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 毫秒
1.
上饶丰溪大桥采用斜塔斜拉梁拱组合桥结构,跨径组合为55m+35m+85m为确保桥梁施工安全,施工过程中对关键控制截面应力、位移、拉索索力等控制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并对参数进行识别,修正理论计算模型,提供各关键施工工况监控指令以指导现场施工。监测结果表明,各控制截面参数均能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2.
刘钟仁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1,(7):103-104,123,11
随着桥梁建造技术的日益成熟,人们对桥梁美观的追求也越来越高.介绍了某斜塔斜拉-梁拱组合桥的设计,该桥上部结构采用55 m+35 m+85 m斜塔斜拉-梁拱组合,全长175 m.结构采用双斜塔双索面混凝土梁拱组合结构,塔、梁、拱固结.主塔采用67°斜角钢筋混凝土斜塔,共设7对斜拉索,采用双索面扇形布置,主梁采用2.5 m...  相似文献   

3.
吴凯  索小灿  易云焜 《公路》2021,(2):198-201
龙岩大桥位于龙岩中心城区,为190m+150m独塔双索面钢箱梁斜拉桥,采用塔墩固结、塔梁分离的半漂浮结构体系。桥址场地空间受限严重、条件复杂,采用二次转体施工方法,最大程度地减小了桥梁施工对铁路和城市道路的通行影响。现介绍龙岩大桥二次转体施工工序、转体结构及措施、转体施工控制等内容及要求。  相似文献   

4.
《世界桥梁》2021,49(3)
杨泗港快速通道青菱段跨铁路斜拉桥为半飘浮体系双塔钢箱梁斜拉桥,桥面宽44 m,跨越既有铁路采用转体法施工,转体长248 m,转体重达18 500 t。转体前进行不平衡称配重,确定平衡状态参数,确保主桥转体过程中的稳定性。施工过程中,控制钢箱梁拼装线形精度,使其转体后满足成桥目标状态;结合有限元分析,对主梁和桥塔最不利控制截面的内力及斜拉索索力进行控制,及时修正实际施工状态,保证成桥线形、结构内力和斜拉索索力满足设计要求。结果表明:成桥后主梁高程与设计值吻合良好;主梁应力为-22.6~-6.2 MPa;桥塔应力为-6.6~-3.9 MPa;斜拉索索力偏差小于10%;成桥线形和结构内力均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5.
柳州市维义大桥为主跨288 m的连续钢桁拱桥,该桥钢梁采用临时支墩搭设膺架半悬臂拼装法架设,为了解施工过程中的结构内力及线形状态是否满足设计要求,指导施工,运用无应力状态法,采用桥梁结构分析软件MIDAS Civil建立空间模型对该桥进行全过程施工控制.施工控制结果表明:在施工过程中各阶段线形、应力、索力、钢梁抗倾覆稳定性等控制指标与理论分析结果基本一致,成桥的线形和内力状态与控制的预期目标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6.
成都市红星路南延线跨府河桥梁工程采用44 m+150 m+55 m的孔跨布置的曲线梁非对称外倾拱桥。钢箱拱和钢箱梁采用满堂支架法施工,全部完成拼装焊接后对吊杆和系杆进行张拉,完成体系转换,拆除钢箱拱和钢梁支架,施工过程比较复杂。因此,合理的体系转换是保证支架拆除过程中和拆除后结构安全的前提,并且决定了成桥下结构的应力状态和线形状态。采用桥梁专业软件Midas/Civil建立全桥有限元模型,根据实际施工过程进行仿真模拟计算分析。通过施工过程中现场实际数据与理论计算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运用综合控制方法进行施工监控,对设计初期参数进行反复的修正和调整,最终桥梁结构的线形状态和应力状态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7.
不对称孔跨转体斜拉桥,同常规斜塔桥相比其施工控制过程较复杂、技术难度较大,需关注其结构支撑体系、下塔墩截面设计、穿塔段构造、转体系统等问题。文中以跨庐山站立交工程主桥99 m+244 m+110 m双塔单索面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为例,通过对结构体系、下塔墩截面形式、转体系统的对比分析和塔墩梁固接构造处的受力分析,选择塔墩梁固结体系、双薄壁下塔墩设计、钢绞线拽拉式转体系统,以及合适的塔墩梁固结段构造,主桥采用BIM正向设计。  相似文献   

8.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和造桥技术的不断提高,结构新颖、外形美观的桥梁不断出现。南昌英雄大桥采用独柱斜塔扭索面钢混结合斜拉桥,在桥塔造型、斜拉索布置、桥梁施工等方面较普通斜拉桥都有很多的创新。该文对英雄大桥桥塔结构设计、索塔锚固区局部应力分析、斜塔施工过程中关键问题控制、优化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以期对类似结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杭州石大路大桥为一座上承式拱桥,跨径组合为88+160+88 m,采用水平转体施工,转体角度26°,转体重量16800t,在同类型桥梁中其转体重量位居世界第一.该文主要介绍转体施工中上下球铰、滑道、牵引及助推系统等的设计,并对转体施工进行了监控计算.该桥梁的成功转体合龙对以后同类型桥梁的转体施工具有一定的技术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斜拉桥水平转体施工主梁脱架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分段施工桥梁随着施工过程的进行,桥梁结构受力和线形都在不断地发生变化。绥芬河斜拉桥为我国跨径最大,转体重量最大的水平转体斜拉桥,其所采用的单点平铰施工技术和采用的落地支架施工方法均为国内首次采用,施工过程中梁体与支架接触,桥梁结构受力不明确,可供借鉴的施工经验少。主梁脱架后因主梁两侧混凝土浇注量的不均衡而产生的不平衡弯矩使斜拉桥整体向一侧倾斜,为保证斜拉桥的顺利转体,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克服不平衡弯矩。本桥采用了在梁体一侧加沙袋的方法,加载结果表明该方案切实可行。最终,绥芬河斜拉桥顺利转体,桥梁轴线偏差为3 mm,桥面高程偏差最大值仅为12 mm。  相似文献   

11.
晏敬东  陈强 《桥梁建设》2012,42(1):102-107
阳泉至盂县高速公路桃河特大桥跨石太铁路为(75+75)m预应力混凝土T形刚构桥,为减少桥梁施工对铁路安全运营的影响,T构采用高墩转体法施工.T构转体长度为109 m,转体高度为51.15 m,转体重量为150 MN.为确保施工精度及安全,对转盘与滑道的安装精度及T构线形与应力进行控制,通过在承台内预埋调节螺栓及高精度的控制测量,使滑道及转盘的安装误差控制在较小的范围;通过主梁预拱度设置、预压测量挂篮变形、T构自重控制、纵向预应力施工控制、桥面临时荷载控制、温度控制等措施,使梁体的应力状态和线形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2.
广州市增城区新新公路跨广深铁路桥采用(114+96)m双幅预应力混凝土矮塔斜拉桥分幅跨越既有铁路。该桥主桥为塔墩梁固结体系,主梁采用单箱三室截面斜腹板变高箱梁,为平衡跨度不对称引起的不平衡重,主跨与边跨板厚采用不对称设计。桥塔采用顺桥向人字形独柱混凝土塔,桥面以上高31.0 m;斜拉索采用强度为1860 MPa的钢绞线拉索,单索面双排扇形布置;主墩采用矩形实体混凝土墩,群桩基础。采用转体过程角度控制图指导双幅桥同步转体施工,转体结构最大悬臂长114 m,设计转体吨位为3.2万吨。经验算,结构各项性能指标均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3.
信阳新十八大街跨编组场大桥采用(150+150) m曲线宽幅钢箱梁独塔斜拉桥,一跨跨越既有铁路。该桥采用半飘浮体系,设置竖向支座、径向剪力卡榫和切向阻尼器组成的约束体系,以传递荷载、限制位移;主梁为左右幅不对称、变车道桥面布置的扁平钢箱梁,全宽43.858 m,轴线位于R=1 000 m圆曲线上;桥塔采用独柱式桥塔,上、中塔柱向曲线外侧倾斜3.0°,下塔柱直立,以减小桥塔平面外弯矩;斜拉索为空间双索面体系,扇形布置,采用抗拉强度1 860 MPa的环氧涂层钢绞线拉索;采用平面转体施工跨越既有铁路,转体结构最大悬臂长144.5 m,转体系统设置0.6 m径向偏心,设计转体吨位2.0万吨。对全桥进行整体计算,结果表明各项性能指标均满足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14.
以雄楚大街快速路跨铁路高架桥(28+68.5+63.5)m转体施工连续钢箱梁为例,分析了中支点外挑横梁的设置方式对主梁结构效应及抗倾覆稳定性的影响,以及转体阶段预拱度设置方式对施工及成桥状态结构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挑横梁对提高钢箱梁抗倾覆稳定性及改善结构受力较为有利,转体完成后施加上顶力合龙可减小预拱值,并改善一期恒载作用下的结构受力状况。  相似文献   

15.
王盛铭  董勤军  彭志辉 《公路》2021,(1):175-179
瓯江北口大桥北引桥N37~N16墩上部结构采用钢—混组合梁,桥跨布置为30m+50m+30m和3×50m两种形式。钢梁采用顶推法施工,预制混凝土桥面板采用架桥机以及滑移法安装。由于部分梁段钢梁底板变宽且位于平曲线上,步履式千斤顶在顶推过程中需动态调整横桥向位置。顶推过程中,导梁最大下挠为248.7mm,临时墩最大支点反力为5 660kN,钢梁最大应力为69MPa,导梁最大应力为73.4MPa,顶推过程中各结构受力性能满足要求。本项目具有墩高较高、位于平曲线上、部分桥跨为上下层以及钢梁变宽等特点,施工难度较大,可以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桥梁转体施工以其不影响相交道路或铁路的运营、操作简单安全、施工速度快等优点,在中国桥梁建设中得到广泛应用。受线形、桥宽、跨度等方面影响,双幅近距离同步转体刚构桥梁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该文以工程实践为基础,通过对双幅近距离同步转体刚构桥的实例分析,解决了其转动系统、防倾覆措施等关键部位的设计技术和施工工艺;研究了近距离转体的双幅联动技术和小半径曲线转体的纠偏方案。  相似文献   

17.
郭清波 《公路》2023,(4):147-151
某跨成昆铁路斜拉桥跨径为110 m+175 m,桥塔总高95 m。为保证下方铁路正常运营,该桥前期采用支架法在铁路线一侧完成下部结构和主梁施工工序,之后采用转体施工方法,以桥墩为轴进行转动,直至斜拉桥主梁跨越铁路并与引桥完成对接。前期施工中,支架拆除时刻为该阶段最不利状态,通过有限元分析和施工监测,有效保证了大桥的施工安全。后期施工中,转体技术难度较高,通过称重和配重技术保证了大桥的转体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转体施工法作为一种桥梁施工方法,由于其特有的施工优越性,使得其被广泛应用于斜拉桥索塔的施工之中。然而,由于斜拉桥索塔施工工序繁多和施工工艺复杂,加之需保证转体过程顺滑、稳定及精度要求。故为了降低施工期间风险,对斜拉桥索塔转体施工期进行结构安全风险评估是十分有必要的。本文依托某斜拉桥索塔转体施工为背景,基于ALARP准则桥梁风险矩阵方法,识别施工期间风险源,进行风险分析,为充分了解施工风险,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来控制和降低风险水平,以确保斜拉桥施工期安全。  相似文献   

19.
武汉市鹦鹉洲过江通道武昌岸接线梅家山立交上跨京广铁路立交桥采用50m+85m+50m变截面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标准横断面为主线双向6车道+E匝道与主线并线渐变段(桥宽35.0~26.0m),采用单箱四室斜腹板箱形截面。为保证施工期间铁路运营的安全,在铁路左右侧分别采用转体施工,单个桥墩转体重量为9 600t,转体角度分别为顺时针62°及70°。文中介绍了该桥桥型布置、上部结构和下部结构的设计,以及转体系统的组成、设计及相关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20.
宁波三官堂大桥主桥为(160+465+160)m连续钢桁架桥,主梁采用2片主桁,变高、N形桁式,全焊结构,一跨过江。该桥主梁采用悬臂拼装,江中不设临时墩。采用MIDAS Civil软件建立主桥空间模型,模拟桥梁施工过程,结合有限元计算进行该桥施工控制。施工中,通过设置制造预拱度、凌晨安装、采用角度法控制安装坐标、控制焊缝变形等进行预拱度控制;合龙后通过边墩顶升0.8m的方式调整主梁受力;通过在边墩设置高强拉杆及张拉进行抗倾覆控制;采用温度配切法进行合龙控制。通过以上施工控制关键技术,合龙前两岸弦杆相对高差为7mm;桥梁抗倾覆系数不小于1.3;上弦实测最大拉应力由266 MPa降到142 MPa;合龙后合龙口实测误差10mm,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