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船舶担保既是抵御借款企业信用风险的利器,同时也饱受行业风险侵蚀,在处置船舶时面临较大不确定性。船舶,作为船舶融资银行办理船舶贷款时的首选抵押物,究竟能够提供多少保障?通过细数船舶抵押在对抗船舶贷款业务主要风险时的“功过是非”后发现,船舶担保既是抵御借款企业信用风险的利器,同时也饱受行业风险侵蚀,在处置船舶时面临较大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2.
船舶载重线是指船舶满载时的最大吃水线,它是勘划在船舷左右两侧船舶中央的永久标志,是船舶在不同季节、不同航区载货时船舶入水部分的最大限度。船舶航行时,为了保障航行安全,就要限定船舶的载货量,留足足够的干舷,使船舶有足够的储备浮力。限定船舶的载货量就是通过勘划船舶载重线来限定船舶满载吃水的方法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3.
袁亦祥 《世界海运》2009,32(11):54-55,57
近年来,集装箱船舶向大型化发展的趋势明显。集装箱船舶周转快,船舶维护难以到位,加上许多船舶的服役年龄提高,使船体强度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船舶总纵强度如不满足要求,就会在实际工作中给船舶造成不良后果,轻者缩短船舶使用寿命,重者会使船体发生严重变形,甚至引发船体断裂沉没。为保证船舶营运安全,必须重视船体强度的校核。  相似文献   

4.
船舶在水上活动.由于种种客观因素和人为因素.造成船舶发生火灾。轻者会影响船舶营运,重者会造成船舶的沉没。为此,要确保船舶及船员的安全,必须让船员熟知船舶明火作业的安全技术要求.重视船舶日常防火注意事项和船舶应急的处置方法及措施。  相似文献   

5.
陈洋 《珠江水运》2009,(11):70-71
分析船舶在港停泊时间的长短,对船舶运营和码头经营的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船舶在港停泊时间的基本含义入手,通过对船舶在港停泊时间的构成分析,提出了明确的缩短船舶在港停泊时间的具体办法。  相似文献   

6.
笔者退休前在一家大型船公司从事远洋船舶保险工作。处理过多起船舶碰撞,污染,货损和搁浅等严重事故,其中数船舶火灾最可怕.一旦失控。船员只有及时乘坐救生艇逃离船舶火灾现场。因此,在平时对船舶做好充分的防火准备,对于船舶消防安全至关重要,所有消防设备必须随时处于工作状态.而不是当作哗众取宠,自欺欺人的摆设。  相似文献   

7.
走近Right Ship     
一心 《中国船检》2008,(10):86-89
在航运体系中。船舶是联系各相关业务的桥梁。船东或管理公司通过运营船舶赚取运输费用,租船人通过租用船舶将货物运输到异地赚取货物差价的剩余价值.保险人定期赚取船舶的保险费用,码头则赚取船舶的使用费用。所有这些行业的联系纽带就是船舶,而其经营的主要风险之一,也来自于船舶的安全状况。安全状况好的船舶,自然会使各相关方放心地赚取利润。但关键是,如何评估船舶的安全状况呢?  相似文献   

8.
邢丹 《中国船检》2012,(3):52-53,120,121
在船舶标准激烈竞争的背后,不仅反映了船舶标准走向国际的重要性,更是作为船舶大国走向船舶强国的一大标志。在借鉴中起步中国船舶工业标准体系的建立,最早可以追溯到建国初期.那时船舶工业基本是单船单机的生产方式,无法制定统一的船舶标准。直到1958年颁布第一批船舶标准,船舶工业标准化的工作才开始走向正轨。  相似文献   

9.
李越曌  郑卓  吴拓  窦子轩 《船舶工程》2023,(S1):224-229
工业4.0时代,智能船舶是海上智能交通的重点发展对象。文章从智能船舶整体发展趋势出发,分析其在数字化、绿色化和商业化的具体发展方向,并探讨了智能船舶在人机平衡、法律规范、信息安全和行业协作等相关领域面临的挑战与应对措施。智能船舶无论在节能减排,还是在商业运营等方面,均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和信息安全的迅猛发展,船舶行业数字化的持续深入,智能船舶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智能船舶将会迎来质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船舶救生设备的管理一直是船舶安全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然而在实施PSC检查中发现,船舶救生设备仍存在许许多多的缺陷和安全隐患,以至于船舶常被港口国监督滞留。文章指出了安检中船舶救生设备常见的缺陷,并提出做好船舶救生设备日常维护和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1.
船舶是海上作业或者运输的重要工具,在船舶的建造过程中加强检验工作,可以保证船舶的良好质量,让船舶发挥出它应有的作用。文中先从提高船舶建造质量、降低船厂成本两个方面分析了加强船舶建造检验工作的意义,然后提出了目前船舶建造检验工作存在的不足,最后从以下几个方面讲解了加强船舶建造检验工作的方法措施。  相似文献   

12.
天津港船舶交通流量较大,而且航道相对狭长,为保障船舶更安全、更高效地进出天津港,文章在对天津港的主航道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主航道高效交通组织模式研究。并针对天津港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包括船舶的优先级、船舶动态报告、船舶速度、吃水控制等船舶交通组织形式。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航运市场的持续景气和我国造船业的迅速发展,近几年来,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船舶改造现象,由于原来按照国内航行的技术规则设计的船舶其主要依据的是《国内航行海船法定检验技术规则》,与国际航行的船舶在设计规范上有一定差距。针对这类船舶,作为港口国监督如何在安全检查中更好把握其共性,便于更好的对这类船舶进行监督检查。本文以干货船(500吨以上)为例,以船舶的图纸资料、结构及设备配备上比较国内航行船舶与国际航行船舶的不同作为对这类改造船舶的检查参考,提供一种针对该类船舶的安检思路。  相似文献   

14.
引言。船舶火灾给船舶的财产和人命安全所造成的严重危害是有目共睹的,据不完全统计,船舶火灾占海难事故总数的11%,居第四位,但所造成的损失排在所有海难事故之首。我国港航系统平均每年发生船舶火灾事故约24起,所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超过千万元。由于船舶火灾的频发性和严重性,国际海事组织(IMO)早已高度重视,为此所制定的各种公约均已涉及船舶消防,在船舶消防设备上加强了监督与检查的力度,从一定程度上确保了船舶消防的安全,尤其是ISM规则实施以来,更加强调了人(即船员)在船舶消防中所起的重要作用。然而近年来船舶火灾事故时有发生,给我国航运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船舶火灾带来的威胁,笔者根据船舶发生火灾的实际情况并收集大量资料进行研究,提出了船舶火灾预防与控制的模式,通过分析该模式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和存在的问题,从中找出该模式中各要素急需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最终提高船舶火灾预防与控制的高效性和实用性,实现减少甚至避免船舶火灾发生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中国第一支船舶产业投资基金,于2009年12月29日在天津举行开业仪式并投入运营。船舶产业投资基金是国际上通行的购建船舶资金来源和船舶运营成熟模式。船舶产业投资基金以多元化金融业务为依托,通过购建船舶并拥有船舶的所有权,并以出让或租赁等方式运营,为航运企业提供股权、债权等投融资服务,是国际船舶市场的主流投融资模式,是我国多渠道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和加快发展航运业的重要渠道。  相似文献   

16.
《珠江水运》2008,(4):64-64
航运市场的日益繁荣活跃了船舶交易市场。为促进船舶交易,苏浙沪等地区自发成立了多家船舶交易市场,这些有形的交易市场在繁荣船舶交易起到一定作用的同时,整体上也存在着诸如部分船舶交易方的资质和信誉不良,市场透明度不高,交易过程中存在暗箱操作等问题。交通部对此高度重视,已列入今年的重点工作,正在研究采取措施,加强对营运船舶交易进行规范管理,从源头抓船舶安全和水运市场秩序。  相似文献   

17.
船舶超载是海事管理机关监管治理船舶的重点,文章指出在处理船舶超载违章案件时,明确“船舶超载”的构成要件,对判断船舶是否超载,以及调查取证,适用法律追究当事人的行政责任等方面都是一个重要和必要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8.
船舶转心是指船舶作旋回运动时.船舶的回转中心。转心的位置是旋回中某瞬时的旋回中心。因此转心又称为“瞬时转动中心”。可以把船舶运动看作成一个保向斜航运动和绕转心的旋回运动的合运动。船舶转心是一个动态的点,在船舶无左右横倾时,对水运动速度V及船舶方型系数C将直接影响转心在船舶首尾线上的位置。当船舶对水前行时,  相似文献   

19.
作为航运大国,我国船舶数量巨大且其中柴油机船舶占比较高,在“碳达峰和碳中和”战略目标牵引下,引入节能减排的纯电动船舶是大势所趋。锂电池(LIB)以能量密度高且安全性能好的优势在纯电动船舶储能系统中脱颖而出,目前锂电池船舶相关研究大多借鉴成熟的纯电动汽车技术,但两者运行需求与运行环境仍存差异,并不能一概而论,因此有必要对锂电池船舶的发展现状进行总结分析,梳理当前所面临的困难与挑战,为锂电池船舶的安全发展提供思路。基于对国内外锂电池船舶发展概况的调研,对船用锂电池性能优化和安全防护两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讨论,并对当前我国锂电池船舶发展利害因素进行梳理分析,着重分析船舶锂电池组管理系统及其面临的特有安全问题,对锂电池船舶今后的研究热点进行预测,以期能够为锂电池船舶安全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戚建民 《航海》2014,(2):50-52
随着长江口深水航道条件的改善,通过深水航道的大型船舶流量显著提高。根据通航规定,凡吃水在7米以上的船舶可在深水航道进出,因而近年来吃水10米以上的大型船舶在深水航道迅速增加,不仅推高通航船舶流量的明显增长,而且使得通过深水航道的船舶实际吃水和尺度也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