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程新岩  刘楷 《水运管理》2010,32(10):25-28
阐述海员证的意义、地位及世界航运环境变化现状,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员证管理办法》对海员证的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应我国航运企业发展和进入国际海员劳务市场的需要,提出改革现有海员证管理办法建议:设定海员证申报新程序;放宽海员证申领范围;建立国家海员劳务数据库;将海员证管理工作纳入船员考试、评估和发证质量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2.
海员劳务输出面临的机遇与中国航海教育改革   总被引:19,自引:13,他引:6  
章分析了国际海员劳务市场的情况,讨论了中国海员劳务外派的发展前景和面临的困难以及中国海员的弱点,提出了对我国航海教育和船员培训进行改革的若干设想。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伴随海运业务的发展,国际海员劳务市场处在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特别是高级船员一直供不应求。在发达国家劳务成本居高不下、发展潜力有限,亚洲等新兴海员劳务市场发展方兴未艾的情况下,以强大的人力资源为后盾的中国海员劳务市场已经迎  相似文献   

4.
一、海员劳务市场之现状 随着国际航运业的发展,国际海员日益缺乏。据有关资料统计,目前世界船队需要船员100万以上,其中高级船员约占40%,普通船员约占60%。据预测,从现在起到2000年,国际航运海员市场大约缺少30多万高级船员和40多万普通船员。发达国家基于船员紧缺、船员费用高等问题,他们一方面大力加强船舶现代化,减少在船编制人员;另一方面则积极从发展中国家输入船员劳务,使得国际海员劳务市场日渐东移。 已于1997年2月1日生效的《STCW/95国际公约》,对航运公司的船员素质又提出了新的要求,给国际航海教育培训和船员劳务市场带来新的变化,国际海员劳务市场正朝着有利于我国海员外派的方向发展。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过去在国际海员劳务市场中占有份额较少。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扩展海员劳务的国际份额,这无疑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极好机遇。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伴随海运业务的发展,国际海员劳务市场处在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特别是高级船员一直供不应求。在发达国家劳务成本居高不下、发展潜力有限,亚洲等新兴海员劳务市场发展方兴未艾的情况下,以强大的人力资源为后盾的中国海员劳务市场已经迎来了发展的春天。如何抓住这一机遇,不断提升中国船员的综合竞争力,是我们今后一段时间主要的努力方向。当前我们的首要任务是,以全球化的视野,全面提高船员综合素质,继续加大对船员的培训培养力度,真正培育出适合市场需要的合格船员,在世界海员劳务市场树立中国船员的品牌,扎扎实实地将魏家福总裁签署的《中远集团可持续发展报告》提出的履行全球契约和社会责任义务真正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国际航运界曾流行这样一种说法:中国将于2005年以后逐步取代菲律宾成为世界第一海员劳务输出国。国际航运界的有关报刊也纷纷报道了这一预测,令国内的一些船员公司和劳务代理公司产生错觉,以为国际海员劳务市场上的“中国时代”就快  相似文献   

7.
吴明华 《航海》2015,(1):8-9
<正>新年伊始,一项开放、便利的新政有望惠及65万中国船员。交通运输部海事局日前下发《关于个人申办海员证有关事项的通知》,从今年3月1日起,我国将取消海员证单位申办限制,实施个人申办海员证。这一新政宣告沿袭数十年由航运单位统一申办和管理海员证的传统模式将成为历史,助推船员劳务市场改革。船员劳务市场化方兴未艾改革开放36年间,我国在船队规模跃居全球第二的同时,也成为海员增长最快、数量最多的国家。随着中国海运业与国际航运的进一步接轨,一方面,船员劳务市场化逐步加深,  相似文献   

8.
经过国内多家劳务公司及其驻海外代表的共同努力,中国海员近年来陆续突破了挪威、希腊、德国、英国等欧美国家的劳务市场,但基于中国海员的整体素质仍然不高,我们要想与菲律宾、波兰等国在劳务外派领域一拼高下仍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到目前为止,中国的外派海员总人数离预期目标相距甚远,与菲律宾的20万名外派海员相比,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9.
随着世界贸易不断增长,国际航运业持续发展,航运人才紧缺,国际海员劳务市场潜力巨大。位于内陆的河南省新乡市抢抓机遇,大力发展海员外派输出,努力打造“中国中西部地区最大的海员基地”,走出了一条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国外有效转移的新路子,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中国海事局非常  相似文献   

10.
菲律宾海员劳务外派成功经验及其借鉴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阮巍 《中国航海》2003,(4):74-77,81
通过对菲律宾在劳务外派方面的相关法律、规章的分析,对其劳务市场的监督和管理、劳务输出主管机关和机构、各种保障制度和后勤措施、航海教育的培训体系和海员素质以及对外营销策略等方面的成功经验作了探讨与总结。指出这对进一步扩大中国海员对外劳务输出有一定的指导价值,我国应该在这几个方面采取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我国海员劳务外派业务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经过30多年的不懈努力,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外派规模,并逐渐成为国际海员劳务市场的一支重要力量。据初步估算,目前中国海员服务于外国籍和港澳台地区籍船舶每年约10万人次,并且这一队伍正以每年7 000人次左右的规模扩大。  相似文献   

12.
世界海员劳务市场趋势与我国海员培训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世界海员劳务市场的趋势,提出了我国海员培训适应世界海员劳务市场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1979年9月经国家批准,中远向日本的一家船公司派出第一批船员,从此揭开了中国海员劳务输出业的序幕,也写下了中国海员进军世界航运市场的新篇章。 1993年8月5日中远劳务公司成立之后,劳务外派业务更是如虎添翼。7年来,中远劳务公司累计外派海员及其它劳务人员9.8万人次。经济效益逐年增长。公司在1998年全国最大50家外经企业排名中(按完成营业额排序)已名列第17位,发展成为如今全国最大的海员输出机构。1996年公  相似文献   

14.
冯伟利 《中国水运》2007,5(11):14-15
提高船员的整体素质和参与全球船员劳务市场竞争的能力,可以向海外市场输出大量优质的海员,加快中国海员进军欧美劳务市场的步伐,进一步增强我国海员走向国际劳务市场外派行业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范永峰 《中国水运》2006,4(7):12-13
现代航运的发展,使更快的船舶和更大的运输能力投入经营,也使得对适任船员的要求和国际劳务发生了很大变化.中国作为第四大航运大国,拥有十分丰富海员人力资源,但每年参加外派的船员仅占国际船员人数的5%.本文通过对世界海员劳务输出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的分析,又结合我国海员劳务输出市场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善我国海员劳务输出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6.
雷海 《航海技术》2005,(2):75-76
(1)全球经济一体化与国内市场经济深化,使航运企业所处大环境有很大变化。国外航运公司利用我国“改革开放”的政策并给予“国民待遇”纷纷抢占我国航运市场。例如:2003年上海出口1000万TEU集装箱,中国集装箱运输龙头中远和中海两家公司仅占不到1/4;同时在争夺航运人才方面与我们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国内航运企业,也利用我国劳动力充沛和成本较低的优势,积极参与国际海员劳务市场的竞争。  相似文献   

17.
<正>上海中波航运管理有限公司隶属于新中国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中波轮船股份公司(简称中波公司),负责对中波公司中方所属与航运相关企业的领导管理,下辖中波船员公司、上海弘发航运有限公司、上海中波国际船舶管理有限公司、中波国际海运研发中心。中波船员公司是中波公司专业从事国际海员劳务的业务管理部门,不仅为中波公司自有船队派员,也开展海员劳务外派服务。公司具备中国海事局甲级船员服务机构及外派海员服务机构资质,通过DNV-GL ISO9001:2008认证,拥有一支高素质船员队伍,能够适应现代大型重吊船、杂货船、集装箱  相似文献   

18.
新年伊始,一项开放、便利的新政有望惠及65万中国船员。交通运输部海事局日前出台《关于个人申办海员证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规定,从今年3月1日起,我国将取消海员证单位申办限制,实施个人申办海员证。这一新政宣告过去数十年沿袭至今、由航运单位统一申办和管理海员证的传统模式将成为历史,也预示着船员的市场化改革将进一步加快推进。船员劳务市场化方兴未艾  相似文献   

19.
杨千 《中国海事》2009,(7):46-48
航运业随着经济全球化快速扩展,对海员的需求日益增长。文中通过对国际海员劳务的重要性、国际海员劳务环境以及我国海员劳务竞争力的分析,提出大力发展国际海员劳务输出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并结合实际提出了提高我国海员劳务竞争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声音     
我国外派海员队伍结构仍需优化——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徐祖远6月24日,徐祖远副部长在2011年中国海员大会上发表关于全国海员外派工作的讲话指出,中国已成为世界海员劳务重要输出国之一。但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目前海员外派发展仍面临困难:一是外派海员总体数量在世界航运市场所占份额与海员大国的地位不相称,外派海员队伍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