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6 毫秒
1.
结合深圳丹平快速路猫公坝隧道设的计成果,本文深入分析了大断面公路隧道围岩的力学特征,列举了适合大断面隧道的施工工法,并建立数值模型分别对这些施工方法进行计算,对结果进行分析,得出不同围岩条件下适用的施工工法;同时通过对初期支护临时拆除前后的模拟分析,得出临时拆除后初期支护暴露时间不易太长;由于临时支护拆除后初期支护和围岩之间的应力调整不断发展,初期支护承担的荷载会逐渐增加,则安全系数逐渐降低,易发生塌方事故,因此需严格控制临时支护拆除时机,二次衬砌紧跟。  相似文献   

2.
以雪峰山隧道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左线隧道在断层中的施工模拟,结合变更后的施工设计和支护参数,对隧道掘进过程中的支护稳定性进行分析。分析的结果可以认为在采用了超前小导管注浆、变更支护参数和开挖模式后,隧道结构能够保持稳定状态,为指导施工和修正支护参数提供科学依据,减少因支护不当而导致大塌方带来的损失。  相似文献   

3.
本详细介绍了乌石山隧道的结构设计,并采用弹塑性有限元程序邓初期支护进行了验算,采用直接刚度法电算程序对二次模筑衬砌强度进行了校核。可供设计人员对其它公路隧道设计时参考。  相似文献   

4.
公路隧道塌方的预防与处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0引言 在公路隧道施工过程中,掌子面的掘进会破坏岩体的平衡体系。在围岩自稳和支护能力不足时,会发生掌子面失稳、拱顶围岩塌落、隧道侧壁滑动变形,甚至冒顶等工程事故,这些不良事故称为隧道塌方。塌方是隧道施工中较为常见的典型事故,具有成因复杂、危害巨大、不易处治等特点。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厦蓉线改扩建工程(龙岩段)移炉隧道塌方处治技术进行了介绍,提出了塌方产生的原因、处治方法和原则,并对塌方的施工方法和衬砌支护进行了模拟和分析,对类似隧道塌方处理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隧道施工属于地下隐蔽工程,地下岩性的多样性与复杂性,以及岩层的突变性等复杂影响使得对地质情况难以掌握.因而在隧道施工中塌方是常见事故,如何根据新奥法支护结构设计理论及平衡拱理念对隧道塌方原因进行了分析与处治是工程中的一大难点.以金钟皂隧道塌方为例,针对本次塌方事故具体情况和塌方影响因素,充分利用新奥法支护原理,运用平衡拱理论,采用空洞法为基础提出相应的综合处理措施,通过工后现场监测数据证明塌方处理方案是可靠的、其措施是充分的和有较大安全储备的.本工程对于指导和制定塌方处理方案提供了有利依据,对同类围岩隧道施工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针对贵州省道安高速豹子菁隧道洞口段塌方,分析了"地表注浆+洞内强支护"和"洞内注浆+洞内强支护"2种针对性处理方案,并对2种处理方案隧道二次衬砌的弯矩、轴力进行数值计算分析。结果表明:二次衬砌最大弯矩发生在拱顶,最大轴力发生在墙脚,"洞内注浆+洞内强支护"对于处理此类塌方是合理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吉林省图们侧长安隧道病害原因分析,确定了整治软岩偏压隧道塌方的原则,采用注浆加固围岩,网构钢拱架喷锚混凝土初期支护作为主要受力结构,待围岩相对稳定后,进行二次衬砌治理塌方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9.
大跨度隧道塌方处理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雷尊贵  李震 《公路》1999,(9):43-47
虎门大桥引道工程中白花白右线隧道由于跨度大,埋深浅,地质条件,又正逢雨季施工而出现洞内大塌方,塌方抢险处理分两步进行;首先加固未塌方地段,共次对塌体进行处理,公路大跨度软弱围岩段隧道施工必须 次衬砌及早封闭,使其与初期支护共同参与受力,并加强山体地表排水,防止雨水渗入增大山体压力,确保施工坦民安全。  相似文献   

10.
衬砌背后空洞是常见的公路隧道质量缺陷之一。衬砌背后空洞不但会恶化支护与围岩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还会给隧道结构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是导致隧道衬砌结构产生病害主要原因。本文首先从设计、施工和养护3个方面系统地分析了衬砌背后空洞产生的主要原因,然后结合宁波地区11座公路隧道的无损检测数据对公路隧道衬砌背后空洞的变换规律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成果可为国内外相关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公路隧道支护工艺综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我国高等级公路的发展,公路隧道将成为高等级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从隧道支护工艺的指导思想出发.叙述了当前公路隧道施工过程中的超前支护、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的设计与施工的研究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加强我国公路建设水平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分水界隧道偏压段衬砌受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速公路隧道洞口段常存在浅埋、偏压等不利因素,在进行隧道结构设计时需要特别考虑。文中针对分水界隧道洪江端V级围岩浅埋、偏压段隧道衬砌结构,选取典型断面,运用有限差分软件FLA^2D进行数值计算,分析了隧道支护结构的受力特征,进行了支护参数的检算与调整。计算结果表明,除隧道拱脚处受力最为不利外,其余截面受力较小,设计采用的支护参数满足安全性要求。  相似文献   

13.
以张家界市某山区公路隧道为例,分析复杂地质条件下隧道围岩对初期支护的影响,针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结合现场地质条件和相关工程经验及时调整初期支护形式,并通过数值计算分析了变更支护形式后初期支护的受力状态。支护后监控量测数据及变更后支护效果表明,在中薄层的呈近水平产状的泥质灰岩隧道施工过程中,可依据隧道施工开挖效果和拱顶节理、裂隙发育情况及地下水出落情况及时判断是否需变更隧道支护形式。  相似文献   

14.
隧道在洞口段围岩破碎时,二次衬砌要求及时施工,但在洞身段时,为了开挖进度,二次衬砌施工比较滞后,这样很容易造成掌子面与二次衬砌之间的初期支护出现塌方。对上官隧道掌子面与二次衬砌之间的塌方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可行的处理方案,保证了塌方处理过程中的安全。  相似文献   

15.
由于水文地质条件和工程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公路隧道在进行现场施工过程中经常会发生一些塌方冒顶的事故。因此,如何及时的预防和防止施工过程中出现塌方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对原始场地地貌的勘察不仅为设计人员提供了好的根据,保障施工过程中的安全,也可以很好的控制施工进度,为施工企业节省支出。毕威高速公路周翼隧道右洞YK65+941~+964段上台阶完成开挖及支护后产生塌方冒顶,采用小导管注浆凝固法对塌进行处治。本文结合此段塌方情况,分析了产生塌方冒顶的原因,说明了处理方案及其实施。  相似文献   

16.
复杂条件下城市隧道改建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挺  徐学深 《隧道建设》2012,32(4):523-530
以沈家门海中洲隧道为例,通过对隧道改建方案进行详细比选,在结构设计、原隧道塌方地段处理方案、开挖方案及监控量测中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顺利完成隧道改建。得出以下结论: 1)针对海中洲隧道实际情况,改建方案采用扩洞方案更具优势; 2)设计采用比一般隧道适当加强的结构支护参数及地表注浆锚杆加固、塌腔处理、塌腔回填等塌方综合整治措施,对条件复杂的海中洲隧道是适用的; 3)对于扩挖的隧道,应在老衬砌的掩护下进行开挖及支护,保持初期支护紧跟,并尽快实现封闭成环,施工中应加强监测,保证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17.
李奥  张顶立  孙振宇  董飞  黄俊 《隧道建设》2022,42(7):1239-1247
为研究隧道塌方事故的典型模式及其演化规律,基于塌方案例统计分析结果,阐明隧道开挖面失稳塌方和关门塌方2类安全事故的基本特性,推导隧道围岩虚拟支护力纵向分布曲线,进一步从围岩应力释放角度揭示了虚拟支护力与2类塌方事故的关系,并给出了塌方事故的控制要求。研究表明: 1)开挖面失稳塌方和关门塌方2类由围岩和结构失稳引发的隧道塌方事故在事故次数(68%)、死亡人数(53.7%)和涉险人数(68%)方面占比较大,其中关门塌方事故单次事故涉险人数最多,潜在危害最大。2)隧道开挖面处的围岩虚拟支护力随着黏聚力的减小而降低,开挖面后方2倍半径处围岩的虚拟支护力已大部分释放(<5%pi)。3)围岩变形和虚拟支护力释放的第2阶段内,围岩变形急剧,围岩虚拟支护力急剧释放且释放量较大,此阶段是隧道塌方控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8.
凤凰山隧道工程长龙隧道为上、下行分离的六车道高速公路隧道,因覆盖层薄,开挖过程洞口位置局部出现冒顶引起二次衬砌厚度局部不满足原设计要求。根据《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004)的相关规定,结合地质勘查报告和支护结构设计情况,参考国内类似的成功经验,对该段衬砌结构进行安全性分析,明确衬砌结构安全系数是否符合规范要求;同时依据相关标准、规范,对隧道结构安全性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根据衬砌结构有限元分析方法及公路隧道设计规范,对京珠高速公路坪隧道S2-S4型支护参数进行设计验算,并结合新奥法施工监控量测数据,对支护参数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20.
以国外某著名公司设计的半幅通车半幅施工的公路隧道大塌方为例,详细介绍了隧道塌方情况,分析了塌方的原因,指出对隧道地质认识不足,断面设计不合理,隧道间距过小,支护参数组合欠佳,施工方案不合理,是隧道塌方的主要原因。这是非常难得的第一手资料,对于国内同类隧道的设计、施工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