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针对电气化铁路集装箱站装卸线采用不悬挂接触网运输方式,结合目前集装箱站设置方案,研究集装箱装卸线两端接触网行车可能的安装方式,对牵引供电系统的接触网悬挂及下锚安装进行分析,为实现列车牵引供电—接触网在集装箱站装卸线范围内不悬挂接触网行车,设计出两种有针对性的接触网终锚结构方式,满足了列车进出集装箱站装卸线的牵引供电需要。  相似文献   

2.
中心站用移动接触网时6.5m线间距可行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介绍目前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常规设计模式和集装箱装卸机械,分析了当装卸线采用移动接触网时影响线间距的主要因素,同时给定了线间距为6.5 m时集装箱装卸机械横向操控最大允许误差并对运营管理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我国集装箱中心作业站均建在电力牵引区段,集装箱装卸作业多采用正面吊车。由于线路上空接触网的限制,现场作业区应用移动接触网,省略调机作业过程。为防止装卸过程中撞损接触网,采用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激光入侵探测器,对吊装机具与移动接触网的安全隔离区进行监控。激光入侵探测器通过无线通信方式与车载激光接收报警器联系,并由中央监控计算机监控整体系统运行。  相似文献   

4.
集装箱中心站投资大、占地多,中心站的工艺设计方案直接影响集装箱中心站的布局、投资及建成后的使用成本。结合宁波集装箱中心站运输组织的特点,通过分析宁波集装箱中心站工艺流程,对装卸机械类型、装卸工艺场断面布置从装卸作业效率、占地面积等方面进行综合比较,提出适合宁波集装箱中心站的工艺设计方案,为实现水铁联运“零换装”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5.
杨念 《电气化铁道》2010,21(2):35-36,40
在接触网终点设计常规下锚结构形式下,集装箱中心站龙门吊装卸作业线股道接触网终点的有效行车距离无法满足电力机车直接摘挂货物列车要求。本文针对该问题提出了新型的接触网终点下锚结构形式,改进后的下锚结构形式能在不影响龙门吊作业的前提下延长接触网终点有效行车距离,满足电力机车直接摘挂取送货物列车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研究目的:随着国内大型集装箱中心站建设的快速发展,优选18个集装箱中心站主箱场的装卸工艺,对中心站运营效率的提高起到关键的作用。 研究方法:运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集装箱中心站主箱场装卸工艺方案的影响因素及子因素的权重。 研究结果:得出了集装箱中心站主箱场优先采用轨道龙门吊装卸工艺。 研究结论:层次分析法对集装箱中心站主箱场装卸工艺的选择有很好的指导作用;装卸工艺各评价指标之间的比较取值越精确,则装卸工艺的选择越适合。  相似文献   

7.
高美洁 《铁道货运》2014,(11):51-56
基于乌鲁木齐铁路集装箱中心站的建设,通过运用模糊决策理论和层次分析法,对乌鲁木齐铁路集装箱中心站主要装卸机械的选型进行研究。在确定轨道门式起重机为主要装卸机械的基础上,根据乌鲁木齐集装箱中心站运量并结合运输组织方式和平面布置方案,计算其各个发展年度的数量,为乌鲁木齐集装箱中心站建设及建成后提高运营效率和运输能力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遂渝铁路200km/h单线隧道接触网悬挂方式的研究及实施情况的介绍,对高速铁路通过双层集装箱条件下的单线隧道接触网悬挂方式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为今后高速铁路建设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9.
浅谈刚性悬挂接触网施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兰线新增第二线兰州至定西段电气化接触网工程中的十里山、新东岗镇隧道进行了我国铁路隧道内接触网刚性悬挂试验。该试验的成功运用,将填补我国铁道电气化接触网在隧道悬挂方式中没有刚性悬挂的空白,对目前国铁线路中的低净空隧道接触网架设提供了良好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0.
轨道式门式起重机在铁路集装箱装卸场应用广泛,其走行轨与铁路装卸线的平面布置对节省投资、提高场地的利用率具有重要意义。阐述集装箱装卸线平面布置,分析装卸线有效长起止里程与车挡、圆直点存在的制约关系,并给出计算公式。基于集装箱车列上第一个集装箱中心与轨道式起重机吊具中心及装卸线最外侧箱位中心三者对齐这一前提,推导出轨道式起重机走行轨与集装箱装卸线有效长平面匹配的机制。经案例分析验证算法的有效性,为科学设置走行轨长度,实现轨道式门式起重机走行轨与集装箱装卸线平面合理匹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根据铁路集装箱中心站作业特点、流程和功能要求,对集装箱中心站装卸场平面布置图型进行了系统研究,提出了各种图型的适用条件和范围.  相似文献   

12.
铁路集装箱中心站运营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集装箱铁路运输是铁路贷运发展方向之一。铁路集装箱中心站是铁道部规划建设的现代化铁路集装箱场站,是集装箱铁路运输发展的重要平台。通过研究中心站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从转变贷运组织方式、优化运输产品结构、提高装卸作业效率、构建功能完善信息系统等方面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对策。同时,根据中心站从“大”站向“强”站转变的目标,提出中心站运营模式,将中心站的运营发展过程分为起步、成长、成熟三个阶段,明确各个发展阶段的特点和对应的工作重心。  相似文献   

13.
集装箱装卸门吊作业是铁路集装箱运输的基础,为提高铁路集装箱装卸效率,在分析集装箱运输效率影响因素的基础上,综合考虑集装箱在箱区位置、集装箱在车上预期位置及门吊作业顺序,以装卸作业过程中门吊总运行距离最小为优化目标,基于遗传算法建立铁路集装箱装卸作业优化模型并求解。根据集装箱装卸线门吊作业实例分析,计算结果表明:铁路集装箱装卸门吊作业优化模型能够找到集装箱装卸的最优顺序,可以实现缩短集装箱装卸时间、降低装卸成本的目的,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14.
钱江铁路新桥南引桥为杭甬、杭长客专四正线并行桥,正线间最小线间距为4.4 m。主要从四正线并行段接触网中间悬挂安装设计、接触网锚段关节设计、小限界安装结构校核方面分析研究了接触网的特殊设计方案,可为此类四线并行区段的接触网设计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电气化区段集装箱物流中心装卸线不挂网行车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电气化区段集装箱物流中心装卸线不挂网行车试验的背景、模拟牵引计算及试验结果,为电气化区段集装箱物流中心装卸线不挂网建设方案的可行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王红林 《中国铁路》2010,(1):41-42,51
电气化区段的列车出入装卸线一般采用调车作业方式,但铁路集装箱物流中心站主要办理集装箱班列,调车作业方式运输和装卸效率低下。对电气化区段列车直接由区间进入装卸线、依靠惯性通过装卸线的可行性进行理论计算和研究,同时对安全性和相关保障措施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单线隧道内架空接触网的现有悬挂方式分析,提出满足160km/h及以上运行速度要求及隧道内接触网狭小安装空间条件的铰接式斜悬臂方式,该悬挂方式具备结构简单、施工和维护简便等特点,适合于通行双层集装箱列车的新建单线隧道或既有隧道内提速改造设计。  相似文献   

18.
轨道门吊作为铁路集装箱中心站的核心资源,其调度策略直接影响中心站的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本文针对铁路集装箱中心站轨道门吊的作业调度问题,在已知集装箱装卸位置的前提下,建立轨道门吊调度优化模型,确定最优的集装箱装卸作业顺序,使轨道门吊装卸任务完成时间最短。设计混合粒子群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最后利用算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本文设计的算法能够比较有效地减少列车装卸作业时间和轨道门吊在装卸作业过程的空驶时间。  相似文献   

19.
分析深圳地铁1号线首期接触网工程,指出世界之窗站因设计及施工不合理造成几个重大缺陷,提出利用1号线续建接触网工程在该站接驳的方案,既实现两期接触网工程的顺利过渡,又克服存在的重大缺陷,消除设备隐患,保证接触网正常地向列车供电.  相似文献   

20.
1 目前接触网附加导线施工状况 接触网附加导线包括供电线、加强线、捷接线及回流线等,其一般和接触网支柱合架或沿铁路走向单独悬挂.传统的施工工艺流程为肩架安装-附加线展放、悬挂-起锚-弛度调整-落锚-固定附加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