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12V180柴油机原球形预燃室喷嘴因热负荷过大而产生热裂和断裂脱落的问题,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提出了一种新型的预燃室--超小型水滴形预燃室,实验证明:使用该预燃室,可以大大降低喷嘴的热负荷,提高喷嘴使用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2.
应用传热学理论建立了柴油机预燃室喷嘴热负荷分析模型,并发现了影响喷嘴热负荷的主要因素,提出了改善喷嘴热负荷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应用热学理论建立了柴油机预燃室喷嘴负荷分析模型,并 影响喷嘴热负荷的主要因素,提出了改善喷嘴热负荷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垃圾填埋气发动机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用垃圾填埋气(LFG)进行发电带来的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探讨了燃烧系统各种参数对填埋气发动机性能的影响。实验表明,采用新设计的预燃室燃烧系统后发动机综合性能有较大改善。  相似文献   

5.
赵福海  刘树慰 《中国造船》2004,45(Z1):310-315
在BZ25-1油田FPSO上采用了燃气轮机发电机组加带补燃的废热回收装置的电热站形式,本文介绍了燃气轮机发电机组和废热回收装置装机容量的确定过程,及热站补燃负荷的确定过程,并对油田的伴生气量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针对使用天然气燃料的大功率发动机易失火和易爆震难以实现稀薄燃烧的问题,以ACD320系列中速天然气、双燃料发动机为研究对象,开展点火技术研究。首先提出了预燃室火花塞点火和微量引燃油压缩点火的技术方案,开展了两型样机高度通用化的结构设计;然后结合热力学性能计算优化发动机的性能和排放的方法。结果表明:通过提高点火能量来实现气体燃料的稀薄燃烧的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综合运用计算流体力学、有限元法、应力波理论等现代计算技术与理论对某船用柴油机喷嘴的交变液力负荷与机械负荷进行了研究,对喷嘴的各个危险区域进行了疲劳强度分析。结果表明:喷嘴喷孔处存在应力集中现象,且安全系数最小,是喷嘴最早萌生疲劳裂纹进而使喷嘴发生疲劳断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针对船舶机舱发电机组、锅炉等高负荷热源,研究采用空气射流通风技术进行热发散控制。结合机舱的现场条件,建立机舱热发散控制的物理模型,选用计算流体力学的标准k-ε模型作为数值模拟计算模型。采用正交试验法对稳态条件下的送风速度、喷嘴高度、送风温度、送风湿度、排风速度等因素进行了模拟试验分析。试验得出不同通风因素对热发散控制效果影响的显著性大小排序:送风温度、送风速度、喷嘴高度、排风速度。结合试验分析结果提出了热发散通风控制的优方案和考虑节能后再优化调整方案。  相似文献   

9.
针对船舶机舱发电机组、锅炉等高负荷热源,研究采用空气射流通风技术进行热发散控制。结合机舱的现场条件,建立机舱热发散控制的物理模型,选用计算流体力学的标准k-ε模型作为数值模拟计算模型。采用正交试验法对稳态条件下的送风速度、喷嘴高度、送风温度、送风湿度、排风速度等因素进行了模拟试验分析。试验得出不同通风因素对热发散控制效果影响的显著性大小排序:送风温度、送风速度、喷嘴高度、排风速度。结合试验分析结果提出了热发散通风控制的优方案和考虑节能后再优化调整方案。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天然气和柴油喷射时刻对双燃料发动机的燃烧特性的影响,通过AVL-FIRE软件,以固定喷射间隔下的不同喷射时刻为研究变量,对其进行仿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天然气喷射时刻的推迟,缸内平均压力和温度的峰值逐渐降低,减小了发动机的机械负荷和热负荷;天然气于上止点时刻喷射,速燃期和缓燃期的时间之和最短,燃烧过程最快;氮氧化物排放量随喷射推迟有明显减少,故推迟燃料的喷射有利于优化排放。  相似文献   

11.
气体助送泥实验装置气体雾化喷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气体助送泥实验装置气体雾化喷嘴的研制和实验过程,对比分析了两种气体雾化喷嘴的气体雾化方法和效果。  相似文献   

12.
在分析目前各种空气能量回收器形式和工作原理的基础上,结合食用菌培育室新风和排风间不能交叉污染以及冬夏季的室外新风与培育室排风的焓差大于显热差的特点,设计了一种新型的热管式全热回收器;以上海地区3000 m3/h风量的能量回收器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培育室夏季负荷分析和可回收能量的计算,完成了铜-氟里昂热管式能量回收器的设计;对所设计的热管式全热回收器进行了初步性能试验与经济性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该回收器传热性能良好,负荷能满足实际需求.经济性分析表明:该回收器经过一年的运行,节约的电费即可回收成本,具有较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3.
分析船舶冷藏系统热负荷的特点,尤其针对大型水面船舶冷藏系统热负荷的复杂性,研究热负荷计算方法,编制船舶冷藏系统热负荷计算程序代替手工计算,大大提高设计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14.
文中介绍了二次进气预膨胀涡轮增压系统,该系统能降低燃油消耗率、机械负荷和热负荷,曾在6PA6L280柴油机上进行了性能模拟及试验研究,试验结果与理论预测很一致。若涡轮增压器总效率大于65%时,该系统能回收剩余废气功而不用动力涡轮,在结构上也大大简化,可减少不用动力涡轮系统的附加投资。为了验证这一特性,对6MANL58/64柴油机进行了模拟计算,与一般增压系统比较,结果令人鼓舞。  相似文献   

15.
传统气体保护焊焊接过程中消耗了大量的保护气,为了降低成本和减小资源消耗,在保证焊接质量的前提下,需要降低保护气用量.因此,设计了3种不同结构的喷嘴,对3种喷嘴和工业普通喷嘴的保护气流场进行了CFD分析,制订出评判气体流场是否合格的标准,得到了不同结构喷嘴的保护气合适用量.对这4种喷嘴分别采用保护气合适用量在Q235钢板上进行对接焊接,线切割成标准样件,然后进行拉伸实验,断口均发生在样件母材处.对焊缝断面进行硬度检测,4种喷嘴焊缝硬度变化趋势一致,其中缩径喷嘴和扩散喷嘴在热影响区硬度呈现峰值.采用合适的喷嘴结构,可以显著减小传统保护焊保护气用量,对实际生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采用自行设计的过渡工况控制及测量系统,对舰用电站柴油机进行加载过渡工况下柴油机的空燃比、消光烟度及示功图参数的测试;试验结果表明,随负荷增加率的上升,空燃比减小,燃烧恶化,燃烧始点后移,预混燃烧比明显下降,上述原因导致了在加载过渡工况下,随负荷增加率的升高,柴油机的性能恶化。油耗增加,燃烧噪声变大,排气烟度上升。  相似文献   

17.
高速柴油机燃用重油高压油管压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永仲  卢成 《船海工程》2011,40(2):91-93
为研究使用不同燃油时高压油管压力波特性,在一台船用高速柴油机上开展了燃用轻油(0#柴油)和重油(180 mm2/s、50℃)的负荷特性试验,实测燃用重油、柴油时泵端与嘴端的压力,试验结果表明,重油不仅压力峰值明显增高,而且油压建立的速度在高负荷时也较快,两种燃油油压下泄速度各负荷时均相同;重油在中、低负荷时残压高,压力升起起点晚;高负荷时重油产生的高压力仅能改善燃烧性能,中、低负荷下则既有利于燃烧,也有助于着火。  相似文献   

18.
地对某船柴油机主机热负荷过高的问题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提出增装空气中冷器和增强海水冷却能力的措施,实践证明:该方法可以大大降低柴油机的热负荷,改进柴油机性能。  相似文献   

19.
《船艇》1996,(5)
德国奥格斯堡MAN B&W公司对32/40DG系列双燃料发动机,进行了进一步研制。32/40DG双燃料发动机采用预燃室喷射,使MAN B&W公司在四冲程柴油机的基础上,又增加了火花点火式燃气发动机和双燃料发动机。现在,MAN B&W公司生产的发动机的覆盖功率范围已达到400千瓦至16200千瓦。  相似文献   

20.
船舶空调负荷动态与稳态算法比较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热反应系数法,重点考虑太阳辐射和航速的影响,构建了船舶空调动态负荷计算模型。以某远洋航线的典型工况,选取船舶居住舱室为研究对象,应用动态和稳态方法,分别计算分析了其空调负荷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动态算法得出的围壁传热、窗户得热、人员和照明散热冷负荷、新风冷负荷、舱室总冷负荷仅分别为稳态算法数值的45.4%、35.2%、40.2%、39.7%和40.6%,用动态负荷计算模型可以实时掌握船舶空调负荷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