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 毫秒
1.
沥青路面抗滑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所表现的不规则性、不确定性、模糊性、非线性等特征是其微观结构复杂性的反映.而实验室简化的常规试验分析、评价方法不能很好地表征沥青混合料复杂微观结构的实际情况.针对沥青路面材料的试验参数与实际路用参数的相关性差的情况,计算了沥青路面表面微观凸凹分形维数对混合料抗滑性能的影响,提出了一种能定量评价沥青混合料宏观抗滑性能与其微观级配关系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为评价集料类型对细集料沥青混合料微观形貌的影响,采用三维景深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深入研究了当集料选用石灰石、辉绿岩或钢渣时细集料沥青混合料的微观形貌。宏观上看,石灰石和辉绿岩砂粒式混合料表面较为光滑,钢渣砂粒式混合料表面较为粗糙,表面颜色差异较为明显。结果表明:石灰石砂粒式沥青混合料表面集料沙化,集料裸露,由黏附失效和黏聚失效共同主导;辉绿岩砂粒式沥青混合料表面褶皱,沥青和集料相间分布,黏聚失效占主导;钢渣砂粒式沥青混合料表面反光区域较多,为钢渣切割面,少量区域存在空隙,黏附失效占主导。三维景深结果与扫描电镜结果很好地吻合,因此,利用三维景深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均可很好地评价砂粒式沥青混合料的微观形貌,特别是微区失效特性。  相似文献   

3.
以带横向非对称非贯通表面裂纹的连续梁为研究对象,利用小波奇异性检测原理,提出了带表面裂纹连续梁损伤识别小波分析方法.以带表面裂纹连续梁三维有限元分析求解梁的位移模态为基础,利用中心差分法得到梁的曲率模态,再用sym4小波对曲率模态进行连续小波变换,根据小波系数模极大值识别损伤位置,以一个三跨连续梁内两处半椭圆形表面裂纹的损伤识别为例,通过数值计算分析,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同时,计算结果表明,运用曲率模态小波变换识别连续梁损伤比基本振型的小波变换方法更为准确、有效.该研究对带表面裂纹结构的损伤诊断应用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为分析特征量对该系统判定结果的影响,以交通流微观仿真软件产生的交通流为对象进行了实验研究,讨论了在相同条件下,不同的特征量(功率谱、小波包系数、小波包能量)对此系统判定结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特征量对该系统判定结果影响较大,选用基于小波包能量的特征提取判定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5.
气缸套内表面磨损的图像处理检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柴油机内表面磨损的特征和机理进行了研究,对图像边缘提取的经典算法(梯度算子和拉普拉斯算子等)和小波变换算法进行了分析与比较,提出了用图像处理的方法实现气缸套内表面磨损检测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基于小波能谱系数的声发射源特征提取方法,利用小波变换对典型声发射源的波形信号进行了分析,获取其频域特征.采用小波能谱系数描述信号能量在每个频率范围的分布情况,以区别各种不同的声发射源.利用该方法对港口链斗卸船机现场测试获取的裂纹声发射信号进行了小波分析和特征提取,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合理地描述缺陷的声发射特征.  相似文献   

7.
汽车排气总管三维流场的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了排气总管三维流场的有限元模型,用有限元法对排气总管内的湍流流场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计算,取得了理想的结果,能真实地反映流场的三维特征和湍流特性。  相似文献   

8.
分析论证了Mallat快速小波变换和小波包数据分析的频率结构关系,为小波方法在工程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并给出了小波变换及其频率结构关系在表面形貌分析中的应用方法和技巧。  相似文献   

9.
文章介绍了钢丝绳断丝信号的特点,分析了利用变阀值小波与提升小波降噪的原理、步骤。通过对断丝模拟信号与实际钢丝信号的降噪处理,验证了两种小波变换降噪方法均能有效去除基线漂移和脉冲噪声等干扰。与传统变阀值小波变换相比,提升小波降噪效果更好、运算速度更快、内存占用更少,为信号的后期特征分析与定量计算奠定扎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为了有效评价集料表面纹理粗糙程度对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影响,采用激光轮廓仪直接测量了9种不同集料的表面纹理轮廓曲线,通过轮廓滤波方法将其划分为宏观纹理和微观纹理,并应用几何统计方法,以算术平均偏差、算术平均波长和轮廓偏斜度为评价指标,对其表面纹理粗糙度进行了定量评定.分析结果表明:算术平均偏差最适宜用来描述集料表面纹理的粗糙程度,算术平均偏差越大,集料表面纹理的粗糙度越大;波长2 mm为集料表面宏观纹理和微观纹理的界限值;根据算术平均偏差,集料表面纹理粗糙度可以划分为4级.  相似文献   

11.
基于小波变换的混沌信号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小波方法将混沌信号的频谱特征和吸引子的几何结构相结合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尺度上对混沌信号进行连续小波变换时,其小波系数具有很强的相似性,但不能够完全重构原来的吸引子.对信号进行多尺度分解后发现其低频系数部分基本能够重现原吸引子的结构特征,而高频系数部分不能实现这一目标.为了定量刻画混沌信号在小波变换条件下的分形特征,计算了其在不同尺度时的关联维数,并分析了关联维数计算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2.
根据声发射信号的特点及实际应用中对声发射信号分析的需要,提出了一套声发射信号小波分析的小波基选取规则方法,根据提出的选择方法从常用的小波基中选出较适合声发射信号分析的几种,再通过对仿真的声发射信号进行分析得到结论:Daubechies小波、Symlets小波和Coiflets小波是适合于声发射信号分析的小波基.最后通过对能反映源特征的频带信号进行重构,这样能更好更有效的提取声发射信号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13.
小波分析理论是一种新兴的信号处理理论,在时间上和频率上都有很好的局部性,小波变换可同时进行时域和频域分析,具有多分辨特性,特别适合于处理非平稳信号。小波基是由小波函数经过平移和伸缩得到,具有简单、灵活、随意的特性和多分辨分析的功能。通过计算机仿真小波基函数对语音去噪的实现,并分析了不同阀值函数在语音处理中的效果,仿真结果表明,这些方法的运用能有效改善语音的失真程度,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倾斜摄影技术和BIM技术结合应用既能体现宏观地理和微观结构的结合,又能生成三维可视化实体模型并赋予信息。应用在公路工程设计中,不仅能快速获取数据进行分析,还能保证信息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5.
小波包分析在头肩序列的人脸检测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可视电话以及视频会议的视频处理对象,主要是头肩序列的特点和人眼的视觉特性,结合小波包分析,提出了一种综合小波包分析、人脸肤色和人脸几何特征的人脸检测方法.试验表明,该方法在彩色头肩序列的人脸检测中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16.
为快速准确诊断出电控发动机故障,达到较强的故障有效识别水平,提出振动信号分析与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相结合的故障诊断方法.将振动信号的偏度、峰峰值以及由小波分析理论与熵原理结合得到的小波能谱熵作为实验样本的三维特征向量,并将提取到的故障三维特征向量作为训练样本和测试样本输入到...  相似文献   

17.
针对全色与多光谱遥感影像融合,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尺度模糊边缘特征的融合方法.该方法根据à trous小波变换特点以及全色与多光谱遥感影像的频率关系,对全色影像进行多层小波分解,并将不同尺度下的小波面叠加得到多尺度小波面,然后对其进行模糊增强处理提取边缘细节信息,最后将边缘细节信息叠加到多光谱影像中得到融合结果.实验中与传统融合方法进行了主观分析与客观定量比较,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具有良好的融合效果.  相似文献   

18.
基于小波变换的混凝土缺陷特征抽取研究   总被引:2,自引:6,他引:2  
采用脉冲回波法对混凝土板中的不同类型的模拟缺陷进行检测,实验分别在密实板、剥离板和空洞板上进行,利用小波分析对脉冲回波信号进行处理,小波变换采用Mallat算法和具有紧支集的Daubechies小波,并从反映缺陷特征的小波变换细节信号的极大模中抽取特征向量,用些特征进行缺陷的模式识别,分析结果表明小波变换在混凝土板类结构缺陷探测中具有很大潜力。  相似文献   

19.
为了识别跨海斜拉桥拉索在外部因素作用下的振动频率,依托位于海域环境下的某跨海大桥健康监测系统,基于实测数据,采用了小波分析分别对20根斜拉索振的动信号进行分解及重构,再对重构信号进行频谱分析得到了斜拉索振动频率。结果表明:小波变换非常适合对斜拉索振动这类含有稳态和非稳态成份的信号进行时频分析;不同尺度的小波重构信息及频谱图能很好的反应斜拉索的振动特征;应用小波频谱对信号进行处理以及采用峰值拾取法能够精确的识别斜拉索的频率。以上利用小波分析对斜拉索振动频率的识别能为将来斜拉桥设计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20.
噪声消除是小波变换最成功的应用之一,其基本思想是将信号的小波变换系数通过阈值处理,然后进行小波重构得到降躁的信号。根据故障轴承声发射信号的脉冲特性选取Morlet小波.以“小波熵最小”原则确定Morlet小波的波形参数,然后进行连续小波变换。采用软阈值方法处理小波东数,通过小波重构得到降噪后的故障声发射信号,噪声得到了很好的抑制,故障脉冲特征明显增强。采用实验数据,通过与离散小波变换的比较,得到了用连续小波变换可以有效降低噪声、提取故障声发射信号特征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