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系统地介绍了我国第一条盐湖铁路的选线方案,盐湖地区的气象、地质水文地质概况.铁一院及有关科研单位通过多年的科学试验研究,解决了在盐湖地区筑路的一些重大技术问题,诸如盐湖发展趋势、盐湖岩盐强度与钾镁液体矿开采对路基稳定性的影响、地表径流对盐湖的影响、地基盐壳可否不铲除等,提出了盐湖路基设计原则与盐溶的处理.1979年铁路建成通车,运营20多年,路基工程状况良好.  相似文献   

2.
中国盐湖铁路的主要技术问题及其工程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盐湖铁路的工程环境特点,论述在盐湖区修建铁路存在的主要技术问题,就盐湖铁路的盐溶防治、饱和粉细沙地基加固和超盐渍土路基填筑应采取的工程措施进行了系统阐述.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铁路通过青藏铁路察尔汉盐湖段的盐溶技术难题,铁道部组织了专门的科研队伍进行大量的试验研究,本文根据研究成果,系统地介绍了察尔汉盐湖的自然和地质条件、盐岩的物理及化学性质、盐溶类别及铁路沿线的分布特征、盐溶发生发展的规律等.根据上述研究成果,成功地采用盐岩作非盐溶路段的路基填料,以及基底换填、路基自流排水处理盐溶发育地段的路基,并通过声波检测、水位观测和沉降观测资料分析,表明所采取的工程措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青藏铁路察尔汗盐湖路基盐溶病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青藏铁路是进入藏区的唯一铁路,但在盐湖地区,路基极易受盐溶作用的影响,并出现路基下沉、开裂、塌陷等病害。本文结合区域降水及工程活动特征分析,通过调查及勘察阐明影响路基稳定性主要因素,为区域路基病害防治提供依据。研究结论:(1)在干旱气候条件下直接填筑在盐岩层上的铁路路基是稳定的,但随着高原气候暖湿化过程使湖水水位上升,低矿化度湖水向盐湖路基渗流和漫溢,盐岩填筑的路基受湖水溶蚀导致路基强度降低、沉降量加大;(2)钾肥的过度开采导致的盐岩层晶间卤水水位的急剧下降以及盐析生产中大量低矿化度卤水的排放,造成以氯盐为主的盐岩表层自溶性加快,盐岩晶体结构间及与粉黏粒、砂粒间的胶结被溶蚀加速,导致铁路盐湖路基经常发生溶蚀溶洞及沉降等病害;(3)建议对易发生溶蚀溶洞和下沉地段,如路基两侧有土护道,则需对路基本体及两侧土护道一定宽度范围注黏土浆,并在土护道外侧设阻水板;如路基两侧无土护道,需对路基本体及两侧原地面体注浆后铺设黏土层,再填筑土护道;(4)本研究成果可为类似条件下工程的规划与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哈罗铁路罗布泊段经过盐湖湖积平原区,地层主要以硫酸盐岩盐为主,由于渗水土填料运距太远以及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此段需采用岩盐路基通过。阐述硫酸盐岩盐的危害,分析其实施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对路基本体设计、地基处理和排水系统设计分别作了论述。工程的成功实施填补了我国硫酸盐岩盐路基设计的空白,为哈罗延伸至若羌铁路修建提供必要的技术积累,对岩盐路基设计和施工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曹元平 《科技交流》2006,36(4):59-65
察尔汗盐湖位于柴达木盆地的中部,面积5856平方公里,青藏铁路K720+500~K752+680段穿越了察尔汗盐湖,本文系统地介绍了盐湖岩盐地层的特性,岩盐地层中溶洞、溶槽地形成原因:既有线、增建二线对路基下岩盐地层中的溶洞、地下承压水的工程处理措施:填筑路堤的岩盐具有遇水溶蚀和强烈吸湿的特性,防水保盐的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7.
本文扼要回顾作为铁道部特殊地质路基与地质灾害防治技术专业研究单位,历经40多年的创业、发展,在滑坡防治、冻土、盐湖、黄土路基与地基、裂土(膨胀土)及防沙治沙等特殊地质领域以及文物保护、环保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为铁路运营安全和新线建设、国家防灾减灾作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本文针对盐湖地区地基的工程特点,指出了当前盐湖地区地基处理及基础选型中的一些常见方法和相关问题,并进行了归纳总结,同时建议相应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9.
广深准高速铁路路基的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广深准高速度铁路路基施工所遇到的难题,路基施工所采取的方法,填料的选择,软土地的处理,既有路基的加固,以及对施工中出现问题的处理措施,还介绍了路基试验段的试验情况。  相似文献   

10.
根据冶金厂特种车走行线的特点,车辆的最大轴理和年运量成为计算轮压和道床顶面,路基顶面动压力重要的数据,路基加固,道床厚度亦与之关系密切,为了保证线路路基的稳定和列车运行安全,满足路基设计应力σ设计=0.2Mpa,对铁水走行线道床,路基面面应力进行了验算,并提出了一系列路基加固措施。  相似文献   

11.
路基工程智能建造技术作为我国铁路智能建造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了未来路基建设的发展方向。通过对路基工程智能建造技术的总结与展望,系统提出了我国铁路路基工程智能建造总体架构,明确了路基工程智能建造的概念、内涵与特征,建立了以岩土动静力特征识别、参数化设计与基于岩土动力学特征的智能机械作业控制为主线的路基工程智能建造技术体系、数据体系和标准体系,提出了路基工程智能建造在勘察设计、工程施工与建设管理方面的关键技术及重点发展方向,可为路基工程智能建造技术发展提供指引。  相似文献   

12.
刘鑫  曾学贵  魏庆朝 《铁道学报》2002,24(6):111-114
提出了以路基变坡点为变量,路基工程费用为目标函数的路基工程最优化设计数学模型,并给出了解析形式的目标函数和约束矩阵。为河道,公路及铁路路基最优化设计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泥岩具有弱膨胀性,而黄土具有湿陷性,泥岩掺黄土的高填坝式路基施工,控制路基填筑工艺、保证路基填筑质量,是确保路基稳定的关键。本文详细介绍了坝式路基泥岩掺黄土填筑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4.
铁路路基施工质量检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铁路路基施工质量检测是评价路基压实质量的重要手段,是列车安全、平稳运行的基础保证。本文分析了铁路路基施工质量各种检测方法产生的背景及原理,指明了各种检测方法的适用条件和注意事项,对路基压实检测提出了新的建议和发展方向,为提高我国铁路路基的施工质量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以持续性强降雨后郑太客运专线路基状态的检测评估为依托,厘清强降雨致损机理与路基水害类型,建立了强降雨后路基状态调查检测与评估方法,系统分析了该铁路路基的水害特征与产生原因并给出工程修复对策。结果表明:持续性强降雨下路基水害主要表现为冲刷作用产生的路基表层破坏和入渗作用诱发的路基内部侵蚀;雨后路基水害多发生于过渡区段的半填半挖路基和高路堤结构中,主要有差异沉降、不均匀沉降、坡面浅层滑动、整体滑移等;填料中细颗粒含量较高、路基结构形式设计、地形等是水害产生的客观条件,降雨作用下土水之间的相互作用是水害产生的内部机理。  相似文献   

16.
本文针对山区客运专线难以完全避免的桥与桥、桥与隧、隧与隧之间短路基问题,运用车辆与线路耦合作用的动力学仿真分析方法,研究了桥隧间短路基不同路基长度、不同路基参数对不同行车速度条件下车辆运行舒适性的影响,并在遂渝线200km/h速度综合试验段进行了相关的动力学响应测试,初步掌握了桥隧间短路基的动力学特性,并提出了相应的路基设计参数建议。  相似文献   

17.
多年冻土区铁路通风路基室内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介绍了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通风结构路基内模型试验的研究结果。分析了模型路基典型部位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及整个路基2个典型断面在最低负温,最高正温和融化期结束时的温度场特征。通过对不同周期内对应时刻温度场的对比分析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路基土体的温度有明显的降低,最大融化深度有逐渐减小,这说明通风管路基结构形式能够有效地为路基提供冷能,发挥保护冻土,维持路基稳定性的作用。沿着风向方向,路基温度场呈不对称分布;通过通风管中心的断面和位于两根通风管中间的断面温度场在同一时刻非常相似,说明在路基的横断面上温度分布是对称的。  相似文献   

18.
叙述了铁路路基病害的严重性,提出了改善路基状态必须从根本上重视路基的建设捏,从设计、施工以至维修护方面采取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19.
多年冻土区含保温夹层路基温度场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多年冻土区道路的修筑,改变了原来天然地表与外界的热交换关系,引起多年冻土区冻土的融化,从而导致路基面破坏,本文运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多年冻土区含保温夹层的路基度场进行了数值模拟,为了检验保温材料的效果,计算时采用改变保温材料聚苯乙烯(EPS)层的厚度,宽度,埋设位置及路基表面条件,来模拟路基面下多年冻土季节最大啧2化深度在今后50年内随时间的变化,通过对计算经和多年冻土上限变化的分析比较,得出了在多年冻土区路基中铺设保温材料对路基面下多年冻土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总结出在多年冻土区路基工程中铺设保温层的合理厚度与位置。  相似文献   

20.
以朔黄铁路神池南站既有铁路路基病害为背景,对现场路基病害进行调查及观测,有选择性地对现场15个点进行了取样试验。通过现场钻测、室内常规试验,就填料的类型、土体的含水量、站场排水等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采用轻型动力触探技术对路基承载力进行了检测,确定了路基病害的范围与深度及路基病害产生的原因,提出了整修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