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结合灵敏素质在足球运动中的专项特点,对影响足球运动员灵敏素质的因素进行分析,分析了贯穿学校运动员训练的教育和教学因素,论述了教学因素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我国体育舞蹈与世界先进国家水平差距主要表现在动作完成缺乏技术魅力,缺乏充满个性特征的创造性的表现力。古典芭蕾完整的训练体系对体育舞蹈的技术训练和表现力的培养有独特作用。借鉴古典芭蕾训练手段,紧密结合体育舞蹈的特点,是提高体育舞蹈运动员技术和表现力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3.
青少年篮球运动员运动损伤恢复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篮球运动损伤一直困扰着篮球运动员的比赛和训练,阻碍了运动水平的提高,因此,如何防止篮球运动损伤是一项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对部分体育院校、高师体育系和一些篮球传统学校的校队队员常见的损伤进行调查分析,探索篮球运动损伤的原因,寻找预防措施,以便减少运动员损伤的发生.运动员损伤要采取有效措施和方法使其尽快恢复.  相似文献   

4.
驾驶疲劳是导致事故的重要原因,本文在综述基于面部特征的机车驾驶员疲劳检测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Gabor变换的人脸特征融合抽取模型,并在此基础上,结合隐马尔可夫模型(HMM)提出基于人脸图像序列的机车驾驶员疲劳检测方法。根据在疲劳和非疲劳状况下人脸模式特征的不同,首先利用Baum-Welch学习方法从疲劳图像序列训练学习得出疲劳模式下的HMM参数;然后,在疲劳模式识别时,把待识别的人脸图像序列表示成Gabor融合特征序列,再利用Viterbi算法计算该特征序列属于疲劳模式的概率值,从而实现对人脸图像序列的疲劳识别;最后,对各种姿态下的不同人脸图像序列数据进行了仿真测试。实验结果表明,与已有基于单幅人脸图像的疲劳识别方法相比,具有更好的疲劳识别性能。%  相似文献   

5.
刚体转动惯量不仅与刚体的质量大小有关,而且与质量分布也有关,工程实际中有许多合理利用刚体转动惯量的实例。在体育竞技中也不例外,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过程中,若能合理利用转动惯量,对于完成高难度动作、提高动作的艺术性、观赏性,获得更好的竞技成绩是很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1款专为2011年紧凑运动型混合动力轿车开发的动力总成。该款动力总成是基于发动机、变速器,以及集成电机辅助(IMA)系统等量产汽车零部件开发的,并通过IMA系统实现了驱动性能、燃油经济性与排放之间的良好折衷。混合动力设计的常规理念是利用电机的功率输出来补偿因发动机排量较小而导致的功率下降。针对该款动力总成的开发,采用了一种利用电机功率输出创造更佳驾驶感的新方法。与常规汽车截然不同,通过充分利用电机良好的响应与控制特性,该款动力总成实现了运动型轿车的驾驶感觉。  相似文献   

7.
金键  杜文 《中国铁道科学》2003,24(3):137-139
驾驶疲劳表现特征是多维度、多侧面。本文重点研究驾驶疲劳的致因因素及其交互作用;驾驶疲劳的形成过程、规律及机理;驾驶疲劳失衡性测试与评价,驾驶疲劳馈选模式,驾驶疲劳效应分析;驾驶疲劳综合评价体系。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 多角度、深层次地研究驾驶行为,进而分析导致驾驶疲劳的各种直接、间接因素,建立了诸因素单独作用及相互作用的数学模型。2 研究驾驶疲劳形成过程,采用传递函数将其量化、简约化、模式化,依据自控理论将驾驶疲劳模型化为惯性环节及比例微分环节的合成。所建模型表明驾驶疲劳具有二阶系统的一般特性。3 对多种疲劳…  相似文献   

8.
高速列车空心车轴的主要失效方式为疲劳失效,因此疲劳性能是车轴研制和生产中至关重要的考核指标,欧洲EN标准规定了车轴疲劳性能指标和疲劳试验的基本要求。现基于EN标准,研究制定了国内高速空心车轴全尺寸疲劳试验方法,并首次进行了国产车轴的疲劳试验。主要探讨了疲劳试件设计、考核截面位置的确定、以及疲劳载荷计算等问题。同时,分析和研究了EN标准F1轴疲劳性能指标的含义,为F1轴疲劳载荷的确定提供了依据。高速车轴疲劳试验方法的探讨和疲劳试验结果表明,所确定的试验方法及其技术要求是合理可行的。本研究对高速车轴的疲劳试验技术、及制定国内相应试验规范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为了进一步扩大用户的选择范围,Ford公司与丰田公司达成初步协议,拟共同开发小型货车及运动型多功能车(SUV)专用的新型混合动力系统。2家公司已就合作事项签署了备忘录,正式协议预定于2012年完成。  相似文献   

10.
赵体波 《铁道建筑》2020,(3):6-8,21
为研究钢筋混凝土梁的疲劳性能发展及其影响因素,本文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分析钢筋混凝土梁的静力弯曲性能,结合疲劳计算软件FE-SAFE对梁结构的疲劳性发展过程进行研究,探讨了混凝土强度、纵向钢筋配筋率、疲劳荷载水平等主要因素对钢筋混凝土梁抗弯疲劳寿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钢筋混凝土梁的疲劳寿命随着混凝土强度的增加而增大,但超过一定范围后梁的疲劳寿命提高幅度有所降低;梁的疲劳性能受荷载水平影响较大,疲劳寿命随荷载水平的提高显著降低;较高的配筋率可以提高受拉区混凝土的塑化效应,从而提高钢筋混凝土梁的疲劳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