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功率车用发动机排气系统隔热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大功率车用发动机的使用要求,对排气系统隔热材料进行了严格的复验和筛选,进行了排气系统表面温度测量研究和隔热施工工艺研究,制定了表面温度测试规范和隔热施—工艺规程,进行了隔热材料模拟考核试验和发动机台柴考核试验。根据试验结果,确定该应用研究是否达到预定目标。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常用汽车内饰顶棚的基本结构与性能要求,提出顶棚多层隔热材料的结构设计方法和隔热理论基础,利用瞬态平面热源法测得基材和复合材料导热系数,优选导热系数小及反射热波能力强的材料制成复合隔热材料,借助于汽车乘员舱模型中的多种复合材料隔热性能试验比较,给出汽车内饰顶棚最优复合材料构成。试验结果表明,优选复合隔热材料与某原有车用材料的热流透过率相比可以减少超过10%。  相似文献   

3.
大客车车身隔热性能的好坏对乘坐舒适性及能源消耗影响很大。文中论述车身隔热的意义;分析车身隔热的机理;讨论较好的隔热结构,常用隔热材料的特点及应用;提出了改善隔热效果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隔热材料的性能,对汽车车身隔热材料的要求,以及隔热层厚度、布置方式对汽车车身隔热效果和经济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夏季开车,阳光中的紫外线可能灼伤汽车内饰,使一些内饰件老化。同时汽车内部温度升高,也使空调使用频率提高,增加油耗,所以贴膜是十分必要的。汽车防爆太阳膜是一种新型车窗隔热材料。它具有良好的隔热节能、防紫外线、防爆、防眩光等性能。因此,自汽车防爆太阳膜(防爆隔热纸)进入我国汽车美容市场以来,受到了业内人士和广  相似文献   

6.
从隔热材料、厢体制作技术和密封性能三个主要方面探讨了影响冷藏车隔热性能的因素,并提出冷藏车隔热性能提升的发展方向,以期为冷藏车产品隔热保温性能的提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电池系统作为纯电动汽车惟一的动力来源,其热管理设计对电动汽车工作性能至关重要.采用隔热材料、空调压缩机散热、半导体制冷风扇散热3种方法进行电池组热管理设计,进行高温环境下的热性能测试,结果表明:隔热设计可有效减少高温热辐射进入电池箱内部,降低电池组温度受外部高温环境的影响;在电动汽车行驶过程中,隔热材料未明显增加电池组的温升;相对其他两种设计,隔热设计的热管理效果明显、结构简单、成本低、易于产业化.  相似文献   

8.
三元催化转化器工作效率的双氧传感器监控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汽车上安装三元催化转化器监控系统是为了及时的发现催化器的故障,并提醒车主进行必要的检修寻找导致催化器工作效率下降的原因,从而保证催化器始终具有较高的净化效率。众所周知,在汽车上直接使用废气分析装置来检测三元催化转化器的转化效率是不切实际的,即使可以这样做其成本也是相当高的。因此,世界各大汽车制遗商及研究机构都致力于寻求一种间接评价催化器工作效率的方法。他们期望在一些较为容易测得的参数与催化器工作效率之间建立一种关系,然后通过对这些参数的测量来评价催化器的净化效率。  相似文献   

9.
文章介绍了常用商用汽车地板上下隔热的基本结构与性能要求,提出地板多层隔热材料的结构设计方法和隔热理论基础,利用瞬态平面热源法测得基材和复合材料导热系数,优选导热系数小及反射热波能力强的材料制成复合隔热材料,借助于汽车台架试验和实际路试多种复合材料隔热性能试验比较,汽车地板上主地毯可以吸收和反射由底盘向驾乘舱传递的结构噪音。在所用材料上,有使用地毯和毛毡的,也有使用无纺布和毛毡的。文章采用2层结构复合地毯总成的设计理论,来提升各项性能指标,以用来适应市场的新需求。  相似文献   

10.
刘超  朱可 《商用汽车》2023,(3):112-113
本文针对纯电动客车顶置电池状态,分别测试电池罩盖加装隔热材料和不加装隔热材料2种状态下,车辆在38℃环境下,开启空调制冷匀速40km/h的工况下,在环境舱内验证电池罩盖内有无隔热材料对于顶置电池的影响。结果表明无隔热材料状态相比有隔热材料状态下的动力电池温升高8℃。  相似文献   

11.
夏季开车,炎炎烈日不但会灼伤驾驶员的皮肤,同时阳光中无情的紫外线还可能灼伤汽车内饰,使一些皮件老化。汽车内部温度升高,也使空调使用频率提高,增加了油耗,所以贴膜是十分必要的。汽车防爆太阳膜是一种新型车窗隔热材料。它具有良好的清晰性、无视线盲区、高隔热节能、防紫外线、防爆、防眩光等优异性能。因此,自汽车防爆太阳膜(防爆隔热纸)进入我国汽车美容市场以来,受到了业内人士和广大爱车族的青睐。  相似文献   

12.
杨伦  姚源 《天津汽车》2010,(11):43-46
依靠经验或半经验设计三元催化器需耗费大量精力和财力,且设计周期长,利用CFD软件仿真分析催化器内部流场可大大缩短设计周期。文章在Gambit软件中建立了某款三元催化器3维流体离散模型,用Fluent软件分析了三元催化器的压力、温度、速度和湍动能等内部流场分布,并介绍了催化器收缩管和扩压管锥角对催化器内流场的影响。表明随着催化器收缩管和扩压管锥角的减小,催化器背压减小,流动能量损失减小,气流的有效流动区域增加,有利于提高载体的利用率,进而提高催化器催化转化率。该方法对三元催化器优化设计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针对排气催化器在发动机台架试验中发生的支架失效问题开展研究,通过材质分析、断口宏观/微观形貌观察及焊缝金相分析,确定零件的失效模式和原因。结果表明:排气催化器支架焊缝焊根未焊透,导致焊缝连接强度降低,引起焊缝开裂。建议改进排气催化器支架焊接工艺,避免产生焊根未焊透缺陷。  相似文献   

14.
华觉源 《车用发动机》1994,(5):52-52,54
柴油机采用排气催化器是降低排放所用的一种后处理方法.催化器使用中会因碳烟颗粒的堵塞而妨碍其正常工作,催化器的再生成为当前十分注目的关键问题.美国的两家公司联合开发了一种具有单独热源,可以独立于车辆和发动机的再生系统.  相似文献   

15.
采用缸内后喷和排气管喷油的DOC辅助DPF再生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克服传统喷油助燃再生方式存在的火焰难以形成、点火容易丢失和引起二次污染等问题,采用了缸内后喷与排气管喷油相结合的微粒捕集器(DPF)再生系统。利用台架试验研究了缸内后喷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为满足氧化催化器(DOC)工作温度需求,在发动机排气温度250~350℃范围内的工况进行试验,得到不同工况下的最佳缸内后喷时刻、喷油量和排气管喷油量,并绘制了相应的MAP图。  相似文献   

16.
王延昭  李孟良  徐达 《天津汽车》2006,(1):16-17,22
简要介绍了催化器的结构组成和工作原理,重点论述了三效催化转化器的失活机理,由于长期处于高温状况下工作造成的热失效和燃料中的S、Pb、Mn及润滑油中的Zn和P等造成的催化器的化学中毒,详细介绍了热中毒和化学中毒对催化器性能的影响。最后文章介绍了几种现场评价催化器失效的简单方法和对催化器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的理化分析方法,对催化器进行全面具体的分析。  相似文献   

17.
柴油机尿素SCR催化器优化设计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运用计算流体力学手段对柴油机SCR催化器内排气流动、尿素水溶液喷射雾化、液滴蒸发、尿素热解和催化剂表面化学反应等整个NOx后处理过程进行了模拟,通过考察不同方案下载体前端面的尿素浓度分布及NOx转化率,研究了还原剂添加位置、喷嘴型式以及催化器入口扩张管形状等因素对催化器系统NOx转化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为催化器的优化设计提供了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18.
北京英泰世纪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废气净化领域,主要从事内燃机尾气后处理系统装置的研发、生产及销售。公司面向国内外整车制造和催化器封装企业,为汽车、摩托车、全地形车及小型通用发动机生产厂商提供满足美国、欧盟、日本、印度、巴西及我国现行排放标准的系统解决方案及产品。公司拥有年产150万件的金属载体催化器生产线,是国内金属载体催化器的主要供应商。公司承担了国家十一五863重点项目“摩托车排放污染控制技术”课题,十一五期间将建成年产500万件、满足国Ⅲ以上摩托车排放标准的高性能催化器生产线。热忱欢迎国内外客户前来洽谈合作,北京英泰恭候您的光临!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目前研究较多的吸附还原催化器和选择还原催化器。指出,对于吸附还原催化器,催化器在富氧时储存NOx及在短时间接近当量比的浓混合气燃烧时还原NOx,因此空燃比控制问题至关重要,还需解决硫中毒的问题;对于选择还原催化器,适当增大HC/NOx的比值,对活性金属组成配比及含量进行优化或添加某些氧化物,均可提高NOx转化率。对热稳定性及水蒸气中毒等问题也进行了分析,并讨论了稀燃催化器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0.
浅拉深小曲率外覆盖件面畸变的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浅拉深小曲率外覆盖件与深拉深覆盖件相比,具有塑性变形小、回弹量大,零件定形性差、变形不均匀等特点。因此,其在冲压过程中,在冲压零件形状急剧变化的部位周围表面易产生局部起伏(或凸凹),即面畸变,而无论从白车身的焊接还是油漆后的外观要求,这些外覆盖件的面畸变是不允许的。本文从浅拉深小曲率外覆盖件冲压过程的变形特点入手,分析了面畸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