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针对AC-16的矿料级配进行了分析和论证.通过将传统的密实悬浮型级配优化为骨架密实型级配,并进行各项路用性能的比较.结果表明: 骨架密实型结构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优于传统的密实悬浮型结构沥青混合料.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矿料级配变化对温拌橡胶沥青混合料压实特性的影响,设计AC-13、AC-20、AC-25三种级配类型下不同级配走向的温拌橡胶沥青混合料。分别基于马歇尔试件空隙率和旋转压实曲线研究不同级配下混合料的压实特性,研究结果表明:矿料级配越细,其温拌橡胶沥青混合料空隙率越小;处于设计级配的温拌橡胶沥青混合料施工阶段可压实性最好;矿料级配越粗,温拌橡胶沥青路面开放交通后高温稳定性越好。  相似文献   

3.
骨架密实型的沥青混合料具有较好的综合路用性能,骨架密实结构一般可以分为紧密接触的骨架密实和松散接触骨架密实两种。骨架密实结构的检验是通过一定的室内试验对成型的沥青混合料的级配进行检验和调整。作者通过两个项目中改良的AK13型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实例,应用VCADRF法及VCAAC法进行级配检验,发现VCADRF法可以有效地用于骨架型混合料的级配设计和检验,但VCAAC法并不适用于混合料骨架密实结构的检验。作者同时探讨了检验骨架密实结构的标准,认为粗集料干捣实间隙率VCADRC和松装间隙率VCADRL可以作为骨架结构形成的判定标准。  相似文献   

4.
选取几个AC-13C型典型级配,分别进行了各项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的试验研究.结合试验数据,讨论了矿料级配对AC-13C型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的影响.并采用贝雷法检验了各AC-13C的级配组成,在此基础上提出南方地区重载交通下上面层沥青混合料矿料级配的选择建议.  相似文献   

5.
级配理论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最大密度曲线理论和粒子干涉理论及相关级配算法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变i法及相应算法.通过变i法计算的集料级配与规范中AC-16、SMA-16、Sup-12 5级配和以粒子干涉理论为依据设计的多级嵌挤密实结构级配的比较,给出了满足AC-16、SMA-16和Sup-12 5级配的相应i值范围,并结合工程实例对变i法在AC-16型沥青混合料设计中的应用进行了检验.结果显示,利用该方法设计的级配,较好的满足了设计要求.同时也说明变i法能较好的适应我国沥青混合料级配采用方孔筛的划分标准及不同沥青混合料类型的级配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不同矿料级配对掺入抗车辙剂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的影响,试验采用不同类型(AC-13辉绿岩、AC-16辉绿岩、AC-20石灰岩)的矿料级配,用动稳定度作为改性沥青混合料的评价指标,分别进行沥青混合料的室内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同一试验条件下,矿料级配的差异性对抗车辙剂改性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性能影响很大,且辉绿岩的混合料高温性能优于石灰岩。  相似文献   

7.
为适应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表面层的功能要求,对常用的AC-13型沥青混合料,需结合气候特点和交通特点进行级配优化。文中对7种AC-13级配形成的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水稳定性等使用性能进行试验研究,提出适用于湖北地区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的AC-13C型沥青混合料的设计级配,并通过试验路进行级配验证。  相似文献   

8.
针对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不足的问题,采用贝雷法级配设计方法进行AC-20沥青混合料的级配设计,并与采用普通级配的AC-20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贝雷法级配设计方法大幅提高了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抗车辙性能和抗剪切性能。  相似文献   

9.
为了改善常规沥青稳定碎石混合料在高温性能上的不足,采用低标号硬质沥青作为胶结料,从原材料性能比较、配合比设计和混合料性能评价等方面对其稳定碎石应用在基层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同时采用矿料级配优化的方式,形成了硬质沥青稳定碎石骨架密实型结构,并与常规沥青稳定碎石混合料的性能进行对比。通过调整级配和关键筛孔通过率得到的硬质沥青稳定碎石混合料室内路用性能优异,可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究符合干法橡胶沥青技术特点的混合料级配,从混合料微观结构和宏观性能上验证设计级配特点。根据胶粉变化和贝雷法设计原理分别设计AC-13C、SMA-13、SAC-13和AR-AC-13S四种级配类型,运用X-ray CT微观试验方法和图像处理技术,从微观结构层次研究四类级配类型的区别和优劣,分析得出在橡胶粉各断面胶粉数量和含量的空间分布上,AC-13C和SAC-13类型的级配胶粉含量值离散和变异程度最小,分布更为均匀,SMA-13次之,AR-AC-13S最差,从胶粉分布的角度看,AC-13C更适合干法橡胶沥青混合料;通过室内混合料路面性能试验,对连续与间断级配的沥青混合料的高低温稳定性能及水稳定性能进行了分析论证,进一步验证了微观试验结果。微观和宏观试验均表明,连续级配在干法橡胶沥青混合料中更加适用,工程实践应优先选择。  相似文献   

11.
为评价级配对AC—13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的影响,采用车辙试验对AC—13不同级配的沥青混合料进行检测。试验结果表明:较粗的级配具有较好的高温稳定性,而骨架密实型级配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最好。  相似文献   

12.
基于变i法理论的级配组成设计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最大密度曲线理论和粒子干涉理论及相关级配算法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变i法及相应算法.通过变i法计算的集料级配与规范中AC-16,SMA-16级配和以粒子干涉理论为依据设计的嵌挤密实结构级配的比较,给出了满足AC-16和SMA-16级配的相应i值范围.结果表明:变i法的提出既考虑了各级粒径以1/2递减的情况,又考虑了各粒级不以1/2递减的级数计算情况,较好地适应了我国沥青混合料级配采用方孔筛的划分标准,更适于沥青混合料级配计算;对AC型及SMA型沥青混合料,给出了各自适宜的i值取值范围;以粒子干涉理论为依据设计的级配与变i法计算的级配相吻合,表明采用变i法设计嵌挤密实结构级配是可行的;路用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利用变i法理论调整后的沥青混合料具有较高的使用品质,适宜作高等级公路沥青面层.  相似文献   

13.
针对沥青路面抗滑性能的影响因素,从沥青混合料设计的角度,分析了不同类型的集料和混合料级配对路面抗滑性能指标BPN和DF60的影响,分析了OGFC-13沥青混合料的抗滑性能及其衰减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沥青混合料的纹理特征、干湿状态对其抗滑性能影响显著;(2)为保证沥青路面的抗滑性能,应优先选取耐磨性较好的集料,沥青混合料级配类型选取骨架密实结构;(3)OGFC-13沥青混合料类型路表抗滑性能表现良好,能够有效提高行车的安全性能。  相似文献   

14.
针对泡沫沥青冷再生路面产生的车辙问题,采用分级掺配法确定粗集料用量,根据填充原理确定细集料用量,对混合料粗细级配进行设计,并对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级配设计进行了调整,提出了骨架密实型冷再生混合料级配。试验结果表明,该设计方法能较好地提高冷再生混合料的高温性能。  相似文献   

15.
利用CBR试验研究了沥青混合料最强骨架时粗集料的级配,结合VCA均匀设计的研究成果,提出最强骨架与最密实骨架的均衡系数以及沥青混合料骨架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16.
为全面研究常用沥青混合料级配的空隙特性,以确定适合橡胶沥青的混合料结构,选择AC-13C、SMA-13、SAC-13和AR-AC-13S四种常用级配的橡胶沥青混合料,通过X-ray CT技术和图像处理技术获取橡胶沥青混合料内部结构中的空隙分布数值参数,分析四种级配的混合料细观特征。结果表明:四种级配的空隙分布各有特点,连续级配的内部空隙比间断级配更少,内部密实度更好,应能用于橡胶沥青混合料。  相似文献   

17.
针对AC10、AC-13、AC-16和AC-20四种级配类型的沥青混合料进行了高温稳定性能研究,从混合料的原材料、粉胶比、沥青用量、级配组成等几个方面简要的对沥青路面高温稳定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简要分析,得到影响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的几个关键性因素,对预估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能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8.
沥青混合料耐疲劳性能是影响沥青路面使用寿命的关键因素。对AC-13、AC-20、ATB-25三种类型沥青混合料试件进行常应力三分点小梁弯曲疲劳试验,分析温度、加载频率、级配类型等对沥青混合料疲劳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密实型沥青混合料由于含有较多的沥青胶结料,其疲劳性能一般较嵌挤型沥青混合料更好;施加相同应力时,低温条件下沥青混合料的疲劳寿命较高温条件下高;而同一应力比时,高温条件下沥青混合料的疲劳寿命较低温条件下高;较低加载频率对沥青混合料的疲劳寿命影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前针对SMA路面现场热再生技术的研究相对较少,文章分析评价了旧SMA沥青混合料中沥青老化程度及级配变化状况,通过添加再生剂恢复老化沥青性能,添加新料恢复SMA混合料骨架结构。采用热拌沥青混合料设计方法确定级配组成及最佳油石比,并结合室内试验进行了性能验证,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再生SMA沥青混合料性能满足各项技术要求;同时对SMA路面现场热再生施工过程中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20.
采用悬浮密实结构AC-20I、骨架空隙结构AM-20及骨架密实结构SMA-20试样,对三种典型结构的沥青混合料抗剪强度进行了对比试验研究.试验采用粗骨料大型直剪仪,探讨了球形和椭球形集料对抗剪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从集料级配看,骨架结构形成的抗剪强度明显大于悬浮结构形成的抗剪强度;从集料形状看,椭球体集料构成结构的内摩擦角大于球形体集料构成结构的内摩擦角,而且,骨架密实结构对集料形状最为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