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铸钢转向架双随机变量概率疲劳设计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吕彭民 《铁道学报》1999,21(2):98-101
根据铸钢转向架疲劳寿命计算特点,将铸钢材料疲劳试验寿命的离散性和实物结构危险部位疲劳强度影响系数的离散性看作为随机变量,建立了铸钢转向架承载构件双随机变量概率疲劳设计模型,用实测的载荷谱结合材料和实物疲劳试验数据,对转8A铸钢侧架和摇枕疲劳寿命进行了可靠性分析,计算结果与实测吻合。  相似文献   

2.
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对高速动车组铸钢制动盘进行热处理试验设计,研究了淬火温度、淬火时间、回火温度、回火时间对铸钢制动盘材料机械性能的影响,从而确定铸钢制动盘的最佳热处理工艺为:淬火温度及回火时间取中上线、回火温度取中线、淬火时间取中下线,采用正火预处理+调质处理其综合性能更优。  相似文献   

3.
铸钢车轮材料热喷涂层热疲劳试验断口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志坤  刘伟 《铁道学报》2006,28(6):130-133
分析了某铸钢车轮试样热喷涂层热疲劳试验断口特征。在铸钢车轮材料表面分别热喷涂铁基和镍基两种合金涂层,进行450℃-20℃下热疲劳试验,对断口形貌进行观察。研究发现,铁基与镍基涂层的抗氧化能力优于铸钢车轮材料,表面氧化腐蚀是涂层试样热疲劳损伤的一种主要形式。在热循环过程中涂层本身出现一些开裂,但韧性涂层并未剥落,涂层层状结构阻碍了裂纹向基体的传播,涂层保护了基体。相比之下,镍基涂层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4.
ZL-B铸钢车轮材料耐磨性与接触疲劳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与模拟辗钢轮踏面材料对比的基础上,对ZL-B铸钢车轮踏面材料的耐磨性和接触疲劳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两者的模拟耐磨性和接触疲劳性能没有显著差异,但ZL-B铸钢车轮踏面对所选取的试验钢轨的磨损较小。  相似文献   

5.
铁路货车铸钢侧架Kf值的试验统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货车铸钢侧架实物疲劳试验数据,结合ZG25材料光滑试样的ε-Nf曲线,根据Neuber方程和回归分析方法,对转8A铸钢侧架疲劳缺口系数进行了统计分析,给出了Kf值的概率分布函数、均值、和标准差,为铸钢侧架在不同载荷下疲劳寿命预测提供了可靠数据。  相似文献   

6.
如果在同一个铸件中获得倾斜化石墨组织,即在同一铸件中综合有不同石墨组织(如片状石墨、球墨组织等),就能开发出高性能材料。文章介绍了改进型内处理法制造倾斜石墨组织铸铁的基本原理,并以实例阐述了制造的具体方法、方案设计等。  相似文献   

7.
为了新型城际动车组铸钢材料制动盘能满足热容量要求,建立制动盘的循环对称三维瞬态计算模型,考虑弹性模量、热导率、热膨胀系数和比热容等材料参数随温度变化的影响。采用间接耦合方法,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仿真不同制动初速度下连续两次紧急制动时制动盘摩擦热负荷产生的瞬时温度场及热应力分布。仿真结果表明:不同制动初速度下温度变化规律相似,但初速度高的温升高;制动盘摩擦升温最高为388.615℃,最大热应力为598.14MPa,通过比较,远低于铸钢材料许用温度和许用应力,能满足新型城际动车组的运行要求;铸钢制动盘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制动材料,为结构设计与选材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在现有25T型客车铸铁制动盘的技术基础上,结合近年来在铸钢盘体材料研究方面的新成果,研制适用于CR200J动力集中电动车组拖车(包括控制车)的铸钢制动盘,以提升电动车组的制动性能和运用安全性,保证电动车组长期、高效服役。经盘体铸钢材料研究、制动盘结构研究、热容量仿真计算、1:1制动动力性能试验及1 000次以上的疲劳试验,表明新研制的合金铸钢制动盘能够满足速度160/km速度等级、轴重18t以下车辆的制动要求,并经电动车组现车综合试验和20万km以上运用考核,新研制的铸钢制动盘运用状态良好,能够满足CR200J动力集中电动车组运用要求。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铸钢摇枕与侧架(或材料)的静态力学性能和动态力学性能;分析研讨了静态与动态力学性能间的相互关系。断裂力学理论认为,试件或材料的静态力学性能是不太重要的,而疲劳强度和缺口敏感性(即动态力学性能)则是主要因素;认为铸钢摇、侧架这样的典型疲劳件,以无裂纹使用寿命作为设计目标,以材料的抗裂纹萌生能力作为选材基础,以动态力学性能作为分析判断零部件断裂原因的手段是较佳的。  相似文献   

10.
日立金属公司开发出发动机用排气系统零部件用耐热铸钢(25Cr-20Ni系耐热铸钢),可承受高性能汽油机1000℃以上的高排气温度。在合金设计中,有效运用了多重回归分析法,以分析各种添加元素与材料耐热特性的关系。为寻找出对耐热特性影响最大的合金元素,利用全数选择法进行计算和比较,找出了对材料特性影响较大的元素。在添加元素的选择过程中,既考虑到了统计学上的可靠性,又在冶金学方面展开研究,综合考虑了元素对可铸性及加工性的影响,最终挑选出材料的组分。此外,还进行了可缩短开发周期的筛选试验及实用化评价试验,确认新开发材料具有一系列的优异特性,其抗高温氧化性、抗热裂纹性、可铸性均优于传统的耐热铸钢。该新材料已被批量应用于高性能直接喷射汽油机的涡壳等零部件生产。  相似文献   

11.
铁道车辆用铸钢制动盘的摩擦表面在高载荷制动中产生了称为白色层的变质组织,即热影响组织。以往,对制动盘摩擦面上生成的白色层组织的研究实例较少,尤其是生成这类组织的机理以及白色层组织对盘体性能影响等的研究更少。文章以低碳铸钢制动盘材料为研究对象,介绍基于滑动摩擦产生热负荷的简易方法,尝试解读盘体材料生成白色层组织的原因并对其组织的性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2.
在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指引下,我厂铸钢工人,以阶级斗争为纲,坚持“自力更生”的方针,为了战胜硅尘危害,保护工人身体健康,为国家多做贡献,将白云石砂应用到铸钢生产上,已获得可喜的成果。白云石砂是在“七○”砂取代硅砂的基础上,进一步试用其它低硅原料而获得成功的。为了解白云石砂在铸钢各工序所产生的粉尘及毒物情况,我们进行了卫生学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整理如下: 一、生产工艺特点与材料配比  相似文献   

13.
通过合理配置铸钢材料的化学成分,并配合适当的热处理工艺,研制出了满足AAR-M-201和AAR-M-211标准要求的新型调质C级钢。同时研究了热处理工艺对调质C级钢的性能影响,测定了其低温韧性和耐磨性。  相似文献   

14.
叙述了新型铸钢车轮良好的组织和理化性能,证明铸钢车轮可满足铁路车辆的使用要求,为开发生产铸钢车轮提供了可靠数据。  相似文献   

15.
对研制的250km/h动车组用铸钢制动盘进行了盘体材料的金相组织试验、力学性能试验和热物理性能试验,还进行了制动盘1∶1制动动力试验、疲劳试验和60万km载客运用考核。  相似文献   

16.
目前国内外整体铸钢车轮性能已提高到与碾钢车轮同等的性能水平。国内参照美国铁道协会试制的整体B级铸钢轮,在强度、硬度等项常规力学性能上达到国产碳素辗钢车轮的实际水平。对这一新型整体铸钢轮还在断裂力学性能方面进行试验,并借以研究车轮的制造工艺及冶金因素对材料断裂力学性能的影响。车轮在使用过程的中应力条件极其复杂,直接用KIC等断裂力学性能指标进行安全分析是困难的。但在相同的使用环境下可以把应力条件看作  相似文献   

17.
时速高达300km的高速铁道车辆采用的是机械性能优异的Ni—Cr—Mo系铸钢或锻铜制动盘。为进一步提速,改善盘体的耐热冲击性被列为了重要技术课题。本文介绍采用传统材料及改进型材料制作了实物大小的制动盘并实施了制动试验,通过研究材料组分与耐热冲击性、摩擦面附近组织变化的关系,阐述了材料组分的改进所取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1 前言铸钢车轮与碾钢车轮相比 ,具有生产工艺简单、生产成本低廉等优势 ,但由于其性能不稳定、易出现故障、耐磨性差等原因 ,铸钢车轮在我国是被淘汰的品种。而在美国由于采用了先进的生产工艺 ,改善其性能 ,一直在大量使用。近年以来 ,我国从美国进口了一批铸钢车轮 ,投放在  相似文献   

19.
通过提升现有锻钢制动盘的材料及性能,改善制动盘结构设计,研发了适用于时速350 km动车组的锻钢制动盘。通过热容量仿真及一系列试验验证,所研制的锻钢制动盘满足时速350 km动车组的运用要求,可以与铸钢制动盘实现对等替换。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跨座式单轨固定铸钢支座铰轴与摆孔之间的接触应力,应用Hertz接触理论,分析影响铸钢支座接触应力的主要因素。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的方法,借助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固定支座的三维有限元模型,通过计算得到固定支座的接触应力。对支座进行静力荷载试验,对比试验结果与有限元计算结果,验证有限元分析结果的可靠性。最后借助有限元分析手段,计算铰轴直径变化对接触应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固定支座在设计静力荷载作用下的接触应力满足要求,并且铰轴材料具有较大的强度富余;铰轴直径的尺寸会影响支座接触应力的大小,且存在最优铰轴直径使支座接触应力最小,可以为铸钢支座结构的设计与优化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