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道路运输产业组织结构研究的意义及思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运用产业组织原理,以达到道路运输产业组织合理化为目标。围绕如何促使道路运输市场形成有效竞争态势、实现满意的市场效果这一基本问题展开研究,通过理论分析,并借用产业组织理论“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效果”的分析方法,分析了我国道路运输业的现状,并提出了改革我国道路运输产业组织结构的建议和设想。  相似文献   

2.
阐述道路运输市场集中度的概念,认为我国目前道路运输市场集中度过低,不利于产业经济力的集中和道路运输业的持续发展。提出提高道路运输市场集中度的对策,如推行股份制,促进企业兼并,打破条块分割等。  相似文献   

3.
我国道路运输市场的发展现状近年来,围绕道路运输业发展大局,立足部门职能,按照"服务经济发展、服务新农村建设、服务人民便利安全出行"的原则,加快道路运输业市场培育,强化市场规范管理,道路运输业发展实现了长远进步。二是道路运输市场环境有了新改善。通过开展综合大检查、联合执法等形式,加大对非法营运行为的打击力度,强化规范运营行为,加强安全监管  相似文献   

4.
产业组织形态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日益显著.产业过度集中易形成垄断,产业过度进入易导致过度竞争.从市场集中度标准和生产力充分利用标准分析道路运输业出现过度进入的产业组织特征及成因,提出从完善市场择优机制、促进存量资产重组,建立和理顺退出机制、完善市场激励约束机制等方面避免产业过度进入.  相似文献   

5.
张欣 《江苏交通》2003,(11):25-27
产业组织形态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日益显著。产业过度集中易形成垄断,产业过度进入易导致过度竞争。从市场集中度标准和生产力充分利用标准分析道路运输业出现过度进入的产业组织特征及成因,提出从完善市场择优机制、促进存量资产重组,建立和理顺退出机制、完善市场激励约束机制等方面避免产业过度进入。  相似文献   

6.
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道路运输业也同其他行业一样,经历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严峻考验。云山农场的道路运输业经过几年不断探索和努力,道路运输市场基本走上了规范、有序、健康发展的轨道。但是随着改革的深入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逐步提高。运输业将更加繁荣,面对新形势,如何保证垦区道路运输业的持续发展,是摆在每个交通管理人员面前的首要问题。为此,加强宏观调控、强化行业管理是保证垦区道路运输业持续发展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7.
推进道路运输业 实现跨越式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推进道路运输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是当前需要解决的迫切问题.本文概述了常州市运输能力较快增长的情况以及日益凸现出来的道路运输业结构不合理和运输市场机制不完善的矛盾.提出按照"一城一交"原则建立和完善综合运输体系;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运行新机制;制定道路运输行业发展规划;加快道路运输站场建设步伐和加快道路运输市场结构调整步伐;发展综合物流等项措施.  相似文献   

8.
雷雨  杨华  齐晓亮 《北方交通》2013,(7):98-100
道路运输业属于基础性产业的范畴,具有社会公益性、服务性等特征。以道路运输企业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了交通运输业难以形成规模经济效益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措施,以期对我国运输业规模经济效益的形成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
"互联网+"对道路运输业将产生深远影响,当前道路运输业要顺势而为,借力"互联网+"推动道路运输业转型升级,具体措施是:以"互联网+"思维引领综合运输体系建设,以"互联网+"思维引领运输产业转型升级,以"互联网+"思维引领运输行业治理体系构建。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道路运输业增加值的概念及其实现过程,阐述了道路运输业增加值的两种计算方法,并对道路运输业增加值、总产值和净产值的关系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1.
根据“云南省站场规划”项目调查资料为基础,分析云南道路货物运输发展现状,重点讨论道路货物运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道路运输组织结构调整为主的对策,对推进道路运输业的改革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2.
当前在产业转移升级趋势明显、土地资源加剧紧张的状况下,如何将经济部门的物流产业及园区规划、运输部门的行业发展规划、城市规划部门的综合交通体系规划三者协调统一,是各大城市亟须解决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对此,《深圳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2013—2030)》开展了以重新组织城市货运空间为重点的货运规划实践。首先对深圳市货运系统发展现状进行分析,阐述货运系统在用地、运输方式、场站布局、货运通道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其次,梳理深圳市货运交通规划面临的行政管理、规划编制和落实、规划方法适应性、物流用地空间等方面的挑战。最后,以物流功能集聚为出发点,拓展货运枢纽的功能和属性,提出枢纽分级、立体化布局、公共空间共享专营等规划方法与实施机制。  相似文献   

13.
管理部门和学界高度重视货运结构优化问题,因为过高的公路货运量导致货运碳排放居高不下,不利于早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除货运结构外,货运碳排放受诸多因素影响,但研究者大多仅关注部分重点因素影响,对于货运结构优化的碳减排效应缺乏准确理解。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文利用“自上而下”法测算1999—2019年中国货运碳排放量,并构建综合考虑社会经济变量(如人均GDP)与货运特征变量(如货运分担率)的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通过调整不同货运方式使用费用,模拟2030年不同政策刺激情景下货运结构优化的碳减排效应。结果表明:1999— 2019年,社会经济变量对货运碳排放增长的年均贡献度为73%,显著高于货运特征变量;公路、铁路和水路货运分担率变化对货运碳排放增长的年均贡献度分别为1.81%、-0.01%和-0.26%;2030 年公路货运量全部转为铁路或水路货运量的极端情景,难以实现单位GDP货运碳排放较2005年下降65%的标准;增加高碳货运方式使用费用的碳减排效应比降低低碳货运方式使用费用更显著。  相似文献   

14.
首先,分析了上海港港口集疏运现状,并采用灰色预测模型对上海港口未来年集装箱货运量进行预测;其次,结合上海港历年的进出口集装箱比例及上海港总体规划,预测未来年进出口集装箱量比例及未来年外高桥港区和洋山港的集装箱分担比;再次,针对未来年产生的集装箱货运需求,着重分析未来年集装箱货运对上海疏港道路(主要为北部过江隧道、东海大桥)的交通影响;最后,借鉴日本成田机场原木物流园区的货运组织方式,提出在沪宁和沪杭方向分别设置一个货运集散点,作为集装箱拆拼箱作业区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双超运输对道路货运市场的影响主要体现为变相增加市场运力、改变货运成本结构和扭曲货运市场运价,并由此导致了货运市场的无序,严重阻碍了货运市场健康持续发展。因此,坚持不懈地治理双超运输。整顿规范道路货运市场,既是道路货运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构建和谐交通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在分析国内及两省一市铁路、公路、水路货运市场现状及发展情况的基础上,对"白货"产品运输特点及铁路运输在运价、物流服务、运输能力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深入开展货运组织改革,加强货运设施建设、增强物流服务功能、提高运输质量、优化运价机制、开发优质货运新产品、加强货运市场调查以及与社会物流企业的合作等建议,以进一步增强铁路竞争力,提高"白货"运量和市场占有份额。  相似文献   

17.
通过30年来全国范围综合货运网络基础数据的分析,采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得出了三大产业生产总值和5种运输方式所承担货物周转量的相关关系函数,并以此确定了综合货运网络各种运输方式的里程规模.结合当前常规数据结构,建立不同运输方式所承担货物周转量合理比例的多目标货物周转量比例计算模型(CCTV Model),并基于运输效率、运输效益、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分别确定了合理货物周转量构成比例.结果表明,模型利用国内的常规数据结构能够较好的预测综合货运周转量比例,并应用于未来综合货运结构的预测和分析,不同目标值决定了不同的运输方式货物周转量构成比例.  相似文献   

18.
在交通运输业发展演进过程中,产业结构的变化会带动交通运输结构变化.通过对产业结构与交通运输结构熵值的因果关系检验,从定量的角度来分析我国的产业结构与交通运输结构的关系.检验结果表明,产业结构的变化与货运量结构变化没有直接的关系,而与货运周转量结构变化有因果关系.本文目的在于为研究产业结构与交通运输结构相互关系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完善,多种货物运输方式的出现对中国的铁路货运提出了新的挑战。当前我国铁路货运模式是在计划经济的背景下制定的,以货运计划为核心。这种货运模式与当前的铁路货运需求存在很大的差异,已经不能满足货物运输市场需求。本文应用电子商务的理论和技术,设计了适合电子商务环境下运作的铁路货运业务流程。作者通过对传统整车货运流程的分析,运用流程再造理论,对铁路整车货运的三个关键环节进行了作业流程优化研究,提出了电子商务模式下铁路货运整车业务办理流程。  相似文献   

20.
戴炜 《城市交通》2008,6(1):54-58
由于受行业及部门分割的影响,我国城市货运交通政策往往缺乏必要的系统性和统一性,不仅不利于城市货运交通规划的编制与实施,还给城市物流发展带来负面影响。论述了城市货运交通政策的概念、目标、实施范围、政策评估及其基本内容;并结合国内外货运交通发展的经验案例,说明规划或政策的制定者们必须重新调整和认识货物流通中心的发展观念,用城市货运交通大系统的视角去审视货物流通中心发展面临的政策问题,结尾对我国城市货运交通一体化和货物流通中心发展政策的思考,指出必须加强货物流通中心发展政策与城市货运交通的必要有效的互动,从更高层面加强货运交通政策领域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