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7 毫秒
1.
符钦 《水运工程》2004,(4):34-36
简述东营港港口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东营港扩建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作出分析,认为东营港扩建工程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2.
<正>0引言东营港位于山东省东营市东北部的渤海湾沿海地区,依托胜利油田而建,出渤海海峡可与国内外各港口相通,水上交通运输十分方便。优越的地理位置使得东营港具有对内、对外双向辐射的区位优势。随着国家"黄蓝两大战略"的实施,东营港进入快速发展的黄金期,港口的快速发展促使大型油船到港作业越来越频繁。[1]许多大型油船首次靠泊东营港,缺乏当地的水文、气象、港口和码头等资料,而中海油二号泊位是东营港比较特殊的泊位之一,如何确保大型  相似文献   

3.
符钦 《水运工程》2003,(5):17-18
简要介绍东营港港区现状,指出东营港防波堤存在的问题,并对防波堤延长的必要性作出分析。  相似文献   

4.
为在满足东营港港口进出港需求的情况下尽可能减少锚地建设,以排队论为基础,构建港口的排队论模型并对东营港进行泊位等级划分,使用Visual C++6.0开发计算程序,分别计算不同等级的最佳锚位数,得出东营港最佳锚位总数,分析表明该港现有锚位数不足,与理论相比缺少6个锚位。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在山东东营沿海已先后进行了的多处大型水上施工项目,其中有东营港3万吨级码头扩建工程,广利港附近海域挖泥船吹填工程和旅游栈桥建设,广利新港码头建设及海堤施工维护。诸多海上大型施工的陆续开工建设.标志着东营海洋经济产业向着大型化和多功能方向发展,“海上东营”建设展现出令人鼓舞的可喜局面。东营港区将成为东营最具有活力和发展前景的区域。  相似文献   

6.
为了评估东营港规划航道与港区的匹配程度,综合考虑船舶的航行安全及航道的服务水平因素,以排队论为基础,构建港口航道通过能力计算模型并提出代表船型的选取方法,计算得到可通过代表船型数量和货运量,最终得到东营港规划航道的通过能力。计算结果与东营港规划中预测结果进行比较,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和可信度。  相似文献   

7.
根据东营港潮汐和潮流特征和中海油5号泊位实际情况,分析巴拿马型油轮(6~8万t之间)落潮离泊东营港中海油5号泊位的风险,提出安全对策,为中海油5号泊位巴拿马型油轮离泊安全操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水运工程》2012,(8):93
8月4日,山东东营市港航管理局在东营组织专家对山东龙顺物流有限公司液体化工品储备库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审查,标志着该项目前期工作正式启动,东营港物流园区将再添新项目。该项目拟在东营港建设191万m3液体化工品储备库,分3期建设,主要储存种类有汽油、柴油、燃料油、液碱、丙烯腈、芳香烃、甲醇、乙醇、MTBE等,液体化工品年周转量1 220万t。项目建设总工期32  相似文献   

9.
基于2019年4月东营港海域大范围表层沉积物取样和不同时期水文资料,分析了东营港海域表层沉积物分布特征,并探讨了表层沉积物变化趋势、泥沙起动和影响因素等。研究结果表明:东营港海域表层沉积物以粉砂和砂质粉砂为主,中值粒径介于0.014 3~0.061 6 mm,砂组分平均含量为21.7%,粉砂组分平均含量为64.9%,粘土含量最少,平均值为13.4%;多年来沉积物总体呈现出粗化的趋势;表层沉积物的粗化与泥沙来源减少和水动力引起的岸滩侵蚀和对沉积物的“筛选”及沉积物本身的物理特性等有关。  相似文献   

10.
东营港区水深条件较好,但当地泥沙运动活跃,高等级航道的建设一直是港区发展的一个制约因素。本文针对东营港区航道的轴线、两侧防波、挡沙堤口门位置及其间距间距、堤顶高程等进行了分析研究,可以为东营港东营港区航道工程的开发建设以及国内外类似项目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1.
王雅山 《港工技术》2012,49(3):9-11,21
在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全面转型的新时期,许多沿海港口城市面临如何调整港口与城市的空间结构关系的问题,开辟新港区和老港区的开发改造已成为沿海地区港口建设的重要内容。在研究国外港口的成功经验和分析秦皇岛港老港区开发改造工程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强调在进行项目可行性研究前,要针对老港区开发改造的战略定位、概念规划、主题策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片区策划等问题进行系统性研究。  相似文献   

12.
连云港徐圩港区航道大风天强淤可能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连云港海域流速不大,徐圩港区规划航道线南北两侧断面,平均流速在0.20~0.40 m/s;波浪作用相对较大,年平均H1/10最大波高为3.58 m;徐圩港区南部紧邻粉沙质区,位于粉沙向淤泥过渡的边缘地带;徐圩港区底质沉积物主要以细颗粒为主,中值粒径一般都在0.01 mm以下,粘土含量在30%以上,属于淤泥质海岸性质;海域年平均含沙量在0.20 kg/m3左右,近岸河口或浅滩表层平均含沙量在0.10~0.20 kg/m3,外海域表层平均含沙量在0.1 kg/m3以下;台风期间海域含沙量骤增,近底层含沙量可达5.0 kg/m3以上。根据国内其他港口大风天回淤问题的研究经验和对骤淤(或强淤)条件的分析以及与连云港港区的对比分析,认为徐圩港区航道开辟后,也会出现大风天强淤情况,但淤积的形式应完全不同于粉沙质海岸。  相似文献   

13.
关明芳  施政 《水运工程》2011,(5):107-110
舟山市普陀区小干大桥连接舟山本岛与小干岛,跨越沈家门西港区。沈家门港是我国著名的渔港,为渔船避风、补给、水产集散,客货运输的综合性港口。沈家门西港区航道由小干岛、马峙岛与舟山本岛所围成,两岸码头众多,航行船舶的组成较为复杂。在分析舟山小干大桥所在的沈家门西港区海道条件、航道条件、港口情况的基础上,从通航的角度,对拟建的舟山小干大桥选址进行分析、对通航净宽进行计算,并结合桥区航道条件,论证通航净空尺度。  相似文献   

14.
沿海港区规模化及船舶大型化趋势对港口服务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水域尺度是影响港口服务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分析不同港池宽度的沿海港区船舶进出港作业流程的基础上,利用Anylogic仿真平台构建船舶进出港作业系统仿真模型,研究港池宽度对港口服务水平的影响。仿真模拟宽、窄、中3种港池宽度下的船舶进出港作业系统的结果表明:较窄港池、中港池水域面积增加25%,可提升港口服务水平达36%;宽港池水域面积增加48%,港口服务水平可提升90%。  相似文献   

15.
国内典型的挖入式建港主要有唐山港京唐港区、曹妃甸港区、丹东港大东港区。通过对国内典型挖入式港池布置的分析研究,认为在海岸线以内有大面积洼地可以利用的情况下,可以考虑采用挖入式港池的方式建港。挖入式港池可以有效地解决港口岸线利用、港池土方平衡和泥沙回淤等方面的问题。另外,关于挖入式港池的宽度,在保证船舶操纵安全的前提下,应尽量缩窄港池宽度,以减少港池内的淤积。  相似文献   

16.
随着旗台作业区及南北防波堤工程的建成,连云港港主港区已经变成为南北短、纵深长的半封闭的狭窄港域,口门的缩窄以及口门至港池末端纵深进一步增加,势必对港内水体的交换能力带来一定的影响。通过三维数学模型对工程前后的水体交换能力进行模拟,分析水体交换能力变化的原因,并通过港内水质点的Lagrange运动轨迹进一步认识港内水体的交换过程。模拟结果表明,港区内受水流动力及港口形态的影响,旗台作业及防波堤工程建设后主港区的半交换周期从约5 d增加至22 d。为了保障港内水域的水质环境,必须严格控制港内水体污染排放。  相似文献   

17.
港区雨水重力淹没出流排水安全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前港区雨水排放方式多依靠重力自流排放,当受纳水体水位高于排出口管顶(渠顶)高程时,受纳水体就会倒灌雨水管网减缓港区雨水排放速度和流量,港区即存在被水淹的危险。结合工程案例,运用水力学知识对港区雨水采用重力淹没出流措施保证港区不受水淹提供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18.
环抱式港池水体交换研究--以连云港徐圩港区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抱式港池普遍存在水体交换能力较弱的问题,水体交换通道是提高港区水体交换能力主要方法之一。文中以规划中的连云港徐圩港区为例,建立对流扩散模型,通过计算研究徐圩港区对流与扩散之间的关系,分析港区水体交换机理和主要影响因素;通过设置水体交换通道探讨其对港区水体交换功能改善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对流作用在徐圩港区水体交换中占有绝对优势,增大流速可提高港区的水体交换能力;水体交换通道的断面面积及断面形状对港区的水体交换效果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9.
钱塘江中上游山区河流岸线资源有限,为提高岸线利用率,拟布置挖入式港池。针对河道流量大、流速快、港池口门通航水流条件差等问题,通过物理模型及船模试验,对山区河流挖入式港池的布置和通航水流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从通航角度考虑,港池轴线与水流方向的夹角宜尽可能小,港池内制动段最大回流流速不宜超过0. 40 ms,口门区内的最大回流流速不宜超过0. 50 ms,最大横向流速不宜超过0. 80 ms。  相似文献   

20.
阎新兴  贾彬 《水道港口》2005,26(4):212-217
依据沉积物取样分析结果及有关资料的分析,对港区阶段强淤进行了研究,结果认为港区后方的小洋山~镬盖塘汊道封堵对地形演变的影响,主要限于码头前沿的局部范围,其地形的稳定性主要受控于主通道的水流状况,工程竣工后,主通道的涨、落潮量及水体含沙量应基本不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