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 毫秒
1.
大粒径碎石桩能克服由于地基强度较低而难以成桩的问题,它是超软弱淤泥地基土加固处理方法之一。实测资料得到,碎石桩复合地基承载力标准值比天然地基提高了2、8倍左右。实测沉降量比相邻段用砂井加l土工布处理,沉降量减少约30%。地基加固效果显著。实测沉降速率表明,只要大粒径碎石桩施工质量得到保证,路堤填筑期基本上可以不考虑填土速率问题。从桥头相邻两种地基处理方式沉降与沉降速率比较分析得到,碎石桩可起到缓冲过渡区的作用,可减轻桥头跳车问题。介绍了大粒径碎石桩在京珠高速公路广珠段某桥头软基处理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根据对现场观测,试验结果的分析表明,碎石桩加固软土桥基及桥头路堤堤基可明显提高地基承载力,大大缩短地基沉降时间和减少地基总沉降及差异沉降。这一加固措施是解决高等公路“桥头跳车”及桥头路堤稳定性的可行途径。同时证实了两类不同型基础下的碎石桩地基,其桩土应力比基本相同,且均可由单桩荷载试验推求。  相似文献   

3.
粉喷桩在京珠高速广珠东线某段桥头在处理中的应用,桩身材料水泥疆土与成果与实测资料表明,水泥土能大大改善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其抗剪强度得到很大的提高。粉喷桩复俣地基承和标准值比天然地基提高了3倍左右。粉喷桩实测沉降与用二层土工布加砂井处理实测沉降比较,沉降减少约3/4左右。地基土大效果显著,另外,从实测沉降速率表明,只要粉喷桩施工质量得到保证,路堤填筑期可基本上不考虑填土速率问题。  相似文献   

4.
软土地基路基超载预压卸载时间的确定是软土地区公路工程建设中面临的技术难题之一.路基规范对卸载时间采用双标准控制,采用超载预压一段时间卸载后,地基沉降速率会发生变化,其沉降速率控制标准也有所不同.该文首先分析软土地基路基最终沉降量和填土高度的关系;结合实际工程——天津滨海新区软土地基桥头段路基采用加固土桩及预压处理时的实测沉降数据,运用双曲线法,根据预压土顶的沉降速率确定路床顶的沉降速率从而判断沉降速率是否达到规范规定值.分析结果表明:对于滨海新区软土地基路基上的加固土桩+预压处理路段,双曲线对于预压半年内的沉降拟合和实际情况最相符;根据路床顶的沉降速率方程判断卸载时间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刚性桩复合地基加筋路堤的加固机理和变形控制机理,为刚性桩复合地基的优化设计提供依据,根据申嘉湖杭(上海—嘉兴—湖州—杭州)高速公路湖州段软基处理实践和沉降监测成果,研究了刚性桩复合地基加筋路堤的地基变形规律,分析了桥头路段和过渡段的沉降速率收敛规律。  相似文献   

6.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加筋路堤地基变形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加筋路堤的加固机理和变形控制机理,为刚性桩复合地基的优化设计提供依据,根据申嘉湖杭高速公路湖州段软基处理实践和沉降监测成果,研究了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加筋路堤的地基变形规律,分析了桥头路段和过渡段的沉降速率收敛规律。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有效控制桥头过渡段差异沉降的设计方法,从引起桥头过渡段差异沉降的原因出发,通过对某高速公路沉降监测资料的分析,依据地质勘察资料,对比不同地基处理方式过渡段的处理效果,得出不同地基处理方式能有效处理的过渡段软土厚度;着重分析了预应力管桩处理桥头地基的加固效果,选取过渡段差异沉降较大的断面进行工后沉降预测,与实测工后沉降作比较分析,论证了不变间距、变桩长的预应力管桩并不能完全解决桥头差异沉降;提出了针对不同填土高度、软土厚度的桥头过渡段所适宜的预应力管桩布置形式,以有效控制桥头过渡段差异沉降.  相似文献   

8.
以大广北高速公路(麻城至浠水段)实体工程为依托,介绍了振动沉管挤密碎石桩(碎石桩)和水泥深层搅拌桩(粉喷桩)的施工工艺,分析了采用不同方式处治后复合地基的实测地表沉降数据,对比了在软土地基条件下碎石桩与粉喷桩的加固效果,并确定了其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9.
对桥头跳车产生的原因,使用水泥土搅拌桩对江苏济徐高速公路某桥头段地基进行加固,并通过现场试验分析了水泥土搅拌桩的桩身质量、复合地基桩土应力和地表沉降特性,结果表明:由于水泥土搅拌桩刚度远大于天然地基,在路堤荷载下地表桩间土的沉降大于桩顶沉降,这种桩土差异沉降导致路堤荷载通过土拱作用向桩顶转移,减小了桩间土的附加应力,进而减小桥头段地基总沉降和工后沉降,可以减轻或消除桥头跳车现象。  相似文献   

10.
通过在上海S32高速公路某桥头处理段开展长短桩组合型复合地基现场试验,研究路堤填筑过程以及堆载预压期内桩土应力比、分层沉降、桩顶面和桩间土表面沉降、孔压等工程性状的变化规律;采用三维有限元法进行拓展研究,对比分析长短桩组合型复合地基与等长桩复合地基的加固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路堤填土高度的增加,长桩和短桩的桩土应力比均逐渐增大并趋于稳定,稳定时长桩和短桩的桩土应力比分别为7~10和3~5;桩顶面和桩间土表面的沉降主要发生在填土期,预压期内沉降趋于稳定;总桩长相同的条件下,长短桩组合型复合地基加固效果优于等长桩复合地基,且存在持力层时的层状地基更利于长短桩组合型复合地基性能的发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