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正>5月6日,中国船级社(CCS)与中国航海学会联合在北京召开了《无损检测新技术在18万吨散货船建造检验中的应用研究》项目结题会暨《超声相控阵和TOFD技术在船舶结构焊接检测中的开发应用》成果鉴定会。来自中  相似文献   

2.
船舶行业产品结构庞大复杂,其档案文件数量巨大且以图纸文件为主,产品图纸档案的管理不同于普通的文书档案管理.本文基于国家标准版式文档格式OFD文件结构,探讨实现船舶产品OFD图纸文件的生成、传输、归档存储、显示和打印输出等功能的技术方法以及在企业生产业务中的实际应用,是为了满足企业船舶产品图纸档案管理的实际需求,打破国外...  相似文献   

3.
实现船舶电站监控的关键是通信技术,文章基于Modbus通信协议,提出一种在LabVIEW虚拟仪器环境下实现PC机与单片机实时通信的方法,设计了船舶电站实时监控系统通信软件,完成对船舶电站多套柴油发电机组的现场监控.给出了监控系统的具体实施方案,详细讨论了通信协议的设定及通信程序的编程要点.该通信软件的开发不仅为本科教学提供了实验平台,而且能够很方便地移植到其它实际应用系统,具有较好的工程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传统的全驱动船舶操纵系统防撞控制效果差,发生碰撞次数较多,为此设计一种航行安全技术下全驱动船舶操纵系统防撞控制方法。利用船舶操纵性的网络分析模型充分分析船舶航行中的干扰项,分别建立动力学模型以及运动模型,并设定船舶操纵系统防撞控制目标,以此实现航行安全技术下全驱动船舶操纵系统防撞控制。实验证明,此次设计的航行安全技术下全驱动船舶操纵系统防撞控制方法比传统方法控制后的发生碰撞次数少,证明了此次设计方法的有效性,具备实际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5.
船舶安全航行是航海领域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为此研究基于大数据驱动的船舶航行轨迹异常检测方法。该方法利用不同类型传感器获取船舶航行大数据,然后使用船舶观测大数据相似度方程计算船舶航行大数据之间的相似度,得到来自同一船舶的航行大数据;再利用大数据驱动技术中的聚类方法建立船舶正常轨迹模型,获取船舶航行正常轨迹;依据船舶航行正常轨迹,利用大数据驱动技术内的Spark Streaming数据实时计算框架,通过计算船舶航行轨迹点与实际轨迹采样点之间的距离、航向角等,得到船舶航行轨迹异常检测结果。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获取船舶航行实际轨迹精度较高,可有效检测船舶航行轨迹异常,具备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6.
考虑到超声波衍射时差法在国外众多行业的管道及压力容器焊缝质量检测中已得到广泛运用,介绍该技术的可靠性好、检出率高、定量精度高、检测效率高、无污染和操作成本低等优点,希望促进此技术在国内的研究,认为相对TOFD检测的操作而言,对检测所得图像的识别判读是研究的重点与难点。  相似文献   

7.
为有效打击船舶非法载运危化品谎报、匿报等违法行为,针对海事监管中缺少有效手段对申报的危化品货物与实际装运货物一致性进行快速检测的问题,在分析海运危化品监管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对比常用危化品快速检测方法,结合离子迁移谱技术发展及其在海运危化品快速检测方面的应用,探讨基于快速检测技术的海运危化品监管新模式.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迅速发展成熟,在多个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带来降本增效的实际商业价值。同时,人工智能技术不断向包括船舶行业在内的传统领域渗透,将对传统行业发展产生颠覆性影响。船舶行业作为典型的传统制造业,也面临着绝大多数传统行业所面临的同样的处境。一方面,人工智能将成为船舶行业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企业成本的主要方式,帮助行业更好地优化生产流程、更好地配置整合资源,贯穿制造体系全流程。另一方面,人工智能的应用发展  相似文献   

9.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导波无损检测技术,使其在船舶维修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介绍了导波无损检测新技术相关问题,包括其定义、频散特性及其检测原理,研究导波在构件中传播形态与缺陷的交互作用问题,给出导波技术在船舶管道检测维修中应用实例,总结了导波无损检测技术优缺点.  相似文献   

10.
随着现代化的发展,船舶行业图像数据应用量日益增加,对三维船舶图像重建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现阶段低照度三维船舶图像重建过程中仍存在分辨率低、介质分布不适应等问题。为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在深入分析现阶段三维图像重建方法的基础上提出结合ECT技术的新型低照度三维船舶图像的重建方法,从而达到高效、准确实现三维船舶图像重建技术的目标。为验证系统的准确性和实用性,进行相关仿真实验,根据图像需求采用电极对检测模式,通过传感器将三维船舶重建图像进行次对和检测,实验结果表明,基于ECT技术的三维船舶重建系统方法可以更加准确真实的对图像进行重建,相对比传统的图像重建方法,该系统灵敏度和精准度得到有效的改善和提高,证实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中国船舶产业集群化发展的要素条件及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力促进船舶工业集群化发展是新时期中国船舶工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分析船舶产业集群的作用和效果的基础上,论述了加速船舶集群发展的要素。围绕造船核心层、产业耦合层和社会网络层三个层面给出了船舶产业集群发展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12.
针对造船的技术工艺性要求越来越高,提出一种绿色环保造船工艺,由传统烧制马板工艺到使用装备调平合龙的无码工艺,主要研究无码合龙新技术促进造船工艺改进的优化价值分析,由此实现绿色造船,降低造船成本,节省耗材,缩短造船周期,提高造船质量,解决行业痛点与问题,为我国造船行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使我国由造船大国走向造船技术强国.  相似文献   

13.
造船业直接间接拉动国民经济几乎所有行业,丹东发展大型造船业对丹东港、丹东地区乃至辽宁经济意义深远。分析了国内外造船市场态势,指出船舶业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强国的支柱产业,阐述了丹东地区发展船舶工业的可行性和优越性,并对其作了定位。  相似文献   

14.
基于图论的造船供应链构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供应链管理的思想和方法适合现代造船模式的需要,能够反映未来造船模式的方向和趋势,供应链的构建是造船供应链管理的前提和基础.本文应用离散数学中的集合、图论方法构建造船供应链模型,并用运筹学中的标号法对模型进行优化,从而给出了寻找、选择、优化供应链合作伙伴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5.
马强  任威  林建国  宋新刚  李巍 《船舶工程》2014,36(1):118-122
针对目前造船行业清洁生产标准缺失的问题,依据中国《清洁生产标准制订技术导则》(HJ/T 425-2008),参考机械行业、汽车行业清洁生产标准,结合造船行业的自身特点和清洁生产要求,确定了造船行业清洁生产标准研究的技术路线。通过广泛调研并经咨询行业专家,首次提出并构架了造船行业清洁生产标准指标体系,并以此为标准采用功效系数法对某船舶企业进行了清洁生产绩效水平评估。结果表明:提出的造船行业清洁生产标准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针对性,可以作为船舶企业清洁生产的依据,可以为造船行业清洁生产工作的推进和绩效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基于供应链管理的造船企业流程再造决策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希宋  张涛  成勇 《中国造船》2007,48(4):131-137
研究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造船企业业务流程再造的决策与流程分析,旨在强化造船企业供应链管理,降低船舶建造成本、缩短周期、提高质量。针对船舶建造的复杂性,涉及业务的多样性,提出造船企业的业务流程再造两步走策略:第一步进行业务外包决策分析;第二步对供应链管理的六个环节实施业务流程再设计。围绕造船企业供应链管理的订单、物流、分销、制造、采购、计划六个环节进行业务流程再设计,对造船企业相关部门在六个环节中的衔接和职责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17.
水面舰船总体区域设计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造船是现代先进的建造模式,其优势是可提高舰船建造质量,缩短造船周期,有利于现代化改装.实现区域造船,应从源头解决区域设计问题,这是区域造船的重要基础.文章从舰船的系统特点出发,通过对舰船各主要系统设备采用区域设计及区域建造的可行性进行分析,认为舰船实现区域设计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但不同的舰船、不同的建造厂舰船区域设计的程度不尽相同,因此不可能百分之百按区域设计.最后探讨提出了我国舰船区域设计的基本准则.  相似文献   

18.
数字化造船是提升我国造船企业竞争能力的重要战略措施之一。本文概述了现代造船模式和数字化造船的关系,介绍了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沪东中华)为实现模块化造船,初步建立的设计、制造、管理一体化的数字化造船平台各系统的功能和实施数字化造船所取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9.
面向造船企业的信息化一体化方案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我国船舶行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本文指出欲实现"世界第一造船大国"这一宏伟目标,必须进行技术与管理的创新,必须应用信息技术和实施造船模式的转变.结合我国造船企业及其信息化的特点,对造船企业信息化一体化方案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体化方案所应涉及的下述内容:建立符合新的造船模式的经济运行体系、与CAD集成构成一体化造船设计平台、应用现代造船工程技术建立动态生产计划管理系统;以成本和交货期为中心的管理思想;建立面向生产和物资成本控制的物流管理系统;实现异构数据库间的集成和数据共享;建立船舶制造业的数据标准等制造资源数据库.  相似文献   

20.
造船资源管理与配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南  梁冰  王志英  王平 《船舶工程》2011,33(6):110-113
在界定造船资源的基础上,建立了造船资源能力与负荷管理模型,该模型分为造船资源维护、基于ISWBS任务包组的造船负荷计算、造船资源平衡、作业流程与负荷采集点设置四个功能区.文章重点针对基于ISWBS的造船资源配置策略进行了详细的建模阐述,并进行了资源配置应用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