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 毫秒
1.
为解决地铁车辆在市郊露天高架线路上经常出现的车辆空转滑行现象,提出在车辆上增加车轮踏面清扫装置,用于改善轮轨踏面间的黏着状态,以防止车轮发生空转或滑行。详细介绍了车轮踏面清扫装置的作用原理,提出了为达到改善轮轨黏着条件,需要车辆实现的基本控制功能。分析了车轮踏面清扫装置的动作方式、踏面清扫的测试方案以及踏面清扫控制逻辑的实现方式,在此基础上给出了踏面清扫硬件电路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高速动车组及城轨用踏面清扫装置气密性综合试验台的组成及相关试验功能,该试验台采用独立双工位设置,左右工位可独立进行产品试验,并具有独立的报警功能.可以完成踏面清扫装置的气密性试验、动作试验、缓解间隙试验及缓解性能试验,自动生成试验报表.气密性测试精度、自动化操作、数据采集等方面,均优于同类试验测试设备.  相似文献   

3.
高速动车组普遍配置踏面清扫装置,用于改善车轮踏面状态。施加踏面清扫力时对踏面上的异物进行清除,对踏面微小机械损伤进行修复,提升轮轨黏着系数,降低列车冲击、振动,抑制车轮转动噪声。文章从踏面清扫装置的功能需求出发,系统介绍了踏面清扫装置的组成和工作原理,重点阐述了踏面清扫信号设计、控制逻辑、手动测试、远程切除、故障诊断和信息显示等一整套控制系统解决方案。控制逻辑基于列车速度、制动指令、滑行、空转、线路条件和时间等参数设计,可根据工程实际需求进行参数优化;手动测试和远程切除功能大大简化了踏面清扫日常功能测试和故障应急处置工作;故障诊断功能可实时监测系统状态并进行故障诊断,实现故障信息、状态信息可视化显示,并将信息推送至健康预测管理系统(PHM)地面终端。该方案提升了踏面清扫功能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提高了控制系统的智能化水平,便于踏面清扫装置实现健康预测管理和状态修。  相似文献   

4.
CRH_2型动车组装有车轮踏面清扫装置,其前端的研磨子在制动时可起到踏面清扫和增黏作用。通过调研及跟踪发现,装有踏面清扫装置的高速动车组车轮多边形出现的比例较小,当部分动车组出现车轮多边形后,在改变运行条件下,车轮多边形有减轻现象,说明研磨子对车轮多边形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为研究研磨子对车轮不圆的修形作用,开展研磨子修形台架试验及修形线路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通过研磨子多次作用,20阶多边形的车轮表面粗糙度由31?dB降为16?dB,研磨子对车轮不圆修形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统计分析动车组运维中出现的轮经差故障,总结故障分布规律,从运用径路、设备检测稳定性、车辆部件动作以及产品质量四个方面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动车组踏面清扫装置动作模式以及研磨子产品质量对轮径差的产生有较大影响,因此提出了优化研磨子动作模式、批次更换研磨子等管控措施,有效消除了故障。  相似文献   

6.
研究踏面磨耗变化及对车辆振动的影响,为动车组踏面日常维护提供数据参考,选取运营时速300?km动车组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测量的踏面磨耗等数据进行了分析,对动车组踏面维护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针对跨线运行动车组出现的车辆异常振动问题,通过实测车轮踏面外形、钢轨廓形,以及车辆振动测试,从轮轨接触关系及振动传递特性分析异常振动原因。因线路钢轨廓形不同,导致长期在不同线路运行的动车组车轮踏面最大磨耗位置存在差异,使得车辆在磨耗后期对线路适应性下降。当车辆跨线运行时,由于钢轨廓形变化导致轮轨匹配不良,转向架蛇行运动能量增大。此能量通过二系悬挂传递至车体,引起车体异常抖动。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某新型城轨车辆踏面清扫装置气密性影响因素,提高新品开发及工艺控制能力,对该型踏面清扫装置气密性结构进行分析,其中润滑油脂杂质线径、钢套内壁表面粗糙度、U型密封圈外径尺寸对密封稳定性影响较大,通过正交试验法,对上述3个主要因素与气路压降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油脂内杂质对密封稳定性影响最大,为该新型城轨踏面清扫装置的潜在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提供了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9.
采用盘形制动系统的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由于线路涂油、环境潮湿等原因容易导致轮轨黏着系数降低,从而增加车轮踏面擦伤的风险,现介绍新研制的城轨车辆用踏面清扫瓦,并成功应用于重庆地铁6号线车辆。实际线路测试证明踏面清扫瓦效果良好,实施踏面清扫后,轮轨黏着条件明显改善,有效降低了车轮踏面发生擦伤的风险。  相似文献   

10.
针对兰新二线动车组车辆异常抖动,通过对抖动较为剧烈区段钢轨情况进行调研测量,及对车轮径跳值、车轮踏面外形、车辆平稳性、振动测试分析,提出相关检修、检查建议,确保动车组运行安全。  相似文献   

11.
针对某高速铁路动车组车体抖动问题,采集不同线路工况下车体振动加速度及平稳性数据、不同磨耗车轮踏面及打磨前后钢轨廓形,研究不同线路工况、车轮踏面和钢轨廓形对动车组车体振动特征影响,研究镟轮后不同时期车轮踏面和打磨前后钢轨廓形匹配下轮轨几何接触关系。同时,采用实际线路及动车组车辆参数,基于多体动力学软件Simpack建立包含实测车轮踏面和钢轨廓形的车辆-轨道耦合系统动力学模型,计算车轮镟修和钢轨打磨对车辆关键动力学指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该高速铁路动车组车体抖动主要发生在隧道工况内,体现为垂向和横向的综合异常振动;随车轮踏面磨耗增加,实测车体振动加速度逐渐增大,轮轨接触关系逐渐恶化,与未廓形打磨钢轨匹配时尤为明显;钢轨打磨可以有效抑制等效锥度随车轮踏面磨耗增加的不断增大,有效改善轮轨接触关系。车轮镟修和钢轨廓形打磨均可降低等效锥度,有效整治高速铁路动车组车体抖动。  相似文献   

12.
针对某高速铁路上运行的动车组列车出现构架失稳报警问题,对失稳动车组轮对踏面以及失稳区间钢轨磨耗特性进行测量,发现失稳情况动车组踏面出现严重的凹形磨耗,而失稳区间钢轨以轨距角磨耗为主.对现场实测轮轨接触特性进行计算分析,根据动车参数建立车辆动力学仿真模型,分析轮轨磨耗对车辆稳定性的影响.另一方面选择装备典型凹磨踏面,在不...  相似文献   

13.
动车组及轻轨车辆制动技术的开发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屹  韩晓辉 《铁道车辆》1999,37(6):8-11,22
介绍了新开发的动车组及轻轨车辆用MER型电空制动控制装置的制动与缓解特性,XFD-F型踏面制动单元的主要优点及技术参数。  相似文献   

14.
踏面磨耗及其对轮轨接触几何关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运营中的若干列某型号动车组踏面参数进行了跟踪测试,从统计学角度对踏面磨耗规律进行了分析,计算了踏面磨耗对轮轨接触几何关系和等效锥度的影响,对旋轮前后车辆运行平稳性指标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踏面不旋轮运营一段时间后与标准踏面差别较大,轮轨接触几何呈非对称,而旋轮能有效改善车辆的动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5.
以某型号高速动车组为研究对象,分析司机室地板异常振动问题,通过线路跟踪测试,获取了司机室地板结构异常振动的具体特性;基于车辆振动传递特性和振动相关性分析方法,对可能引起地板异常振动的轮轨和传动系统传递路径分别进行了研究;结合车轮踏面外形及车轮不圆度测试,分析了地板结构异常振动产生的根源;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措施。研究结果可用于指导动车组车辆局部振动问题的解决和优化改进。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武广客专动车组车轮踏面和车辆振动性能的长期跟踪测试,得到车轮踏面磨耗、等效锥度和振动性能随运行里程的变化规律.将等效锥度作为评估车轮踏面磨耗程度的参数,探讨了车轮踏面磨耗对振动性能的影响.最后通过对比武广客专动车组降速前后车轮磨耗和车辆振动数据的差异,分析了速度下降对车辆振动性能和车轮磨耗的影响.结果显示,车轮踏面磨耗量随运行里程增加逐步增大,运行里程大于15万km后,车轮踏面磨耗速度呈逐渐增大趋势;武广客专两种不同踏面外形的主要磨耗区域基本相同,但最大磨耗位置不同;轮轨等效锥度不仅可以评估车轮踏面磨耗程度,还直接影响构架横向失稳的频率、幅值;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速度的调整对车轮踏面磨耗和振动性能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7.
通过踏面等效锥度对车辆平稳性影响的分析,介绍了运用维护中对踏面等效锥度的测量和镟轮要求的经验,建议在各动车组运用部门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地铁车辆踏面单元制动器的结构、原理、主要技术参数及试验结果,重点阐述其间隙调整器、蓄能弹簧制动装置的工作原理及试验规则。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某CRH1型动车组进行8次车轮外形测量及磨耗跟踪测试,分析其轮缘厚度与等效锥度等主要参数,设计了LMD系列薄轮缘踏面。利用多体动力学软件UM建立CRH1型动车组系统动力学模型,对LMD薄轮缘踏面分别从车辆临界速度、车辆稳定性、车体平稳性、小曲线和道岔通过性等动力学性能进行分析,并与LMD原型踏面对比。研究结果表明:LMD系列薄轮缘踏面在经济性方面有较大提高,各项动力学性能指标均满足运营要求。  相似文献   

20.
基于武广线上运行的某高速动车组车轮的磨耗状态的跟踪测试,发现车轮踏面以凹形磨耗为主。对不同运行阶段实测车轮踏面磨耗状态进行分析,研究磨耗车轮与钢轨接触时的接触几何参数。根据线路上实际运行动车组性能参数,运用SIMPACK软件包完成车辆系统动力学模型,对比分析S1002CN车轮与实测踏面车辆的运行稳定性、平稳性及安全性指标,研究车轮踏面凹形磨耗对列车动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车轮踏面凹形磨耗将导致转向架及轮对横向加速度急剧增大,车辆稳定性、平稳性将有所降低,凹形磨耗是引起转向架横向报警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