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以分析影响公路平面交叉口间距的关键因素为切入点,用理论分析和试验观测的方法来分析交叉口功能区和平稳运行区长度,并采用交通仿真手段分析延误、交通量、信号周期、绿信比和饱和度对交叉口间距的影响;最后提出了公路无信号交叉口和信号交叉口合理的最小间距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错位交叉口是一种特殊的平面交叉口,必须采用科学的方法对其进行信号控制.在分析错位交叉口交通特征的基础上,有关不同间距情况下错位交叉口的信号控制方案,以及间距较短情况下的信号控制方法及其设计步骤的研究.经实例证明,对于解决错位交叉口交通矛盾,营造良好的交通环境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交通拥堵现象是世界各地城市交通的通病.一些城市交通调查资料显示,大多数交通拥堵现象与交叉口因素直接或间接相关.其中重要原因之一是交叉口相互间距不合理,相邻交叉口间距太近,当交叉口排队较长时,就极易引发交通拥堵.因此,本文基于城市道路信号交叉的交通特性,对交叉口排队长度进行分析,并讨论考虑排队长度的信号交叉最小间距问题.  相似文献   

4.
基子间距的错位交叉口信号控制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错位交叉口是一种特殊的平面交叉口,必须采用科学的方法对其进行信号控制。在分析错位交叉口交通特征的基础上,有关不同间距情况下错位交叉口的信号控制方案,以及间距较短情况下的信号控制方法及其设计步骤的研究。经实例证明,对于解决错位交叉口交通矛盾,营造良好的交通环境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城市干道信控交叉口交通安全水平,提出信控交叉口的感知反应区域、 减速行驶区域、排队区域等上游功能区空间要素长度公式,在此基础上,通过红灯、黄灯 损失、黄灯起始、绿灯等信号时段车流运行规律分析,建立上游功能区长度模型.然后提出 考虑反应视距的下游功能区长度模型,从而确定基于功能区长度的信控交叉口最小间距 公式.最后应用逼近理想解排序法,以某干道相邻信控交叉口为例进行计算及评价.评价 结果表明,与现状相比,满足最小间距的相邻信控交叉口区域交通安全水平较高;当间距 大于最小间距数值时,该区域交通安全水平趋于稳定.通过基于信号配时的功能区长度建 模,提出的最小间距计算方法可优化信控交叉口间距方案,提高交叉口布局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6.
目前,在中国大城市诸如北京关于出入口设计研究比较少,出入口布局和设计没有明确的规范标准。通常这些出入口临近信号交叉口,出入口车辆的进出会对交叉口交通运行造成很大的影响,同时也会带来严重的安全问题。本研究的目的是基于转角净距技术确定北京市出入口与信号交叉口之间的最小间距,而转角净距技术是出入口管理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分析交叉口转角净距的约束条件,确定转角净距的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确定转角净距最小间距模型。采用交通仿真的方法,分析城市主干路交叉口转角净距影响因素,以车辆平均延误作为评价指标。建立交叉口转角最小净距仿真模型。本研究的结果能够帮助交通规划者对于北京交叉口附近的出入口设计和布局做出合理的决策。  相似文献   

7.
为了客观评价公路平面交叉口的安全状况,提出了交叉口安全服务水平基本概念,分析了影响无信号交叉口安全服务水平的客观因素,给出了安全服务水平评价方案,分别构建了基于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冲突点的安全服务水平主模型和基于交叉口几何特征、交通标志等次要影响因素的修正模型,并由此提出无信号平面交叉口安全服务水平计算模型。根据多个无信号交叉口数据,把安全服务水平分为1~4级,并验证了安全服务水平模型的合理性。验证结果表明:应用安全服务水平计算模型得到实例交叉口危险度为200.7,安全服务水平为3级,符合交叉口实际的安全状态,因此,交叉口安全服务水平模型能够有效评价交叉口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公路平面交叉口交通安全改善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路平面交叉口是交通事故的集中发生地,改善公路平面交叉口交通安全是降低我国交通事故数量的重要途径.通过对江苏省部分国省道公路平面交叉口进行实地交通调查,从交叉口基础设施建设的情况出发,对引起公路平面交叉口交通事故的因素,包括交叉口位置,几何属性情况,交通标志标线,信号设置和交叉口交通环境等方面进行了简要的阐述.根据这些方面存在的交通安全问题提出公路平面交叉口交通安全的主要改善措施,并以实例进行分析说明,为改善公路平面交叉口交通安全提供具体的方向和依据.  相似文献   

9.
以半独立路权下的有轨电车在交叉口的通行效率为研究对象,借助VISSIM对交叉口进行建模并通过感应信号控制模块模拟信号优先控制,分析了传统绝对优先策略的缺陷并对其进行了改进,比较不同信号优先下有轨电车行程用时以及交叉口总平均延误.结果表明:对交叉口信号采取一定优先控制,可在对公路车辆不造成过多延误影响的同时有效保障有轨电车在交叉口区域的顺畅通行.  相似文献   

10.
应用美国NEMA标准和Paramics 仿真,首次引入间距临界值的概念,研究短连线交叉口的信号控制优化方法.首先,基于交通特性分析,按照信号控制方式将短连线交叉口分为信号合并和信号协调两类.进而构建短连线交叉口的信号控制方式选择模型,通过两个交叉口间的间隔距离与临界值的比对来判断信号控制方式的类型.基于美国NEMATS-2 标准中提出的双环相位结构,分别建立两种控制方式对应的信号相位相序设置策略和信号配时方法.最后,利用Paramics 交通仿真软件对实际调研的两处典型短连线交叉口的现状交通方案和优化改进后的方案进行仿真分析.得到的仿真评价指标结果表明,改进方案达到了优化效果,同时也说明提出的短连线交叉口信号控制方法有效且可行.  相似文献   

11.
随着农村公路的不断发展,农村公路交叉口交通问题不断攀升,目前该现象越来越普遍,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以平原区农村公路为例,介绍平原区农村公路交叉口特点,指出平原区农村公路交叉口存在的交通安全问题,通过对导致交通安全问题的分析,提出针对性的改善措施,能够改善农村公路交叉口的交通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12.
公路Y型交叉口改造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润雨 《交通标准化》2007,(10):109-112
交叉口是公路网络中的基本节点,其型式对交通运行状况与交通安全有着重要的影响.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目前公路网络中存在一定数量的Y型交叉口,这种畸形交叉口的存在,既降低了车辆运行效率,又容易引发交通事故.因此,从Y型交叉口的冲突点分析入手,对Y型交叉口的改造设计方案作一研究,这对于正确合理地进行交叉口渠化设计和交通组织,以及充分发挥道路网整体交通功效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延误是交叉口交通设计和信号优化的重要评价指标。针对传统延误计算仅考虑单个交叉口的不足,本文构建了综合考虑上下游交叉口交通运行参数的延误计算模型。模型以交通波理论为基础,综合考虑了上下游交叉口的相位相序、绿灯时长、流向流量、路段长度及相位差等因素,通过计算下游交叉口队尾时空点在各相位的演变构建队尾时空多边形,计算队尾时空多边形的面积即可得到下游交叉口计算车道组的停车延误,将其加上加减速延误最终得到交叉口信号控制延误。示例分析表明,该模型与VISSIM和SYNCHRO等软件相比,延误计算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14.
延误是交叉口交通设计和信号优化的重要评价指标.针对传统延误计算仅考虑单个交叉口的不足,本文构建了综合考虑上下游交叉口交通运行参数的延误计算模型. 模型以交通波理论为基础,综合考虑了上下游交叉口的相位相序、绿灯时长、流向流量、路段长度及相位差等因素,通过计算下游交叉口队尾时空点在各相位的演变构建队尾时空多边形,计算队尾时空多边形的面积即可得到下游交叉口计算车道组的停车延误,将其加上加减速延误最终得到交叉口信号控制延误.示例分析表明,该模型与VISSIM 和 SYNCHRO等软件相比,延误计算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15.
平面交叉口延误分析与服务水平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城市交通量的不断增长,城市道路交叉口交通压力也越来越大,交叉口的服务水平是评估交叉口设计合理性的重要指标。而信号交叉口的延误则是评价信号交叉口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的重要度量。以合肥市一个典型的十字型平面信号交叉口(屯马道路交叉口)为例,调查分析该道路信号交叉口的交通现状,给出确定交叉口延误的方法,并用“点样本法”对其进行延误计算。最后,评价该交叉口的服务水平,从而为该市的城市规划和交通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多路交叉口的交通组织是我困交叉交通改造设计的重难点。在多路交叉的情况下,从减少冲突点出发,交通组织设计中往往会采用环形交叉的形式。但是随着交通量的不断增长,当路口交通量比较大时,单独环形控制交叉口有可能出现环道“锁死”的危险。因此,以凤台县“大转盘”为例,讨论多路交叉口存不同控制方式下的效果,主要分析多路交叉在单独环形控制和环形加信号控制下的区别,最后分析总结多路交叉进行组织优化的经验。  相似文献   

17.
多相位信号交叉口通行能力评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平面交叉口是整个路网中通行能力与交通安全的瓶颈,日常交通堵塞大多与平面交叉口的通行能力有关。采用多相位信号交叉口通行能力评估方法计算的通行能力与实际测量的通行能力接近,可以较好地反映多相位信号交叉口的通行能力。  相似文献   

18.
����·�ڽ�ͨ��Դ�Ż��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空间设计的角度介绍了城市道路交叉路口资源优化的主要方式,并就其中的主要形式——车辆禁左的方法进行阐述,提出了通过路段掉头、利用支次路形成平面立交以及利用会交专用道掉头来疏导交叉路口左转车流的三种新思路,解决了因交叉路口禁止车辆左转而带来的绕行距离增加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