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化负载词是一国文化的承载,通过词汇将一国的文化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出来。本研究依据奈达对文化的分类,将《天堂蒜薹之歌》中的文化负载词分为生态文化负载词、物质文化负载词、社会文化负载词、语言文化负载词和宗教文化负载词五类,采用定性的方法,在目的论的指导下,对《天堂蒜薹之歌》葛浩文英译本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方法以及译者达到的目的进行研究,发现译者主要采用直译、减译、增译、文化层面转换的翻译方法来翻译文化负载词,目的是充分考虑西方读者的接受度,使读者更加轻松地了解中国文化,清除因文化差异而造成的阅读理解之障碍,传播中国文化。  相似文献   

2.
文化差异使得文化误译成为翻译中不可避免的现象之一。《围城》作为钱钟书先生的一部力作,展示了作者对中国文化娴熟的驾驭能力。本文选取并分析了《围城》英译本中的文化误译实例及其产生的原因,发现通过提高文化意识和翻译伦理诉求可以有效的减少文化误译的产生。此外,通过这一研究,本文希望为文学作品中的文化翻译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首先提出了“仁”作为儒学术语的观点,在比较《论语》不同英译本对“仁”的翻译的基础上,结合相关术语学理论,提出了“仁”的术语视角化英译,以及译者在《论语》儒学术语翻译中应遵循术语定名原则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谈论汉语散文特点入手,分析了冰心散文《笑》中的语言美、情感关和意境美三种美学体现,随后以张培基英译本为模本,探讨了这三种美在翻译过程中的转化,最后提出在翻译散文的过程中,译者应该在领略原文的语言美、抓住情感主线和领会意境的基础上做到以美译美。  相似文献   

5.
本文阐述了在涉美外事视译教学中美语文化的影响。通过分析跨文化交际的研究方法,尝试在教学改革中强调提高学生的文化意识对促进其掌握涉美外事视译交际的基本技能十分重要。为此,教学过程中,在把握美语文化新动向的同时,要求做到与时俱进地选取涉美外事文化选题。  相似文献   

6.
以翻译目的论为指导,以马尾船政景区为例,探讨了文化旅游景介的文本特点和存在的翻译问题。研究发现,这些问题可通过增译、减译、改写、注释等策略改善和解决。文化旅游景介翻译的目的是将中国的历史文化展现给外国游客。在翻译策略的选择上,译者应该遵循目的论的三大法则,多做尝试,选择最适当的方法,以达到翻译的预期目的,进而促进涉外文化旅游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文化的不可译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翻译是两种语言系统之间的转换活动,是一种跨文化交际,而由于中西方文化在宗教、文化典故、神话故事,文化心理积淀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引发了汉英翻译和英汉翻译的相对不可译性,从而妨碍了思想的交流.但这种不可译性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各国文化交流的不断加深,这种不可译性会不断地淡化.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介绍翻译发展的现状,论述了翻译中译外在中国发展的必然性,提出中译外发展的相关条件和面临的问题以及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9.
正至迟从汉代开始,潮汕地区已经纳入中原王朝国家的统治架构之中。与其他省尾国角(潮州话)的沿海边区一样,本地区北枕群山、南濒大海,发展既深受中原王朝国家的影响,也离不开海洋世界的激荡。俗语"海内一个潮汕,海外一个潮汕",恰好直观表达出这种区域历史文化的特质。如何从大陆中国和海洋世界多重叠合的视角重新认识"潮汕史",把共时态的区域文化转变为历时性的过程,潮汕史名家黄挺先生新著《中国与重  相似文献   

10.
汉语成语具有浓厚的民族文化色彩,而汉英民族又存在着一定的文化差异,因此在汉语成语英译的过程中要注意处理好两种文化之间的差异,准确传递出汉语成语所蕴涵的的文化信息。  相似文献   

11.
本文将茅盾文学奖作品的英译与布克文学奖作品的汉译进行比较研究,结合世界文学研究的基本范式和理念,探讨茅盾文学奖外译所涉及的跨文化交流的诸多因素,通过分析评奖委员会、作者、译者、出版社与评论者五方在作品翻译、出版与接受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及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策略。对于茅盾文学奖作品的英译与接受,本文认为各方应该在已有观念和角度的基础上结合其译介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在远观的视野下,发挥合作力作用,让诸多复杂因素合力推进英文读者对茅盾文学奖英译作品的阅读兴趣和理解深度,以提高文化传播的效度,深入了解中国文化内核、中国社会现实与现状以及中华民族的精神,进而促进文化传播与文明互鉴。  相似文献   

12.
西方主流媒体对日益崛起的中国所发生的一切都十分关注,大量刊载与中国相关的报道、评论.在涉华文章、评论的汉语用词翻译方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方式,基本采用了异化框架下的音译、归化框架下的意译,文化融合中的音意兼译以及简译等手法.  相似文献   

13.
在文化派译论逐渐占据翻译主体地位的潮流中,赵彦春等学者意识到翻译正一步步失去自己的地位,因而提出了归结理论,对文化派译论进行了较为客观的思辨。鉴于中西文化传统和思维方式存在巨大差异,对同一理论持完全相反的观点有时也在所难免,但笔者认为归结论对文化研究范式的批评太过激烈。诗学、赞助人、权力关系虽然不是决定性的因素,但也不应视而不见。这些因素影响甚至支配着译者的翻译活动,成为翻译学研究的重要思想资源,为翻译学的理论优化做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4.
高校章程翻译文本具有以下特征:文本的无我性和逻辑性,思想的指导性和敏感性,目的的交际性和外宣性,内容的文化性和民族性。从生态翻译学视角出发,依托《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章程》英译本案例,思考并探讨了高校章程类翻译过程中译者的身份及角色,以期为中国文化更全面地"走出去"提供切实有效的借鉴。从"译者中心"理念出发,分别从翻译伦理层面的译者责任,翻译操作层面的译者中心和翻译价值层面的译者发展三方面分别探讨处理章程翻译四大特征时的译者身份和角色,最终实现高校章程翻译的翻译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中英文翻译中原作与译作为出发点,从原作与译作两者的体裁与风格、文化内涵与意想、社会与历史等几个因素浅述了文学翻译中的不可译性,论述了文学翻译中的可译性限度,从而表明文学翻译对于译作者的更高要求。  相似文献   

16.
大学英语课堂教学除了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译能力外,还必须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积极探索如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加强文化教学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提高英语课堂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7.
汉语中词语的量较大,大部分都较容易翻译成外语,但是部分词语在对译时它们所蕴含的独特文化意蕴已经无法寻见,失去了它应有的味道,读来有种“食之无味”之感。本文简要阐述汉语词语的发展历史,阐明词语在汉语中的重要地位,并例举词语分析传统文化意蕴,论述词语的文化意蕴的研究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8.
颜色词的差异不仅体现在词语的概会意思上,更多的则是表现在语义反映概会时所增添的民族文化色彩上,即形成所谓的国俗语义,这些国俗语义有褒有贬,本文探讨一下不同民族的色彩词所包含的褒贬国俗语义。  相似文献   

19.
晚清科学传播的几种模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从科学传播角度系统地论述了晚清时期西方科学在中国各领域的普及传播,主要涉及译书出版、口岸传播、留学生传播、办学和实物传播等模式。文章分析了晚清出现传播科学高潮的成因,提出研究近代西方科学与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接触规律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并认为这些规律是中国科学传播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该文初步分析了这些传播模式的特点、作用以及各种模式之间的联系,对今天做好科学传播有启发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略论英汉谚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谚语来源于生活,是一个民族语言和文化的高度浓缩和集中体现。它可以反映出一个国家的地理、历史、宗教等文化背景。英汉谚语作为两种不同的语言瑰宝,由于其独特的文化而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因此,如何忠实地翻译谚语,把一种文化在另一种文化中再现出来,成了每一个译者不可推卸的责任。英汉谚语本身的特点以及其独特的文化背景使谚语的翻译比较困难。为了忠实、通顺地再现英语谚语,可以灵活运用四种译法一直译、意译、对等翻译、直译和意译相结合等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