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可逆逻辑是量子计算的基本特征,也是日益突出的低能耗需求的一种解决方案。根据可逆电路的可控制性和可观测性,论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逻辑可满足性的算法来自动产生单门失效错误的完备检测集。基于k-NOT门的可逆逻辑线路中的数据传输进行线性建模,用线性时态逻辑描述单门失效错误约束,运用SAT求解器寻求反例的方法自动生成可逆电路的错误检测集。实验结果显示,本方法能够有效的应用于不规则和复杂的基于k-NOT门的可逆逻辑线路,自动化程度高。  相似文献   

2.
作为众多复杂量子电路的重要组成部件之一的可逆数值比较器还鲜有研究.首先基于Pauli-X门、CNOT门和Toffoli门设计了1位可逆数值比较器和级联模块.多位数值比较器可在1位比较电路的基础上添加级联模块扩展得到.尔后对4位可逆数值比较器进行了优化设计以便作为更多位数值比较电路的基本模块.优化的电路垃圾输出减少36%...  相似文献   

3.
在分析双频激光回馈测量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双频激光回馈原理的高精度位移测量方法,研究了双频激光回馈的基本现象并给出了理论依据,进一步在回馈光学系统基础上,对两路正交的光回馈条纹,利用电路进行细分处理:即5细分和4倍频电路相结合,细分产生的计数脉冲最后送入单片机进行计算及显示.采用可编程逻辑器件FPGA和单片机设计信号处理电路,利用FPGA实现4倍频细分,利用电阻链细分实现5细分.全部电路通过逻辑、时序仿真,验证了本方法的可行性.目前此系统可满足高精度位移测量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单线铁路隧道斜切式隧道门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几何相似比为1∶30的模型对单线铁路隧道斜切式隧道门的2种型式———正斜切式和逆斜切式隧道门进行了相似材料模拟试验,试验考虑了仰坡坡度和隧道门与线路中线夹角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洞口段围岩压力和结构内力与覆盖层厚度、仰坡坡度和隧道门与线路中线夹角有关———洞门正交时,结构底部仰拱处围岩压力和弯矩最大;洞门斜交时,结构拱腰处弯矩最大.  相似文献   

5.
为抑制谐波对公共电网的污染、提高电能利用率,针对中小功率电器功率因数校正的需要,设计了一种基于Boost型拓扑结构的有源功率因数校正控制芯片.该芯片采用临界导通模式控制,加入总谐波失真优化电路,解决了输入电流过零处的交越失真问题.设计了带双模式过压检测的电压反馈电路,实现了对整个系统的快速瞬态响应和异常保护.整个电路采用CSMC 0.5 μm BCD工艺设计,芯片面积仅1.36 mm2.基于该芯片,设计了80 W功率因数校正电路.测试结果表明:在220 V交流输入、满负载条件下,电流THD(总谐波失真)为3.1%,功率因数达0.997,效率为96.8%,表明该芯片很好地实现了功率因数校正功能.   相似文献   

6.
基于机理逻辑的机车电路动态显示与故障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了内燃机车电路特点的基础上,针对以往电路逻辑控制模型的不足,提出一种利用机理逻辑代替庞大矩阵运算的新型电路逻辑推理模型,从而实现了机车全部电路的动态显示和一定程度的故障诊断。本文分析了该模型,给出了模型的生成算法,并介绍了利用微机进行电路动态显示和故障诊断的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7.
设计了一种有效驱动EPS助力电机的电路与程序。设计了MOSFET前置驱动电路来保证逆变电路的正常工作,并通过逆变电路将直流电源转换成三相交流电来驱动助力电机PMSM;通过实时采集电机相电流大小、转子的位置信号,应用PID闭环控制方法,实现了助力电机PMSM的磁场定向控制。实验验证表明:设计的驱动电路与程序能够有效驱动助力电机。  相似文献   

8.
换流能量保存型逆变电路是一种用电流脉冲强迫换流的电路。它具有电路简单,对短路电流的限制作用较好等优点。由于没有换流环流损失,所以运行效率及可控硅的电流利用率都较高。这是一种运行性能较好的逆变电路。本文拟针对这种电路的工作原理,对换流过程进行分析,并探讨换流参数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9.
基于March CE算法,设计了一种可嵌入式的具有内建自测试功能的电路;在电路和测试方案设计中依据March CE算法中理论公式,并以此为依据叙述了设计过程中的作用机制,给出BIST电路结构原理图和电路设计图,对所设计的电路进行了测试,验证了所设计电路.  相似文献   

10.
设计了一种无外加启动电路的带隙基准电压源,采用交叉耦合增益级带隙基准源,将无需外加启动电路便可实现其功能,减小了整个电路的面积和功耗;在该带隙基准源后级联一级分段曲线校正电路,有效降低了输出电压的温度系数,得到不随温度变化的稳定输出电压.与传统带隙基准电路相比,得到较小的功耗和温度系数.最终实现一个电源电压为1.8 V,在-75℃~125℃温度范围内温度系数为8.8×10~(-6)℃~(-1)、功耗为100 nW的带隙基准电路.该电路可承受1.6 V到3.0 V的电源电压的变化.基于0.18μm CMOS工艺进行电路设计,利用Cadence工具进行电路仿真验证.  相似文献   

11.
һ���µ�ͣ��λ�����Ż�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国内机场目前基本依据经验分配停机位的情况,基于传统滑行路径的理念,建立了降低旅客进出机场飞行区时间的停机位分配模型.在满足场面运行安全约束及可接受延误水平下,寻求时间最小的分配方案.通过机场的地面网络数据、运行模式以及航班计划等信息,利用计算机仿真对模型进行了算法设计,并利用MATLAB编程进行了计算,与机场地面容量评估系统(ACES)中的停机位随机分配模型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与随机分配模型相比,旅客飞行区平均停留时间减少9.7%,机场地面容量提高5.7%,冲突次数和延误时间分别降低9.4%、6.4%.因此,机场运行效率与资源配置情况得到改善,所提模型与算法有效.  相似文献   

12.
为监测和控制航天器用电源控制器的工作状态,保障其正常运行,该系统接口采用协议芯片BU-61580.基于FPGA时序逻辑控制,设计一种MIL-STD-1553B.总线通信系统,并对该遥测遥控系统的通信硬件电路及时序逻辑控制进行了详细设计,在简化系统外围硬件电路设计的同时提高了集成度;最后,通过测试板卡对总线通信系统进行了遥测遥控测试,测试结果证明了系统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3.
结合鱼剑口电站坝下消能防冲试验研究成果,对低坝枢纽宽尾墩的水流特点、掺气特性、宽尾墩对大坝泄流能力和坝面压力的影响以及宽尾墩的消能效果等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提出了合理地使用宽尾墩结合辅助消能设施可有效地解决坝下覆盖层深,地质条件差,抗冲能力弱的低坝枢纽的消能防冲问题,从而为具有低水头,大单宽流量,低佛氏数特点的低坝枢纽泄洪消能开辟了一条新途径,可供有关低坝枢纽设计与试验工作者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为解决航班延误造成机场停机位占用冲突问题,在对延误等级进行划分的基础上,以最小化机坪冲突概率,旅客变更登机口步行距离和指派至远机位的旅客数为目标,构建停机位实时指派的多目标优化模型,设计带精英策略的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SGA-Ⅱ)求解.利用我国某大型机场的实际运行数据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在机位占用冲突得到成功化解的基础上,旅客变更登机口的平均步行距离减至102.9 m,指派至远机位的旅客数减至0人;所提出的停机位实时指派模型在保证机坪安全运行的前提下,能有效优化旅客乘机体验,提升机坪运行效率,为繁忙机场停机位资源调度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5.
为解决航班延误造成机场停机位占用冲突问题,在对延误等级进行划分的基础上,以最小化机坪冲突概率,旅客变更登机口步行距离和指派至远机位的旅客数为目标,构建停机位实时指派的多目标优化模型,设计带精英策略的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SGA-Ⅱ)求解.利用我国某大型机场的实际运行数据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在机位占用冲突得到成功化解的基础上,旅客变更登机口的平均步行距离减至102.9 m,指派至远机位的旅客数减至0人;所提出的停机位实时指派模型在保证机坪安全运行的前提下,能有效优化旅客乘机体验,提升机坪运行效率,为繁忙机场停机位资源调度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6.
城市交通流潮汐现象导致了路段双向通行能力利用不均衡,早、晚高峰时段交通需求的不对称导致了早、晚高峰时段拥堵路段不具有空间对称性.本文从城市交通网络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一种对早、晚高峰时段可变车道设置方案进行综合决策的方法.以交通均衡理论为基础,以降低城市交通网络高峰期出行总费用和减少可变车道设置管理成本为目标,建立了一主二从双层规划模型,其中上层为可变车道设置的决策方案;下层根据上层决策方案分别对早、晚高峰时段交通需求进行交通分配,并设计了求解模型的遗传算法.算例分析表明,与不设置可变车道方案、早晚高峰时段分别设置方案进行比较,早晚高峰时段综合设置方案减少了系统总费用.  相似文献   

17.
机场停机位分配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机场停机位分配是机场地面作业中的一项核心任务,本文对机场停机位分配问题进行研究,为最大限度降低实时运行中航班延误对预分配方式的影响,以最小化停机位各空闲时间段的离差为目标函数建立数学模型。对于该问题,首先采用贪婪算法对不考虑航班机型-机位匹配约束的情形进行优化,并给出最优性证明;然后结合动态时间窗法对考虑机位-机型匹配约束的模型进行优化求解.最后用一个实际算例对算法进行了验证,并与其他优化算法进行了对比,检验本算法的最优性.  相似文献   

18.
将多航站楼资源共享和航空公司时隙可互换作为前提,建立多方(机场、航空公司和旅客)最小延误费用原则,采用混合集合规划(MSP)进行建模与求解.该模型不仅能保证多航站楼停机位资源的有效共享,而且能充分优化油耗成本以及航班波扰动引起的旅客中转等待成本.实例表明,文中所提出的指派算法能有效地解决多航站楼模式下的机位实时分配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