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高速公路软基沉降预估方法和误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路软基工后沉降的控制一直是工程技术人员特别重视的问题之一。介绍高速公路软基沉降预估的计算方法,分析软基沉降预估计算误差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减少软基沉降预估误差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地基沉降角度分析了桥头产生跳车的原因,包括理论计算和实际观测两种方法论述了地基各阶段沉降情况,提出了解决地基沉降对策。  相似文献   

3.
三角形分布条形荷载作用下的土应力计算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剑 《路基工程》2007,(3):34-35
客运专线、无碴轨道等铁路对路基的工后沉降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地基中附加应力是产生沉降的主要原因,常用查表法或公式法计算应力系数。现有手册、规范、教材中给出的三角形分布的条形荷载下应力系数α值,与用公式法求出的α值有差异。路基沉降计算时宜采用公式法计算附加应力。  相似文献   

4.
高速公路拓建中不均匀沉降对路面拼接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高速公路拓建工程中,由于新、老路基的固结程度不同,已拓宽的路面在开放交通后一段时间内,新路基产生的自然固结沉降,会在拼接路面结构中产生较大的附加应力,导致新老路面拼接处极易形成纵向裂缝。通过有限元分析计算,研究了不均匀沉降形态对拼接路面结构的受力影响及面层松弛效应对拼接路面结构的受力影响。并计算不同松弛程度下不均匀沉降在拼接路面中产生的附加应力,揭示了基层顶面可能先产生开裂的特殊破坏形态。  相似文献   

5.
高速公路软土地基稳定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高速公路软基沉降预估的计算方法,分析软基沉降预估计算误差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减少软基沉降预估误差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邓建义 《路基工程》2017,(5):145-147
针对华北平原某临近既有高速铁路桥梁的动车运用所场区填筑,按照不同填筑距离、不同填料运用有限元计算了场区填方产生附加荷载引起既有高速铁路桥梁的沉降变形,综合养护要求和沉降变形计算结果,提出了合理的填筑间距和轻质填料填筑要求。  相似文献   

7.
软土地基上的高速公路路堤荷载,其沉降计算结果与实测沉降值往往存在较大的差值,该文从竖向应力作用以及应力作用下各种类型的固结沉降、瞬时沉降、后期沉降的等方面,列举常用计算方法可能产生误差的诸多因素,提出观点,探讨如何使沉降计算值更接近于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8.
从软基沉降预估计算方法和误差分析角度,窥视解决高速公路工后沉降问题的复杂性,分析了软基沉降预估计算误差产生的原因,并探讨提出了减少软基沉降预估误差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在徐变作用下,超静定结构发生支座沉降时引起的次内力,以1座5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为例,采用换算弹性模量法对连续梁的次内力及最终内力进行计算,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次内力对连续梁内力分布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超静定连续梁发生支座沉降时,会在结构中产生显著的次内力,在徐变作用下,由支座沉降产生的弹性内力会随时间的变化而有所减小,徐变对由支座沉降产生的弹性内力具有卸载作用,结构上的最终内力大小约为弹性内力的45%。在满足连续梁安全性的前提下,可以适当地改变截面尺寸以降低桥梁刚度,有利于节约造价,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在实际工程中,可以采用在连续梁上施加压重或者平衡重的方式来调整结构上的内力分布,进一步降低徐变产生的次内力对桥梁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路基不均匀沉降对沥青路面受力变形影响的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26,自引:4,他引:26  
为了研究路基不均匀沉降对沥青路面受力变形的影响,对半填半挖路基进行弹塑性动力有限元分析,计算出在汽车荷载作用下由于路基土在力学和物理性质上的差异而产生的差异沉降。研究了两种工况(汽车荷栽作用产生的差异沉降及汽车荷载和土体固结共同作用产生的差异沉降)对沥青路面受力变形特性的影响,进而得出一种计算沥青路面破坏时临界差异沉降的方法,为实际工程设计、施工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差异沉降对高速公路拓宽路基的影响,通过Ansys有限元计算分析软件,建立差异沉降力学计算模型,系统分析路基拓宽方式、填筑高度、拓宽宽度和土基模量对拓宽路基差异沉降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路基采用两侧对称加宽的方式对差异沉降的控制明显优于单侧加宽;随着路基拓宽高度与宽度的不断增加,路基产生的竖向沉降也在逐渐增大,新路基产生的竖向沉降大于旧路基,最大值出现在新路基路肩位置附近,而旧路基中心线处竖向沉降值最小;随着路基填土模量的不断增大,新旧路基产生的竖向沉降与竖向应力在逐渐减小,新路基沉降大于旧路基沉降,沉降峰值出现在新路基路肩附近。  相似文献   

12.
地基固结差异沉降是道路改建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文中采用有限差分法模拟高速公路改建工程中直接利用旧路堤的施工过程,建立地基沉降的流~固耦合模型,计算地基和路基产生的差异沉降;分析了道路加宽方式和路堤高度对差异沉降的影响规律,模拟分析了差异沉降作用下路基的力学响应。结果表明,随着固结时间的增加,新旧路堤接茬处差异沉降逐渐明显,表面出现拉应力屈服,而且新路堤的边坡处存在沿接茬处滑坡的可能,在工程中应重点处理。  相似文献   

13.
刘健美 《隧道建设》2020,40(Z1):138-144
为解决盾构隧道沉降预测现有计算方法考虑因素单一、以短期预测为主等问题,提出在软土固结和流变共同作用下的隧道沉降简化计算方法,并通过实际工程案例进行验证。首先,利用Merchant流变模型和太沙基-伦杜立克二维固结理论构建固结-流变耦合模型,该模型将盾构隧道的长期沉降分为2部分: 超静孔隙水压力消散引起的主固结沉降和土体流变引起的次固结沉降;然后,考虑地表荷载、土层性质、结构自重以及列车荷载等因素对沉降计算的影响,求解出隧道长期沉降解析式;最后,选取新建盾构隧道3个典型断面,利用该解析方法对隧道的长期沉降进行预测,并对超静孔隙水压力消散时间、沉降速率及最终沉降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 1)运营初期,隧道周围土体超孔隙水压力的消散速度较快,尤其是在最初的2年内最为明显;随着时间的推移,各断面的消散速度逐渐趋于稳定。2)盾构隧道的长期沉降与下卧土层的性质有关;下卧土层厚度越大,性质越差,所产生的沉降量越大;断面1、2、3最终沉降预测值分别为146.8 mm、97.6 mm和46.1 mm。  相似文献   

14.
提出一种以地基非线性沉降计算的双曲线切线模量法为基础,结合荷载传递法的单桩沉降计算模型,将单桩沉降计算分解为桩底土体变形和桩身弹性压缩两部分。采用双曲线切线模量法对桩底土变形进行计算,相应参数由原位试验得到,能较好地反映原状土特性又能合理考虑其单桩的非线性沉降。利用此计算模型对饱和尾矿砂地基单桩的非线性沉降进行计算,结果表明: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较为接近,可为相同类型饱和尾矿砂地基单桩的沉降计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软土路基沉降计算问题探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在软土地区修筑高速公路,最重要的是控制路基沉降,探讨软土路基沉降的计算方法,分析了影响沉降的一些主要因素,并指出软土路基沉降计算存在的困难与问题,最后提出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公路桥梁高承台桩基沉降分析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桩基的沉降计算是桩基工程设计不可忽视的关键问题之一。为探讨高承台桩基沉降特性,基于荷载传递法提出一种高承台桩基沉降计算方法,并采用多组不同参数对某高承台群桩的沉降特性进行了比较计算和深入分析,得到了多个影响因素下群桩沉降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7.
道路拓宽中新旧路基产生的不均匀沉降是导致路面产生纵向裂缝的主要因素。对此,首先分析了不均匀沉降产生的原因,并运用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了道路拓宽处仿真模型。计算结果表明,土工格栅在处理新旧路基沉降中具有明显的作用,为旧路拓宽工程中不均匀沉降的处治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
粉喷桩加固软土地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实体工程关于软土地基沉及承载力计算的分析,对粉喷桩处理软土地基的沉降计算结果与实际的沉降进行对比,,提出了沉降计算所减系数,提出了工程具体应用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9.
魏纲  李志渊  王彬 《隧道建设》2016,36(12):1421-1427
矩形顶管隧道施工会使周围土体产生扰动,进而引起超孔隙水压力,导致施工结束后继续产生固结沉降,对周围环境造成危害。采用Peck公式计算矩形顶管在施工阶段引起的地表沉降量; 运用应力释放理论和应力传递理论,推导出矩形顶管隧道周围土体中任意一点的超孔隙水压力计算公式,采用分层总和法计算土体初始超孔隙水压力消散引起的工后地表固结沉降量;二者叠加得到工后地表总沉降量。提出固结开始t时刻的地表总沉降量计算方法,研究了地表沉降和地表沉降速率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算例分析结果表明: 本文方法计算得出的沉降速率在施工结束后3个月内最大,之后迅速减小; 横向地表固结沉降曲线和总的地表沉降曲线均符合正态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20.
经真空-堆载联合预压处理的围垦海岸滩地产生的沉降变形给工程生产带来诸多问题,通过对比分析,采用有限元法和实测资料预测法计算最终沉降,证明有限元计算地基沉降是可靠的;进而采用有限元预测工后沉降稳定时间,根据预测结果解决实际工程中出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