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中高速旅客列车座椅设计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晓峰 《铁道车辆》1999,37(12):25-26
介绍了利用人体工程学原理设计的座椅的结构特点,给出了该座椅的主要尺寸参数,为今后中高速旅客列车座椅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文章介绍了轨道车辆常见座椅分类及其布置,针对某型轨道车辆统计了运行中座椅裂纹分布情况及位置信息,分析了座椅裂纹产生原因,提出了改善座椅裂纹的措施,并通过相应计算及仿真分析验证了座椅裂纹改善措施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以高档座椅制作为例,介绍了铁路产品虚拟开发平台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出口到澳大利亚的轨道交通车辆座椅与国内轨道交通车辆有着不同的要求。介绍了我国出口澳大利亚的城市双层动车组的座椅,并对座椅的人机工程进行了分析,得出了适用于城际运营的动车组座椅设计结构,并探讨了该座椅在我国城际动车组中推广的可能性及局限性。  相似文献   

5.
根据动车组二人座椅结构,利用有限元法对动车组二人座椅底架结构进行强度分析,并通过试验验证证明有限元模型建立的正确性,确定动车组二人座椅底架有较大优化空间,从而根据动车组二人座椅底架的设计要求进行结构优化,确定最佳结构形式。  相似文献   

6.
针对大城市上下班高峰时期地铁车辆上人员拥挤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地铁车辆电动折叠座椅。该座椅可控制其自动折叠与放平,提高了地铁运载乘客的能力,有效地缓解了地铁交通压力。从结构及功能设计、驱动器设计、驱动逻辑设计、整机测试等方面介绍这种地铁电动折叠座椅。通过仿真与试验,验证了电动折叠座椅的优良性能。  相似文献   

7.
现代高速列车座椅乘坐舒适性设计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适应我国铁路向高速化,舒适化方向发展的趋势,研究了列车座椅舒适性设计的原理,分析座椅结构形式,设计出适合我国人体尺寸在第5% ~95% 分位人体尺寸之间乘坐舒适的座椅结构几何参数。  相似文献   

8.
为了充分利用车辆空间,标准地铁列车在客室座椅下方设置了电气柜,用于安装车辆电气设备。文章介绍座椅电气柜的布局,通过静强度分析、疲劳分析、模态分析对柜体结构可靠性进行了确认,仿真分析了座椅电气柜的散热效果,利用人机仿真软件验证了其走线和维护设计可以满足检修维护要求。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南宁市地铁5号线客室座椅为研究对象,对新型不锈钢活动椅面座椅的结构设计进行了介绍,重点分析了旋转机构和防水结构,最后通过样机试制和载荷试验验证了该设计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0.
介绍EN 16989:2018 《轨道交通铁路车辆防火成品座椅防火性能试验》标准实施背景。基于成品座椅燃烧试验设备、试验样件、试验过程及其考核指标等,对比分析EN 16989:2018,EN45545-2:2013+A1:2015《轨道交通机车车辆防火第2部分:材料和零件防火性能要求》和CJ/T 416—2012《城市轨道交通车辆防火要求》 3个标准中的成品座椅燃烧试验方法及其差异,为轨道交通车辆座椅防火设计及其试验验证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国内铁路客车座椅的运用现状及国外铁路客车座椅的运用现状、针对国内现状及标准与国外现状及标准进行了对比分析、找出了国内与国外产品设计方面的差距与不足提出了国内产品的发展趋势及改进我们产品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介绍德国防火标准DIN 5510-2—2009对材料和构件的燃烧特性和燃烧并发现象的测试方法及评价指标,并根据该标准对动车组客室座椅的材料及整椅防火性能进行相关试验测试,结合试验结果及标准要求,分析标准的合理性及高速动车组客室座椅的防火性能,为今后我国建立相关标准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2008年6月14日东京地铁副都心线开业。为满足通勤旅客的需要,新造了50090型车辆,该车的最大特点是在白天高峰时段运行时,座椅纵向左右靠窗安排,晚上非高峰时段,可将座椅旋转90°,成为朝向一致的两排(见左上图)。车辆设计满足了沿线旅客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介绍了深圳地铁一号线续建工程车辆司机室视野分析及其相关的司机座椅高度、位置确定方法,司机操纵台高度设计和前窗大小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由于环保、高速化及提高能源利用率的要求,新干线车辆必须继续进行大幅度的轻量化工作。由于车辆结构措施已基本上难以满足上述要求,为进一步轻量化,采用新型原材料势在必行。在这样的背景下,经“不燃性”燃烧试验认证的镁合金挤压型材(试验序号:车材燃试15—189K)有望作为铁道车辆结构新材料予以普及。瞄准该材料在铁道车辆上的应用,日本有10家机构和企业联手,开展不燃性镁合金在铸造工艺、挤压成型、冲压加工、深冲加工、焊接工艺、表面处理等方面的研究。通过综合这些已有技术,开发铁道车辆用零件,进行性能评价(包括座椅、间隔门、行李架、窗框等4项)。本文介绍车辆用这类座椅的研发过程。  相似文献   

16.
文章阐述了影响客室座椅造型的设计因素,并结合人机工程学的设计理念,确定了座椅的主要设计参数,然后以此为依据,设计出了符合人机要求的客室座椅。  相似文献   

17.
建立车辆-设备-座椅的19自由度动力学模型,导出车体、设备及座椅的振动加速度频响函数表达式,以德国垂向轨道不平顺作为轮轨激励,研究有无设备及设备与座椅悬挂参数对高速列车垂向乘坐舒适度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合理设计车下设备与座椅悬挂参数能够改善列车乘坐舒适度。当设备悬挂位置偏离车体中部6.25 m且设备悬挂刚度范围为3.87~6.71 MN/m,座椅悬挂刚度在1.09~1.138 MN/m时,列车各座椅乘坐舒适度能够满足工程要求。  相似文献   

18.
以动车组座椅蒙面布为研究对象,以实践应用为基础,从蒙面布的各项性能指标出发,分析动车组座椅蒙面布的综合性能要求,明确动车组座椅蒙面布今后的研究与开发方向。  相似文献   

19.
文章基于地铁车辆座椅人体接触面的研究,通过对不同特征型面的地铁车辆座椅模型进行人体压力分布实验,总结并提炼出影响乘坐舒适性的曲面特征,最终根据获得较大舒适度的曲面特征提出了一套符合人体脊柱自然生理曲度的座椅曲面.通过验证,该方案能较好地提升地铁车辆座椅乘坐舒适性.  相似文献   

20.
针对京八线内燃动车组一、二等座车的内装结构,着重介绍了侧墙、车项和平顶间壁、行李架、座椅、塞拉门和车窗的设计特点与风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