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1 2009年国际干散货运输市场相对平稳 1.1世界经济悲观与希望并存 2009年是世界经济跌人谷底的1年,也是充满希望的1年。在跌人谷底之后,全球经济自2009年第2季度起缓慢复苏。全球贸易量在第2季度开始反弹,其中全球货物出口额比第1季度增长7.6%,同时主要发达国家的GDP停止下降,美国、欧元区和日本等主要发达经济体在2009年第3季度实现止跌反弹。  相似文献   

2.
中国是世界第五大石油生产国.到2002年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230亿吨.原油年产达到1.67亿吨。由于石油消费量剧增.国内石油产量早已难以满足需要。1993年.中国再度成为石油净进口国。近10年来.中国原油消费量以年均5.77%的速度增加.国内石油消费仅次于美国.日本居世界第三位.而同期国内原油供应增长速度仅为1.67%。  相似文献   

3.
随着石油等能源价格的飞涨,燃气消耗量正在不断扩大。在过去10年中,石油需求量每年平均增长1.7%,LNG需求年增长率则为7.4%,LNG需求量增长速度比石油快4倍多,而且在过去27年中从未出现过增长率下降趋势。据美国能源部估计,到2025年,世界天然气年均消费量将达到151万亿立方英尺。[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近10年来,中国石油消费量年均增长率达到7%以上,而国内石油供应年增长率仅为1.7%。这种供求矛盾使中国自1993年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之后,2004年对外依存度迅速达到42%。2005-2020年期间,国内石油天然气产量远远不能满足需求,且供需缺口越来越大。主要表现在:受国内石油资源的限制,2010年中国石油进口量将达到2.4亿吨,2020年将增加到3.2-3.6亿吨。2010年后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将超过60%,到2020年石油对外依存度将达到70%左右。  相似文献   

5.
一、我国石油的供需情况及预测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的能源生产和消费也随之增长,目前已成为世界第三能源生产、消费国。其中石油已成为世界第五生产国。在1993年前,我国石油产量大于消费量。但从1994年开始,石油消费量开始大于生产量。从我国石油进出口情况看,1985年我国出口石油达3630万吨,进口量仅90万吨,而在以后的10年中前者不断下降,后者不断上升,到1993年进  相似文献   

6.
一、20世纪的石油航运 海上石油运输,始于19世纪,20世纪后半叶进入鼎盛时期,具有如下特征: 1.运量的波动 二次大战以后,原油价格每吨十余美元、欧、美、日本等大量消耗西亚、北非的石油,世界原油海运量,从1964年的4.82亿吨,到1973年的13.66亿吨,9年共增1.8倍,平均年增12.3%.1967年的中东战争,导致苏伊士运河封闭与油价急升.每吨原油从1972年的17美元涨到1981年的215美元,出现石油危机,使原油海运量随消费量下降,从1979年的14.97亿吨降到1985年的8.17亿吨,6年减少41.8%.90年代原油价格稳定在每桶15美元±5美元的范围内,原油海运量随消费量再次上升,到2000年为15.5亿吨.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国内石油需求一直保持较高增长水平。2014年我国石油年消费量超过5亿吨;年进口量已达3.1亿吨,石油对外依存度接近60%,较2013年上升近2.6个百分点。未来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持续深入,我国对外能源合作将进一步加强,石油进口量持续攀升,对国内石油储备能力要求也与日俱增。目前我国石油储备体系与世界主要经济体相比差距较大,现有的战略石油储备量仅相当于36天原油净进口量,与国际能源署提出的建立相  相似文献   

8.
在全球经济滑坡、石油海运量下降下,2002年国际油市场相当不景气,运费率始终在低谷徘徊,新船订货量偏低,新般成交价格不断下滑,但到2002年底,由于石油消费量的增长,“威望号”油船失事和趋紧的伊拉克局势等一系列经济和政治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许芳 《集装箱化》2011,22(1):20-22
1 2010年集装箱供求形势回顾 1.1集装箱严重紧缺 2008年中,全球海运集装箱箱位比(集装箱数量与箱位数量之比)约为1.94;班轮公司降本收缩后,2009年中箱位比降至1.88;随着需求回暖和运力扩张,2010年海运集装箱供不应求,特别是第2季度和第3季度各条航线普遍告急,年中箱位比降至历史低位,约为1.72.  相似文献   

10.
从我国石油当前进口量来看: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2002年,我国石油消费量为2.457亿吨,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而石油生产量为1.67亿吨:近10年来,我国石油消费年均增长5.77%,而石油生产年均增长只有1.6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