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文章从对翻译定义多、乱的疑惑开始梳理,在分析了翻译及翻译学的性质后,指出了翻译定义的重要性和规范性,由此推论得出翻译的标准也应达成共识,以实现翻译理论的系统性.但由于译者在思堆活动中的主观能动性,文化对应空缺问题和读者需求问题,译者不可能消极地遵守标准毫无变通.译者应根据实际的情况在必要时进行再创造,在翻译各影响因素间寻求平衡。  相似文献   

2.
德国功能主义学派根据接受美学的理论和行为主义理论认为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整个翻译行为的过程,即结果决定过程;并进一步提出了"充分"的翻译标准。这是对传统译论中"对等"标准的突破和发展,对于翻译实践具有更强的解释力和更有效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文化的不可译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翻译是两种语言系统之间的转换活动,是一种跨文化交际,而由于中西方文化在宗教、文化典故、神话故事,文化心理积淀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引发了汉英翻译和英汉翻译的相对不可译性,从而妨碍了思想的交流.但这种不可译性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各国文化交流的不断加深,这种不可译性会不断地淡化.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文化起源论、文化类型论,文化复兴论、文化传播论及汉字与中西论等方面,对活跃于五四前后的东方文化派独树一帜的中国文化观进行了系统梳理和评析。从整体上看,东方文化派的中国文化观表现出反思新文化运动,批判西化主义,重塑中国文化形象,因应世界文化对话,及强烈的文化民族主义情绪三大时代特色,是当时国人文化自觉与民族觉醒的深刻反映,但同时,亦存在忽视文化生,盲目自大与虚骄等缺陷。  相似文献   

5.
严复的翻译思想,既体现了翻译适应选择论中适应与选择的思想,也历经了适应与选择的过程。本文从生态翻译学的角度出发,对严复翻译思想的来源做了探究。研究表明,严复翻译中所体现的适应与选择的思想和行为,来源于古代,取法于先人,受惠于时贤,有别于西方。  相似文献   

6.
文化中的翻译与翻译中的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和篇章语言学的发展,使 我们对有着跨文化和跨学科特征的翻译活动本身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即翻译不仅是把源语转换成目的语的过程,更是两种不同文化的相互沟通和转移,其本身就是一种文化传播和交流的媒介,是一种跨文化行为,本文从文化哲学的角度分析翻译和文化的关系,提出了“文化中的翻译”,“翻译中的文化”,“文化翻译”,“翻译文化”等不同概念,对其意义进行了界定,并对相关问题进行了必要的梳理和诠释。认为翻译活动受源语文化和译入语文化的双重制约,只有将语篇置于更为广阔的文化语境之下,才能抓住问题的实质,解决翻译中的难题。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中英文翻译中原作与译作为出发点,从原作与译作两者的体裁与风格、文化内涵与意想、社会与历史等几个因素浅述了文学翻译中的不可译性,论述了文学翻译中的可译性限度,从而表明文学翻译对于译作者的更高要求。  相似文献   

8.
电影字幕翻译是电影走向国际市场的关键,也是翻译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翻译研究对其译者地位的关注却还远远不够。文中从德国翻译功能理论角度对字幕翻译译者地位进行研究,探讨译者在字幕翻译行为中的多重角色。对电影《霸王别姬》字幕译者贾佩琳(Linda Jaivin)的采访为本文的分析提供了有力的实证支持,使文中对译者地位的论述更为客观全面。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与传播是新时期我国文化体制改革中一个重要的方面,文化模因论作为人类文化的进化论,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工具.文中尝试性地从文化模因论视角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与传播作了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0.
文化的流变和兼容与文学翻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指出了化的流变和兼容是学翻译面临的化的两种本质属性,讨论了化的流变对学翻译的创造性意义,学翻译对语言变体的创新与还原,是克服流变造成的理解困难的前提条件。译对原本的解构与重构也是化流变中的翻译创新。作从本的互性和译的心态角度,分析了学翻译同化兼容的互动关系。指出化的流变和兼容必然导致误译,而误译也会对跨化的学交流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1.
以翻译目的论为指导,以马尾船政景区为例,探讨了文化旅游景介的文本特点和存在的翻译问题。研究发现,这些问题可通过增译、减译、改写、注释等策略改善和解决。文化旅游景介翻译的目的是将中国的历史文化展现给外国游客。在翻译策略的选择上,译者应该遵循目的论的三大法则,多做尝试,选择最适当的方法,以达到翻译的预期目的,进而促进涉外文化旅游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关于读者认识和接受译者主体性程度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翻译学者们从不同的理论视角对译者主体性的内涵进行过深入细致地探讨,在很大程度上强化了译者的地位与主观能动性,但有时却片面地夸大了译者操控原文的权利.本文首先梳理了翻译界对译者主体性的认识,然后通过分析一份问卷调查/了解并探讨一般读者对于译者主体性的认识与理解,从而强调译者的主观能动性还应考虑读者的认识与接受程度,它是受各种受动因素制约的,并且从始至终译者的权利都是有底线和极限的.  相似文献   

13.
语境是系统功能语言学里面的一个重要概念,语境论下语言的意思表示有言内之意与言外之意两种。语境论的核心是探索有效理解原语作者真实意思的途径并为翻译服务。按照系统功能语言学对语境的分类,分别从语言的上下文语境、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等三个方面介绍了语境论之于翻译的作用,并试图寻找有效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4.
互文性理论在向其他学科渗透及发展的过程中,逐渐被引进翻译学研究领域,并成为一种语篇翻译的方法.从互文性视角探讨语篇翻译中,元语篇标记的互文性符号特点及其翻译方法问题,是对元语篇现象的拓展研究.运用例证的方式,对元语篇标记的互文性功能对翻译的指导意义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认为,元语篇是语篇中最外显的标记,为语篇翻译提供了看...  相似文献   

15.
全球化背景下,如何构建中国当代翻译学科体系已成为翻译界的争论的核心问题之一,本文从翻译学的特点出发,结合当下翻译理论界讨论的热点话题,力求从思维方式,发展模式和相互关系入手,探索构建中国当代翻译学科体系。  相似文献   

16.
英语教学旨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的能力。翻译技能在英语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结合译例阐述了两种常用的翻译方法——直译和意译在英语习语及修辞翻译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略论英汉谚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谚语来源于生活,是一个民族语言和文化的高度浓缩和集中体现。它可以反映出一个国家的地理、历史、宗教等文化背景。英汉谚语作为两种不同的语言瑰宝,由于其独特的文化而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因此,如何忠实地翻译谚语,把一种文化在另一种文化中再现出来,成了每一个译者不可推卸的责任。英汉谚语本身的特点以及其独特的文化背景使谚语的翻译比较困难。为了忠实、通顺地再现英语谚语,可以灵活运用四种译法一直译、意译、对等翻译、直译和意译相结合等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8.
汉语中词语的量较大,大部分都较容易翻译成外语,但是部分词语在对译时它们所蕴含的独特文化意蕴已经无法寻见,失去了它应有的味道,读来有种“食之无味”之感。本文简要阐述汉语词语的发展历史,阐明词语在汉语中的重要地位,并例举词语分析传统文化意蕴,论述词语的文化意蕴的研究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9.
文化负载词是一国文化的承载,通过词汇将一国的文化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出来。本研究依据奈达对文化的分类,将《天堂蒜薹之歌》中的文化负载词分为生态文化负载词、物质文化负载词、社会文化负载词、语言文化负载词和宗教文化负载词五类,采用定性的方法,在目的论的指导下,对《天堂蒜薹之歌》葛浩文英译本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方法以及译者达到的目的进行研究,发现译者主要采用直译、减译、增译、文化层面转换的翻译方法来翻译文化负载词,目的是充分考虑西方读者的接受度,使读者更加轻松地了解中国文化,清除因文化差异而造成的阅读理解之障碍,传播中国文化。  相似文献   

20.
论文把法国调节学派置于整个经济学系谱中对其流派定位进行了考察,认为该学派具有与新古典经济学派相对立,属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派但又与以《帝国主义论》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相区别的特征;其次,对法国调节学派和法国调节学派创立之前作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最高学术成果之一的宇野理论进行了对比,认为法国调节学派解决了宇野理论中“原理论”的“19世纪特权化”问题、“阶段论”和“现状分析”的历史阶段设定问题以及“现状分析”的理论空洞化问题;最后,对法国调节学派的理论创新内容进行了归纳,认为该学派在理论体系上与马克思的理论和观点保持了高度一致,在研究方法上拒绝了“大而空”的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