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邱磊  吴梵  吕岩松 《船舶工程》2014,36(4):112-115
本文依据水下潜器服役期间耐压船体结构的强度保障需求,以光纤光栅(FBG)原理为基础,结合水下潜器结构特征和工作环境特性,设计光缆穿舱结构组件,通过穿舱结构耐压试验和模拟工况联调试验,论证整个测试系统的可行性,为大型水下潜器结构的安全监测及结构状态识别与结构安全评估等进一步的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周建奇  李平  龙彪 《中国修船》2011,241(4):29-30
文章对某型潜艇的杯形管节发生的腐蚀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杯形管节腐蚀的主要原因是其自身材料耐蚀性较差且缺少必要的防护措施,表现为以均匀腐蚀为特征的全面腐蚀和以电偶腐蚀为特征的局部腐蚀,最后提出了预防杯形管节腐蚀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3.
邱磊  吴梵  吕岩松 《船海工程》2014,(2):173-176,186
依据水下潜器深潜期间耐压壳结构的强度保障需求,以光纤光栅(FBG)原理为基础,针对水下潜器耐压壳结构特点,对光纤光栅应变传感监测系统的基本构成和工作原理进行分析,具体给出各监测子系统功能作用和监测系统流程。通过理论计算及复杂应力区的有限元数值仿真模拟,为实现光纤光栅测点优化布设提供力学基础。  相似文献   

4.
潜艇穿舱电缆自动敷设系统实现了电缆信息的一次录入、信息在设计周期内共享的目标,基于电缆信息库、能够自动生成潜艇穿舱电缆敷设图,并且具有电缆存在性检查,电缆已敷设检查的功能,在穿舱电缆敷设图的基础上,自动绘制指定隔壁电缆盒开孔图,自动生成电缆开孔顺序表,本系统的投入使用大大提高了电缆敷设的效率和正确性,使设计周期缩短了一半时间,改变了传统的人工敷设电缆的模式,从而实现了电缆敷设的自动化。  相似文献   

5.
潜艇耐压液舱结构稳定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有限元法分析研究潜艇耐压液舱结构的稳定性问题,通过实例分析,证实所采用的应用软件是可靠的,并指出了该区结构不存在总稳定问题,保证应力强度的耐压船体壳板,密加纵骨的耐压液舱壳板及密设加强筋的实肋板局部稳定性都是有保护的。由此可见,耐压液舱结构稳定性不是矛盾的主要方面,结构的安全性主要受制于应力强度。这些结构对耐压液舱结构的设计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龚君来 《船海工程》2007,36(2):32-34
耐压液舱区域的耐压壳体在外载荷作用下发生破坏,其破坏原因与相邻耐压壳体的受力相关,相邻耐压壳体的变形对其影响往往很大。在吸收现有潜艇耐压液舱结构理论计算方法、有限元分析和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对其结构破坏原因及加强形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杨卓懿  庞永杰 《船海工程》2015,(2):64-66,70
根据最小重量原则及耐压舱的使用要求,结合规范和有限元方法设计工作潜深为2 000 m的钛合金圆柱耐压舱,并对带有多个开孔的端部平盖封头进行结构设计与校核。针对圆柱舱建立参数化结构有限元模型,并在Isight集成优化环境下进行结构优化并获得最优解。对耐压舱进行打压试验,验证了设计方法的有效性,深海压力舱满足力学性能和重量要求。  相似文献   

8.
采用有限元方法研究不同工况下平顶型内置式耐压液舱及耐压船体的应力分布特征和稳定性,并对耐压液舱结构进行改进设计。结果表明,耐压液舱内外相连通时的工况各结构的应力水平较高,高应力主要出现在耐压液舱区域,耐压液舱区域结构稳定性高于非液舱区域耐压船体。采用增减板厚和增加纵向结构的方式改进设计有效地改善了液舱结构的高应力问题,该研究结果可为平顶型内置式耐压液舱结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耐压液舱的基本结构,确定了相应的计算模型及受载情况,计算出单层壳为1跨、3跨、4跨、6跨、8跨和10跨时耐压液舱有关部位的应力,并且文中对4跨模型还用其它计算方法进行了对比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各种计算方法计算出的结果是相当接近的。根据计算结果研究指出,耐压液舱的单层壳跨数在大于三跨时,其液舱区的应力几乎没有变化这一结论,并认为从强度破坏原则来看,耐压液舱结构的破坏应该出现在耐压液舱隔壁板附近。本文的以上研究对潜艇耐压液舱结构的设计、试验、建造、使用具有较大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应用有限元方法对纵骨式耐压液舱结构进行系列计算,通过多参数多工况方案对比分析,详细讨论了耐压壳板半径、液舱壳板半径、耐压船体壳板板厚、液舱壳板板厚、相邻实肋板间距、相邻纵骨间距等参数对液舱壳板和耐压船体壳板结构强度和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供潜器耐压液舱结构设计参考,并为进一步完善耐压液舱结构的理论计算方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