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文章根据固体力学连续介质变形的理论和利用显式有限差分技术,研究预应力锚索联合钢管桩共同工作的边坡稳定性有限差分强度折减分析法和结构内力分布研究。将此理论和技术应用于贵阳市绕城公路K16+790~K16+860段典型路基边坡滑坡工程应急抢险治理,研究钢管桩协同预应力锚索加固措施后的变形和稳定性,结果表明这些加固措施对边坡的稳定有重要作用,分析了单独使用钢管桩和协同预应力锚索的稳定性。模拟结果表明:单独使用微型钢管桩加固措施,其提高整体稳定性的效果不是十分明显,所以建议应与其他的加固措施一起使用;预应力锚索加多排钢管桩联合挡土结构物,预应力的施加将改变钢管桩的受力状态,从弯矩图中,可以看出弯矩明显的改变,其受力状态改变是相对复杂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乌溪江大桥主桥为260m的上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桥,3号拱座位于陡坡上,基岩为中风化花岗岩,节理发育,对基础边坡稳定产生不利影响。通过有限元强度折减法从理论上探讨采用锚筋桩加固拱座基础方案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采用锚筋桩加固后能大幅度提高边坡的整体稳定安全系数。为确保工程安全,实际施工中采用了锚筋桩与基底压浆、锚索组合形式对拱座基础进行加固处理。实践表明,加固效果明显,可为类似桥梁基础加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微型钢管桩用于滑坡治理及理论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结合长阳县红岩溪滑坡的地质结构特征,对边坡治理工程中的微型钢管桩设计进行了改进,探讨了微型钢管桩的抗滑机理,并通过设计和计算证明,用微型钢管桩能有效地治理滑坡;针对微型钢管桩的抗滑机理尚未形成一套较为成熟的理论,文中以两种计算方法对比分析了微型钢管桩加固边坡的稳定性,结果表明,采用类比法进行微型钢管桩设计是适宜的。  相似文献   

4.
边坡滑坍堆积体是西南地区的一种普遍可见的一种易变形体,也是山区傍山建设公路中经常需要面对的典型岩土体。贵州桥梁工程总公司施工的某高速公路通过对用钢管桩加固失稳边坡滑坍堆积体的受力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钢管桩加固失稳边坡滑坍堆积体施工运用过程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填筑在有一定的地面横坡膨胀土地基之上的路堤易出现开裂滑塌破坏.以隆百高速公路一段开裂导致水毁的路堤为例,采用钢管群桩加钢筋混凝土系梁加固坡脚,钢管桩加钢筋混凝土框架格梁加固路堤边坡,再用压力化学灌浆对开裂路段坡脚和路面进行灌浆加固处治以增强土体自稳能力,处治结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袁丁  刘文德 《路基工程》2021,(3):219-223
以甘孜藏区某国道公路高边坡水毁路基工程为依托,通过对水毁路基边坡稳定性分析,验算滑坡推力,并结合工程特点,采用微型钢管桩等工程措施进行了应急抢险和永久加固处治。通过长时间通车运营,验证了微型钢管桩良好的处治效果。  相似文献   

7.
钢管桩是路基支挡中最常用最便捷的材料,钢花管是对普通钢管桩的优化,使得注浆后的浆液能够渗透到路基土中,从而使得浆液与路基胶结,稳固路基边坡。本文介绍了钢花管的基本制作工艺、钢花管注浆支护加固的施工工艺及应注意的事项。从施工效果上看,路基支挡效果良好,施工便捷,能有效稳定已失稳的边坡,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堆积体尤其是深层堆积体在开挖过程中易产生牵引式滑坡,其治理难度较大,很难采用单一的方法进行治理。结合贵州省晴兴高速公路某堆积体边坡,在分析边坡工程地质条件的基础上,提出采用微型钢管桩、框架锚索、钢花灌注浆、路堑墙等多手段加固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9.
王广州 《公路》2023,(4):76-81
在边坡工程中常遇突发性灾害,微型钢管桩可作为临时支护手段组合矩形抗滑桩进行边坡防护。依托于贵阳小关项目不稳定斜坡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针对K0+085~K0+200段右侧边坡变形进行稳定性分析,从微型钢管桩与矩形抗滑桩施工节点等方面展开研究,采用MIDAS软件对组合支挡的边坡区域进行模拟计算,得知防护后边坡处于稳定状态,证实了这种组合支护方法的高效性、快捷性。  相似文献   

10.
江锋  ;李晓丽 《路基工程》2014,(3):139-142
在介绍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以某正实施加固的非均质边坡工程为研究对象,设置了两种最不利工况,采用有限元强度折减法,以等效塑性应变区贯通作为边坡破坏标准,分别对这两种工况下的边坡三维稳定性进行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在微型桩的加固作用下,边坡的稳定系数大大提高,加固后的边坡是稳定的。  相似文献   

11.
张从军 《路基工程》2012,(1):118-121
结合吉怀高速公路王坡大桥高压铁塔边坡加固工程实例,介绍了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采用桩板式挡墙加固边坡技术,针对上述加固方法进行了岩土质边坡的稳定性分析计算及其加固工程设计,并对边坡加固工程施工程序与原则进行了探讨。工程成功实践表明,桩板式挡墙加固高压铁塔边坡在增加边坡安全系数的同时减少了对现有铁塔塔基的施工干扰,而与整体改移铁塔相比又大幅降低了工程投资。  相似文献   

12.
为了给抗滑桩加固边坡的抗震设计提供参考,对其在地震作用下的三维稳定性进行研究。基于极限分析上限定理,采用修正的拟动力法(MPDM)对水平地震作用下的三维抗滑桩加固边坡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并推导出边坡安全系数(FS)的表达式。为了提高计算效率,采用遗传算法(GA)计算出安全系数的最小值。将所得研究结果与已有文献成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所用方法的有效性。此外,通过参数分析研究了归一化频率(?H/VS)、宽高比(B/H)、水平地震系数(kh)、阻尼比D、桩位、桩距等因素对桩加固边坡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H/VS对桩加固边坡稳定性的影响显著,并决定着D对桩加固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当桩加固边坡受到与土体固有频率接近的地震波作用时,D对桩加固边坡的稳定性影响非常显著,并且拟动力法会极大地高估桩加固边坡的稳定性;对于远离土体固有频率的地震波,D对桩加固边坡的稳定性影响较小;在一个地震波周期内,地震作用下边坡的FS随地震峰值加速度的增加而减小;水平地震加速度系数ahs的...  相似文献   

13.
《公路》2020,(4)
基于混凝土管桩推导了微型钢管桩的极限抗弯承载力公式。基于此,采用数值分析手段建立微型单桩加固土质边坡的极限抗力分析模型,分析加固体系的变形以及破坏过程和失稳机理。研究表明:(1)微型桩发生弯曲破坏后,抗弯能力并未消失且保持不变,转而发挥桩身的抗拔能力;(2)滑面附近土压力最大,滑面附近以下的土体起主要抗力作用;(3)总抗力可认为是由滑面抗剪强度和最大轴力的水平分量组成;(4)破坏模式可分为4个阶段,即滑面剪切阶段、桩体挠曲阶段、桩体抗拔阶段、整体剪切破坏阶段。文中的研究成果可为微型桩在边坡加固工程中的设计和安全评价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通过离心模型试验,分别从坡顶位移、坡面水平位移及坡内位移的角度,分析在相同加固条件下坡体位移变形的特征,研究了坡体失效变形模式.试验研究表明:注浆钢管微型桩能有效地控制边坡土体的位移和坡体内裂缝;加固后的边坡滑动面深度将发生下移,从而阻止滑坡的形成;相同加固条件下的边坡含水量对加固效果起控制作用,即当含水量超过一定值后...  相似文献   

15.
树根桩、化学灌浆以及土钉墙是三种边坡加固技术,树根桩对边坡土体产生抗滑和锚固作用,化学灌浆能有效地提高边坡土体的抗剪强度,而土钉墙实质是利用土钉与土体牢固结合而共同工作,从而弥补了土体自身强度的不足,增强了边坡自身的稳定性。根据树根桩、化学灌浆以及土钉墙三种边坡加固的工作机理,在树根桩成孔的同时也作为化学灌浆孔,采用灌浆工艺成桩,增加桩的摩阻力,改善土的结构,提高土的承载力,再采用土钉墙加固保证边坡的整体性。  相似文献   

16.
以某市内河治理工程为依托,采用数值模拟和现场调研的方法,开展框架式微型桩加固河岸软土边坡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当采用框架式微型桩对该段边坡进行加固时,桩身位移与桩身弯矩均满足设计规范要求,且支挡效果明显,与多排微型桩加固方式进行对比可见框架结构在进行抗滑支挡时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7.
谢黔江  刘娜 《路基工程》2007,(5):139-140
结合武广客运专线施工,介绍CFG桩在含软弱夹层的路堑边坡加固中的应用,包括加固机理、施工方法、效果分析、质量控制及施工常见问题的处理等。工程实践表明,在含软弱夹层的路堑边坡中采用CFG桩进行加固,可大幅提高边坡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谢永盛 《隧道建设》2012,32(4):537-543
广州地铁二、八号线延长线洛溪站—南洲站盾构区间从彩虹花园密集桩群中通过,大量桩基侵入盾构掘进区域,需对彩虹花园进行加固处理,但加固施工空间狭小。为了解决彩虹花园加固处理难题,采用350 mm大直径微型钢管桩进行桩基托换,盾构到达原桩位置时采取停机截桩方案进行加固处理。加固过程中建筑物沉降稳定,未出现任何裂缝,结构完好,达到预期加固效果,可供相似工程进行参考。  相似文献   

19.
针对重庆山区某公路路基塌方段的加固工程,将气泡轻质土和树根桩两种技术有机结合,是一种修复塌方路基的新手段。根据气泡轻质土和树根桩的工作原理,运用FLAC3D有限差分软件对"气泡轻质土和树根桩"修复垮塌路基的效果进行模拟。结果表明:用强度折减法计算出树根桩加固气泡轻质土路基边坡的稳定安全系数满足路基边坡稳定性要求,优化后的树根桩群设计参数可简化路基边坡支护方案;使用树根桩群支护气泡轻质土路基边坡可以快速修复垮塌路基。  相似文献   

20.
为了给微型桩加固土质边坡的工程设计和安全评价提供参考,针对工程中常见的黄土、冰碛土和风化页岩进行单根微型桩在横向滑体变形作用下的承载力特性试验。采用数值模拟方法,考虑桩-土接触作用和岩土的非线性行为,建立微型桩加固土质边坡时极限抗力的分析模型,以桩截面极限弯矩和桩身最大水平位移为控制条件,提出确定微型桩加固土质边坡极限抗力的分析方法,并将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微型桩加固土质边坡时的变形机制、破坏模式以及分别加固黄土、冰碛土和风化页岩时的极限抗力。研究结果表明:所建立的微型桩极限抗力分析模型在确定微型桩加固土质边坡极限抗力时具有较高的精度,直径115 mm微型桩在厚度为60 cm的滑体横向变形作用下的极限抗力约为10~20 kN,微型桩的极限抗力受到岩土类型影响,边坡岩土强度较高时微型桩的极限抗力更大;微型桩加固土质边坡时的破坏模式为弯曲破坏,主要由于微型桩截面弯矩超限所导致,桩身破坏部位在滑面以下约4倍桩直径的深度位置;滑体横向变形作用下微型桩顶水平位移在开始阶段呈线性增加,随着滑体位移量逐渐增大,微型桩顶部与桩后岩土之间产生了脱空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