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为提高分布、异构、动态网络环境下的空间数据协作效率,引入移动智能体计算技术构建空间信息共享服务.通过分析移动智能体技术的特点及应用于空间信息服务的优势,构建了基于四层体系的空间信息服务框架,设计了基于移动智能体技术的服务系统功能结构,并建立了移动智能体计算动态控制模型.最后,以堰塞湖溃决风险评估的分布式协同服务系统为例,给出了移动智能体计算的实现方法.研究结果表明,移动智能体计算可以避免空间数据在网络中传输,保障数据安全,提高数据协作效率.  相似文献   

2.
支持移动的智能客户端的研究是移动协同研究领域的又一新课题,本文描述了移动环境下的网络自适应、协作数据传输、移动终端的人机界面、异步协作整合等关键技术,探讨了.NET智能客户端技术的特点及其优越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移动CSCW的智能客户端的系统应用架构,并分析了这种架构的特点以及实现.  相似文献   

3.
基于移动Agent的入侵检测系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针对现有入侵检测系统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移动Agent的入侵检测系统,该系统由监视器、代理工作环境和移动代理组成.监视器提供人机接口负责管理整个系统;代理工作环境为移动代理提供必要的支持并负责代理移动过程的安全检测;移动代理采用各种入侵检测技术实现具体检测功能.文中给出了完整的系统结构和工作流程.  相似文献   

4.
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环境下,探讨交通信息服务系统建设和发展的新模式.针对现有交通信息服务系统发展的特点,分析了交通信息服务系统现有建设模式以及移动互联网、智能手机的发展现状,探讨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分析结果显示:数据资源整合难度大、后期运维资金不足等问题,严重影响了交通信息服务系统的服务水平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能力.通过对新形势下的交通信息服务系统发展进行分析,指出当前人们对交通信息服务系统的需求发生了变化,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也有了新的特点和趋势,原有的以政府为主导、以政府职能为核心的交通信息服务系统建设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移动互联网技术环境下交通信息服务系统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并由此得出结论:面向新技术、新需求,交通信息服务系统必将转变为社会多方力量合作的、以用户需求为核心的建设模式.  相似文献   

5.
提出了含移动IP的群组协同安全这一新概念,分析了实现过程中所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并给出了一个技术解决框架.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决移动云服务环境的互相认证和隐私保护问题,设计了一种改进的移动云服务环境下隐私保护认证协议.该协议结合基于身份的签密技术和多服务器认证技术,保证用户只需注册一次,就可以访问多个移动云服务提供者,同时认证过程不需要可信第三方参与;该协议在移动终端未使用计算复杂度高的双线性对运算和映射到域上的hash运算,其计算效率显著提高. 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可知:该协议与目前已有的同类协议相比,在移动端的计算时间为45.242 s,其计算效率约为已有同类协议的2倍;具有用户匿名和不可追踪等安全性质;能够抵抗错误口令登录、更改攻击.   相似文献   

7.
CBTC系统中移动闭塞与后备模式追踪间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探讨基于通信的列车控制(CBTC)系统后备模式下追踪间隔的特性及与正常情况下追踪间隔的差异,在研究CBTC系统基本工作原理、相关移动闭塞和后备模式技术的基础上,建立了CBTC后备模式下的追踪间隔仿真模型,并对CBTC系统在移动闭塞和后备模式下的追踪间隔进行了仿真计算.结果表明:CBTC移动闭塞模式和后备模式都能满足系统要求,实现较小的追踪间隔时间;移动闭塞模式优于后备准移动闭塞模式,能够实现相对更小的追踪间隔时间(<90 s).  相似文献   

8.
网络课程作为高校教育资源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推动我国远程教育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等方面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将移动学习模式与网络课程建设相结合,研究了在移动学习环境下,建设开放式网络课程平台应该具备的特点、功能和结构;提出基于知识点的小粒度课程资源设计方法和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在网络课程建设中考虑移动学习环境的适用性,可以有效增加网络课程的利用率和应用的灵活性,在促进教师教学手段、方式方法改革的同时,还可以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相似文献   

9.
基于CORBA的移动Agent通信的研究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移动Agent技术是新型软件构件框架的基础技术之一,而通信机制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文中讨论了传统的移动Agent通信模型,为了解决Agent的运行平台和底层通信机制的异构性问题.提出了基于公用对象请求代理体系结构CORBA的移动Agent通信模型,结合实例用KQML语言描述了其部分通信过程.该通信模型屏蔽了运行平台和底层通信机制,能够有效地解决移动Agent的通信问题.  相似文献   

10.
伴随着移动技术的发展,移动学习已经发展成为重要的学习形式,是学生重要的学习方式。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的研究方式,调查并分析了某所高职医学校学生移动设备的持有情况,移动设备功能应用,影响移动学习的因素等,指出了高职大学生在移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高高职医学生移动学习效果的意见。  相似文献   

11.
一种新的远端移动代理的安全保护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目前的移动代理系统中,保护主机免受恶意代理攻击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而对于远端移动代理免受恶意主机攻击的问题,尚没有很好的解决方案,文中提出了一种利用JavaCard为远端移动代理,提供安全的执行环境的保护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引入了基于布尔代数运算的代码分割算法以提高本方案的安全性.实验结果证明该方案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健壮性.  相似文献   

12.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三维GIS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应用的用户终端设备类型日趋多样化,现有单一的网络可视化方法难以适应多样化终端需求.针对上述问题,本文首先设计了基于B/S (browser/server)模式的自适应三维可视化架构,然后重点探讨三维数据的多样化组织、自适应四叉树组织与动态索引构建、三维场景自适应调度等关键技术,最后基于WebGL技术构建原型系统并进行案例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桌面端设备笔记本电脑的可视化渲染帧率最终稳定在40 帧/s左右;移动端设备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的可视化渲染帧率最终稳定在20 帧/s左右;不同类型终端上进行网络可视化均能保证较高的可视化帧率及效果,证明了本文提出方法的有效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欧星通信系统被越来越多移动用户包括航运用户所重视.本文介绍了欧星通信系统组成与信号覆盖;分析了欧星通信系统技术与业务,系统用户终端技术特性;帮助广大用户全面认识和使用欧星系统通信技术.  相似文献   

14.
基于智能终端技术,设计了原木图像检尺算法,开发出手机端的原木检尺子系统,以获取木材运输原始发车原木图像和检尺码单数据并实时上传。通过基于移动通信的运输执法子系统,执法人员异地下载原始发车原木图像,与实际运输情况比对,以实现自动精确检查。在发现违法运输后,应用智能手机现场取证,打印处罚单。原木图像与GPS信息保证了执法取证的严密性与客观性。实验表明,我国南方林区的木材运输检查站在本系统支持下,能够实现运输检查智能化与规范化,自动放行合法车辆,缩短稽查时间,有效地提高木材运输效率,促进林业交通环境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5.
随着智能移动设备技术的发展,智能移动设备广泛应用于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中。本文以高职院校固定资产条码管理系统为例,讨论了基于Windows Mobile的固定资产条码管理系统的功能设计与实现。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高精度手机移动终端定位系统建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了一种提高手机移动终端定位精度的实现方法;阐述了基于CORS的手机移动终端定位系统的基本内容和结构框架,通过手机解算和服务器解算两种模式进行了实现。  相似文献   

17.
手机设计中的ESD控制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介绍了在移动通信终端中ESD问题的来源,阐述了"疏导为主,疏堵结合,疏中用堵,堵为疏用"的ESD 控制思路,并且结合实际工作经验,给出了解决方ESD问题的方法:印制电路板中设计专门的ESD保护电路,结构件设计中选择高导电率的屏蔽材料,软件设计中的使用指令复执和数据重发技术等.介绍了实际产品研发中的液晶显示器、麦克风和按键等处ESD问题的解决方案,以及取得的市场效果.  相似文献   

18.
基于手机定位的实时交通数据采集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飞  裘炜毅 《城市交通》2005,3(4):63-68
交通数据采集是建设智能交通系统的首要环节,如何通过较为经济的方式及时获得质量可靠的交通数据是当前国内外交通数据采集面临的重大问题。首先介绍了手机定位技术应用于交通数据采集的发展背景和需求,同时介绍了TDOA,A.GPS,CELL ID with TA,Handover等常用定位技术,并对其定位精度进行对比。分析了基于手机定位技术的交通数据采集技术的关键问题,总结了近年国外高校、交通研究机构的主要研究成果和项目经验,最后提出进一步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在教务管理系统中引入支持移动设备的功能形成移动互联教务管理系统,打破传统的教务管理系统模式,并且充分发挥其在无线网络环境上的优势,对该系统设计的完善提出了建议,并分析了该系统在教务管理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