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澳大利亚在建极地科考破冰船"努伊娜"号是一艘目前即将投用的国际极地海洋科学考察船。从船舶规范、船载科考能力、极地科考补给能力等3个方面,介绍这艘集海陆综合补给与南大洋科学考察于一身的新型极地科考破冰船,使读者了解当前世界极地科考船的设计、建造与考察功能等方面的最新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2.
蔡乾亚  王曙光  赵振华  丁筠 《船舶》2023,(1):98-109
为系统性解决未来中国极地船舶建造工艺瓶颈,该文总结了“雪龙2”号建造过程中“冰、寒、科考”的一系列工艺技术难题,从总装厂建造工艺出发,梳理了破冰结构建造、御寒技术设计及极地科考设备安装调试等方面的关键点,取得了极地破冰科考船建造关键技术的突破;提出了结构建造技术优化、防寒系统设计等方面要点;初步构建起面向极地破冰科考船全寿命周期的精细化建造工艺技术体系,并就重型破冰船开展了建造技术预研攻关,提出了下一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正>2019年7月11日,我国第一艘自主建造的极地科考破冰船"雪龙2"号在上海顺利交付,标志着我国极地考察现场保障和支撑能力取得了新的突破。与"雪龙"号不同,"雪龙2"号是全球首艘采用船艏、船艉双向破冰技术的极地科考破冰船,不仅如此,"雪龙2"号还是全球首艘智能极地科考破冰船,拥有一套集智能机舱、智  相似文献   

4.
正2018年9月10日,我国首艘自主建造极地科考破冰船"雪龙2"号下水。"雪龙2"号是全球首次采用双向破冰技术的船舶,对我国极地科考事业意义重大。(1)极大拓展我国极地。相较"雪龙"号,"雪龙2"号最大的特点是结构强度满足PC3要求,双向破冰,并且具有以2~3 kn航速、连续破1. 5 m冰+0. 2 m积雪的能力,为国际极地主流的中型破冰船型,且为全球第一艘采用艏、艉双向  相似文献   

5.
正全球领先的电力和自动化技术集团ABB与中国极地研究中心达成协议,将为我国建造的第一艘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提供两台Azipod~(?)破冰型吊舱推进系统(图1),为新建破冰船提供强大动力的同时全面提升其节能性和操控性,支持我国在极地开展科学考察事业。这艘新建的多功能科考破冰船设计排水量为13 000吨级,具  相似文献   

6.
沈权 《航海》2014,(2):14-18
最近,“雪龙”号极地考察船在南极救援俄罗斯“绍卡利斯基院士”号科考船的行动受到从国家领导到普通百姓的极大关注。俄罗斯科考船被困南极、“雪龙”号的救援行动,让不少人对破冰船的工作方式、破冰能力以及南极航行风险产生了浓厚兴趣。  相似文献   

7.
正近日,我国自主建造的第一艘极地科考破冰船(以下简称"新船")在江南造船厂开工建造。新船预计2019年建成,将与"雪龙"船组成极地科考破冰船队。近日,我国自主建造的第一艘极地科考破冰船(以下简称"新船")在江南造船厂切割车间完成第一块钢材点火切割,拉开了新船工程开工建造的序幕。我国已有"雪龙"号破冰船,为何  相似文献   

8.
《船舶工程》2021,43(7)
7月12日,中国第12次北极科学考察队12日搭乘"雪龙2"号从上海出发,前往北极执行科学考察任务.本次考察是"十四五"期间中国组织开展的首次北极科学考察活动. "雪龙2"号是我国第一艘自主建造的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也是世界上第一艘双向破冰极地科考船.作为一艘智能化的极地科考船,"雪龙2"号有着多项技术创新:搭载双向破冰技术,可以在1.5 m厚冰层中连续破冰前进,可原地360°自由转动,装备各种国际先进的海洋和考察设备,可执行多样化科学考察任务.  相似文献   

9.
正7月12日,"雪龙2"号国产科考破冰船12日搭载62名科考队员从上海外高桥港中国极地考察国内基地码头前往北极执行中国第12次北极科考任务。外高桥边检站当日"一站式"办理船舶和人员出境边检手续。总长约122 m,宽约22 m,设计排水量近1.4万吨,续航力达到2万海里的"雪龙2"号是中国第一艘自主建造的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是名副其实的大国重器。  相似文献   

10.
新建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的推进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主要承担执行极地科学考察和部分物资补给运输任务,首要功能是破碎水面冰层、开辟航道。船舶的破冰能力主要取决于船型设计、破冰方法以及推进方案等,其中影响船舶破冰方式和破冰能力的最关键因素是推进方案。在基本确定电力推进的基础上,研究比较不同电力推进方式在破冰船上应用的优缺点,并对新建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的推进系统方案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1.
《航海》2018,(5)
正2018年9月10日,我国首艘自主建造的极地科考破冰船"雪龙2"号在上海命名下水。其船长122.5米,宽22.3米,7.85米,排水量约13 990吨,自持力60天,载员90人,能以2~3节的航速在冰厚1.5米+0.2米雪的环境中连续破冰航行,满足无限航区要求,具备全球航行能力。"雪龙2"号采用国际先进的船艏船艉双向破冰船型设计,并具备全回转电力推进功能和冲撞破冰能力,可实现极区原地360°自由转动,并可突破极区20米当年冰冰脊,船舶机动能力比"雪龙"号大幅提升。  相似文献   

12.
黄嵘 《船舶》2023,(1):72-79
随着世界各国对于南北两极地区资源与权益活动的争夺进一步升温,极地越发成为关注热点。中国“十四五规划”及国家新的极地战略方针,对新的极地装备提出了迫切需求。文中介绍了“雪龙”号和“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近几年的航行情况,并结合我国南北极考察使用需求,提出了我国亟须建设极地重型破冰船的迫切要求;同时选取国外典型极地重型破冰船,分析了最新动力推进系统配置特点,提出对我国重型破冰船的破冰能力、防寒能力及动力形式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滕强  苏军 《舰船科学技术》2021,43(23):32-36
为探索一套简便快捷用于分析破冰船推进功率与破冰能力匹配性的方法,利用ABS规范对4艘不同等级的破冰船进行最小推进功率计算,并以此为依据开展破冰工况螺旋桨设计.最后考虑船形状、船体参数、螺旋桨推力以及冰的物理性能,基于ЦайЛ.Г半经验破冰厚度公式估算了 4艘破冰船的破冰厚度,对比估算的破冰厚度与实船破冰能力之间的偏差<30%.研究表明,本文探索的推进功率与破冰能力匹配性分析方法实际可行,可为破冰船设计者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4.
秦琦 《中国船检》2014,(6):65-67
"Aurora Borealis"号是世界上所设计的具有最高破冰能力的重型破冰船,具备连续破碎超过2.5米厚的多年冰和通过最高15米冰脊的能力,可在北极和南极水域全年执行包括科考钻井项目在内的研究任务,而无需其他船舶的支持。该船集破冰船、钻井船、多用途船等多种船型于一体,在设计建造方面"Aurora Borealis"号没有先例可循,因此需要开发和制定新的技术概念。设计工作遇到了相当多的挑战,其中之一是如何选择在最大厚度达到2米的实心浮动薄冰环境中进行破冰、航行和定位的推进概念与装置。  相似文献   

15.
秦琦 《中国船检》2016,(4):97-98
2015年年底,英国订造了一艘新一代科考破冰船,以增强英国在极地的科考能力。该型柴电推进船船长125~130米,可以提供最广泛的极地科考和数据分析任务,包括配备尖端的海洋机器人和航空系统以及为南极科考基地提供再补给能力。新一代多功能极地科考和后  相似文献   

16.
《水上消防》2010,(3):43-43
中国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书记魏文良在日前举行的中国第26次南极考察队返回上海母港欢迎仪式之后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国下一代极地科学考察船已经获得国务院的批准。但他并未透露新一代极地科考船具体的面世、下水时间.但是他表示“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条新的科学考察船将参与南北极科考任务”。他同时表示,“新一代科考船将按照国际一流的标准建造,其破冰能力等性能参数会远远高于雪龙号”。  相似文献   

17.
在对国内多艘科考船的调研及技术方案的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在科考船的规划建设中,应以满足固定搭载、临时搭载和未来需求三大科考需求模式为核心。此外,配置合适的船舶能力是提升科考能力、完成探空测海、充分发挥科考船的船舶平台功效的保证。  相似文献   

18.
极地海冰环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新极地科考破冰船的设计建造以及人们对北极航道的关注不断升温,极地海冰环境分析与跟踪显得非常必要。文章对该类船舶营运区域的海冰环境、船级社冰级定义以及风险评论进行分析,指出其中的关键要素,可为极地船舶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正>前不久,美国《国家利益》双月刊网站发表题为《中国为什么要建造核动力破冰船?》的文章称,中国正在积极建造一艘核动力破冰船。文章称,中国加入了俄罗斯、美国、挪威和加拿大等其他国家的行列,做好了迎接北极地区可能带来财富的准备。中国正努力复兴经由中亚至欧洲的古丝绸之路贸易路线,但它同样拥有一条"极地丝绸之路"的可能性。一艘能够执行长期任务的核动力破冰船将是一个强大的资产。一时间,"冰上丝  相似文献   

20.
宋扬  张伟  王燕舞 《船舶工程》2021,43(7):7-12
以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MARIC)设计的某PC3冰级且具有双向破冰能力的极地科考船为例,基于IACS URI规范和中国船级社(CCS)《钢制海船入级规范》相关条文,就该类船型艉部吊舱区域船体结构设计需重点关注问题如冰载荷作用下构件局部强度、骨架布置形式和冰带构件节点等展开讨论,阐明该区域结构设计要点,进而采用有限元分析手段对目标船艉部吊舱推进器支撑结构进行校核验证,为后续类似极地破冰船的艉部结构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