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对川乌中毒犬脊髓及脊神经病检时采用两种染色方法 ,发现其对脊髓腰段、胸段灰质内运动神经元有明显的损害 ,表现为神经元肿大、胞浆淡染、空泡变及神经细胞坏死崩解 ,可见卫星现象及噬神经细胞现象 ,Nissl小体崩解成微细颗粒。说明脊髓运动神经元是其毒性的又一重要靶器官。  相似文献   

2.
视神经萎缩是一种严重的视器官疾患主要表现为进行性视力减退,视野缩小,色觉丧失,卒至全盲。其原因不外单纯性(原发性),萎缩和继发性视神经炎后萎缩。前者多由脑脊髓疾患、如脊髓痨,进行性麻痺,颅内肿瘤,多发性硬化症等引起;后者多由全身感染,如伤寒、流感、  相似文献   

3.
<正> 缺血性视神经病变,临诊并不少见,只不过大多诊断为乳头水肿或视神经萎缩,亦或误诊为Foster-Kennedy氏综合征。文献中最早的报导是1946年Wagener氏称之为缺血性乳头炎,其后有动脉硬化性乳头炎(Kurz1948),缺血性球后视神经炎(Brace1949),缺血性乳头水肿(Bessiere1950),乳头急性缺血(Siegert1952),视神经软化(Kreibig1953),高血压或动  相似文献   

4.
结节性皮肤过敏疹,是皮肤过敏性血管炎的一种。临床上表现为多形态皮疹,病理上主要累及皮肤之小及中等大血管。鉴于以往对本类疾病的认识不足、临床误诊、漏诊不少,近几年来、随着免疫学的进展、本病似有增加趋势。兹就我科资料较完整的一例,报告于后。  相似文献   

5.
前言: 皮肤利什曼病在我国是一种少见的疾病,解放以前祖国医学文献上虽有记载,但例数不多,解放以后由于对黑热病防治工作的大力开展,皮肤利什曼病在各地区相继发现,截止目前为止,我们就现有的文献中首先由姚永政氏1936年报告在苏北发现三例,以后1948年Osnes氏在潘阳发现一例,1950年及1951年陈子达、陈邦模、顧仁、黎磊石、  相似文献   

6.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疾病,于1875年由Wilks氏首先描述,自1920年起即被医学界所公认为特殊的临床病症。此病在欧美各国比较多见,病势严重,死亡率亦高。过去在我国对本病的报导比较少见,但近年来,有逐渐增多的趋势,如原协和医院自  相似文献   

7.
急性女阴溃瘍ulcus vulvae acutum系一种发于青年妇女、少年及幼女的非花柳病性、非接触传染的阴部良性溃疡,一般发病急剧,倾向复发,常合併阿弗他性口腔炎及结节性或多形渗出性红斑,在临床上酷似软下疳,其分泌物中含有Gram阳性粗大桿菌Bacillus Crassus。远在1895年,Neumann氏曾首先报告本病,当时命名为阿甫他性溃疡,其后Csapins,Sachs等氏亦均有类似本病的报  相似文献   

8.
<正> 本病命名历史和演变Hutchinson氏1896年首次报告一对双生女孩口唇有特殊的色素沉着。1919年Weber氏报告该双生女孩中一个因肠息肉引起肠套叠死亡,但两位作者都未意识到皮肤色素与肠息肉之间的联合关系。直到1921年Peutz氏方才发现一家族三代人中7例证实,3例怀疑此综合征,并著文报告,全部病例均见口腔内及其周围粘膜和/或皮肤有异常的色素斑,同时胃、小肠和结肠有多发性息肉,有些息肉有恶性变,确定了该病的家族性,命名为Peutz氏综合症。自Peutz氏报告后,文献上有类似的病例报告。1949年Jeghers等三氏收集证实的病例12例,未证实的9例,并报告自己病例10例,认为本病有下列特点:①色素沉着主要表现在口唇及颊粘膜,少数例亦见于别处皮肤;②除均有小肠的多发性息肉,胃及结肠亦可能有同样病变;③患者易发生肠息肉合并症,如肠梗阻,肠套叠及肠出血等。少数病例有恶性变;④本病原因未明,可能有遗传性。  相似文献   

9.
<正> 该种肾炎既有遗传性,又有家族性。根据临床特点又命名为:遗传性进行性肾炎,先天性出血性肾炎或眼耳肾综合征(Alports综合征)等。其为小儿时期少见的慢性肾脏疾病。1902年Guthric氏首先报告某个家族中的复发性血尿,称Guthric氏病。1927年Alport氏描述:除复发性血尿外,还伴有进行性肾功不全及耳聋,后称Alport氏综合征,并报告了一家三代中16个患者的情况。1979年解放军202医院报告了两个家系的调查。甘肃省医院也报告三例。  相似文献   

10.
多发性神经纤维瘤亦称神经纤维瘤病,是由Von Recklinghausen氏于1882年发表与描述之,其特征为全身多发性之肿瘤,色素沉着斑及肿瘤多沿神经干或神经末梢而分布,亦称之为 VonReckling hausen氏病,在临床上较为罕见。国内有  相似文献   

11.
<正> 闭锁综合症(Lock-in Sydrome),又称“桥脑腹侧综合症”“去输出状态”,“大脑延髓脊髓中断”,“基度山综合症”或“假性昏迷”等。系由于桥脑腹侧严重受损,特别是基底动脉阻塞所致。临床上表现为缄默,四肢瘫痪而意识完全保存的一种特殊状态,现将我们遇到的一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枢椎椎弓骨折是一种少见的上颈椎骨折,容易误诊。1971年~1989年,我院收治7例。诊断依据受伤史、临床特点及X线检查。治疗结果:优6例,良1例。作者探讨了以下3个问题:①损伤机制;②误诊原因及其防止方法;③关于治疗,大多数患者可以保守治愈。只有少数Ⅲ型骨折在非手术治疗失败后或合并有晚发性脊髓损伤时才需要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分析特发性膜性肾病(IMN)与原发性膜增生性肾炎(PMPGS)的临床与病理资料,了解其特点及两者的区别。方法对比分析我院近20年来IMN(551例)与PMPGS(105例)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①IMN和PMPGS均为男性多于女性,两组男女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IMN及PMPGS的平均年龄分别为(47.22±16.32)岁、(39.10±15.47)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IMN的病程中位数为4月,其中50%的病例在(1~11)月,PMPGS病程中位数为6月,其中50%的病例在(3~24)月,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④IMN及PMPGS均以肾病综合征为主,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⑤IMN及PMPGS有血尿者分别占33.76%(186/551)及56.19%(59/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⑥两组血压、尿蛋白定量、血白蛋白浓度、血IgG、IgA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血中IgM、C3、C4的浓度及补体(C3)降低的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⑦两组合并肾功能不全以及血中尿素氮、肌酐的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⑧总体疾病危险度比较,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⑨两组在肾脏免疫病理表现方面,均有较强的免疫球蛋白沉积,但IMN较PMPGN免疫荧光沉积强,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①两种疾病均为男性多于女性;②临床主要表现为肾病综合征;③PMPGS较IMN血尿常见,补体(C3)降低的比例高;④IMN在肾功能损害合并肾功能不全及疾病危险度的评价较PMPGS轻。  相似文献   

14.
<正>脊髓脊柱疾病发病广泛,种类繁多,主要包括退行性病变、创伤、肿瘤、畸形等。在欧美、日、韩等国及我国台湾地区,对脊髓脊柱疾病的诊治均由接受过显微外科技术和脊柱内固定技术训练的专业医生来完成,而国内则属于神经外科、骨科、中医科和康复科的交叉学科。由于专业的限制,很难把最好、最先进的手术治疗和脊柱内固定技术同时带给患者,故而有很多脊髓脊柱疾病的患者不能得到正确、及时的专业治疗。北京301医院神经外科的段国升教授1953年就报道了颈椎及腰椎间盘的切除手术,但因为历史的原因,脊柱的手术多在骨科进行。  相似文献   

15.
<正> 肥胖——嗜睡——肺心综合征系一少见疾病,1956年Burwell氏首先报道而命名为P:ckwickian综合征,国内仅见张诚笃氏、张慧漪氏共两例报告,我院亦收治一例,现报道如下: 患者王×,男,57岁,工人,住院号217468,以肥胖20多年,嗜睡心慌气短一年,加重二月之主诉入院。一年前常于劳动时自觉心慌气短,近两月来加重,平静时亦  相似文献   

16.
肝脏疾病是常见的一种疾患,临床常见者有肝硬化。肝寄生虫,各种肝及癌肿等,治疗的先决条件乃为正确的诊断临床上原因不明的肝脾肿大,仅凭病史,体征及肝功的检查是不能确诊的,自肝脏活体组织检查在临床应用后.对肝脏疾患的诊断有很大的帮助,但此项的检查有一定的危险性,在国  相似文献   

17.
横纹肌结核为一少见的疾病,尤其是原发性横纹肌结核更属罕见。Culatta氏(1929年)于2224例结核病患者的屍体解剖中,仅发现4例,E.Griffiths氏等(1956年)收集文献共计96例。国内文献尚未查见有本病的报告,本文报告二例,并对此病略作介绍。  相似文献   

18.
柯兴氏综合征是一种以肾上腺皮质功能紊乱为临床表现的疾病,如能正确做出病因诊断,给予恰当治疗,则大部分病人预后良好。自从1932年Cushing氏首先描述后,对本病已较熟悉,尤其是近年来关于本病的病因,诊断和治疗方面有不少进展,所以我们在复习文献的基础上,将本院资料完整并经手术证实的13例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9.
对29例脊髓纵裂的神经功能状态进行临床评价及胫后神经皮层体感诱发电位(posteriortibialnervecorticalsomatosensoryevokedpotential,PTNCSEP)检查。结果:患病组29例两下肢间神经缺陷的临床评分及PTNCSEP有显著差异(P<0.05),患病组58根PTNCSEP明显异常;手术组20例术后神经缺陷的临床评分及PTNCSEP异常明显改善(P<0.05),非手术组9例随访后则无改善(P>0.05)。结果提示神经缺陷的机理是脊髓纵裂间隔对脊髓的牵拉和纵裂脊髓单侧发育异常。  相似文献   

20.
我院骨科自1978~1993年共收治先天性脊柱畸形427例,手术证实合并脊髓纵裂40例,其中17例术前经CT检查确诊。18个骨嵴中(1例为2个骨嵴),16个为骨性嵴,2个分别为软骨性和纤维性嵴。CT特征:椎管中央的纵行骨嵴将脊髓或马尾分为两部分,多数骨嵴两侧蛛网膜下间隙及脊髓不均称;该部椎管扩大;椎体及附件结构紊乱。CT是一理想、可靠的诊断方法,不仅能准确诊断损害的平面,而且能显示椎管的自然状态和骨嵴的轮廓及种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