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北京交通大学主办,并由中国系统工程学会、<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杂志社、<都市快轨交通>杂志社、北京交通大学基础产业研究中心支持的"2005北京·中国交通论坛"于2005年9月17-18日在北京交通大学科学会堂举行.来自全国交通运输、决策、规划、管理、研究和运营部门的60余位专家学者以及150位青年教师与研究生参加.  相似文献   

2.
为庆祝北京交通大学建校109周年,于2005年9月17日-18日在北京交通大学科学会堂召开"2005北京·中国交通论坛".会议得到了中国系统工程学会、<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杂志编辑部、<都市快轨交通>杂志社、北京交通大学基础产业研究中心的支持.  相似文献   

3.
北京交通大学"中国综合交通研究中心"成立于2008年9月,是在国内高等院校设立的基于社会资源的第一个正式的综合交通研究机构。中心致力于综合交通运输基础理论与方法的学术研究,同时配合国家综合交通体系建设和交通运输系统的改革  相似文献   

4.
<正>2019年3月30日,第九届"中国系统工程学会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专业委员会"暨第七届《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期刊编委会成立大会在北京交通大学胜利召开."中国系统工程学会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专业委员会"自1986年成立以来,在各界人士的支持下,学会发挥了交通运输领域民间智囊的作用.学会主办的"中国交通高层论坛""交通‘7+1’论坛""交通运输研究  相似文献   

5.
由国务院参事室,德国交通、建设和城市发展部及北京交通大学联合主办的中德"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高层研讨会于2012年9月28日在北京交通大学召开.会议的主要内容包括:基于国家层面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实践,政企分开条件下铁路运营组织管理模式,城市对外交通与城市交通系统的衔接设  相似文献   

6.
正2021年9月25日,主题为"新阶段新理念新格局加快推进交通强国建设"的第11届中国交通高层论坛在北京交通大学科学会堂召开。北京交通大学党委书记黄泰岩代表主办单位致欢迎辞,中国工程院院士卢春房、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全国政协委员王先进、国家能源集团科技部主任李全生、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所长汪鸣与北京交通大学副校长余祖俊等专家做了大会报告。  相似文献   

7.
由北京交通大学和中国系统工程学会联合发起的中国交通高层论坛创办于2005年.论坛以中国的综合交通问题为对象,邀请政府、高校、研究机构和产业等相关领域专家,从加强综合交通运输发展理论与方法的探索,构建和完善可持续的综合交通体系,推进交通运输领域管理体制改革,完善交通运输一体化运行体系,优化交通运输系统布局,加快交通枢纽与通道建设,协调国家能源战略与交通发展战略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由北京交通大学和中国系统工程学会联合发起的中国交通高层论坛创办于2005年。论坛以中国的综合交通问题为对象,邀请政府、高校、研究机构和产业各界专家,从加强综合交通运输理论和系统交通理论的探索,构建和完善综合交通体系,推进交通运输领域管理体制改革,完善交通运输一体化管理体系,协调交通运输系统的布局,  相似文献   

9.
由北京交通大学和中国系统工程学会联合发起的中国交通高层论坛创办于2005年.论坛以中国的综合交通问题为对象,邀请政府、高校、研究机构和产业各界专家,从加强综合交通运输理论和系统交通理论的探索,构建和完善综合交通体系,推进交通运输领域管理体制改革,完善交通运输一体化管理体系,协调交通运输系统的布局,加大交通连接点的基础建设,协调国家能源战略与交通发展战略的关系,进一步强调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构建生态交通,并制定相关制度加以保障等角度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0.
正由北京交通大学、中国系统工程学会和美国交通工程师学会等单位联合主办的"交通运输研究国际会议(ICTTS)"自1998年以来已连续举办9届,是我国交通运输领域的重要学术会议.第十届交通运输研究国际会议(ICTTS’2018)定于2018年7月28-29日在北京召开,本次会议的主题为"多式联运组织与管理",会议将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和学者做主题发言,就共同关心的运输问题进行交流探讨.  相似文献   

11.
2005年10月29日,“交通7+1论坛”在7位专家的倡导下,经过一年多的准备,在得到中国系统工程协会交通运输委员会、北京交通大学同意和支持下,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东方八喜厅召开.参加“交通7+1论坛”的7位发起专家经过认真而热烈地探讨,进一步明确了论坛的主题思路、组织形式和制度,同时就今后论坛要讨论的主题和研究方向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并形成了一致的意见。  相似文献   

12.
正2018年7月28~29日,第十届交通运输研究国际学术会议(ICTTS’2018)在北京交通大学红果园宾馆召开.由北京交通大学和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等单位发起的该系列会议始办于1998年.过去20年来,该会议分别在北京、桂林、昆明、大连、南宁、西安、长沙、绍兴等地举行.本届会议由北京交通大学中国综合交通  相似文献   

13.
5月26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主办、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北京市贸促会和中国公路车辆机械有限公司承办的"第十届国际交通技术与设备展览会(CHINA TRANSPO 2010)"暨"2010北京国际交通工程技术与设施展览会(INTERTRAFFIC CHINA 2010)"在北京展览馆开幕.  相似文献   

14.
本刊讯(实习生张江舣)3月27日,交通7+1论坛第十八次会议在北京翠宫饭店如期召开。此次会议的主题为综合交通节能减排,会议由中国交通运输系统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北京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国伍  相似文献   

15.
<正>由北京交通大学和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等海内外机构联合主办的"第九届中国交通高层论坛"将于2015年10月下旬在北京交通大学召开.本次论坛的主题为"新常态,新交通,新发展".会议将探讨我国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面临的热点问题,结合国家"十三五"交通行业发展与"一带一路"建设要求,研讨支撑各区域快速、可持续发展的综合交通体系的发展目标、发展政策、规划理论与方法、运营管理新模式、运输服务新技术等.具体范围包括(不限于):  相似文献   

16.
<正>2015年1月11日,"中国系统工程学会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委员会暨《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期刊第六届编委会成立大会在北京交通大学胜利召开."中国系统工程学会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专业委员会"自1986年成立以来,在大家的支持下,学会发挥  相似文献   

17.
正由北京交通大学、中国系统工程学会和美国交通工程师学会等单位联合主办的"交通运输研究国际会议(ICTTS)"自1998年以来已连续举办9届,是我国交通运输领域的重要学术会议.第十届交通运输研究国际会议(ICTTS’2018)定于2018年7月28-29日在北京召开,本次会议的主题为"多式联运组织与管理",会议将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和学者做主题发言,就共同关心的运输问题进行交流探讨.本次会议的征文范围包括但不限于:(1)多式联运运营组织方法;(2)多式联运过程管理与协调策略;  相似文献   

18.
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城市轨道交通系成立学术研讨会于2009年6月11日举行,以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副会长、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城市轨道交通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焦桐善为首,包括秦国栋、郭春安、刘迁、孙壮志、蒋玉琨、王明生、卫和军等轨道交通界专家出席了研讨会.交通运输学院党委书记孙全欣教授主持了会议,并介绍了城市轨道交通系成立的背景和过程.接下来,轨道交通系系主任毛保华教授介绍了城市轨道交通专业教学工作开展的历史、培养方案、课程体系以及主干课程大纲等.与会专家就城市轨道交通专业方向的上述问题展开了讨论,并从专业知识架构设置、教学培养方法、人才综合素质强化、人才发展潜力培养等角度提出了大量建设性咨询意见.  相似文献   

19.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是由国家新闻出版署和国家科技部批准,国家教育部主管,长安大学主办,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交通运输工程学科评议组、西南交通大学与东南大学共同协办,为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服务的学术期刊。由两院院士、西南交通大学沈志云教授任名誉主任委员,北京交通大学谈振辉教授任主任委员,长安大学陈荫三教授任主编,学科评议组成员皆为本刊编委。《交通运输工程学报》是交通运输领域高水平的学术理论中文核心刊物,是我国交通运输领域学术交流的园地,体现综合交通格局,繁荣大交通科技研究,促进交通运输科技成果转化,为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建  相似文献   

20.
作者回顾了钱学森院士回国后在国防科工委创建中国的“两弹一星”的同时,在中国开创了系统科学与系统工程学科.介绍了北京交通大学一批交通运输学科教师在深入学习钱老的学术思想和系统工程学术理论的基础上,进行系统运输科学与系统工程学科的融合,并于1989年提出了建立中国的“交通运输系统工程”新学科的设计.论文介绍了“交通运输系统工程”学科开创2。多年来取得的12项重要成果.其中最重要的有3项:l.在北京交通大学建立了交通运输系统工程硕士学位、博士学位学科点,开始培养中国第一批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专业硕士、博士以及博士后研究生的进程;2.交通运输系统工程学术团队如何在“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的支持下,组建了“中国系统工程学会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专业委员会”;3.在中国科协和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的支持下,创建了《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杂志论文高度评价了钱老回国对中国学科建设的深远影响,以及如何将交通运输学科与钱学森院士的学术思想紧密结合而创造了新学科——交通运输系统工程学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