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卢卡奇试图从正统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出发,用历史辩证法的原则来克服古典哲学的困难,但他最终还是偏离了马克思并陷入了唯心主义的窠臼.然而,我们并不能由此而简单地否定卢卡奇对德国古典哲学所作的深刻思考,因为他为我们树立了一个能够"走进德国古典哲学"并"回到马克思"的重要路标.  相似文献   

2.
"和而不同"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观念和重要内容,它的包容性品格鼓励差异性的存在,体现了"异"与"和"之间的辩证关系,是中国古代处理不同学术思想派别、不同文化之间关系的重要原则,也是学术文化发展的动力、途径和基本规律.设计学视域下,重新解读孔子的文化观念,理解中国古代高度的哲学智慧,并从色彩学视角深入探讨"和合"的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3.
在阿尔都塞的所有理论中,影响最大、争议最多的部分就是其著名的意识形态理论。这一理论集中体现在1965年发表的《马克思主义和人道主义》(见《保卫马克思》)和1970年在法共机关刊物《思想》杂志上发表的《意识形态和意识形态国家机器》(见《哲学与政治》)两篇文章中。[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本文是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发展历程的解释性回顾。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回答三个有关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特性的问题,即马克思为什么较少使用"文化"概念,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如何形成,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是否有其统一的基础?第二部分,按照历史发展的过程和理论形态的演变,分别讨论马克思的文化观点;第二国际时期科学马克思主义的文化思想;西方马克思主义,包括卢卡奇与"新马克思主义"的"主体性转向"和从葛兰西到"后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转向";列宁主义的文化理论;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第三部分探索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发展"的若干问题:发展的特点、发展的动力、发展的方式。最后,展望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未来。  相似文献   

5.
转变学生的思维方式是哲学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反思是哲学思维的基本维度.对于预设和前提的自觉的反思,学习哲学史过程中对于传统问题的不断解释都是反思维度具体的表现方式.马克思的哲学创新-实践的唯物主义,就是立足于对哲学传统的自觉反思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6.
本文阐述了马克思的国家观与社会观产生的理论背景,并通过国家产生和存在的社会性的价值指向以及马克思关于国家消亡的理论,揭示了市民社会决定国家的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对马克思的国家与社会理论的阐述为我们理解和建设和谐社会与实现以人为本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的三大"怪现状"——"死人抓住活人"、"死劳动统治活劳动"和"活人反对活人,活人反对死人",并由此完成了对资本的本质与逻辑的述说。马克思运用的由表层现象到深层本质的分析方法,为理解和分析社会现实提供了方法示范,马克思得出的结论为更好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8.
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到《神圣家族》,再到《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的唯物史观经历了从孕育到诞生、从萌芽到形成的发展过程。在马克思唯物史观发展的过程中,《神圣家族》是一部十分重要的著作,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在《神圣家族》中,马克思恩格斯通过批判鲍威尔唯心主义哲学,再次对黑格尔思辨哲学进行了彻底批判,并将批判德国哲学唯心主义与阐明唯物史观的重要原理相结合,形成了对唯物史观一些重要观点的初步表述,为唯物史观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主体和客体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的一对重要范畴。其直接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而德国古典哲学又是近代以来关于主客体的必然的、合乎逻辑的发展。马克思立足于实践唯物主义的基础之上,既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的根本缺陷,又扬弃了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创立了科学的主客体范畴理论,从而把这对范畴提高到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一主体和客体作为认识论的一对范畴,从十七世纪才被首先使用于哲学上。近代唯物主义发源于英国。马克思说:“唯物主义在它的第一个创始人培根那里,还在朴素的形式下包含着全面发展的萌芽,物质带着诗意的感性光辉对人的全身…  相似文献   

10.
西方近代哲学向现代哲学的转化是西方哲学发展上一次哲学思维方式的重要转型,标志着西方哲学发展到了一个新的、更高的阶段,它与马克思在哲学上的革命变更既有原则区别,但在某种程度上超越近代哲学、面向现实生活和实践上又有共同之处.本文由此把19世纪中期以来西方哲学的发展历程看作是现代哲学思维方式的形成和发展的曲折历程,并对这一历程的各阶段的西方哲学流派作了与以往有所不同的评价.  相似文献   

11.
在《巴黎手稿》中,马克思在区分抽象自然与现实自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与自然科学有着本质差异的“人的科学”。循着马克思“人的科学”的思想路向,本文从研究视域与主题、思维方式与把握尺度、功能目的三个层面对哲学与科学作了清晰的划界,为对马克思哲学做出符合其文本原义的诠释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和切入点。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的《经济学—哲学手稿》(1844年)是在马克思主义形成过程中所写的,同《德意志意识形态》(1845年)等著作一起,标志着马克思从黑格尔唯心主义向辩证唯物主义的转变。从《手稿》可以看出,马克思的哲学革命,首先是从自然观开始,继而走向历史观;但另一方面,自然观的最终完成,却在历史观革命之后。马克思当时在《手稿》中阐明的自然史和人类史相互制约、自然观和历史观相互统一的深刻思想,随着现代自然科学的进展,以及人们对人与自然关  相似文献   

13.
众所周知,症候阅读法是法国思想家阿尔都塞的杰作。这一方法要求人们不仅要看到马克思用文本表现出来的思想,而且也要读出那些在文本的“空白”、“缺失”和“沉默”之处隐藏的潜在内容,依此对马克思主义正本清源,纠正当时盛极一时的对马克思主义的种种曲解。那么,这一方法和恩格斯有何相干呢?  相似文献   

14.
"市民社会"理论的历史流变及其现代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市民社会”理论是近代西方政治哲学中的重要理论。这一理论的发展经历了一个历史的流变过程。市民社会理论尤其是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市民社会的建立,以及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文章在论述"消灭私有制"的文本含义及其误读的基础上,深入阐述了私有与私有制的区别及区分意义,提出马克思在私有和私有制的理解和评价上存在着诸多的维度和层次,并非完全否定二者,而是在一定意义上给予了二者充分的肯定,为正确理解《共产党宣言》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哲学源远流长,本文从其核心阴阳哲学和派生哲学方圆观念的应用范例,着重阐述了它在现代标志中所焕发的新风采,希望通过对我国传统哲学的重新认知,感悟和增强现代标志设计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7.
政治哲学的本质就是对所有政治活动及其对象化形式之合法性(legitimacy)与正当性(justification)的理性设计和实践模构.超越政治哲学之"门派纷争"狡黠,问 题更在于一种"实践生成论"基础上的政治哲学所探讨的具体问题的厘定.深入开展和推进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创新研究,当是走出现行政治哲学的藩篱从而实现其视域转换的必然趋势.当代中国政治哲学的实践创制,说到底就是当代中国特色的公民社会的建构问题.而其"政府主导性"(非自发性)和"官民双重性"的特质亦决定了中国公民社会的建构具有一系列迥异其趣的着眼点.  相似文献   

18.
机器思维的难点和核心是机器创造性思维。赵南元的《认知科学与广义进化论》一书将哲学工作者带入工程师的思考方式 ,反过来又将工程师带入哲学工作者的思考方式 ,从而给机器创造性思维的研究和实现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9.
阿多诺在哲学上反对同一性,同时也以"非同一性"与总体性相对抗,这种哲学立场为其否定性美学划定了不确定的界域.而"星丛"本体论又使他的否定性美学思路呈现出综合性与总体化的特征,这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我们在阿多诺美学理论上的"理解性困境".本文从阿多诺美学的矛盾或悖论之处入手,探讨并分析了阿多诺美学的总体性问题及其难题.  相似文献   

20.
无论在马克思的历史唯物论中,还是在他对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具体分析(即对于资本主义矛盾的揭示)中,矛盾概念都成为其方法的核心。本文试图论证这种矛盾概念是受其人本哲学观点浸润的,而这种哲学观点亦构成了他整个社会理论的基础。马克思的哲学方法产生于他在1843—1846年间对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哲学的批判。为表述清晰起见,本文拟从以下三个方面分别加以考察:第一,关于本质矛盾的思想。这是他在1843年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采用的。与此有关,也体现在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