处尤突出。出现较大的横向力和加速度限制了列车通过速度,对旅客乘坐质量和设备构件带来不良的影响。本研究的目的是寻找减小横向作用力和降低加速度的低成本方法,提高列车通过道岔的速度。低成本要求不改变道岔的关键尺寸,如导曲线长度、辙叉角;在不改变轨道的结构的同时,在既有道岔空间内满足新设计的要求。减小普通AREMA(美国铁路线路工程与维护协会)道岔的转辙角,加长尖轨,并改变曲线密贴的形状、缩短曲线密贴的长度,是减小横向作用力和降低加速度的低成本方法。以No.20道岔(见图2)为例,动态模拟和现场测量表明,这种设计可允许过岔速度从目前的45mph提高到55mph,并不产生轮/轨作用力和横向加速度峰值,但超过普通道岔所产生的轮/轨作用力和横向加速度。  相似文献   

18.
王树国  葛晶  王猛 《中国铁路》2013,(11):16-20,30
论述国内外重载道岔技术发展现状,总结我国重载道岔取得的研究成果和存在问题.阐述我国研制重载道岔遵循的技术原则和12号、18号道岔采用的核心技术,以及延长其使用寿命的实践效果.通过重载道岔关键技术运营实践,展望我国重载道岔技术发展,提出重载道岔应优先采用“半直半曲型”曲线尖轨技术、尖轨加宽技术、心轨加宽技术、高锰钢叉心爆炸硬化技术以延长其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9.
运用道岔系统动力学理论,考虑轨距加宽式转辙器的结构特性,建立列车/道岔耦合动力学模型,以350 km/h客运专线18号高速道岔为例,计算分析了列车以350 km/h直向及80 km/h侧向过岔时的动力特性.结果表明:转辙器轨距加宽可提高列车直、侧向过岔时的平稳性,降低直向过岔时尖轨的磨耗指数,减轻尖轨侧磨,增加尖轨开始受力截面的轨顶宽度;增大转辙器部位的动轮载、轮缘力及动应力,对尖轨受力不利;转辙器轨距加宽对列车侧向过岔的轮重减载率和脱轨系数有不利影响,对直向过岔的影响不大.因此,建议在我国350 km/h客运专线高速道岔设计中,暂不使用转辙器轨距加宽技术.  相似文献   

20.
研究目的:铁路道岔侧股轨距是小号码道岔平面线型设计的关键,构造加宽引起的曲股最大轨距是其中的重要项点.铁路工务部门需要构造加宽作为道岔铺设、维护等工作的理论依据.本文提出的构造加宽计算方法可供道岔设计及施工人员借鉴.研究结论:通过对小号码道岔轨距加宽规律的研究,综合考虑曲线线型、尖轨类型、道岔始端轨距、尖轨尖端轨距、侧线轨距等因素,分析了道岔转辙器部分构造加宽的成因并提出了各种情况下的构造加宽计算方法,进一步完善了构造加宽的定义,开发了道岔构造加宽的通用计算程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