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了ТЭМ21型调车内燃机车异步牵引传动装置数学模型的建立原则。叙述了在考虑到牵引传动装置电气子系统、机械子系统和控制子系统动态过程的情况下,对ТЭМ21型调车内燃机车自励式电流逆变器发生故障时的动态工况所进行的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2.
在对FMOS分析的基础上,对其车流径路子系统和计划审批子系统进行整合优化,设计了智能审批子系统.实现了运用优化模型,为决策人员提供审批方案,为实现在现有运力条件下综合效益最大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介绍重庆市单轨交通三号线CBTC系统采用的无线子系统的特点,描述了无线子系统的功能,分析了无线子系统的结构,并解释了无线子系统的工作原理.  相似文献   

4.
气体灭火系统是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营的重要保障设备之一。介绍了气体灭火系统的应用场所、形成及设备构成。描述了气体灭火控制子系统的探测及控制方式,分析了相关标准及规范存在的矛盾。以上海轨道交通1号线和2号线为例,阐述了不同标准下气体灭火控制子系统的结构和控制方式,分析了其优缺点,并根据未来的发展趋势,对气体灭火控制子系统的构成方式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利用УМ和Matlab/Simulink程序建立的用于分析具有异步牵引传动装置的内燃机车在非稳定工况下的电子系统和机械子系统动负荷分配的机电模型;指出传动装置牵引性能与所采用的电动机形式及控制系统的关系;详细描述了异步电动机转矩直接控制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同时指出系统采用滑行调节器后内燃机车在各种路况下起动和加速时可充分利用潜在的黏着条件,发挥最大的极限牵引力,以及采用斜拉杆式转向架可降低各车轴电动机的过载电流的情况。  相似文献   

6.
联锁子系统作为站内行车安全的关键保障,是车地协同下的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联锁子系统存在地面集中控制失效风险大、列车自主化程度低等不足,为顺应精简系统结构、降低运营成本和提升列车自主化的列控技术发展趋势,设计一种车地协同下的联锁子系统用于城际铁路。考虑多车间的进路冲突是影响子系统功能实现的关键因素,提出进路预延伸策略以避免列车间的进路冲突。为确保联锁子系统功能安全,采用一种基于层次着色Petri网(HCPN)的系统功能建模与验证方法。通过对联锁子系统的主要功能实现过程—进路建立过程进行分析,提取子系统的功能需求,以此建立顶层需求模型。为缩小底层实现与顶层需求之间的差距,建立基于数据及行为低抽象度表达的模块层模型,并在其中引入死锁控制策略实现对系统功能逻辑的完整表达。以冲突进路建立场景为模型的输入参数,执行验证过程,通过对模型标准状态空间性能分析,实现对模型正确性的检验。在此基础上,采用分支时序逻辑ASK-CTL公式与状态空间搜索算法相结合的验证方法,完成对子系统功能安全性的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模型的行为特性同子系统预期相一致,能够正确表达系统的行为。所设计子系统满足功能安全需求,可为底层实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高速铁路综合调度电力子系统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高速铁路综合调度电力子系统的设计进行了研究,给出了电力调度子系统软件体系结构和电力调度端软件体系结构,重点对电力设备仿真系统软件体系结构和牵引变电所仿真模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在轨道电路系统的研发测试中,利用计算机仿真技术模拟高速铁路列控中心子系统,实现与轨道电路子系统之间的安全通信,不仅可以降低ZPW-2000A轨道电路实体设备试验的高昂费用,缩短试验时间,而且可以测试部分子设备的功能、性能和可靠性,提高开发效率。本文分析了高速铁路列控中心与轨道电路子系统之间的通信功能,继而实现设计算法,在实验室环境下模拟CTCS-3级高速铁路列控中心TCC与ZPW-2000A轨道电路之间的安全通信,开发了基于CAN总线双滤波模式的列控中心轨道电路子系统的仿真测试平台。  相似文献   

9.
结合调度指挥工作的需要,分析了现行CTC系统调度中心子系统列车运行图终端和控显调度终端功能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优化建议,达到提高CTC系统调度中心子系统安全风险控制功能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列车司机驾驶仿真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列车司机驾驶仿真子系统是构建完备的列控仿真系统与功能测试环境的基础部分,该子系统有助于提高整个仿真与测试系统的真实性和可操作性.本文针对司机驾驶仿真子系统,从功能需求、列车速度模型建立、软件仿真等方面对该子系统进行分析,引入AV8R-01型摇杆及SST辅助编程技术,利用Visual Studi0 2010编程环境实现了该子系统.本文利用较低成本的硬件平台辅以软件界面代替传统的驾驶实物平台,在CTCS仿真测试与司机培训等仿真平台搭建过程中既节省了成本,又能够起到驾驶仿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统计报表子系统是编组站综合集成自动化系统(CIPS)的重要组成部分,CIPS统计报表子系统基于信息共享、管控一体化的综合自动化系统CIPS的统一信息平台,使用科学的统计方法和先进的统计手段,及时、准确、全面的收集编组站生产数据的真实信息,并在此基础上自动进行加工分析,产生多视角、多层次的统计报表。  相似文献   

12.
浅谈GSM-R基站子系统的施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铁路信号CTCS-3系统的广泛应用,对GSM-R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基站子系统是GSM-R系统施工的重点,其施工质量直接影响铁路GSM-R无线网络的覆盖质量。通过对GSM-R基站子系统施工中一些常见问题进行分析,指出影响质量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3.
基于无线通信的CBTC系统是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的发展方向,无线车-地通信系统是CBTC系统发展的基础。介绍广佛线信号系统无线通信子系统的基本原理、结构及功能;分析系统的冗余结构,描述了无线通信系统的常见故障类型及日常维护方式。  相似文献   

14.
为解决电力机车上的既有机车防火安全监测子系统在灰尘、油雾、水蒸气、风机风等不利工作环境下的适应性问题,以及在报警控制模式和探测器选型和布置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同时考虑今后在内燃机车上加装该子系统的问题,运用仿真技术,确定机车的防火重点监测区域和探测器的最优布置方案;针对电力机车中灰尘、水蒸气等造成的误报警,专门设计了防误报树形抗干扰架构,并在位于电力机车风机出风口处的感烟探测器上加装专用迷宫式扇形挡板;采用集中控制与分级控制相结合的报警模式以及探测器多信息融合关联诊断算法等关键技术,实现对既有机车防火安全监测子系统的升级改造。通过机车火灾仿真实验、模拟试验和实车试验,验证了机车防火安全监测子系统升级改造方案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以分局行车调度子系统的实施过程和行车调度指挥工作的实际现状分析为基础,结合有关规章的要求对分局行车调度子系统的实施进行探讨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郭秀清 《铁道学报》2004,26(2):72-77
针对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的特点,研制了CHECK方式的列车运行自动控制系统[1]。CHECK方式列车运行自动控制系统由CHECK方式列车检知子系统、CHECK方式调度监督子系统、CHECK方式闭塞子系统和CHECK方式联锁子系统组成。本文在阐述闭塞系统原理的基础上,应用PLC实现原系统(上海轨道明珠线过渡信号系统)中的闭塞逻辑模块,提出了一种基于PLC的CHECK方式闭塞子系统。最后就其安全性、可靠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提速干线编组站出发子系统内部匹配与协调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提速干线编组站货物列车到发时刻不均衡运营特征,根据编组站作业特点和要求,运用排队论和随机过程理论,对出发子系统转场和接车可靠性、临界密集出发时间进行计算分析。认为出发子系统允许的接车延误概率应控制在0.12以内;当区间通过能力利用率在繁忙时间达0.85以上时,出发场的到发线应在10股以上。提高出发子系统转场和接车可靠性的措施包括:提高无调比、适当增加出发场到发线数量、降低编组调车机车的作业负荷、减小出发时间间隔不均衡系数。给出一定出发强度下的临界密集发车时间计算式,便于指导运输组织工作。改善出发子系统匹配与协调关系的有效途径包括:合理配置列检组数、转线接车延误率控制在10%以内、密集到发期间区段通过能力利用率不能超过90%、降低衔接区间发车时间间隔变异系数、连续高密集发车时间不能超过临界发车时间、适当增加分类线及到发线数量、优化列车运行计划、平衡双向系统作业负荷、加强管理、优化运输组织。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国内外CBTC(基于通信的列车控制)系统的结构特点.针对典型CBTC系统存在的问题,着重分析了CBI(计算机联锁)和ZC(区域控制器)均采用同一硬件和同一软件的轨旁控制子系统一体化方案,给出了该方案下轨旁控制子系统为列车计算行车许可的方法.最后对一体化的CBTC系统与典型CBTC系统下开放信号机、关闭信号机、人工解锁进路、解锁保护区段及CBI采集列车包络占用区段延时检测等功能的实现方式进行对比.对比结果表明,采用轨旁控制子系统一体化方案的CBTC系统可以减少子系统间的接口,降低ZC和CBI间的功能耦合度,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19.
简要介绍ZPW-2000A监测子系统的构建和特点,并分析子系统采集的内容和各种采集设备的功能。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TMIS中编组站报点子系统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软件修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