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建筑企业作为我国“走出去”战略的主力军,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文章阐述了在当前世界经济形势下,中国建筑业要站稳脚跟,扩大国际建筑工程市场,应注意安全、质量、资源配置和风险防范等几个重要环节,转变经营方式,找到“走出去”战略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2.
20多年改革开放的经验告诉我们:要解决中国的问题,只把眼睛盯在国内往往很难找到出路,必须把改革和开放连在一起。面对中国经济汇入全球化浪潮的历史性机遇,中国企业面临“走出去”占领国际市场的历史性机遇。在此背景下,2004年11月5日至6日,由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外交学院和中远集团联合主办了“2004·利用外交资源实施‘走出去’战略高层研讨会”,旨在为中外所有关心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各界人士提供一个良好的交流机会,探索一套充分利用外交资源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思路。"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邵宁、外交部部长助理沈国放、…  相似文献   

3.
“走出去”战略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0年国家明确提出要实施“走出去”战略。迄今短短几年,无论是企业“走出去”的实践,还是学界对“走出去”战略的理论研究都取得了长足进展。当前,实施“走出去”战略正面临着新的形势、新的情况,“走出去”作为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经济现象,内容更加丰富,很多问题值得进一步思考和探计。[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走出去"是当前我国港口企业关注的热点,一方面,有利于企业发展壮大、实现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也使企业面临是否"走出去"、何时"走出去"、走向哪些区域和项目等重大战略选择一、港口企业"走出去"的宏观背景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一方面,我国企业国际竞争力提高;另一方面,面临结构调整和产能过剩的压力。针对发展新形势,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4年9月和10月分别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  相似文献   

5.
最近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必须深刻认识“又好又快”发展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强调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以提高“竞争力和控制力”为重点。要继续实施“走出去”战略,支持“有实力、守信用”的企业走出去。我国实行政企分开的港口管理体制改革以后,许多港口企业  相似文献   

6.
在全球化的大趋势下,中国企业要想做大做强,必须实施“走出去”战略,而进入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市场对打造国际化企业来说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7.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加强以及国际贸易的加速发展,国内现代物流企业伴随生产制造业领头企业国际业务的开拓,实施“走出去”战略、开展海外经营成为必要。不仅是中远物流有限公司等一批骨干龙头企业在海外经营多年来取得了瞩目的业绩,国内其他一些有实力的物流公司也计划走出国门,开拓国际市场。但怎样才能很好地实施“走出去”战略,科学地开展海外经营,实现既定的目标,需要认真地加以研究。实施走出去战略、开展海外经营的必然性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政府陆续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出口的产业政策,实施“出口导向型”战略。在这种大的政策…  相似文献   

8.
<正>由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区位、知识产权转化吸收能力等方面存在不同,中国企业在"走出去"时应当区别不同国家,选择差异化的战略模式一、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影响因素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过程受到国内因素的影响,比如国家是否扶持乃至提供技术信息服务,资金融通、税收优惠、境外担保等直接支持,以及所在产业是否具备特定优势,即支持某一特定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另一方面,东道国自身的因素也影响巨大,比如东道国的法律、经济、政治因素,  相似文献   

9.
杨莉 《中国船检》2011,(9):17-17
中国要实现"走出去"战略关键是两点,一是实体产业走出去;二是中国资本走出去,走出去过程中如何实现资金的安全和有效?全球金融危机之后,世界海事格局发生快速而深刻的变化,中国资本对国际经济的影响力日益凸显.  相似文献   

10.
中远旗下的中远太平洋有限公司获得希腊比雷埃夫斯集装箱码头35年特许经营权,并在接管1年后成功运营,这是中国企业走向海外的又一个里程碑式的经典案例。比雷埃夫斯港集装箱码头是中国企业首次在国外获得全资经营的码头,是中国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标志性项目之一,展示了中远作为全球航运巨头的国际影响力,也是我国经济外交政策的具体体现。近日,中远报道组走进希腊比雷埃夫斯港,通过实地采访,解密中远人在接手该港集装箱码头过程中克服种种困难的勇气以及化解重重危机的智慧。通过总结提炼中远在欧洲发达海运国家经营国际化现代码头的阶段性成果与经验,为建立“以航运合作深化经济交往,以经济交往促进共同发展”的战略模式,进一步提升“走出去”战略的广度与深度提供了有益借鉴与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1.
郑言 《船艇》2003,(8):6-11
党的十六大提出,“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回顾我国船舶工业二十多年来的发展历程,深感到十六大提出的“走出去”战略,是邓小平对外开放思想在新时期的重要发展,是我国船舶工业面对国内外新形势,继续取得跨越式发展必须坚持和积极实施的重大战略。 一、25年来,我国船舶工业坚  相似文献   

12.
肖钟熙 《中国港口》2003,(11):38-39,43
<正>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下简称《决定》)提出:要“增强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的能力”,要求“继续实施‘走出去’战略,……促进我国跨国公司的发展。”因此,一切有能力参与国际竞争的行业都应该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了“引进来”和“走出去”并举的战略部署,为今后20年我国的对外开放明确了目标。在全球化蓬勃发展的今天,“走出去”成为中国着眼于大发展的企业顺应历史潮流所必须做出的抉择。南通中远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作为当年船舶工业屈指可数的几家三资船厂,经过短短几年发展,已成为国内外造船领域一匹“黑马”。它的快速崛起正是对“引进来”开放战略的成功实践,对于我国船舶工业引进外资,尽快缩小与世界造船强国的差距,实现造船强国的战略目标有着深刻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4.
20多年改革开放的经验告诉我们:要解决中国的问题,只把眼睛盯在国内往往很难找到出路,必须把改革和开放连在一起.面对中国经济汇入全球化浪潮的历史性机遇,中国企业面临"走出去"占领国际市场的历史性机遇.在此背景下,2004年11月5日至6日,由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外交学院和中远集团联合主办了"2004·利用外交资源实施‘走出去'战略高层研讨会",旨在为中外所有关心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各界人士提供一个良好的交流机会,探索一套充分利用外交资源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加强以及国际贸易的加速发展,国内现代物流企业伴随生产制造业领头企业国际业务的开拓,实施“走出去”战略、开展海外经营成为必要。不仅是中远物流有限公司等一批骨干龙头企业在海外经营多年来取得了瞩目的业绩,国内其他一些有实力的物流公司也计划走出国门,开拓国际市场。但怎样才能很好地实施“走出去”战略,科学地开展海外经营,实现既定的目标,需要认真地加以研究。  相似文献   

16.
进入新世纪,我国对外开放将从以“引进来”为主,转向“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的新时期,这是我国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到了一个新阶段的重要标志。参照其它发展中国家的经验和中国的国情,劳动相对密集的服务业应该成为我国“走出去”的重点产业之一,并带动产生一批真正的大型跨国企业集团。  相似文献   

17.
进入新世纪,我国对外开放将从以“引进来”为主,转向“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的新时期,这是我国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到一个新阶段的重要标志。参照其它发展中国家的经验和中国的国情,劳动相对密集的服务业应该成为我国“走出去”的重点产业之一,并带动产业一批真正的大型跨国企业集团。  相似文献   

18.
中远集团海外资产规模逐年扩大,目前海外资产已占到集团总资产的50%左右。作为集团整体的重要组成部分,集团海外企业和国内企业相互配合,积极贯彻中央“走出去”战略,为集团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适逢中远集团成立45周年之际,中远欧洲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欧洲公司”)杨斌总裁接受了本刊记者的采访,展望了欧洲公司的“走出去”战略和未来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邢丹 《中国船检》2011,(3):34-34,114,115
未来10年是我国海运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金融危机导致国际贸易格局发生较大变化,进而使全球海运业进入结构调整期.有可能出现新一轮的并购和整合重组。把航运业列为战略性重点发展服务业,研究和采取相应措施.鼓励和支持我国海运企业进一步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和整合.  相似文献   

20.
30年的改革开放大浪淘沙,随着海外扩张的光环逐渐褪去,中国企业国际化之路的艰辛现状被逐渐还原:一些企业在全球化的洗礼中倒下,而另一些企业则在迅速崛起,在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进程中更好地参与了国际竞争与合作,不断提高资产质量,通过规范化的运作为自身赢得全球竞争力和广泛的发展空间,同时也增强了国家的经济实力,扩大了国家在国际上的影响力。纵观中远太平洋15年的发展历程,正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进入历史新阶段时期,也是中远集团自1993年成立以来不断向国际化、现代化方向迈进的历史时期。中远太平洋的成功是中国国有企业“走出去”战略的重大成果,是中国航运企业提升国际地位与国际影响力的缩影. 世界的竞争,就是经济的竞争,竞争的主体是企业。只有中国涌现出一批具有跨国竞争力、真正“走出去”的强势企业,才能真正拥有参与国际竞争的实力,这是完成我国从经济大国到经济强国转变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