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7 毫秒
1.
铅和脂质过氧化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接触铅的机会很多,无论是职业性接触还是环境低浓度接触,都可引起铅吸收和铅蓄积,并通过一系列生化反应,造成血液、肝、肾和脑等多种靶器官的损害。生物膜是铅毒作用的敏感部位之一。铅可能通过脂质过氧化(LPO)反应导致膜变性及其功能障碍,并产生丙二醛(MDA),以至对机体引起有害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在对白合金浇注铅毒治进行化学分析的基础上,选用动力引、排风湿式化学净化工艺,能同时完成室内、外烟气和吸收液三处的净化处理,不但简便易行,方便生产,而且可以改变目前铁路车车辆行业对铅毒处理仅停留在湿式化学吸收铅烟,而不能有效地对含铅吸收液做净化处理的状况。  相似文献   

3.
铅的毒作用中,其靶器官之一就有视觉系统。急性或慢性铅中毒能引起不同程度的视功能损害。近年,由于生产技术提高,劳动条件改善,职业性铅中毒的发生率普遍下降,严重铅中毒的比例显著减少。目前,国外对于长期低浓度铅接触所致的“无症状性”铅中毒的眼部改变的研究,特别是对生长期儿童的眼部改变的研究,已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就国外有关铅的眼部毒作用的实验和临床研究资料作一综述,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铅对儿童血液多种金属元素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动物实验和铅暴露儿童调查发现,铅可干扰体内钙、锌、铁、铜、镁等金属元素的代谢,进一步诱导铅毒性的产生。提示膳食或强化补充因铅暴露而引起缺乏的元素能抑制肠道对铅的吸收,降低铅毒性。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行为科学日显重要,并发展迅速。在预防医学领域内,因环境中各种化学、物理等有害因素所致机体缺氧、中毒时,神经系统常首先受累,尤其在低强度有害因素作用下,往往仅引起其功能上的改变,表现为机体行为功能的变化。由于行为功能指标具有高度的敏感性、无损伤性,且可反复测试,故近年来已被广泛应用于毒理学研究及劳动卫生现场调查,并形成了一门独立学科一行为毒理学,且  相似文献   

6.
以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使用托架结构搭载轨道交通为研究背景,基于车桥耦合振动分析理论对轻轨列车走行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轻轨列车以不同负载状态和车速运行时,桥梁结构的动力响应均较小,列车的运行安全性和乘坐舒适性均为优;车辆负载状态对桥梁及车体的振动响应有较大影响;车辆脱轨系数、轮重减载率、倾覆系数、车体振动加速度、舒适性指标均随车辆负载减小而增大,轻轨列车的安全性主要由空载状态控制。  相似文献   

7.
据国外资料报道:铅关联的症状与锌原卟啉相关,而与血铅不相关。血锌原卟啉浓度是铅对正铁血红素合成、中枢神经系统、肾功能影响的敏感指标,并反映体内铅成分的生物学活性比其他可用参项如血铅和尿铅好。一般地说,血铅浓度仅表示最近或现时铅吸收情况。因此应认为血铅是现时暴露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铁路运转值班人员工作负荷情况,为铁路运输的合理倒班、合理用工提供依据,对某铁路线的117名运转值班人员做了工作前后的生理疲劳和健康指标改变调查,评价其工作期间身体和生理健康水平,工作前后的生理疲劳、工作负荷情况。采用问询调查表调查117名运转值班人员的感觉疲劳情况及对工作班制的看法。调查结果表明,该线铁路的117名运转值班人员工作前后的生理疲劳指标改变、心理健康指标改变三班制和四班制差异显著,班制、工作单调和责任大是主要原因。提示改革班制、开展健康教育和干预是保证运转值班人员身体健康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红细胞锌原卟啉(Zinc Protoporphyrin,缩写ZPP)的测定及作为铅作业危害的防治和诊断指标已日益广泛被各地采用。从国內各地所测的ZPP正常值来看,各地的结果之间存在着地区差异,而且男女之间的检测结果亦具有显著性差异。由于新线铁路施工单位流动性较大;且人员以男性为主,因而在使用ZPP值作为铅作业职业病的防治和诊断中,很难以某地区的正常值为固定参考值。故摸索和制订一个本系统的;以男性为主的ZPP正常值,可以认为是必要的。为此,本文采用国产血液荧光测定仪对施工现场561名体检正常的  相似文献   

10.
研究目的:大跨度桥梁铺设无砟轨道已成为我国扩大无砟轨道应用范围的一大技术难题,本文以崔家营汉江特大桥主桥为工程实例,结合桥梁变形曲线及车桥耦合动力响应分析结果,提出大跨度桥梁铺设无砟轨道技术难点、技术要求以及评价指标,并得出相应的分析结果。研究结论:(1)崔家营汉江特大桥(135+2×300+135) m混凝土刚构拱竖向变形、曲率半径、竖向残余徐变变形、梁端变形、墩台沉降值均满足要求;(2)高速列车作用下桥梁动力响应均满足要求,具有良好的动力特性及列车走行性,安全性和乘坐舒适性均满足要求;(3)温度和徐变作用下竖向变形属于多波不平顺,300 m弦高低不平顺已超出规范允许值;(4)本研究成果可为今后类似大跨度桥梁铺设无砟轨道适应性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影响行车安全的主要心理因素和评价指标 ,用卡特尔的 1 6种人格因素调查问卷 ,对事故组、安全组 (各 2 0人 )各 1 0个 2人搭配机班乘务员进行测试和心理因素的定性、定量分析。结果发现 :事故组与安全组在敏感性、怀疑性及自律性方面具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而事故组与安全组各机班内 2人在次级因素内外向、怯懦与果断 2个指标上也有显著差异 ,P <0 0 5 ;次级因素心理健康状况、怯懦与果断、专业有成、管理事务真确可靠及新环境的学习成长能力方面以及根源因素乐群性、有恒性、怀疑性、稳定性、自律性方面 ,差异也都非常显著 ,P≤ 0 0 1 ;其次聪慧性、敢为性、世故性、实验性、独立性、紧张性 ,P <0 0 5 ,也都具有显著性差异 ,安全组均优于事故组。结论 :这些指标应列为机车乘务员职业适应性体检的心理卫生必检指标。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介绍了灵敏而重复性良好的免疫毒理学试验方法,并用已知的毒物加以验证(见表1)。作者对表中某些指标作了较详细的论述: (1)病理毒理学:评价化学毒物的免疫抑制能力,因为免疫抑制可续发于一般毒性或化学物质的特异作用。再者,免疫系统是原发靶器官,而形态学变化可提示免疫系统中何种成分受患。  相似文献   

13.
《职业性高原病诊断标准》明确指出:“高原低压性缺氧是导致该病的主要病因”。低压性缺氧有别于正常气压低氧性缺氧,后者的缺氧(如矿难事故等)环境气压基本正常,产生的后果是脑组织软化、昏迷、死亡。而低压性缺氧首先是低气压对机体的影响,可引起一系列生理生化改变,主要是细胞外液晶体渗透压的改变影响了细胞环境的改变伴以低氧性缺氧造成的损害。在急性期是脑细胞体积的增大、间质水肿等一系列病理生理过程。遗憾的是近年的一些文献和工具书,均回避了低气压的问题,绝大多数仅从高原缺氧切入研究并做出论断,应该说是有缺陷的。  相似文献   

14.
作者将调查对象分为:A组,持续接触铅,133名。B组,间断接触铅,111名。C组,无铅接触史,79名。 1.铅吸收和铅生化效应指标:血铅值三组有显著差别,在接触第一年升高明显,以后随接触时间延长,增加不显著。血锌卟啉值的分布与血铅相似。血铅与锌卟啉仅在A、B二组呈高度相关。 2.症状;疲劳、睡眠障碍,记忆力减退、食  相似文献   

15.
目前,国内外很多学者对铅中毒的发病机理和早期中毒的诊断指标进行了广泛的、深入的讨论和研究。但是,由于很多的生化指标都是非特异性的,故尚未得到满意的结果。铅中毒早期诊断在生化指标方面研究得最多的是铅对机体的卟啉代谢和酶的影响。本文试以探索铅接触者中铅对红细胞游  相似文献   

16.
肾脏是各种药物和化学物质毒作用的靶器官。中毒性肾病常表现为近曲小管的坏死,在组织学上可见上皮细胞变扁平、近曲小管扩张,近曲小管细胞可出现轻度空泡变性或明显肿胀,而细胞核出现典型的染色过度。肾病在功能上可表现为肾小球滤过率的降低,引起肌酐、尿素的廓清率降低,而在血中的浓度升高。在常用的肾功能试验出现异常前,已可发现组织学上的明显损伤,然而肾组织学的检查需要取出肾脏或作肾脏活检,因此不能作为肾病的普遍筛选方法。  相似文献   

17.
作者在某钢厂测定了314名接触低浓度铅作业工人血及尿中某些酶活性与血中铅、锌、铜浓度。结果:(1)血铅水平与δ-ALA脱氢酶活性或原卟啉含量有明显关系,即δ-ALA脱氢酶活性随着血中铅量的增加而下降,而原卟啉含量却有所上升,特别是当血铅黾在24.6μg/dl以下和在24.7~32.7μg/d1时,δ-ALA脱氢酶表现有显著性差异(P<0.01)。尿铅含量与δ-ALA脱氢酶活性或原卟啉含量,也随尿铅量的增加而下降,原卟啉含量也同样上升。尿锌含量随血铅水平而升高;而尿  相似文献   

18.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视屏操作越来越多,这虽然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和工作效率,但对人体健康危害问题也越来越引起注意,以骨骼肌、视觉紧张过度引起的自我症状及不适到出现病理性改变,已常见有报道;甚至还有报道VDT作业可引起生殖功能的异常改变。关于VDT作业危害的因素,目前还在研究中,均还没有作出确切的定论。就所见资料报道主要与以下几方面有关。  相似文献   

19.
供PA-2型内燃动车用的M721-01型卧式柴油机已由地铁车辆制造厂制成。这种柴油机在经济性、可靠性、适修性、牵引性能、安全性和生态指标等方面均符合对新一代柴油机所提出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以现场试验为主,并辅以仿真计算,针对明线交会、隧道通过、隧道交会等典型工况,研究线间距和隧道截面积对动车组空气动力学及动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明线交会时,线间距从4.4m变化到5.0m对会车压力波有一定影响,但均交会压力波远小于车体容许气动载荷;隧道通过和隧道交会时,线间距对会车压力波影响较小,影响隧道空气动力学性能的主要因素为隧道截面积或阻塞比。线间距改变对动车组动力学性能影响主要体现在车体横向加速度,轮轨力和脱轨系数等指标未见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