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水库调流下游河段航道整治的设计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航道整治理论基本针对天然河流进行研究,对水库调流现象有所忽略,为此,本文针对水库调流下游河段提出了航道整治适用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2.
李荣彬 《水运工程》2018,(12):172-177
界牌河段位于长江中游,河床演变复杂,洲滩变化剧烈。在总结该河段演变规律的基础上,开展了航道整治工程。结合已建工程,综合分析河道近期变化特点,进行整治效果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整治工程抑制了航道条件不利变化趋势,使过渡段低滩滩形基本稳定、位置得到控制,为本河段后续治理工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取得了长顺直河段治理的经验。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湘江某河段原型测量资料的整理和定、动床模型试验,对该河段河道基本特性、河床冲淤规律及沙质推移质运行特点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单一和分汉河段沙卵石浅滩的整治原则和工程措施,通过模型试验获得了最佳整治方案。  相似文献   

4.
胡建平 《水道港口》1995,(3):46-47,45
<正>1 概况 70年代以来宜昌市为了满足建筑业发展的需要,特别是为了保障葛洲坝工程建设的需要,在宜昌河段开采长江砂石料作混凝土骨料。随着对砂石骨料需求的激增,开采规模也不断增大。开挖方式已发展为机械采挖船作业,开采部位也从滩地扩展到主河槽。1981年长江截流后,葛洲坝水利枢纽对上游来沙起了“淤粗排细”作用,出库的推移质砂卵石急剧减少,因而坝下河段砂石料的开采在一定程度上对河床变形起了加速作用,从而导致了河床水位下降。  相似文献   

5.
汇流河段干支流分界线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保平 《水运工程》1994,(11):13-16
在对汇流河段干支流分界线进行较为系统的实验研究基础上,得到了各种汇流比和入汇角组合情况下的分支流分界线及其曲线形式。  相似文献   

6.
以葛洲坝水利枢纽兴建后宜昌河段水位下降为例,探讨该河床砂石料的开采对其河道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航道整治河工模型试验,对水流和泥沙运动的相似性要求较严格,试验难度较大。我们在湘江某河段的试验研究中,对模型的比尺设计、床沙分布不一致的模拟、阻力模拟和加沙量的估算等都作了较全面的研究和处理,使问题得到较好地解决,获得了较满意的试验成果。  相似文献   

8.
重庆九龙坡河段航道整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九龙坡河段成库前后通航水流条件及河演趋势的基础上,初步拟定了九龙坡河段的整治方案,并通过实体模型试验,对整治效果进行了分析,认为通过浅碛开挖与修建整治建筑物相结合的方法,可以解决九龙坡河段的泥沙淤积及其碍航问题。  相似文献   

9.
三峡蓄水后宜昌河段河床演变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三峡水库蓄水运用以后,改变了宜昌河段的来水来沙条件,引发了河流的再造床过程.依据蓄水前后原型观测资料结合宜昌河段的来水来沙及边界条件,分析了宜昌河段的冲淤变化、深泓线、深泓纵剖面、洲滩等变化规律,并对其演变趋势做了预测.  相似文献   

10.
襄-钟河段是汉江整治的重点。全文简介了该段河道特性,各滩段的变形特征及治理的主要措施和效益。  相似文献   

11.
李良雄 《水运工程》2014,(11):39-43
长江上游控制河段普遍具有水面狭窄、水流湍急等特点,严重影响通航安全,需要通过信号台指挥船舶安全、有序地通行。依靠人工瞭望和VHF(甚高频)通话的方式获知船舶状态,进行信号揭示和指挥的方法已无法满足高密度通行指挥的需要。以控制河段智能通行指挥系统建设为依托,围绕系统采用的关键技术、功能设计和实现进行分析,说明该系统有效地克服了传统被动指挥中的不足,为提升航道服务质量打下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2.
13.
赵凯 《中国水运》2016,(4):60-61
"依托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是国务院对长江航道建设提出的新高度、新要求,长江航道局也提出了"6米水深到武汉、4.5米水深到宜昌"专题研究整治方案,目前长江中游宜昌至昌门溪河段已经进行了第一期航道整治工程建设。由于该河段距离三峡大坝及葛洲坝大坝非常近,河段内水情变化、河床地质、岸坡演变等情况与其他河段有所不同。在近坝河段航道整治工程建设中,应针对性的采取相应措施,确保工程顺利开展,达到整治目的。  相似文献   

14.
长江经济带快速发展对长江下游航道尺度提出更高要求,探明该段航道自然禀赋条件下的最大稳定航深对航道规划和开发潜力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考虑到长江下游湖口—南京河段多为分汊河道的河势特征,基于稳定航深估算法提出汊道稳定航深计算方法。计算了典型碍航汊道最大稳定航深,得到了各河段汊道稳定航深与分流比的关系。结果表明:4个典型碍航汊道自然禀赋条件下的最大稳定航深分别为11.2 m(马当南水道右槽)、9.6 m(东流西港)、12.0 m(贵池中港)、15.7 m(江心洲主汊)。  相似文献   

15.
汇流口河段干流对支流航道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正>1 黑龙江和松花江的水文特性 黑龙江水系位于我国东北部的高寒地区,水系内江河均属季节性封冻河流,干支流发源地所处地理位置及气候条件差异较大,开封江时间不一,导致径流过程不一样。松花江是黑龙江最大的支流,两江于三江平原交汇,河床底坡比较平缓,均为(?)左右,虽然洪峰不象山区河流那样暴涨暴落,但黑龙江的洪峰陡峻度较松花江大。表1即是两江的径流特征值,干流与支流的径流补给主要依靠降水,黑龙江径流量是松花江的2.8倍,由两江径流过程可知,黑龙江洪峰历时较松花江长,有时黑龙江一个洪峰的Q_黑/Q_松可达10~14,造成黑龙江干流对松花江支流河口段的水力要素产生影响,从而影响松花江的水流、泥沙运动规律。  相似文献   

16.
17.
为更好满足三峡枢纽河段大通航、大安全新发展的需求,增强三峡枢纽河段通航安全综合监管能力。本文立足三峡通航数据采集及应用现状,结合三峡河段航道水文条件及过闸船舶通航形势,分别从船舶流量趋势预测、水文气象趋势预测、通航安全形势预测、待闸船舶动态预测四个方面着手,深入研究其在实现三峡河段智能监管背景下的决策应用需求,为下一步三峡通航监管智能平台的开发建设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8.
田建军  王取发 《中国水运》2010,334(7):62-63
随着内河航运经济的迅猛发展,跨越内河的桥梁建筑越来越多,尤其是同一辖区范围内的跨河桥梁陆续增加,逐渐形成桥群。桥群的存在使得它们所在河段的通航环境变得更加复杂,对桥群河段通航环境存在的风险进行识别研究能够为今后有效治理桥群存在的安全隐患、妥善解决桥梁安全和水上通航安全的矛盾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20.
薛延光 《珠江水运》2012,(12):47-48
水上运输具有运量大、成本低和能耗小的优点,然而桥梁的不断兴建,对船舶航行造成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处于弯曲河段内的桥区航道,由于桥区河段水流与桥轴线法线夹角、航线流速较大、通航净宽不足等原因,常导致船舶撞击桥墩等海损事故的发生,同时由于弯道的演变也会对桥区航道维护产生不利的影响;研究此类桥梁碍航问题具有重要的工程现实意义。本文结合工程实际,研究弯曲河道桥区河段桥梁碍航成因,提出整治方法与整治措施,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