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2 毫秒
1.
牙周膜牵引成骨正畸牙快速移动研究中动物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建立牙周膜牵引成骨正畸牙快速移动的动物模型 ,为其后的系列研究打下基础。方法  6只犬 ,每只犬下颌左右两侧分别为实验侧和对照侧 ,对照侧用传统方法以第三前磨牙为支抗牙移第一前磨牙向远中 ,实验侧用自制牙周膜牵引装置。结果 实验侧牙移动显著快于对照侧 ,X线观察实验侧受牵张的牙槽骨有连续的新骨形成 ,压力侧牙槽骨和牙周膜不出现不可逆性损伤。结论 用自制的装置 ,以犬为实验对象 ,以第三前磨牙为支抗牙移第一前磨牙向远中 ,可建立科学、简单、可靠的动物模型 ,牵引的速度、频率精确可控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组织学观察转化生长因子 β1 (TGF β1 )对豚鼠牙周骨缺损的修复作用。方法将 1 8只实验豚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在两组动物 1 1 牙周制备高 3~ 5mm ,宽 2mm的骨缺损区 ,实验组骨缺损区填入浸有TGF β1 的明胶海绵块 ,对照组只填入明胶海绵块。术后 1周、2周、3周、1月、3月、6月处死动物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 ①实验组 :术后 1周 ,骨缺损区周围有炎性细胞浸润 ,可见牙槽骨变性坏死 ;术后 2周炎性渗出明显吸收 ,成纤维细胞、毛细血管生长活跃 ,可见骨样及少量骨组织 ;术后 1月见新生骨组织范围扩大 ,钙化程度加强 ;术后 3~ 6月 ,缺损区完全由新骨充填 ,并逐渐改建成骨小梁不断增多的正常骨组织。②对照组 :术后 1周骨缺损区周围可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 ;术后 2周见炎性渗出吸收 ,成纤维细胞、毛细胞血管生长活跃 ;术后 1~ 6月见骨缺损区周围新骨生成逐渐增多 ,但缺损主要以纤维结缔组织充填。同实验组形成鲜明对照。结论 TGF β1 可诱导牙槽骨再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灯盏花在上颌前牵引动物模型中对骨缝成骨的影响。方法16只兔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每组各8只,两组动物均安置特制外置式牵引支架,向前持续弹性牵引。对照组于双侧前颌缝局部注射生理盐水,实验组则于局部注射灯盏花,每侧0.4 mL,每24 h注射1次。用序列四环素荧光标记法标记骨缝新形成的骨组织,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测量新骨量。结果实验组新骨形成的量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灯盏花在上颌前牵引动物模型中可加快骨缝新骨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用复合人工骨治疗股骨头坏死的效果。方法 建立双侧股骨头内骨缺损模型 ,并分为 4组 :bBMP 胶原 珊瑚复合人工骨组 (5侧 )、肌骨瓣组 (5侧 )、单纯珊瑚组 (4侧 )、对照组 (1 4侧 ,为以上各组的对侧 )。造模及植入后定时行X线、核素骨显像、MRI及CT检查。结果 ①核素骨显像示 :6周及 1 2周 ,Ⅰ组股骨头核素摄取量静态相头 /干比升高 ,但血流相及血池相不升高。②MRI:1 0周示Ⅰ组骨缺损内多量新生骨形成 ,Ⅳ组骨缺损内囊腔中为脂肪性信号 ,周围为低信号的硬化带。③拍片及CT示 :1 4~ 1 6周 ,Ⅰ组骨缺损大多完全闭合 ,珊瑚已吸收 ,其余各组骨缺损部分残留 ,Ⅳ组骨缺损囊壁硬化带形成。结论 该复合人工骨有较强的传导成骨及诱导成骨作用 ,是修复股骨头骨缺损的良好移植材料 ,但它不能改善缺血坏死股骨头的血供。  相似文献   

5.
目的 报告自行研制的MS 1型下颌骨骨牵引延长器的结构特点及在颌面骨延长动物实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自行研制的MS 1型内置式下颌骨骨牵引延长器 ,对 15只犬分别进行下颌骨单侧及双侧骨牵引延长实验 ,X线定期检查。结果 下颌骨牵引延长 (2 0± 0 .5 )mm ,达到预设值 98% ,牵引完成后经 5周固定 ,新骨完全骨化。结论 MS 1型内置式下颌骨骨牵引延长器在下颌骨牵引延长中具有明显的实用价值 ,临床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6.
自制磷酸钙骨水泥人工骨修复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自制水泥型羟基磷灰石 (CPC)人工骨修复兔桡骨大段骨缺损的成骨效果。方法 将自制的CPC人工骨植入新西兰兔桡骨大段骨缺损模型中 ,术后 4、8、12、16周取材 ,采用HE染色和Masson三色染色分析评价骨缺损修复效果。结果 CPC植入后 4周有新生软骨形成及未成熟的骨组织 ,可见大量的软骨细胞、成骨细胞、胶原组织及较多的小血管。 8~ 16周新骨继续生成 ,人工骨逐渐改建为成熟的板层骨、骨小梁和髓腔结构。结论 自制CPC人工骨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成骨效果 ,可能是一种较理想的骨移植替代材料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成骨诱导后的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UCB-MSCs)与β-磷酸三钙(TCP)构成的人工植骨材料修复兔颅骨缺损的作用。方法在无菌条件下用密度梯度离心和贴壁培养法分离培养人UCB-MSCs;取传3代细胞应用条件培养基进行成骨诱导2周后,绘制细胞生长曲线并检测碱性磷酸酶(AKP)、骨钙素(OCN)和钙离子的含量;成骨诱导后UCB-MSCs与β-TCP复合培养后形成人工植骨材料,用扫描电镜观察成骨诱导后的UCB-MSCs在β-TCP表面的生长状况;按人工植骨材料的形状制作兔颅骨全层缺损模型,术后4周行颅骨X线摄片,分析人工材料对骨缺损的修复作用。结果采用Percoll(1.073 g/mL)密度梯度离心和贴壁培养得到的UCB-MSCs大小较为均匀、梭形或星形的成纤维细胞样细胞。成骨诱导前后细胞的生长曲线测定无明显变化;UCB-MSCs内AKP、培养基中的OCN含量和细胞内钙离子的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增高(P<0.01);成骨诱导的细胞在β-TCP表面生长良好,在细胞周围有白色的钙盐沉积。人工植骨材料植入骨缺损4周后,发现复合材料与颅骨缺损中间大部分被高密度影所充填。结论成骨诱导后的UCB-MSCs呈现成骨细胞特性,在β-TCP表面生长状态良好;与β-TCP构成人工植骨材料具有促进骨缺损修复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经皮注射骨形态发生蛋白 (BMP)复合可溶性载体聚乙烯吡咯烷酮 (PVP)是否能促进股骨头骨缺损的修复 ,探讨治疗股骨头骨缺损的新方法。方法 将 2 0只成年兔犬股骨头部制成骨缺损模型 ,实验分四组 ,注射BMP与PVP复合组 ,单纯注射BMP组 ,自然修复组和正常组。通过X线片、组织病理学、碱性磷酸酶、新生骨钙磷含量测定和生物力学等手段检测其成骨性能。结果 注射BMP PVP组术后 1 2周全部发生骨性愈合 ,而单纯注射BMP及自然修复组无 1例发生骨性愈合。结论 经皮注射BMP PVP复合物具有促进骨修复的作用 ,有可能成为治疗骨缺损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MHA-bBMP仿生骨作为替代骨对有限接触式钛网管固定下兔股骨干缺损模型的修复作用。方法48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组,实验组:MHA-bBMP仿生骨+钛网管;对照组:自体髂骨移植+钛网管。于股骨干中段截除10 mm,建立兔股骨干缺损模型,将MHA-bBMP仿生骨/自体髂骨植入骨缺损处加有限接触式钛网管固定修复骨缺损。观察兔一般情况,检测血碱性磷酸酶,进行X线片、病理组织、电镜等观察。结果钛网管组织相容性好,固定稳定有效,两组均修复了骨缺损。两组血碱性磷酸酶、X线片表现、病理组织、电镜检查的数据经统计分析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有限接触式钛网管对植入物和骨缺损断端起到可靠的固定作用;MHA-bBMP仿生骨与自体髂骨植入相比较,诱导成骨活性相当。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索A型肉毒杆菌毒素注射方法制作大白兔舌后坠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 OSAHS)动物模型的有效性,并探索磁控舌骨牵引手术方案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12只成年雄性实验用大白兔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动物颏舌肌内注射肉毒杆菌毒素溶液0.4 mL(10 U),构建舌后坠OSAHS动物模型,对照组动物颏舌肌内注射生理盐水0.4 mL。设计并3D打印可装载钕铁硼内磁体及外磁体的聚丙烯酸酯外壳,建模成功后在实验组动物舌骨上固定内磁体装置,术后10 d实验组动物佩戴装载外磁体的聚丙烯酸酯颈托。应用动脉血氧检测仪测量建模前后及佩戴颈托前后实验组动物股动脉血氧饱和度(oxygen saturation, SaO2)及颏舌肌注射前后对照组动物股动脉SaO2,多层CT平扫测量两组动物上气道最窄处直径。结果 实验组动物颏舌肌内注射A型肉毒杆菌毒素后5 d逐渐出现活动减少,呼吸费力及口唇、耳缘青紫等低氧血症表现,体质量由(3.72±0.21)kg下降至(3.40±0.20...  相似文献   

11.
急性过度通气对颅内高压家犬S100B和C反应蛋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急性过度通气对颅内压增高犬脑功能的影响。方法16条急性硬膜外血肿家犬均分为4组。A组为对照组,机械通气维持PETCO2在35-45 mmHg。B、C和D组则采用过度通气,使PETCO2分别维持在28-35 mmHg、20-27 mmHg及20 mmHg以下各1 h,在术前(T1)、机械通气后2 h(T2)6、h(T3)、12 h(T4)、24 h(T5)和48 h(T6)分别测定S100B和C反应蛋白(CRP)含量。结果实验组S100B和CRP含量术后不同程度升高。D组S100B 6 h后升高,12 h达到峰值,24 h轻微下降,与术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而CRP 2 h后增高,6 h达峰值且持续到48 h,与术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B组、C组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结论轻、中度过度通气对家犬脑功能影响较小,重度过度通气对硬膜外血肿犬可引起脑缺血。  相似文献   

12.
尿激酶对胸膜成纤维细胞分泌转化生长因子-β1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胸膜成纤维细胞(FB)分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作用及尿激酶(UK)对其分泌作用的影响。方法取健康雄性SD大鼠胸膜,培养、纯化并鉴定FB。设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分为2个亚组:对照0组由不含胸膜FB的24个样本组成,加入无血清的RPMI 1640培养液;对照1组由24个胸膜FB样本组成,加入无血清的RPMI 1640培养液,培养24 h后,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上清液中TGF-β1的含量。实验组分为4个亚组,共24个样本,分别加入5 000(A组)1、0 000(B组)、20 000(C组)和30 000 IU/mL(D组)的UK,培养24 h后取上清液,测定TGF-β1的含量。结果胸膜FB分泌TGF-β1的量为(3035.655±394.975)ng/L;A、B、C、D组(5 000-30 000 IU/mLUK)对TGF-β1均有抑制作用,A组与B、C、D组之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但B、C、D组之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0组未检测出TGF-β1。结论胸膜FB能分泌TGF-β1,UK能抑制其分泌。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腭裂修复术后不同时期的中耳功能状况及其变化趋势。方法 应用声导抗及耳镜检查 ,对 43例术后半年和 2 1例术后 3~ 6年的患者进行中耳功能检测。结果 随着时间的推移 ,术后分泌性中耳炎发生率逐渐下降 ( P <0 .0 5) ,中耳通气功能明显改善 ( P <0 .0 5)。中耳传导系统功能的改善较缓慢。结论 腭裂修复术对咽鼓管 ( ET)及中耳功能的恢复是有益的 ,为临床治疗及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有机磷农药混剂对大鼠的胚胎毒性和致畸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敌敌畏、乐果和马拉硫磷对大鼠的致畸作用。方法将SD孕鼠随机分为4组,即有机磷农药混剂20.4、30.64、0.8 mg/kg 3个剂量染毒组和阴性对照组。分别经口给予不同剂量的有机磷农药混剂和生理盐水,进行传统的致畸实验,观察母鼠及胎仔的情况。结果有机磷农药混剂对母鼠体质量有影响,40.8 mg/kg组体质量明显减轻。孕鼠的生殖能力包括平均黄体数、胎盘重和窝重与阴性对照组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染毒组胎仔体质量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40.8 mg/kg和30.6 mg/kg组还出现死胎、吸收胎和畸胎,但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实验剂量范围内,有机磷农药混剂对大鼠有母体和胚胎毒性。  相似文献   

15.
长托宁治疗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观察长托宁与阿托品治疗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的临床效果。方法97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患者随机分为长托宁组(50人)与阿托品组(47人),长托宁组用长托宁配合氯磷定治疗,阿托品组用阿托品配合氯磷定治疗,对疗效进行比较。结果长托宁可使有机磷中毒患者的中毒症状持续的时间缩短(两组间M样症状消失时间分别为1.2 h和5.0 h,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愈率提高,死亡率减少(长托宁组分别为98%、2%,阿托品组分别为80.75%、19.15%),阿托品中毒人数减少(长托宁组3人、阿托品组14人),因阿托品中毒死亡率减少(长托宁组0、阿托品组17%),患者住院平均日缩短(长托宁组4-5 d、阿托品组7-10 d)。结论长托宁目前是救治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最理想的抗胆碱药。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哇巴因(Ouabain)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及其1型(AT1)与2型(AT2)受体mRNA在心肌中表达的影响。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Ouabain组[27.8 ng/(kg.d)Ouabain腹腔注射]、Losartan组[27.8 ng/(kg.d)Ouabain腹腔注射,同时给予Losartan 30 ng/(kg.d)灌胃]、对照组(生理盐水2 mL/d腹腔注射),每周测定鼠尾血压,共6周。应用放免法测定各组大鼠血浆及心肌中AngⅡ质量浓度,同时采用实时定量荧光PCR(FQ-PCR)观察心肌中AT1和AT2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血浆中的AngⅡ质量浓度在Ouabain组及Losartan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Ouabain组心肌中AngⅡ质量浓度无明显变化。与对照组相比,Ouabain组及Losartan组心肌中AT1mRNA与AT2mRNA的表达明显上调(P<0.05)。结论外周长期、慢性给予Ouabain后可持续升高SD大鼠的血压,并使RAS系统激活,这一作用可能是通过AT1受体介导。给予Ouabain激活AT1受体的同时,AT2活性也增加。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JUN蛋白在大鼠海马的表达及热休克预处理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以四血管法建立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将大鼠置于42℃中15 min行热休克预处理,全脑缺血6 min后行2 h、6 h、12 h、24 h3、d、5 d再灌注后处死,取海马脑组织行HE染色、JUN蛋白免疫组化染色,TUNEL法检测凋亡细胞。结果缺血再灌注后2 h JUN蛋白在CA1区开始表达,6 h达到高峰,5 d时仍有表达;CA3区JUN蛋白的表达弱于CA1区(P<0.05);同时CA1区细胞损伤明显。热休克预处理组JUN蛋白表达在CA1和CA3区相应时点减弱(P<0.05),细胞损伤轻微,凋亡细胞减少(P<0.05)。结论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JUN蛋白过度表达参与了神经元损伤过程,热休克预处理通过下调JUN蛋白过度表达具有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Objective To establish an acoustic perceptual method analyzing the compensatory articulation errors in children with operated cleft palate via the formants of Chinese pure vowels. Methods The first three formants which represent vocal transmission character in Chinese pure vowels of 84 subjects with operated cleft palate, were measured by Computerized Speech Signal Processing System (CSSPS). The Chinese vowel graph of postoperative patients with cleft palate was stated by the first formant frequencies (F1) and the second formant frequencies (F2) of the Chinese pure vowel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Values of F1 and F2 of vowels except [a] in the poor articulation group (Group A)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ose in the good articulation group (Group B) (P〈0.05 or P〈 0.01). As compared with that in Group B, the vowel graph demonstrated the decreased perceptual distances in Group A. These findings indicated that there might still be the backward movements of tongue, perverted mandibular movements and disharmonious lip movements in addition to the velopharyngeal insufficiency (VPI) in Group A. Conclusion The speech articulation of children with repaired cleft palate should be gained by correcting the aberrant compensatory articulation errors in the condition of velopharyngeal competence. Computerized Speech Signal Processing System (CSSPS), which is regarded us the content of objective quantitative measurement, is a precise, simple, reliable and atroumatic technique for children with cleft palate to analyze pathological compensatory articulation errors.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腹腔巨噬细胞(PMA)在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SAP)进展中的作用。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AP组。通过逆行胰管注射40 g/L牛黄胆酸钠(0.1 mL/100 g)建立大鼠SAP模型。分别于术后3、6、12 h剖杀大鼠。分离PMA并培养24 h。RT-PCR法检测PMA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RNA和白介素-1β(IL-1β)mRNA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细胞培养液及血清中TNF-α和IL-1β的水平。取胰腺组织行HE染色及病理学评分。结果SAP组PMA中TNF-αmRNA和IL-1βmRNA的表达、细胞培养液及血清中TNF-α和IL-1β水平均高于假手术组(P<0.01)。病理学评分证实SAP组胰腺组织损伤程度随时间延长而迅速加重(P<0.01)。结论PMA可以通过分泌大量的TNF-α和IL-1β等细胞因子影响SAP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功能性矫治器引导大鼠下颌前伸后咀嚼肌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mRNA的表达,探讨功能性颌骨矫形过程中咀嚼肌适应性变化的生物学机制,为矫形治疗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方法分别采用RT-PCR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观察戴矫治器(实验组)和不戴矫治器(对照组)3、7、14、21 d大鼠二腹肌前腹中MMP-2、MMP-9mRNA表达和表达差异。结果①实验组和对照组大鼠二腹肌前腹中MMP-2、MMP-9 mRNA均有表达。②MMP-2mRNA、MMP-9 mRNA表达差异:实验组3、21 d后表达增加,其中21 d较14、7 d表达明显增加;而对照组21 d较143、d表达明显增加。结论①MMP-2、MMP-9在mRNA水平参与了咀嚼肌正常的生长发育过程;②功能性矫治器引导大鼠下颌前伸后咀嚼肌中MMPs在mRNA水平参与了咀嚼肌的适应性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