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确定温拌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温度范围对沥青路面的顺利施工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通过采用等粘度、等体积以及等强度方法测试并计算Sasobit温拌混合料的施工温度,结果表明:3种方法都适用于基质沥青混合料施工温度的确定,等粘度方法不适用温拌沥青混合料施工温度的确定,而采用等体积和等强度方法确定的拌和温度范围分别为138.7~143.2℃和145~149.5℃,压实温度范围为127.3~131.7℃和133.6~138℃,施工温度分别降低20℃和14℃,都能够实现温拌效果。另外,在对应压实温度条件下对其路用性能进行测试分析,采用等强度方法能够保证混合料的路用性能,而等体积方法的低温性和水稳性产生降低现象。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大风低温环境下沥青路面施工压实度不足的工程问题,依托德昌至会理高速工程,采用热拌温铺技术并通过延长有效压实时间来保证压实度。先介绍了大风低温环境下热拌温铺技术,后通过室内马歇尔变温击实试验、车辙试验、浸水马歇尔试验及小梁弯曲试验探究了热拌温铺沥青混合料的碾压温度和路用性能,再通过现场试验分析了热拌温铺沥青混合料的降温规律并对路面检测结果作出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热拌温铺沥青混合料具有更低的可压实温度,同时其综合路用性能可以得到保证;2)相较普通热拌沥青混合料,热拌温铺沥青混合料具有更为缓慢的降温速率,可获得更长的有效压实时间;3)路面检测结果显示,大风低温环境下热拌温铺沥青混合料铺筑效果良好;4)热拌温铺技术拓宽了混合料的碾压温度范围,可有效解决大风低温环境下沥青路面施工压实度不足的难题。  相似文献   

3.
温拌沥青混合料是一类拌和温度介于热拌沥青混合料(150~180℃)和冷拌(10~40℃)沥青混合料之间,其性能达到(或接近)热拌沥青混合料的新型沥青混合料。本项目温拌沥青混合料设计就是在沥青混合料中掺加了温拌剂在降低的温度下拌合施工替代普通热拌沥青进行混合料拌合施工。相比热拌沥青混合料,温拌沥青混合料具有环保、节能、延长沥青路面使用寿命、性能优良、不需添加大型设备、利于低温施工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针对温拌阻燃沥青混凝土混合料的温度离析现象,该文采用基于等体积原则确定沥青混合料压实温度中值的方法,以空隙率等体积指标来控制温拌阻燃沥青混合料拌和和击实温度的方法,采用在不同击实温度下的温拌阻燃沥青混合料室内马歇尔击实试验,通过比较不同击实温度对相应成型的温拌阻燃沥青混合料的空隙率、稳定度、流值、动稳定度的影响,最终确定温拌阻燃沥青混合料施工碾压的控制温度为130℃,碾压温度比规范值下降了20℃,并提出混合料温度离析控制措施,对温拌阻燃沥青路面施工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隧道内通风不畅、照明不足,加之热拌沥青混合料高温、浓烟、有毒等特点,导致沥青面层施工难度较大,施工质量难以保证。温拌技术应用于长大隧道沥青路面摊铺时,通过降低出料温度与摊铺施工温度,大量减少沥青烟气排放,改善施工作业环境,促进压实程度,提高施工质量。结合龙连高速公路粗石山长大隧道温拌沥青面层施工,介绍了隧道温拌沥青混合料施工工艺,对比了温拌沥青混合料与热拌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提出了隧道沥青路面施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及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6.
以Superpave沥青混合料设计方法和SUP-13混合料为基础,4%空隙率为设计体积指标,确定发泡温拌沥青混合料的拌和与击实温度,并对发泡温拌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动稳定度和低温弯曲性能进行检验,利用Superpave旋转压实曲线分析发泡温拌沥青混合料的压实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在低于21℃的情况下,发泡温拌沥青混合料的压实效果与热拌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差异较小,发泡温拌沥青混合料可用于沥青路面温拌施工。  相似文献   

7.
沥青路面的压实受气温、风速、混合料等因素的影响,保证沥青路面冬季低温施工的压实度历来是技术难点。结合天定高速公路的施工情况和环境条件,借助Pavecool软件计算摊铺后沥青混合料的降温曲线,综合考虑环境条件、混合料性质、下卧层温度和摊铺温度的影响,并以有效碾压时间30min和容许最低碾压温度作为临界条件,确定冬季低温施工措施。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沥青路面低温季节施工难题,适应节能、环保的要求,高性能中温沥青混合料研究成为沥青路面发展的趋势。该文分析乳化型中温沥青作用机理,确定中温沥青混合料强度形成机理,提出高固含量乳化型中温沥青技术要求,设计出中温沥青混合料的合成级配。通过制备不同温度、不同击实工艺的马歇尔试件,确定最佳击实温度和室内击实工艺;采用中温沥青混合料油石比计算公式,得到中温沥青混合料初始油石比,运用马歇尔试验方法最终确定最佳油石比。针对中温沥青混合料的水稳性、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以及渗水性能进行了试验验证,达到了热拌沥青路面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9.
为了论证温拌沥青混凝土技术和热拌温铺沥青混凝土技术在低温环境下施工的可行性,一方面对2种材料进行了基于GTM设计方法的优化设计;另一方面在有效压实时间确定的前提下,结合材料及环境参数,应用Pavecool软件进行了2种材料表面层施工适宜的低温环境量化分析,同时建立了基于施工设备管理、施工工艺优化、精细化管理及控制在内的低温施工质量保障体系,结论是温拌沥青混凝土技术和热拌温铺沥青混凝土技术2种技术具有在低温环境下施工的可行性,实体工程验证结果表明沥青路面低温施工效果良好,可供其他低温施工项目参考。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描述RH温拌沥青在省道219线的应用成果分析,提出一些改进措施,为RH温拌技术更好的解决高海拔沥青路面低温施工提供质量保证;进一步的通过试验段施工确定G219新疆段沥青路面低温温拌沥青混合料施工的工艺参数,更好的验证RH温拌技术用于解决高海拔沥青路面低温施工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大体积水泥混凝土在固化过程中释放的水化热会产生较大的温度变化和收缩,由此产生的温度收缩应力是导致混凝土出现裂缝的主要因素.为在某大桥施工过程中合理地进行温控,计算了该大桥承台浇筑过程的温度场及温度应力,计算结果表明该工程施工方案合理可行,不会产生温度裂缝.  相似文献   

12.
装配式混凝土箱梁在温度作用下产生的结构次内力是造成其开裂的重要因素.为研究装配式混凝土箱梁在梯度温度作用下的温度应力分布,对4种不同国家设计规范梯度温度模式下装配式混凝土箱梁温度场进行分析.通过建立某五跨装配式混凝土箱梁实体单元模型,施加温度荷载,对不同温度场下连续装配式混凝土箱梁的应力与变形进行计算.结果表明,装配式...  相似文献   

13.
14.
骤然降温下的沥青路面温度场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传热学理论,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路面结构温度场分析的二维有限元模型,通过热稳态分析计算出路面基层初始温度场,再进行热瞬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骤然降温下,沥青路面温度大幅度降低。  相似文献   

15.
低温环境下发动机温升对行车的安全和舒适性密切相关,发动机水温温升快、发动机水温高,除霜除雾性能好,有利于行车的视野安全;同时也让客户有更好的车内舒适性体验。因此,如何提高发动机的水温温升是提升性能的基础。文章基于策略优化方向,研究发动机低温下水温温升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低温下沥青混凝土道路温度应力的新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金昌  朱向荣 《公路》2004,(2):60-64
基于热弹性力学,分别考虑变温过程对沥青混凝土劲度模量的影响和由终了温度确定沥青混凝土的劲度模量的2种情形,计算了降温作用下一维沥青混凝土杆的累积温度应力。通过对计算结果的对比分析得出,采用有限单元法计算沥青混凝土杆的累积温度应力时取子步温度值为-1℃产生的相对误差不超过3%。采用平面应变有限单元法,就子步温度取-1℃和由终了温度确定的沥青混凝土的劲度模量计算了道路结构体的累积温度应力,前者计算得到的累积温度应力明显小于后者,前者可以作为评判低温下沥青混凝土表面发生连续降温时是否开裂的依据。本文得出的一些结论可为分析降温对沥青混凝土道路的影响分析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东风柴油机低温冷起动性能与低温用发动机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东风柴油机的低温冷起动试验,描述了按国家标准方法进行柴油机低温冷起动试验的过程和不同调试方法,考察了与润滑油厂合作开发的极寒区用油OW/30 CF-4级柴油机油的最低冷起动温度,确定装用长城OW/30 CF-4柴油机油能保证EQB/D系列发动机在-35℃环境温度下起动,也基本能保证EQB系列发动机在-40℃条件下起动。  相似文献   

18.
根据回头沟隧道的围岩温度实测数据,分析自洞口向内围岩温度与隧道外温度的变化趋势关系,以及同一断面距离洞壁不同深度的围岩的温度受硐室温度的影响大小。根据监测数据分析,确定季冻区回头沟隧道为防止冻融现象需做保温防护段的隧道长度为115 m。  相似文献   

19.
应用玻璃化转变温度评价SBS改性沥青低温性能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分析现有评价SBS改性沥青低温性能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采用玻璃化转变温度Tg来评价SBS改性沥青的低温性能,并对相应的试验仪器(动态剪切流变仪)和试验方法进行了介绍。应用动态剪切流变仪实测了7种SBS改性沥青的Tg,并且进行了相应的沥青混合料试验验证。结果表明:玻璃化转变温度Tg物理意义明确,测试方法简便,与混合料的测试结果相关性较好,适合于评价SBS改性沥青的低温性能。  相似文献   

20.
沥青材料感温性与其混合料高温稳定性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5种沥青分别进行5个温度下的针入度和动力粘度试验,用指标PI、PVN25-60、CI、PVN25-135来评价沥青材料感温性的大小。结果表明,前3种指标评价结果是相同的,后两种与前3种有微小的差别,总体趋势差别不大。在此基础上,对所选的沥青针对同一种级配AC-13做混合料车辙试验,研究沥青材料的不同感温性指标与其混合料高温稳定性之间的关系,比较分析了各感温性指标与动稳定度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感温性指标PI和CL与动稳定度的相关性好,沥青材料的感温性越好,其混合料的高温抗车辙性能就越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