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丁力 《海运情报》2005,(4):27-27
中日航线2004年的集装箱货物运输量,双向合计比上年增长46.7%,达到260.5万TEU,连续6年实现两位数增长。其中日本往中国为7718万TEU,中国往日本为182.7万。TEU,中国往日本的货物量仍然大大超过日本往中国的货物量。但是,出口增长率日本约6成,而中国约4成,日本已超过中国。  相似文献   

2.
据日中海运输送协议会统计,中日航线2003年的集装箱运输量,双向合计比上年增长22%,达到2252383 TEU,已是连续5年实现两位数增长。地方货物继续增长,而上年转为增长的支线货物再度减少。集装箱运输量日本往中国为669384 TEU.中国往日本为1582999 TEU,后者超过前者的态势依然不变.但日本往中国的增长率27.9%超过中国往日本的增长率19.7%。  相似文献   

3.
包括日本在内的亚洲往北欧、地中海集装箱班轮航线(欧洲航线西行)2007年运输集装箱货物(航运公会部分)951.5万TEU,比上年增长19%。按目的地计,往北欧的集装箱货物增长18%,为619.1万TEU,经地中海地区的增长22%,为332.4万TEU。与需求增速明显下降的北美航线相比,欧洲航线保持了从2006年起的达两位数的高增长率。各班轮公司认为今后较长时间将继续会有超过10%的增长率。  相似文献   

4.
钟秋 《海运情报》2007,(9):16-16
2006年欧洲航线东行往亚洲的货流,从卸货地看,中国比上年增长17.3%,为87.9万TEU,货物量和增长率都居第一位,日本的货物量居第二位。[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丁力 《海运情报》2005,(10):9-9
在中日贸易扩大的背景下,海上集装箱物流继续增长。今年上半年日本往中国增长8.8%,达到40.7万TEU,中国往日本增长14.5%,达到95.3万TEU,合计增长12.8%,达到136万TEU。在中国主要的4个港121中,往上海的大幅增长26.5%,上海往日本的也增长19.3%,双向合计增幅高达21.6%。由于日本发运的与汽车有关的货物等非常多,与天津港间的双向不平衡达到74(以天津港到日本为100),是4条主要航线中货流平衡状况最好的。  相似文献   

6.
亚洲区域内主要船公司2007年运输集装箱货物1121.5万TEU,比上年增长9%。其中干货增长8%,为1061.2万TEU,冷藏货增长37%,为60.3万TEU。日本航线出口增长6%,为209.5万TEU,进口增长3%,为261万TEU。  相似文献   

7.
《港口科技》2009,(4):48-48
法国勒阿佛港2008年吞吐货物8050万t,这是1979年以来首次超过8000万t。其中集装箱货物约250万TEU(2007年约260万TEU)、2450万t(减少7%)。液货4920万t,增长6。7%,其中原油3490万t。干散货470万t,减少2.5%。滚装货物为180万t,增长12%。  相似文献   

8.
《海运情报》2006,(2):10-10
2005年12月中日航线的集装箱运输量双向合计比上年同月增长1.2%,达到250570TEU。其中日本往中国增长8.2%,为81543TEU;中国往日本减少1.9%。为169000TEU,是4个月来的首次下降。  相似文献   

9.
丁力 《海运情报》2006,(2):31-31
据韩进海运的吉井哲先生的演讲,2004年亚洲发往北美的集装箱货物比上年增长14.8%。为1077.2万TEU。突破了1000万TEU。估计2005年增长12%。为1206.5万TEU。预计2006年增长8%。2007年增长7%。  相似文献   

10.
丁力 《海运情报》2004,(2):24-24,34
中日航线的集装箱运输量,2002年包括中转箱在内约184.6万TEU。其中日本往中国为494 588TEU,比1985年(92 526TEU)增长4.2倍。中国往日本为1 281 342TEU,比1985年(37 428TEU)增长33倍。  相似文献   

11.
亚洲区域内主要船公司2006年区域内的集装箱运输量,干货、冷藏货合计比上年增长5.1%,为1025.3万TEU。其中干货增长5%,为981.3万TEU,冷藏货增长7%,为44万TEU。中国南部和北部两个地区以及越南的出口量都以两位数增长,日本的发运量也增长了6%。虽然没有像亚洲/欧洲航线那样持续出现短装情况,但区域内航线的货流持续扩大,今年第一次突破了1000万TEU。[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趋向成熟、稳定的中日航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中国/日本航线的集装箱货流双向合计比上年增长10.1%,达到约287万TEU,突破300万TEU已近在眼前。中日航线集装箱货流第一次突破200万TEU是在2003年,从那时起仅3年运输规模就扩大了5成。1998年以来,中日间的集装箱货流连续7年以两位数增长。对于日本,中国已牢固地确立了进出口都超过美国的贸易伙伴国的地位。然而,中日间的经济关系已经成熟,一直扩大的贸易已出现增速减慢的征兆。虽说去年仍是两位数增长,但双向货流的增长已明显放慢。在这种情况下,在中日航线营运的船公司出现了从未有过的变化。与中日航线的持续兴旺相反,日本方面认为航线环境已极为严峻,主要是中国地方船公司占有很大的市场份额。往日本的运价为适应市场发生了很大变化,往中国的运价因货流不平衡经常处于低位。由于日本大型厂家进人中国,日本船公司从数年前起就正式开展该航线的运输,但经营非常艰苦。然而,部分中国船公司已从中日航线撤退,日本主要船公司也已减少中日航线的运输,这是从未有过的现象。  相似文献   

13.
丁力 《海运情报》2006,(6):11-11
鹿特丹港以基干航线母船往近海支线船换装的中转货物迅速增长,2005年达到246.9万TEU,比2003年增长52%。  相似文献   

14.
世界港口     
《港口科技动态》2005,(3):45-46
日本外贸集装箱货物吞吐量2005年度将增长3.8%,勒阿弗尔港2004年集装箱吞吐量增长13%,2004年洛杉矶港集装箱吞吐量达到732万TEU,迪拜港2004年集装箱吞吐量首次突破600万,TEU,亚洲区域内航线2004年集装箱运输量增长6.9%  相似文献   

15.
张敏 《海运情报》2006,(11):19-23
在班轮运输业的发展中,北美扮演着重要角色。如表1所示,2005年北美主要港口的集装箱吞吐量为4340万TEU,比2003年增长24.8%。尽管从脊吐量的绝对值和增幅来看仅与西欧港口相当,但北美港口的中转箱很少,因此北美集装箱吞吐量的增长与其贸易增长的关联度更高。根据PIERS的统计,去年美国集装箱货物的进口量为1700万TEU,比上年增长近10%,其中自东亚进口的占69%;出口量为840万TEU,比上年增长6.9%,其中出口至东亚的为420万TEU。  相似文献   

16.
《港口科技》2009,(4):49-49
纽约/新泽西港2008年集装吞(含空箱)526.5万TEU,略低于上年的529.9万TEU。其中重箱416.5万TEU,又其中进口254.9万TEU,减少2.7%,出口161.6万TEU,增长9.4%。集装箱货物吞吐量为3360.万吨,增加约80万吨。  相似文献   

17.
港口动态     
《海运情报》2005,(5):38-40
长滩港采取措施缓解旺季拥堵,纽约/新泽西港2004年集装箱吞吐量增长一成,纽约/新泽西港缩短集装箱免费堆放期并提高集装箱滞留费,加里福尼亚州各港7月起提高收费5%,西雅图港2004年集装箱吞吐量增长19.5%,塔科马港2004年集装箱吞吐量达到近180万TEU,萨凡纳港2014年集装箱吞吐能力提高7成,温哥华港限制集装箱货物卸货量,2004年鹿特丹港的中国进出口货物首次突破100万TEU。  相似文献   

18.
周天麟 《珠江水运》2006,(11):18-18
据快速统计显示,2006年1至9月,深圳港货物吞吐量达12874.09万吨,同比增长13.21%。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9194.27万吨,增长17.2%;集装箱吞吐量1344.62万TEU,增长12.81%,八九月份连续两个月突破170万TEU;进出港旅客285.99万人次,增长5.62%;进出港船舶194636艘次,增长0.06%,其中引领船舶靠离港16812艘次,增长7.4%。据测算,深圳港2006年全年集装箱吞吐量将超过1800万TEU。  相似文献   

19.
2008年,上海港完成货物吞吐量约5.8亿t,比2007年增长3%;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800万TEU,比2007年增长7%,其中外高桥港区集装箱吞吐量再次突破1500万TEU,为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稳居世界第二位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0.
2003年,日本、亚洲往欧洲的集装箱货流以欧元走高为背景迅速增长,达到4585900TEU,比上年增长19.1%。这是该航线年货流量首次突破400万TEU。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