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基于交通流分析的航道通过能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深圳西部航道船舶流量统计分析,并利用已有的航道通过能力计算公式,计算获得深圳西部航道通过能力,并为进一步研究整个深圳港口的通过能力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2.
基于船舶领域模型的港口受限航道通过能力计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航道通过能力计算是航运规划中重要的基础性工作,而影响航道通过能力的因素很多,特别是许多经验性凶素严重地影响了它的客观性.文中通过引入船舶领域模型,对港口受限航道通过能力进行了研究,提出了航道日交通量的理论模型,并将其运用到天津港主航道中,计算得到天津港主航道年交通容量.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董家口拟建港口的气象、海浪、潮汐情况,方便船舶安全进出及系泊,根据董家口拟建港址海区设立了临时风、海浪、潮汐观测站,按要求进行一年的波浪、潮汐观测,并与临近的国家海洋局小麦岛海洋站、日照海洋站做相关分析.利用调和分析计算当地的理论最低潮面.当地理论最低潮面的确定,直接影响着某个港区码头前沿高程和停泊水域底标高设计的确定,以及航道设计底高程和设计水深的确定,影响港口码头船舶靠离泊安全和船舶进出港的通航安全;同时,也是港口码头和航道设计及建设活动中控制投资的基础.其高低潮面的确定,直接影响着港口及航道项目投资及运营的经济效益,其意义十分重大.  相似文献   

4.
为对广州港伶仃航道南沙口以南航段与广州港发展的匹配程度进行评估,以确定伶仃航道南沙口以南航段的饱和程度,本文引入排队论算法,综合考虑航道服务水平、港口系统的内部运行模式、船舶的航行安全等因素,运用科学方法确定两种船型作为本文代表船型,构建基于排队论的航道通过能力计算模型,并将该模型应用到广州港伶仃航道通过能力计算中,结果表明:模型计算结果与航道目前实际运行情况相符,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对港口、引航等部门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干线航道的船舶通过能力大小,取决于弯曲、浅滩、桥区等限制性河段的船舶通过能力,为了使有限的航道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开展有关限制性航段船舶通过能力研究,尤其是弯曲河段船舶通过能力,实现船舶通过能力的准确预报是十分必要的.根据弯曲河段航道特点和水流特征,通过分析弯曲河段风、流对船舶运动的作用机理,采用数学建模的方法,建立弯曲河段航道宽度、曲率半径等航道尺度与通航船舶尺度的关系模型,实现弯曲河段通过能力的准确预报.  相似文献   

6.
随着港口建设的蓬勃发展,新建港口的设计航道和掉头区域及泊位是否符合设计船型的需要,无法用实际的船舶进行验证,但可在船舶操纵模拟器上实施大型船舶通航安全的模拟试验,并对结果进行评估,进而对航道设计或改造工程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7.
随着港口建设的蓬勃发展,新建港口的设计航道和掉头区域及泊位是否符合设计船型的需要,无法用实际的船舶进行验证,但可在船舶操纵模拟器上实施大型船舶通航安全的模拟试验,并对结果进行评估,进而对航道设计或改造工程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8.
内河航道的通过能力通常是航道的等级和标准、所通航船舶的规模和尺度、通过的船舶载重吨或货运量、通过船舶数量等各因素在一定时空条件下的综合反映。依据船舶通过内河弯曲航道运动规律及弯曲航道水流对船舶航行的影响特点,对弯曲航段单船通过能力进行仿真建模,并结合过程建模及仿真的知识,通过VC的功能实现可视化,使我们能够对船舶通过弯道的能力有更直接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为构建客货船舶协同动态运行控制技术体系,以经典航道通过能力模型为基础,构建基于游览船运营特征(发船高峰性和航线集中度)的航道通过能力模型.根据黄浦江游览核心区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数据,对所提出的航道通过能力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本文航道通过能力模型能够较为准确地评价研究区域的实际航道通过能力.游览船发船高峰时期与现有航线规划条件下,黄浦江游览核心区航道通过能力(76艘/h)趋近饱和状态;当过境船到达超过69艘/h时,建议海事相关部门采取“错峰”航行等相关政策.  相似文献   

10.
在港航工程设计论证、船舶操纵性能测试、港口航道与码头通航安全评估等模拟试验过程中,经常需要对船舶操纵产生的航迹进行叠加显示,以分析不同工况对船舶航行的影响程度,给出船舶安全航行所需的航道宽度.基于大连海事大学研发的V-DRAGON3000型船舶操纵模拟器进行二次开发,增加航迹叠加功能,可实现多次船舶操纵试验结果的同时回访,获取各工况下船舶航迹带,用于通航安全、航道宽度设计与验证等试验结果分析及研究,并通过江阴港区的泊位工程安全通航评估论证其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为构建客货船舶协同动态运行控制技术体系,以经典航道通过能力模型为基础,构建基于游览船运营特征(发船高峰性和航线集中度)的航道通过能力模型.根据黄浦江游览核心区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数据,对所提出的航道通过能力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本文航道通过能力模型能够较为准确地评价研究区域的实际航道通过能力.游览船发船高峰时期与现有航线规划条件下,黄浦江游览核心区航道通过能力(76艘/h)趋近饱和状态;当过境船到达超过69艘/h时,建议海事相关部门采取“错峰”航行等相关政策.  相似文献   

12.
为了确定内河多桥水域的航道通过能力,提出多桥航道的交通流仿真模型.以长江武汉段的多桥航道为研究对象,收集大量的船舶交通流历史数据,用统计的方法分析这些数据获得交通流特征,提出基于蒙特卡罗方法的船舶生成模型、队列模型、航路模型和船舶运动模型等;开发仿真系统并对模型进行验证;通过仿真实验确定多桥水域的航道通过能力.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内河多桥航道交通流仿真模型是可行和有效的;在目前的通航条件下,长江武汉段多桥水域的航道通过能力与实际的交通流量相比显得非常富余;在安全航速范围内,通过整体提高船舶的航行速度可以显著提高航道的通过能力;航道水深的变化对上行和下行航道通过能力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以实现港口船舶航行安全为目的,按照未确知数学的理论和方法,通过建立未确知测度模型、置信度识别准则并分析指标因素,确定指标因素的可靠程度,从而对港口各航道水域航行环境系统中的风险因素、发生事故的危险程度进行评估,为实现港口船舶航行安全以及制定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船舶的港口使用费用,是航运企业运输成本的主要开销之一,仅次于燃油费和船舶修理费。请问,航运企业该如伺节约此项费用,降低运输成本?记者从港口管理部门了解到,船舶进出港口以及在港停泊期间,因使用港口水域、航道、泊位(码头、浮简、锚地等)和港口有关机构提供的各项服务  相似文献   

15.
水位高低与航道通航能力大小息息相关,对大型船舶(队)通过某些典型航段时尤为重要.为保障船舶航行安全,充分发挥航道通航能力,针对长江航道的特点,在总结有关剩余水深规定的基础上,分析典型船舶载重与吃水的关系,对航道通航能力进行研究,提出运用水位(或水深)预报航道通航能力的方案,对于航运管理和规划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首先阐述了长江上游航运事业发展的工作重点,即要立足于建立综合运输体系,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优势,加强航道整治和维护;然后分析了长江上游干线航道的重点问题,介绍了长江上游支流航道建设现状及建设方向;最后指出了长江上游港口和船舶运力发展的方向,及重庆长江上游航运中心的建设与发展的目标,并提出了研究和探索长江上游地区对外开放通道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根据长江航道特点为长江沿岸矿石港口集群提供最佳的航线设计。该航线通过考虑船舶的航行受到航道等级及港口潮汐的影响、船舶的燃油消耗受到船速与载重量的影响进行建模。通过将提出的模型应用于实际案例,发现在求解大规模算例时存在一定局限性。因此,提出了一种针对内河运输遗传算法的解决方案。通过对比,发现该算法在求解精度上与Lingo方法近似相等,在解效率上显著提高,从而验证了该算法的高效性。  相似文献   

18.
正湖南省水运管理局(加挂湖南省地方海事局、湖南省船舶检验局牌子),主管全省水上安全监督、船舶检验、船舶船员管理、水运基本建设和航道管理、水路运输和港口行政管理、水路交通规费征稽等。我省水资源丰富,长江在我省境内长161公里,洞庭湖和湘、资、沅、澧4条水系连通全省85%的县市区。到2015年底,我省有通航河流373条,通航里程11968公里,全国排第三位,其中千吨级及以上航道878公里。湘江、沅水已列入国家高等级航道建设规划。全省有港口63个,其中年货物吞吐量200万吨以上的港口15个,生产性泊位  相似文献   

19.
船舶在靠港期间开启船舶发动机发电,引发港口污染的问题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现有的岸电技术主要针对大型海港码头的远洋船舶提供岸边电源,在内河航道上仍然处于一片空白。围绕着无锡新安水上服务区建设的内河船舶岸电系统,详细阐述了设备构成、通信传输方式、电力供应方式等,并分析了系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应用和推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研究表明:内河岸电供电系统作为社会公益性的服务举措,提供安全洁净的能源,改善内河船户的生活质量,提升内河航道空气质量,对于建设绿色航道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船舶操纵模拟器在港航工程设计论证、船舶操纵性能测试和港口航道与码头通航安全评估等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电子海图是船舶操纵模拟器的关键模块,所有的模拟航行都在电子海图上进行,能提供水深、航标及航道等信息。本文主要研究电子海图在船舶操纵模拟器中的作用,开发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