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小陆家嘴地区东起浦东南路,西至黄浦江,南起东昌路,北至黄浦江,区域面积约1.7平方公里。立体交通发达,明珠环及人行天桥系统促进了人流与车流的分离,3条隧道方便了浦江两岸的联系,银城中路地道和陆家嘴环路地道促进了小陆家嘴内部的快速交通。随着小陆家嘴的日益繁荣,交通压力不断增大,如何在现有道路格局基本成型的前提下,进一步完善交通  相似文献   

2.
高速公路由于交通事件的发生导致正常交通流发生改变,为了消散车流拥挤或阻塞,减少排队延误,应采取一定干预措施。运用流体力学车流波理论,分析了交通事件和干预措施综作用下对车流状态的影响,建立了关于车速与交通密度线性模型下的车流波波速模型,这些模型为有效确定事件处理方案,尽快消除拥挤或阻塞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交通事件的发生导致高速公路正常交通流发生改变,为了促进发生交通事件时车流拥挤或阻塞的消散,减少排队延误,应在事件发生点上游对车流采取一定干预措施.运用流体力学车流波理论,分析了交通事件和干预措施综合作用下对车流状态的影响,建立了基于车速-交通密度线性模型下的车流波波速模型,干预作用产生的干预波和交通事件影响产生的集结波、启动波、消散波相互作用下的车流波位置和对应时刻模型以及分流干预措施解除时刻模型.这些模型为有效确定事件处理方案,尽快消除拥挤或阻塞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针对混合自行车流的异质特性,从空间比和感知密度概念出发,分别对3种混合自行车流状态的密度及流量进行计算,并根据元胞传输模型得出混合自行车流交通波计算公式. 采用昆明市6种不同自行车道宽度的实际调查数据,以停车波和启动波作为验证参数,并与单一车流交通波(LWR)模型计算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不同自行车道宽度下本文模型计算精度均高于单一车流交通波(LWR)模型;从MAPE可以看出,本文模型的停车波、启动波计算精度较单一车流交通波(LWR)模型分别提高9.25%、13.64%,表明本文模型能较好地描述混合自行车流运行特征,为进一步揭示混合自行车流交通机理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如果人行天桥架设在信号灯前停车线的上方,往往会有很多车辆在停车线处等待通行或准备停车待行,平均车速较小,一旦人行天桥出现结构问题,将造成严重的事故,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为排除此类安全隐患,以选择平均车速较大且避开因交通信号灯等因素引起车辆停驻的区域为原则,提出了一套"宜动避静"的人行天桥选址方案。  相似文献   

6.
近年,不少城市为推广低碳和可持续发展,开始鼓励市民以步行取代开车,更认真地反思“以车为主”的规划理念,重新考虑城市空间分配的优次问题,提出“以人为本”的规划主张。香港人口密集,居民多使用公共交通,亦因此经常作短距离步行,往来公共汽车站及接驳交通。可是,香港的交通规划一味注重大型基建,交通政策强调车流畅顺,往往忽略了行人的基本需要。透过香港特殊区域案例,探讨城市的步行环境、发展世界级步行城市的基本元素及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7.
根据不同性质停车场进出车流规律的实际统计数据,建立了停车场高峰小时进出车流量模型;再基于交通流理论,分析了停车场出入口两种交通组织形式下进出车流对相连道路车流的影响;分别对两种进出车流影响下的道路通行能力进行了计算,得出了停车场建设规模与建成后道路通行能力的关系;运用VISSIM仿真软件对两种出入口交通组织形式进行了可视化仿真分析和仿真数据统计,验证了停车场建设规模与其对道路通行能力影响的相关性。研究表明:停车场选址、建设规模和出入口交通组织等必须考虑对道路通行能力的影响,确保城市道路交通顺畅。  相似文献   

8.
香港高效便捷的公共交通扫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香港是世界上道路交通最为繁忙的地区之一,以车辆数目计,每公里道路多达275辆车。然而,虽然街道狭窄、车流不绝,但却交通顺畅,罕见都市“富贵病”——大塞车景象。  相似文献   

9.
运用流体力学车流波理论,分析了交通事件和干预措施综合作用下对车流状态的影响,建立了基于车速———交通密度一般模型下的车流波波速模型、干预作用产生的干预波和交通事件影响产生的集结波、启动波、消散波相互作用产生的车流波位置和对应时刻模型以及分流干预措施解除时刻模型.这些模型或关键参数的确定,为有效确定事件处理方案,尽快消除拥挤或阻塞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交通事件和干预作用影响下的高速公路车流波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用流体力学车流波理论,分析了交通事件和干预措施综合作用下对车流状态的影响,建立了基于车速———交通密度一般模型下的车流波波速模型、干预作用产生的干预波和交通事件影响产生的集结波、启动波、消散波相互作用产生的车流波位置和对应时刻模型以及分流干预措施解除时刻模型.这些模型或关键参数的确定,为有效确定事件处理方案,尽快消除拥挤或阻塞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在对左转车流及掉头交通流冲突特性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左转车流的交通影响;并根据交通分流的原则,提出左转专用道右置的交通措施及适用条件.选取武汉市长江大道—淮海路交叉口为研究对象,分析左转专用道右置的基础和前提,并提出实施右置方案需要完善的交通工程设施.  相似文献   

12.
人行天桥建设在我省刚起步。为此,文章介绍了省城长沙建设工程规模较大的八一路与韶山路交叉人行天桥工程的地理位置,交通情况,设计方案比较,主要技术指标,设计特点,并分析了建成后的效果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以我国混合车流作为高等级公路交通流的基本构成,分析混合车流的交通特性,采用实地采集数据和计算机模拟仿真相结合的手段,得到了不经换算的混合车流条件下不同交通总量和不同车型比例速度,密度和流量三大参数的偌模图。  相似文献   

14.
非机动车逆行严重威胁驾驶人的人身安全,且对道路通行效率影响极大。为研究逆行行为对混合自行车流交通特性的影响,建立了考虑逆行行为的混合自行车流微观仿真模型,通过仿真分析电动自行车比例、逆行车辆比例对混合自行车流的影响以及单侧双向非机动车道的设置条件。研究结果表明:逆行行为会降低混合自行车流的速度和流量;混合自行车流的速度和流量与逆行车辆比例成非线性关系;车流密度相对较小时,随着密度的增加低逆行比例的车流平均速度下降速度比高逆行比例的车流平均速度下降速度快;逆行比例较小时的最大流量比逆行比例较大时的最大流量小;合理设置单侧双向非机动车道可以提高通行效率。  相似文献   

15.
关于自行车出行的几个相关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自行车交通现状的描述,提出了自行车交通的特点以度自行车出行特征,最后根据自行车车流的形态建立自行车车流模型,应用自行车车流模型建立计算自行车通行能力模型,同时根据实地观测数据来标定模型中的各项参数。  相似文献   

16.
城市人行天桥的建造可以缓解城市不断增长的交通压力,拱式人行天桥因造型优美在城市中得到了大量采用。首先给出了某钢管拱人行天桥的主要设计指标,随后建立了有限元模型,对桥梁结构的静力、动力及稳定性3个方面进行了校核计算。在满足设计规范要求的同时,也为同类桥梁的设计与校核计算提供了参考案例。  相似文献   

17.
主要运用启发式搜索和机器学习研究港区单路口交通控制。首先将港区路口交通流状态表征为两个状态变量,然后建立了港区单路口交通控制的启发式搜索和机器学习模型,并运用模型对双向车流不对称、双向车流对称和交通流动特性随时间变化的港区单路口进行仿真实验。  相似文献   

18.
对交通噪声和路面振动信号进行频谱分析,研究交通噪声和路面振动随交通量、车流密度、车流速度、路面材料和路况变化的频谱特征.采用信息融合技术融合交通噪声信息和路面振动信息,提取表征交通状况和交通事件的特征量;融合道路同侧相邻传感器的信息,判断交通事件的发生位置.  相似文献   

19.
定义了交通微循环支路交叉口上各进口道左转与直行车流的阻抗函数,其与交叉口上所有进口道左转与直行车流量有关;以最小化总行驶时间为目标,考虑支路通行能力约束及微循环交通组织优化方案下的驾驶员路径选择行为,建立了双层规划模型,对城市微循环交通组织进行优化;介绍了对模型求解的遗传算法;并进行了算例计算,得到车流组织优化方案,验证了模型与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针对城市道路断面车流数据采集,文中提出了基于地磁检测技术的道路断面交通数据采集系统技术方案。该方案根据城市道路断面车流数据采集需求,结合地磁检测技术原理,搭建车流数据采集系统框架,最后通过具体实施验证了系统的可行性。通过实施效果表明,地磁检测技术作为新型的道路断面交通检测技术,安装和维护方便、检测灵敏度高、时间占有率检测准确、可检测参数较多、适合于城市重点道路断面的车流数据采集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