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为缓解城市用地资源紧张与交通需求不断增长之间的矛盾,对中央商务区地下交通系统的规划设计方法进行了探索。在案例分析基础上总结城市中央商务区综合交通系统规划建设的成功经验,探索地下交通系统的平面和竖向布局模式,并对郑州龙湖金融中心地下交通系统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地下交通系统作为地面交通系统的补充和延伸,能够通过建设地下轨道、地下道路、地下停车、地下人行通道等措施,提升交通承载力、平抑交通需求、实现人车分离,从而达到缓解交通压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城市核心区地下空间的综合开发已成为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目前我国地下空间交通规划体系尚未完善,开发建设中存在交通功能单一、使用低效等问题.本文通过总结分析地下空间交通规划发展趋势、策略以及布局特点,以南昌市崛起广场地下空间开发项目为例,提出结合轨道、公交、慢行、停车及公建配套等设施进行综合开发,打造集交通、文化、休闲、展览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地下公共活动空间,望能为其它类似项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从城市中心商业区(CRD,Central Retail District)到今天的城市中央商务区(CBD,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现代CBD已快速完善其独特内涵,包括拥有高盈利水平产业,拥有商务空间的最高聚集度,拥有最高的交通可达性,拥有最高的地价,以及包括与城市最初的发源地、目前的地理中心有一定关联性的其它特征等。CBD由此之于城市在政治、经济、金融、交通等各方面的效能被相应放大。这种强力势能在空间上的辐射造成了CBD在土地使用、交通等问题上的激化,因而探讨解决CBD的交通问题成为国内外交通人关注的一个焦点。[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王睿  杨大伟  张玉 《黑龙江交通科技》2010,33(10):144-144,146
通过对西安市交通现状的分析,从城市发展及动态交通、静态交通供需平衡的角度出发,提出了解决西安市交通矛盾的方法——开发地下交通空间。进而提出了核心区地下轨道交通系统、地下步行系统、地下人行过街通道和地下停车系统的规划要点和构想。  相似文献   

5.
以温州会展商务区为例,对城市地下空间的交通组织规划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地下空间交通组织规划的构成部分和规划组织原则,并对城市地下空间的步行、车行、地下及地面交通衔接系统进行了系统解构、功能分析和方案介绍,研究成果可供国内外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借鉴。  相似文献   

6.
以温州会展商务区为例,对城市地下空间的交通组织规划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地下空间交通组织规划的构成部分和规划组织原则,并对城市地下空间的步行、车行、地下及地面交通衔接系统进行了系统解构、功能分析和方案介绍,研究成果可供国内外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借鉴.  相似文献   

7.
<正>21世纪是城市的世纪,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带来了人口聚集、能源紧张、环境污染、气候变暖等全球性的挑战。可持续发展成为全球性课题,而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挑战更为严峻。因为经济发展速度快、城市聚集明显,往往伴随着高能耗和环境破坏。地下空间是城市宝贵的空间资源,其开发利用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可以有效地抑制城市扩张,有利于形成紧凑型城市。地下综合交通体系是地下空间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下空间  相似文献   

8.
有学者预测,21世纪是全球开发利用地下空间的世纪。人类越来越多的活动将会转入地下,地下空间的开发是解决越来越严重的土地紧缺、环境污染、交通拥塞、能源浪费、防灾安全等问题的战略性方向。以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带动城市布局优化及经济的发展,已成广泛共识。依托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带动城市地下空间综合开发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大课题。如在大型换乘站地区建设地下开发综合体;同步建设地下车行和步行系统:建设地下综合管廊等。此外,地下街、地下商场、地下车库、过街地道、地下变电站、地下储库、地下水库和泵站、取排水隧道及其他市政公用管道等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也大量利用地下空间。  相似文献   

9.
高速铁路已成为城际商务出行的重要交通方式之一。选取长吉高铁出行群体为研究对象开展问卷调查,获取受访者基本信息和出行信息,探索城际商务客流出行特征。首先分析商务和非商务出行群体在社会经济属性、交通行为特征方面的差异。以非商务出行群体为参照,比较分析商务出行群体在区域层面和城市层面的空间分布特征。在区域层面,由于城市功能地位的差异,长春、吉林商务出行目的地在空间分布上呈现明显的不对称性;在城市内部,商务出行具有更为明显的出行目的地,而非商务出行相对离散。最后指出,相关规划应强调以高效的综合交通体系满足城市核心区之间的商务联系,同时在运输组织上进一步降低商务出行时耗。  相似文献   

10.
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浙江省绍兴市老城区,其交通现状和发展特征具有一定代表意义,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与传统格局之间的矛盾亟待解决。提出从交通、空间两方面统筹安排、合理组织以解决老城区的交通问题。提出4点交通优化策略:净化老城区过境交通;分流居民日常生活交通与旅游交通、机动交通与非机动交通;强化城市主要功能中心的联络线;加密次干路、支路路网。同时,在充分尊重城市历史特征的基础上,针对交通性道路和特色道路分别进行景观控制和交通管制,进一步优化其空间环境,强化并突出其特色,使其成为塑造城市整体景观风貌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1.
《轨道交通》2011,(4):47-47
随着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人口的飞速增长,越来越多的城市病日益凸现,越来越拥堵的交通和愈发紧张的城市空间成为人们最关注的问题之一。如何完善交通规划解决交通拥堵问题?如何科学的开展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如何将地下空间和交通规划有效结合?  相似文献   

12.
正近年来,随着国民对环境品质要求的提高以及工程技术的不断成熟,地下空间的利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地下道路、地铁已成为综合解决交通难题和提升城市环境的有效途径,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也正在各地如火如荼的开展。那么,对于城市地下道路,如何在本就有限的地下走廊中,处理好与地铁、地下空间开发和地下管廊等地下设施的空间关系、建设时序成了关键问题。这要求城市地下道路更多采用集约化的布置,  相似文献   

13.
为深入探究日本地下商业街公共停车场的规划设计问题,分别以街道型地下街(大阪长堀地下街)、广场型地下街(大阪钻石地下街)和复合型地下街(东京八重洲地下街)为例,分析了地下街停车场的停车配比、空间设置和出入口设置方法.案例表明,日本地下街公共停车场的主要作用是弥补城市轨道交通站点或城市再开发地区的停车位不足问题、缓解地面交通矛盾,同时通过地下街的商业运作弥补停车场和其他基础设施投资投入大、回收慢的问题.日本地下街公共停车场一般设置在地下二层及以下,停车库出入口一般独立设置在地下街上方干道的中央绿化带或与周边建筑的配建停车场共用出入口.  相似文献   

14.
深圳人地矛盾突出,公共活动空间有限,临海而不亲海,现状深圳湾公园已无法满足城市开发对空间品质的要求。需结合综合交通体系规划,降低快速路对城市的阻隔作用,营造连续完整的慢行空间,打造滨海活力区。综合考虑交通组织、景观、投资、建设、运营等因素,滨海大道改造采用局部主辅路全下沉方案。以此为基础条件,展开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城市设计、交通、地下空间与市政、景观各项规划设计工作。总结深圳市经验,得出:高密度城市核心区打造滨水活力区,多重矛盾积聚,难以兼顾城市建设、交通拥堵缓解、公共空间的营造,需做好复杂工程多系统的平衡,通过做减法,争取建设和运营的可持续。  相似文献   

15.
广州市"地铁时代"的到来引领了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热潮,然而原有的城市规划管理方法已经不适用于地下建设项目.如何完善城市地下空间的规划管理办法成为广州市政府职能部门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本文针对广州市地下空间开发项目的规划管理现状.分析总结了地下空间规划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遇到的困难.对地下空间规划管理方面亟待开展的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池磊 《交通与运输》2014,30(5):10-12
一、土地利用特征分析 1.土地利用形态分析 城市土地利用形态,是指城市各种社会经济活动在空间上的表现,也是城市各种经济活动的载体。城市土地利用是交通产生的根源,城市土地利用的不同形态,决定了交通需求的性质、数量与分布、交通供应的配置数量与等级。城市土地利用的功能主要分为工业区、居住区和中央商务区,其他如交通、绿地、仓储用地等均贯穿其中。  相似文献   

17.
<正>韩国首尔市政府实施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城市开发模式。为了限制私家车的使用,发布了一系列交通需求管理的政策,比如实施拥堵收费、提高城市中央商务区的停车费、鼓励绿色交通等。2003年,首尔市政府开始着手对公交系统进行全面、深刻的改革。为了提高公交车速度,首尔在主要交通干道的右侧划出总长为212公里的公交专用车道,但这一举措效果并不太明显,缺少公交换乘站是制约公交系统有效运营的另一障碍。基于柴油公交车污染严重的现实,环保型公交系统受到广泛关注。由于部分公交行车线路过长、线路重叠,公交车在交通干线和市中心  相似文献   

18.
边经卫 《城市交通》2006,4(3):16-21
在我国城市,尤其是大城市,土地利用与交通之间存在的问题和矛盾已十分突出,高密度的城市土地开发和人口聚集使得城市交通需求与生成无论在时间上还是空间上都呈现高度集中的状态。从城市可持续发展与交通发展的目标出发,提出了实现我国大城市空间可持续发展与缓解当前大城市交通矛盾的有效策略,即建立以轨道交通为支撑的大城市公共交通体系,实施“枢纽型”的客运系统组织,进行以轨道交通为基轴的公交网络优化,循序渐进地进行公共交通体系化的发展培育,最终实现公共交通发展的升级。  相似文献   

19.
交通拥堵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城市发展的主要因素,并发展成为关乎民生的多学科综合的社会问题,单一层面的交通治理措施逐渐失去作用。以国内主要城市详实的交通数据分析大城市交通的基本特征,提出城市空间综合利用、发展目标导向性交通、改善基础设施建设等多层次方法,解决交通拥堵问题。  相似文献   

20.
大城市中央商务区是城市核心高端服务职能的空间载体,是人流、物流、信息流交换互动的聚集区,其土地的高密度开发决定了交通需求的高度集中。如何规划和协同CBD的交通资源,以应对各层次的交通流、提高CBD的交通服务水平,是决定CBD发展成败的关键,也是国内外先进城市持续探索的课题。珠江新城核心区是广州CBD的重要组成部分,用地面积1.05平方公里,总建筑面积464万平方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